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知识整合讲义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程标准]一.《标准》内容(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标准》分析1.鸦片战争后,首先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X,继而产生了兴办近代企业以与西方抗衡的洋务思想,最终形成了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变法在晚清历次变革中最具思想价值,是课标要求学习的重点知识,学习的关键是要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启蒙作用。
2.进入民国之后,有识之士在探索国家富强之路的同时,洞悉旧的思想观念仍在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力图使国人思想再度解放。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提倡某某与科学,主X以新文化代替旧文化,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以新伦理代替旧伦理,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巨大影响。
3.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乘十月革命的东风,向国内引入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渐传播,最终成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最终使得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4.本专题阐述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在对专题内容的学习中,应熟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间的关系,了解思想解放潮流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同时要探讨思想解放潮流这一重大历史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影响和作用。
[课前练习]一.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主X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侮,“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整合课件人民版必修3

专题整合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第一阶段——器物变革(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 (1)时间: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 (2)主要内容:学习以坚船利炮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 变革。 (3)代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 用”)。 (4)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开始“器物” 阶段。
2.第二阶段——制度变革(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时间: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2)主要内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3)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孙中山(民主共和 方案)。 (4)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5)特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机,但没有对 封建文化彻底批判,进入“制度”阶段。
3.第三阶段——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1)时间:新文化运动时期。 (2)主要内容: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指导思想:前期是民主和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5)特点:前期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但前期 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知识整合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二人民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
识整合
文明的传承、思想的发展总是与时俱进的,在鸦片战争中,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遇到西学的挑战,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文化艰难地迈上近代化的历程。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图强、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索强国之路。
在长达百年的探索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激烈交锋,最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奠定了西学的主流地位,但随着20世纪初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最终代替西方思想成为思想演变的主流。
这个艰难曲折发展的历程,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向俄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1。
学高中历史配套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整合人民必修讲课文档

【典例】 1903 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 则虽其
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也;宪法苟立,则虽其
国狭小, 已回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若是者,知宪
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
是
( )。
A. 建立民主共和
B. 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 实行君主立宪
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
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
答案 D
第十二页,共17页。
考情分析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在
高考中地位愈来愈重要,重点考查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各派的主 张,特别是维新变法思想的背景、主张和意义。备考中应关注新材 料、新情境题目的出现。
简析 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
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
【典例】 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
的共同点是
( )。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第十一页,共17页。
【例1】 (2011·天津文综,4)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
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
的是
( )。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
解析 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
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人民版必修3

一二三
3.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1)状况:1905—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 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展开论战。 (2)影响: ①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作好了舆论上的准 备。 ②使许多知识分子放弃了君主立宪的思想,投身于革命事业。 4.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初步实现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 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答案:B
(3)认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反映了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思想的精 神,体现了他向西方学习、变法改革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应当说,康有为是“跪着 造反”的,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 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 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中改革科举制的相关问题。A项是 读书人反对梁启超主张废八股的原因,而不是事件本身产生的影响, 所以错误。梁启超等人也是知识分子,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在政治上 极为保守,故C项错误。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说法错误,如康有 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故D项错 误。 由题意,可知梁启超因主张废除八股取士而遭到参加会试的 大多数举人敌视,恰恰说明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所以B项为正 确答案。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1.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 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学习要点 (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 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渐进 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必修3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三大特征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要是为了 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 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 用”、维新变法思潮、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向西方学习 是一个从学习器物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 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 “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 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 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 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先进知识 资产 科学社
20世纪初
流,奠定了中国共产
分子 阶级 会主义
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2.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一个主题、三大特征、四个阶段及 各阶段特点 (1)一个主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其实也就是要解决 “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课题。 (2)三大特征 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 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 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人民版必修3

1.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 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学习要点 (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 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渐进 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认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反映了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思想的精 神,体现了他向西方学习、变法改革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应当说,康有为是“跪着 造反”的,在思想上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例题】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 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 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
一二三
3.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1)状况:1905—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 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展开论战。 (2)影响: ①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作好了舆论上的准 备。 ②使许多知识分子放弃了君主立宪的思想,投身于革命事业。 4.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初步实现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 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问题 康有为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分别有哪些? 我们应当怎样认识康有为的思想?
(1)主要特点: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把西方 近代民主政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结合,使其维新思想具有“儒表西 里”和“托古改制”的特点。
(2)影响:康有为利用儒家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合理性,为西 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披上了儒学的外衣,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中 国传统文化价”般的巨大影响。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纲要求】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新文化运动;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5、科学发展观。
◇【课程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讨其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所起的作用;4、概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了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在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出现许多新变化、新问题的关键时期,以江泽民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知识整合】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A、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并且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2)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3)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西学东渐”);(4)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B、代表人物及主张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派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2)、维新思潮A、背景:a、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b、甲午战败,一方面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证明“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失败c、西学的不断传播。
B、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见上图表)。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对应学生用书P037
一、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重要阶段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再到思想文化学习的三个重要阶段,这些阶段性特征的生成,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整个世界紧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过程中西方对中国的冲击与影响的必然结果。
三个阶段之间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贯穿始终的主线是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
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各个派别的比较
非选择题之内容、措施类设问的解题技巧
[典例] 材料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
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
……则发达利己之心,实为完成人道主义之根本。
人道主义其鹄的,利己主义其经程也;(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