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对金融服务进行创新和升级,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互联网金融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24年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达到9.87亿人,互联网银行、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业务规模逐年扩大,市场活跃度不断提高。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包括互联网银行、互联网支付、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贷、互联网理财等。
这些业务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便了用户的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需求。
然而,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风险问题。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例如信息不对称、跨境监管等,容易引发风险。
例如,P2P网贷平台的爆雷问题,虚假宣传、资金池套现等问题暴露了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运营风险和市场风险。
其次是隐私和网络安全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依赖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数据处理和存储过程中容易暴露用户的个人隐私,而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也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安全风险。
最后是监管问题。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和去中心化特点,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相对滞后,容易引发市场乱象和金融风险。
然而,尽管互联网金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首先,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服务方面的创新将推动金融行业的变革。
互联网金融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互联网金融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智能化投资等手段,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能力,减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在过去几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之一。
以下是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几个方面:1. 互联网支付:和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推动了线上支付的普及和快速增长。
2. 网络借贷:互联网借贷平台的兴起使得借贷更为便捷,满足了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
但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风险和监管挑战。
3. 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兴起,通过线上销售和精细化风控,降低了保险的购买门槛和价格,拓宽了保险行业的发展空间。
4. 互联网证券:互联网证券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证券业务操作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投资者参与股票交易。
5. 区块链技术:中国政府将区块链技术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并推动了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国外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发展演进。
以下是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些趋势:1. 小额支付:PayPal、Venmo和Square等支付平台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轻松进行小额支付和P2P转账。
2. 数字货币: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崛起,改变了货币交易方式,提供了更便捷的跨境支付和储值方式。
3. 网络银行:一些国外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转型为完全线上运作的虚拟银行,提供全套银行服务,减少了运营成本,并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
4. 众筹平台:Kickstarter、Indiegogo等众筹平台的兴起,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融资的新途径,也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5. 金融科技创新:国外的金融科技创新如、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
总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外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选择。
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着监管、安全和风险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持续探索和解决。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1. 简介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推动金融创新和发展的新兴金融业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为金融服务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方式。
本文将就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2.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2.1 互联网支付互联网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互联网支付已经经历了从移动支付到线上支付的发展阶段。
目前,国内的和支付已经成为主要的互联网支付工具,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线上交易。
2.2 互联网贷款互联网贷款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贷款形式,为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快捷的融资渠道。
国内的互联网贷款平台如拍拍贷、陆金所等已经迅速崛起,并在借贷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2.3 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大亮点。
国内的互联网保险平台如蚂蚁保险、平安好医生等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保险产品,如健康保险、旅行保险等,满足了人们对保险的个性化需求。
2.4 互联网基金互联网基金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一种投资方式。
国内的互联网基金平台如蚂蚁财富、天天基金等提供了丰富的基金产品和便捷的投资服务,使得普通投资者也能参与到金融投资中来。
3.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3.1 美国互联网金融美国是全球互联网金融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
在美国,互联网金融已经涵盖了支付、贷款、保险、基金等多个金融领域。
著名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如PayPal、Lending Club等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3.2 英国互联网金融英国是欧洲互联网金融的龙头。
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吸引了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入驻。
英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主要涵盖支付、贷款、保险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3.3 中国以外的互联网金融除了美国和英国,其他国家的互联网金融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亚洲地区的新加坡、韩国、印度等都有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当地金融业的创新和变革。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与传统金融的区别联系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点对点信息互换思想,通过网格化的关系联接,形成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优势互补,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产生价值。
