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市总体规划课件

合集下载

泉州发展规划

泉州发展规划

泉州发展规划
泉州是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作为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泉州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泉州发展规划应该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目标,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首先,泉州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泉州的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交通、水电、通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因此,泉州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其次,泉州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目前,泉州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其它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泉州应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只有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泉州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具备竞争力。

另外,泉州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泉州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泉州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最后,泉州要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泉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打造泉州的文化品牌,提升泉州的国
际影响力。

总之,泉州发展规划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环境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的实施,相信泉州的发展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01-泉港文本090924

01-泉港文本090924

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总体发展目标2第三章城乡协调发展3第四章城市职能与规模5第五章城市总体空间布局6第一节城市用地发展方向6第二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6第三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6第四节旧区更新规划7第五节用地构成8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8第一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8第二节居住用地布局10第三节工业用地布局11第四节仓储用地布局12第五节绿地系统规划12第六节景观风貌规划14第七节岸线利用规划15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16第一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16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8第三节公共交通规划20第四节静态交通设施规划20第八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21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21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22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23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24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25第六节环境卫生规划25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26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27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27第二节消防工程规划28第三节抗震工程规划29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30第十一章分期建设规划32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32第二节远景规划构想35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措施36第十三章附则37附表39附表1:城市发展目标体系表39附表2: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40附表3: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41附表4:城市居住用地及片区容量规划一览表41附表5:规划城市公园(主要绿地)一览表41附表6:村庄搬迁安置和整治规模一览表42附表7:泉港文物古迹点现状分布表42附表8:规划道路一览表43附表9:规划主要公共停车场一览表46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抓住历史发展机遇,适应泉港的长远发展需要,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协调城乡各项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肖厝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进行调整,特制定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妥善处理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促进泉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土地资源稀缺与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划范围]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

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

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

泉州市百崎湖片区概念规划 共33页

泉州市百崎湖片区概念规划 共33页
有效指导,规划区内包含大量基本农 田,近期可开发用地不足。
规划区用地分析表
项目 现状建成区 基本农田
已批地 水域滩涂
山体 尚可建设用地
合计
面积(ha) 比例(%)
559.3
16.0
1111
31.8
141.6
4.0
1078.630.9112.6来自3.2492.9
14.1
3496
100
·规划片区大部分土地地势低洼,
04
公共设施系统 绿化系统
一、综合现状
3、规划区现状-地形地貌
规划区低于4米洪水位线高程的用 地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37.5%。土方 投资成本大。百崎湖北部多为平原, 南部分布有连绵的山地,现状村庄等 建成区都择高而居,高程在3.9-45米 之间。规划区南部的开方山,最高高 程97米,为规划区现状最高点。
涉及本规划片区的主要为环百崎湖 的生态型滨水城市新区以及秀涂片区配 套秀涂港建设的秀涂商务中心区。
整合方案分析
分区规划围绕百崎湖打造组团中心 景观,并以此为中心向个组团内部延 伸;将组团的行政中心、主要商业、商 务办公和文化休闲娱乐等主要公共配套 设施都布设在百崎湖沿岸,充分展示湖 区特色。
泉州市洛秀组团分区规划——用地规划图
2、规划目标
安宁和谐的生活之城; 彰显绿色的生态之城; 精明成长的活力之城。
3、规划理念
自然生态核心:强化以开放水域为核心、自然生态为背景 的生态型城市;
自由与秩序:强化自然生态环境与规则城市空间的结合, 突出城市开放空间;
规划的弹性:简洁通畅的交通体系与组团式结构模式,便 于弹性开发。
4、人口规模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测算
低于4米高程的用地面积约为1315公顷, 占规划陆上用地面积的37.5%。

泉州总规划

泉州总规划

规划区范围:包括泉州市辖区、晋江市域、石狮市域、惠安县域以及南安市的12个乡镇和街道(溪美、柳城、美林、省新、洪濑、洪梅、康美、丰州、霞美、官桥、水头、石井),总面积约2980平方公里。

总体发展目标: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培育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创业中心、文化中心、旅游名城和宜居城市。

总体发展战略:发挥泉州在对台交流中的“五缘”优势,以差异化发展为战略核心,突出产业的龙头作用、港口的支持作用、城市的载体作用和文化的纽带作用,以“多轮驱动”全面提升泉州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支撑带动作用。

经济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到达5700亿元,保持12%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到达10000亿元,保持12%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到达22000亿元,保持8%的增长速度。

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

城市职能:一、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整合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台商投资区。

二、构建对台交往平台和区域通道,建设全国性的专业会展中心和专业技术服务、研发中心,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商贸、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预测到2030年,泉州中心城区常住城镇人口规模约为28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为138.4万人,流动人口约141.6万人;泉州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约为99.7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约为279平方公里。

市域城镇结构将形成“一湾两翼多支点”环泉州湾的泉州中心城区、晋江中心城区和石狮中心城区将整合为未来的市域中心城市强化中心城市规划提出,在市域生态保护上,要构建“三纵三横”的市域生态格局。

“三纵”即山地生态、城市生态、海洋生态。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划范围]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

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

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

泉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泉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泉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泉州市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泉州市概况 (2)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成效 (4)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1)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和指导思想 (17)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17)第二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19)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和主要任务 (21)第一节土地利用目标 (21)第二节土地利用主要任务 (23)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43)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3)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47)第五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53)第一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及规模安排 (53)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用途管制 (55)第六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7)第一节耕地保护工程 (57)第二节村庄综合整治工程 (58)第三节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工程 (58)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0)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总体控制 (60)第二节加大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力度 (61)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保障措施 (61)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能力 (62)第五节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62)前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促进泉州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和《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间泉州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目标年为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规划范围]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

