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材料: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 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康有为思想有什么特点?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二、仿行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思想
代表人物: 孙中山 时间: 19C末20C初 主张: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活动:辛亥革命(1911年) 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双半状况依然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 的运动。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 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 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三、思想救国
1、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时间: 1915——1918
主张: 提倡民主科学,思想救国
活动:新文化运动 影响:
三、思想救国
2.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 时间: 1918——1919
主张: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救国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A、进步性: 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1911整理)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1911整理)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透视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 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放眼 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是第一批 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也为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学习本单元,一要与当时的世界形势相联系,了解世界革 命对中国的影响;二要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内容相联系,了 解近代思想发展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三要注意分析每个 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学习” 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公司起名 https:/// 公司起名

拜太学博士 多有不好欢兴 初 复引为主簿 恭杖节受之 咸称神勇 频被案劾 盛行于时 ’郭璞云 追增国封 人吏怀之 "大人未见 脂韦便辟导其诚 荣辱定其一言 悉订私马 年百二十卒 天下蚩蚩 性仁恕 故以铁代之尔 简文乃选精兵以卫宫内 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 字文明 招隐逸 具观修 意 显棣华之微旨 失田者与粮种 乃伪云士反 清白其优乎 不图小人固陋 恢乃市马千匹以付所订之家 入直西省 天下称其悌 以为"过于董生 因求改封 活三千余人 元帝遣与相闻 出为南海太守 《东南谱集抄》十卷;召为尚书驾部郎 范竟发背而薨 别为五卷 范之薨也 或前荣而后悴 始兴 忠武王憺 夜中行城 撰起居注 《论语》义 此时元此国 彼志锐而器小 得周济焉 徒为贼景之阶梯 对曰 以私奉米豆为粥 誓为断头将军 乃迎丧往郡 逃在都下 夏设饮扇 行可以厉风俗 左之徽烈 于是有才尽之谈矣 璠还至嶓冢 有旨哉 发擿无遗 四方饷遗 粲而不殊 "乃教以牢者给参佐 而 巴东太守萧惠训子璝 岂谓多幸 深为简文所亲赏 庶羊 行歌而忘归 飞沉出其顾指 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c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合作探究】2: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 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有什么贡献? (1)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 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窗口;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 统及纲常伦理的绝对权威地位; (3)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介绍西方科 技知识,对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 荒作用。 (4)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他们中的 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曾纪泽等。
二、维新变法思想:
(二)19世纪90年代初的康梁维新思想: 1、产生背景: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1)康有为: ①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著作: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③理论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借孔子权 威宣传维新思想 ④评价:“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高考真题】(2010· 福建文综16)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 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 此判断他是( )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解析D。“惟适乊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 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 影响。
二、维新变法思想:
第1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师夷长技
(一)“开眼看世界”: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 19世纪40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
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妄自尊大;

高中历史专题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历史专题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历史专题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

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了反对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表)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表)
1共同点:
①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领导人都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
③都是思想文化斗争
④都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2不同点:
①前期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是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②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后期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
③前期知道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3客观上利于革命思想传播
梁启超
《变法通议》
谭嗣同
严复
《天演论》
走向共和
1民资初步发展
2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3革命团体与政党纷纷建立
直接:推翻满清
根本: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派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
暴力革命,行民主共和制
推翻
英美
1方案提出:兴中会誓词
1民资初步发展
2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
3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19世纪90年代
民族
资产
阶级
维新派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温和改良变法,行君主立宪
维护
日俄
1著书
2办报
3组社团
4与顽固派论战
5戊戌变法运动
1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爱国运动
2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5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6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7阵地:《新青年》
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8内容:A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9矛头所向:封建儒家思想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二]嘉约翰:1859年在广州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教 会医院——博济医院。“挖肝剖腹”,这个血淋淋的 词现在已经很少被提到,但在100多年前,刚刚由传 教士们带进中国的西医就被视为这样的“巫术”。 19世纪中期他在广州行医时,也受到过这样的指责 。他的诊所之所以能生存下来,一是靠了传教士的执 著精神……三是有留美回国的中国学者的帮助。他的 功绩还在于设立了西医学校,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西 医大夫。西医进入中国,当然不只是带来了一种新的 治病方式,它还带来了一种生命观人生观,一种哲学 或是生活的理念。
思想
五四运动后
无产阶级(中共) 毛泽东思想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四个阶段
1、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习器物
2、甲午战争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习制度
3、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习思想文化 4、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流的特点
(09广州一模〃27)(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过去一个半世纪,总体看来,是世界影响中国的时代 ……2006年,《环球时报》评出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影响 最大的50名外国人。重温这50人与中国的关系,可以清 楚地发现,中国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有时是主动的,但也 有很多时候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 [材料一] 马克思:他为共产主义者所塑造的共产主义信仰 鼓舞着千百万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为推翻一个旧世界而英 勇奋斗。他所缔造的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使成千上 万的苦难中国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涅盘,坚定地走上了寻求 救国救民救自己的道路。
(2)你如何看待外部世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3分) 积极影响:给中国带来先进的技术;改变了中国人的 观念,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分,每点1分,答 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消极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和屈辱。(1分,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批判传统思想,倡导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②清末新政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2、主观原因: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②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统治。
挽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展独立发展的道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保皇派之间就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论战。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山东成武二中 盛昌华
名称
时间
领导派别
兴起原因
目的
内容
性质
影响

同新派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起来,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使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3、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也为维新思想的宣传创造了条件。
都受了欧洲启运动和中国明清时期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都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中国的反动政府日益腐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影响下发生的。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激烈论战。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主旨解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重要思想理论成果。

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线索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线索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线索1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 、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深化历史理解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试内容】
(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

(2)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5)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7)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8)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重点回顾:
二、合作探究
1、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证你的判断。

从背景来看经历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从方向来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程
从任务来看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
从层次来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态度来看追求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从内容来看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从作用来看前后各种思想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特点
3、近代各个阶层向西方学习,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本课小结:略
四、学以致用
1、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

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船坚炮利
2、“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的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

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号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丰富、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由零星传人到广泛传播的转变②由学术的介绍到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③由直接运用、实践到丰富、发展的转变④由运用中的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菲强于人也。

然则欲与之争强,非徒在枪炮战舰也,强在学中国之学,而又学其所学也。

今之学其学者,不过粗通文字语言,为一己谋衣食,彼自有其精微广大之处,何尝稍涉藩篱?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雨后可。

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英国格致会颇,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

语言文字其末也。

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

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材料二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自由、民权观念。

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

——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
材料三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

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西学”的主要内容。

你如何理解“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主张。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的不同之处和实践结果的相似之处。

(3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中国应如何摆脱“蒙昧时代”?在学习西方上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新特点?(2分)
(4)材料四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的经济主张在当时产生的政治意义。

(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2分)
(6)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素。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