是否可以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不在于一定要运用互联网技术,而在于运用了“互联网”交互、关联、网格与p2p。
其核心是脱媒、去中心化。
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包括:数据产生(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搜索引擎等提供)、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行为分析理论的支撑)、数据安全(提供安全的支付环境并保护隐私)和搜索引擎(平等获取信息)。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互联网金融从服务的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如图1所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李博、董亮2013)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一种广义的互联网金融。
它是借助互联网本身的便捷和广度实现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延伸。
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乃至手机银行都属于这类X畴。
在这一模式下,传统金融服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在时间和空间上外延了银行服务。
从狭义的层面,互联网金融只包括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前者典型的应用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平台、P2P信贷、众筹网络等,后者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包括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基金、保险销售平台等,这一模式多为电商向金融行业的渗透。
一、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1.我国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国建成了金融卫星通讯网络和中国国家金融数据通信网等金融骨干网络。
基于这些主干网,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个商业银行先后建立起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和网络联行系统。
国内大部分城市中,本地清算系统、储蓄通存通兑系统、对公业务系统、银行卡自动处理系统等应用系统也先后投入运行。
1996年,我国第一家银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截至2012年初,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已经普遍超过了60%,而这一趋势今后还将延续。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概况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想法,倾向于将个性和个人利益进行融合。
因为传统银行带来的服务并非完全没有变化的,所以无法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金融产品比较多的时候会让人感觉杂乱无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为客户制定对应的产品策略。
Hsien Tang Tsai,Leo Huang,Qmng Gee Lin(2005)的观点是,每个年龄的群体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推动力在程度上是不同的。
其发展受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熟练度以及对网络银行理解度的制约[1]。
Mark Gertler & Nobuhiro Kiyotaki(2011)的观点是在网络金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及信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银行也只有跨行也行,网络银行的风险要比之前的金融风险更高,而且并不是受到市场价格波动。
这个单一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网络银行硬件设施,相关技术以及设备安全的综合作用[2]。
Dilip K. Patro & Min Qi & Xian SunS(2012)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银行的兴起,为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的混合经营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平台,这对目前的传统银行业经营模式产生了不小冲击,金融业的三驾马车: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推动下又产生了新的合作方式,而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顺手可用的应对措施,这就导致面临各种问题,金融行业的监管难度不断上升[3]。
(二)国内研究概况马仲康(2018)的观点是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且用户数量的增加,为了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很多传统银行纷纷在网上开设自己的网络银行,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不用到银行也可以办理业务,在我看来比较满意的是跨行转账可以实时到账,并且没有手续费。
而且可以在网上银行进行理财。
虽然网上银行有很多优势,但由于其发展速度过快。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一、引言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网络平台,开展金融活动的新兴形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成为金融行业的新的增长点。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1:互联网金融平台1.1 第三方支付平台1.2 网络借贷平台1.3 众筹平台1.4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1.5 互联网保险平台1.6 互联网证券平台2: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2.1 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2.2 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 2.3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3: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3.1 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 3.2 融合发展与国际化3.3 在互联网金融的应用3.4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三、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1: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1 第三方支付1.2 网络借贷1.3 众筹1.4 数字货币1.5 互联网保险1.6 互联网证券2:欧洲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2.1 第三方支付2.2 网络借贷2.3 众筹2.4 数字货币2.5 互联网保险2.6 互联网证券3:亚洲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3.1 第三方支付3.2 网络借贷3.3 众筹3.4 数字货币3.5 互联网保险3.6 互联网证券四、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第三方支付:指通过互联网、方式等渠道,提供支付服务的机构,如、支付等。
2:网络借贷: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借贷活动,即P2P借贷。
3:众筹: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资金募集活动。
4: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指提供数字货币交易服务的平台,如比特币交易所。
5:互联网保险平台:指提供互联网保险服务的平台。
6:互联网证券平台:指提供互联网证券交易服务的平台。