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

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从地区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本次规划范围是泉州城镇建设最密集 的地区,整合和协调必要性十分突出。
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 “区域中心城市” 发 展目标来看,有必要通过城镇联合,改变“大、小城市”分散建设 的现状,提升整体综合实力。
从城市的管理需求来看,为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以及未来规划 实施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 加强对城市区域地位论证、自身发展阶段解读;结合未来发展 总体目标,研究城市发展战略,确定空间体系结构,整体确定 城市用地功能布局规划。
注重与相关规划的衔接,统筹优化、缓解资源瓶颈
– 突出总体规划的协调、整合和构建作用,整合现有各县市规划 成果,加强规划实施的研究与落实,统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实现大泉州的整体协调发展。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严格控制进入湿地的污染物。
湿地核心区 湿地实验区
17
4.岸线利用
岸线分类
深水临海工业岸线 一般临海工业岸线 生活旅游岸线 地方(渔业)岸线 自然及预留岸线
12
第三部分 空间体系规 划
一、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1. 资源分布现状
地物资源
海域:海岸线总长约427公里,拥有较好的滨海度
假资源、优美的湾口岸线;
水系:晋江、洛阳江两大水系为主,以及惠女水库
等水源保护地;
山体:众多的低山、丘陵,主要有清源山、紫帽山、
山、
文笔山、桃花山、罗裳山、灵源山、灵秀
2.2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机遇与使命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机遇省域三大中心城市的确立 泉州面向区域的发展使命
依托泉州侨乡工贸中心城市的先导优势,壮 大自身的同时,在新的高度上整合战略资源、 提升城市综合职能,发挥面向区域的支撑带 动作用,提高海西的整体竞争实力。
7
3. 规划的思路与重点
发挥泉州的支撑带动作用,奠定大泉州的空间框架
水资源保护
为保证水源供水安全,提高水资源的保障能力, 应划定水源保护区并加以严格保护。
处理好上下游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并在市域内合理调配水资源,保证城镇的可持 续发展。
湿地资源保护
湿地缓冲区
制定科学合理的围涂规划与围涂方法,严禁随意开发湿地。
对在湿地的城市开发建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这一目标的定位是泉州作为海峡西岸中心城市、进一步 发挥对区域支撑带动作用的重要基础。
10
2. 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消费品制造业名城,海峡西岸的现代 化工贸、港口、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
产业职能:巩固优势,发挥产业的区域支撑和带动作用。
(1)做精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链,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 (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区域性的新兴产业基地 服务职能:抓住机遇,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泉州城市总体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7年7月
前言:
泉州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并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指导城市建设,自2002年以来,泉州开
展多项城乡规划工作的编制,主要包括:《泉州都市区协调发展规 划》、《泉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晋江、石狮、 南安、惠安等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 由于泉州行政区划特点及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要求,缺乏一个从整 体协调发展的角度,指导城镇建设的完整规划;因此,在2006年7 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和整合发展的长 远目标出发,扩大了总体规划的范围,对泉州所辖的晋江、石狮、 惠安、南安等市县和主要城镇进行统筹布局,编制本次规划。
(1)全国性专业会展及信息发布中心 (2)全国性专业技术服务与研发基地 (3)区域性专业物资流通中心 (4)区域性商业旅游服务中心
11
3.总体发展战略
结合“专业性的国际化地区和海峡西岸的中 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突出产业和文化优势、完善自身的同时,以差异 化发展为战略核心 由过去产业主导的“单轮驱动”转向区域、产业、 职能、文化、环境的“多轮驱动”,发挥城市对 区域的支撑带动作用。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前言:
泉州都市区范围
包括:4区3市1县,陆域总面积约 4245平方公里。
《泉州都市区协调发展规划》对区 域与城市、产业与职能的发展战略 及总体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总体规划范围
包括泉州市区、晋江市、石狮市、惠安县全部行政辖区,以及南安主 城区等12镇,总面积约2777平方公里。
3
宝盖山等;
生物资源与自然保护区
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多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植被两大类型:山地丘陵植被、平原农业植被 ,1000多个物种。
15
2. 限制性分区
禁止建设地区
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质灾害易 发区和地质灾害危险区、河湖湿地、森林 公园的核心区、主要河道、铁路、高速公 路等两侧区域形成的绿化通廊地区、大型 基础设施通道地区。
8
第二部分 发展目标与战略
1. 总体目标
立足泉州自身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发挥城市对区 域的支撑带动作用,建设成为专业性的国际化地 区和海峡西岸的中心城市。
专业性的国际化地区
子目标:
–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 专业领域的国际交往平台和
生产性服务中心
海峡西岸中心城市
子目标:
– 文化中心 – 创业中心 – 宜居城市
限制建设地区
市域交通干道和主要河流两侧、主要饮用 水源水库周围地区、一般农田和山体、绿 化带以及工程地质条件不适宜的建设地区。
适宜建设地区
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低发区、城 镇建设区及独立工矿等其它适宜建设的区 域。
16
3.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敏感区保护
严格保护生态敏感区,对于生态资源应坚持可 持续利用。
4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与思 路
1.城市的发展基础与成就
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 全面推进的城市建设 底蕴深厚的城市文化
6
2. 未来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2.1 整合行政区划与转变发展模式的紧迫要求
发展模式转型必须通过大城市的支撑,同时国家 提出的转变模式、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和谐增 长目标,也需要以大泉州为平台,进行城镇整合, 使泉州获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