附件:1:国内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2: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一:概述本章节简要介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1.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1.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1.3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2. 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2.1 总体规模2.2 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规模对比2.3 市场发展趋势分析3. 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环境3.1 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及职责3.2 监管政策与法规3.3 监管措施及效果评估4. 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分析 4.1 网络借贷4.2 互联网支付4.3 互联网保险4.4 互联网证券4.5 其他业务模式细分三: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1. 国外互联网金融市场概况1.1 主要发展国家及地区1.2 市场规模1.3 市场发展趋势2.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环境2.1 监管机构及职责2.2 监管政策与法规2.3 监管措施及效果评估3. 国外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分析3.1 网络借贷3.2 互联网支付3.3 互联网保险3.4 互联网证券3.5 其他业务模式细分四: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比及启示1. 市场规模对比2. 监管环境对比3. 业务模式对比4. 启示及经验总结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相关统计数据、图表、法规文件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互联网金融: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业务活动的形式。
2. 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Peer-to-Peer Lending),是指个体和实体通过借贷平台进行的直接交流和借贷行为,借款人和出借人通过借贷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信用评价、利率协商以及还款等全过程的借贷活动。
3. 互联网支付: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支付方式,包括网银支付、第三方支付等形式。
4. 互联网保险:即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和管理保险产品及服务的行为。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1)(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1)(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1)(3)商业银行面对冲击的应对策略 (2)(4)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 (2)2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2)参考文献 (4)1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与国外网上银行的研究相比,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始于2013年,但作为后来者,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世界刮目相看,并在该领域掀起了热潮,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金融机构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战略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早在2012年初,谢平教授就提出“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名词,他解释这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在社交网络、移动支付、搜素引擎和网络计算等领域都会有很大的应用,同时也会猛烈冲击从前传统的金融模式。
到了2014年,谢教授对这个名词给出了更为详细的定义:他指出互联网金融不单是代表某种业务,而是一种多维度多种类的存在,是基于互联网这个平台上的多种金融业务的结合。
在2020年的时候,赵元有了另一种新的解释: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业务上做出了新的改变,是时代技术飞速发展所产生的一种创新,它使用网络技术和计算大数据,并以此来开展金融业务。
(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传统商业银行毋庸置疑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曾经一直以“高姿态”面对客户的银行第一次真真正正感受到威胁。
因此,有许多国内的研究人员从不同方面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
2013年,梁璋、沈凡利用主要成分分析计算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有一种“长期结构性效应”,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在短时间内会使银行的系统风险变大,而国内银行的中长期系统性风险所受的影响不大。
相反,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实现共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与传统金融的区别联系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点对点信息互换思想,通过网格化的关系联接,形成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优势互补,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产生价值。
是否可以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不在于一定要运用互联网技术,而在于运用了“互联网”交互、关联、网格及p2p。
其核心是脱媒、去中心化。
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包括:数据产生(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搜索引擎等提供)、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行为分析理论的支撑)、数据安全(提供安全的支付环境并保护隐私)和搜索引擎(平等获取信息)。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互联网金融从服务的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如图1所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李博、董亮2013)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一种广义的互联网金融。
它是借助互联网本身的便捷和广度实现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延伸。
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乃至手机银行都属于这类范畴。
在这一模式下,传统金融服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在时间和空间上外延了银行服务。
从狭义的层面,互联网金融只包括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前者典型的应用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平台、P2P信贷、众筹网络等,后者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包括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基金、保险销售平台等,这一模式多为电商向金融行业的渗透。
一、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1.我国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国建成了金融卫星通讯网络和中国国家金融数据通信网等金融骨干网络。
基于这些主干网,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个商业银行先后建立起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和网络联行系统。
国内大部分城市中,本地清算系统、储蓄通存通兑系统、对公业务系统、银行卡自动处理系统等应用系统也先后投入运行。
1996年,我国第一家银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截至2012年初,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已经普遍超过了60%,而这一趋势今后还将延续。
数据来源:2011年各银行年度财务报表根据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最新发布的《2013年第2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行业数据库》数据显示,2013年第2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327.73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0.9%,一年来网银环比增长稳步提升。
同时,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理财等也迅速发展。
1997年11月“中国保险信息网”开始运行,成为中国网络保险发展的里程碑。
自1997年以来,网络交易方式在我国券商中得到迅速的推广。
1997年3月,“中国华融信托投资公司”湛江营业部推出多媒体公众信息网网上交易系统,揭开了我国网络证券的帷幕。
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理财等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业务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传统金融服务在互联网上的发展逐步成为我国金融业务的主流形态,对我国金融产业的现代化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
2.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历程自1995年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纷纷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形成从自动柜员机(ATM Automatic Tell Machine)、销售终端(POS Point of Sale)到无人银行、电话银行、从家庭银行到网络银行的全方位的金融电子化服务。
1995年10月,美国花旗银行率先在互联网上设立站点,形成了虚拟银行的雏形。
1995年10月18日,世界第一家纯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开始营业,为客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
自从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开业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纷纷上网,在国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网络银行风潮。
如美洲银行在互联网上提供了家庭银行和建立客户自己的银行两项业务;大通曼哈顿银行在网上推出了汽车贷款项目;在欧洲,德国、芬兰、英国等许多国家的银行都相继上网,在互联网上开展银行业务。
西方网络银行的功能可谓丰资料来源:网上银行报告(Online Banking Report) ,12/2000第一阶段:宣传业务阶段(1995年以前)。
在这一阶段里,纯网络银行未出现,大多数银行建立网站用以介绍产品和查询账户情况。
第二阶段:提供交易阶段(1995-1999年)。
这一阶段是网络银行高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各行陆续推出转账、支付(B to C、B to B)、实时贷款(抵押等)、信用卡服务、电子邮件提醒、投资(共同基金)、在线信用报告、在线欺诈保护、在线抵押经纪人等功能。
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提供的数据,1997年底已经有625家银行提供在线和互联网银行服务,1998年底达到800多家,2001年达到1 200家。
第三阶段:整合功能阶段(2000-至今)。
在这一阶段里,以Citibank为首的网络银行向客户推出了“银行账户综合服务(account aggregation)”,即网络银行将客户的信用卡账户投资、纳税账户、旅游积分等账户(包括本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显示在一个界面上,形成银行账户综合服务,客户可以统一管理自己的账户。
自Citibank之后,北美许多零售网络银行都先后跟进,形成一定的潮流。
对于国外的商业银行来说,传统商业银行拓展网上银行服务的最初作用,主要在于为客户提供一种取得银行服务的渠道,稳定现有客户群。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收入阶层接受和使用网上银行服务并且逐渐向较低收入阶层乃至全社会普及,网上银行服务开始成为吸收新客户的重要工具及盈利的新来源,成为银行调整服务平台及成本结构的一个更灵活的手段。
综述: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金融企业逐渐意识到电子银行手段的重要性,并且电子银行也在替代传统服务渠道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逐步电子化的趋势,首先,未来电子银行领域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将会从服务种类、服务质量、服务资费、服务渠道等多维度进行;其次,电子银行领域的竞争除资费之外,营销、金融创新以及服务意识的提高才是真正赢得客户的主要因素,单纯的依靠价格优势不会促使一个行业向良性发展;最后,电子银行将会逐步向移动端转移,由手机银行发展而来的移动金融服务将会成为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渠道,不仅可以更贴近客户的生活增加粘性,还可以为金融企业积累大量的数据,为未来的精准营销、定制服务和信贷业务提供数据支撑。
二.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众筹网络、P2P信贷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支付的不断变革,从电子支票E-check、银行卡到最终的电子货币,从传统形式的有线网络到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移动支付),完成个人最终端的支付活动。
电子支票E-check和银行卡更多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导,而电子货币更多依赖互联网公司的创新和开拓,使得第三方支付成为可能。
近些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互联网支付市场迅速崛起。
根据艾瑞市场调研的结果,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3.7万亿,行业增速为66%。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业务104.56亿笔。
可见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在迅速发展。
但是当前形势下的第三方网上支付仍然存在安全、法律、资金、市场竞争、与银行间的竞合关系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有将近300余家。
截止2013年7月份,央行累计发放250张支付机构牌照。
其中大部拥有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
2009-2016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数据来源:iResearch《2012中国互联网年度数据第三方支付》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额份额数据来源:易观国际·易观智库·eBI中国互联网商情美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业务现状——以PayPal为例PayPal公司成立于1998年,总部设在美国加州,PayPal运营的支付网络建立在银行账户、银行卡等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上,使得客户通过电子邮件即可发送与接收付款。
2002年eBay 收购了PayPal。
目前PayPal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1亿个活跃账户,接受25种货币进行支付。
2011年交易金额达到1180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商务价值的15%,其中25%为跨境交易,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支付公司。
2004年8月,PayPal 在中国成立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银宝”),专为中国用户提供人民币互联网支付。
目前,美银宝与中国15家商业银行合作,并接受超过20种借记卡转账。
PayPal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基础性的收款付费和其他费用收入(如信用卡退单费用一般为每笔10美元);其主要运营成本为向相应的支付结算系统支付的交易处理成本;担保交易模式与支付宝前期交易模式类似,即第三方交易平台担保,提供买方保护(未发货或描述与实物不符等)、卖方保护(过滤诈骗性交易、争议解决机制等)。
众筹网络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融资困难便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2009年,美国率先出现了众筹(Crowdfunding)这一创新融资模式。
众筹的兴起源于美国网站kickstarter,该网站通过搭建网络平台面对公众筹资,让有创造力的人可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资金,以便使他们的梦想有可能实现。
近年来,全球众筹融资模式发展非常迅速。
根据Massolution 公司的研究报告,2009 年全球众筹融资额仅5.3 亿美元,2011 年则快速上升至15 亿美元;2007 年,全球不足100 个众筹融资平台,到2012年上半年则有450 多个。
2012年该网站一共为1.8万个开发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提供资金的网民人数为220万人,提供了3.2亿美元.其中,共有17个开发项目获得了100万美元融资。
众筹模式在中国属于刚刚起步,2011 年,中国最早创办的众筹网站“点名时间”(Demohour)上线,并且已经有项目在“点名时间”网站上成功筹资并开发出产品提供给投资者。
近两年来,同模式的众筹网站纷纷上线,觉(jue.so)、点火()、好梦(haomeng. com)、追梦()、 淘梦()、亿觅(emielife. com)、4个苹果(. cn)、我们项目(. tw)等中文众筹网站数十个。
然而,这种在国外颇受欢迎的融资方式在国内发展缓慢,观望者居多,参与者寥寥。
一方面,与美国相比,众筹融资模式在国内还处于较少人知道的阶段,接受度不高;另一方面,在我国这种融资模式遭遇的监管阻力将更大,很有可能被当作非法集资,风险较大。
因此,为规避风险,众筹项目一般不涉及现金或股权的投资和回报,主要涉及科技、艺术类。
3.P2P 信贷(Peer-to-peer Lending)P2P 信贷(Peer-to-peer Lending)是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