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沉淀池计算书

合集下载

折板絮凝池计算书

折板絮凝池计算书

折板絮凝工艺设计计算书一、主要采用数据1、水厂规模为40000m3/d,已经加自用水量,则净水处理总水量应为:Q设计 =40000=1666、67=0、4632、设总絮凝时长为:T=17min3、絮凝区有效尺寸:V 有效 = Q设计×T×60=234、64、絮凝池的布置:将絮凝池分为两个并联的池,根据沉淀池的宽度10m,每个絮凝池的宽度为5m。

且设其有效深度H=3、6m;因此有,单个絮凝池的尺寸为13、0×5m×3、6m(长宽深)。

单个流量Q=0、23m2 /s, 将每个絮凝池分为三段絮凝,第一段采用相对折板(第1~3格)、第二段采用平行折板(第3~6格)、第三段采用平行直板(第7~8格)。

折板采用单通道。

1~6格折板厚度采用0、06m。

第7~8格为0、1m。

二、详细计算一)第一絮凝段:设通道宽度为B=1、4m,设计中间峰速v1=0、3m2 /s1)、中间数据①中间峰距:b1 =Q/(v1 *B)= =0、55m②中间谷距:b2 =0、55+0、355*2=1、26m2)、侧边数据①侧边峰距:b3 = = = 0、885m②侧边谷距:b4=0、885+0、355=1、2403)、速度①中间谷距速度:v2 = Q/(b2 *B)= =0、130 m2 /s②侧边峰距速度:v3 = Q/(b3 *B)= =0、186 m2 /s③侧边谷距速度:v4 = Q/(b4 *B)= =0、132 m2 /s4)、上下转弯数据①设上转弯高度:0、72m、上转弯速度:v上= Q/(0、72*B)= =0、228 m2 /s②设下转弯高度:0、90m下转弯速度:v下= Q/(0、9*B)= =0、193 m2 /s5)、水头损失⑴缩放损失①中间渐放段损失: h1 = =0、00186m (取0、5)②中间渐缩段损失: h2 = =0、00418 (取0、1)③侧边渐放段损失: h3 = = 0、00043 (取0、5)④侧边渐缩段损失:h4 = =0、00104⑵转弯损失如图有1个入口、2个上转弯、2个下转弯。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0.070
0.013
.

0.10
.
.
i=
槽内起点水深:h1=ℎ
0.040m2
.
0.152
51.41
0.00048
.
0.00048
5.3
0.10
超负荷 30%时出水槽内流量 Q=0.01215×1.3=0.01579m3/s,集水总槽内流速
取 0.3m/s,槽宽 b=0.2m。
.
槽内终点水深:h4=
池子总高度为:0.3+1.5+1.5+0.6+0.87=4.8m。
(3)参数复核
1)雷诺数:
水力半径 R=d/4=30/4=7.5mm
运动粘度=0.01cm2/s(t=20℃)
Re=0.75*0.2/=0.75*0.2/0.01=15
2)沉淀时间:
T=l/ =1000/2.373=421s=7.02min
絮凝池的反应过程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放置密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5m/s,第二段放置疏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2m/s,第三段放置栅条。第
一段过孔流速为 0.3~0.2m/s,第二段过孔流速为 0.2~0.15m/s,第三段过孔流速为
0.15~0.1m/s。
以下为絮凝过程中不同段的竖井隔墙上孔洞尺寸及过孔流速,共 15 个竖井,
(4)排水渠计算
集水槽坡降为 0.15,水面坡降为 0.035m。
排水渠底的标高在集水槽的基础上降低 0.2m,宽度设置为 0.4m。
七、排泥方式及计算
沉淀池日排泥量为 472.23m3/d,则每小时为 19.68m3/h。设置每小时排泥一
次。设置排泥管的管径为 DN200mm,管道横截面为 0.0314 m2,穿孔管长度为

混凝沉淀池絮凝搅拌器设计计算书

混凝沉淀池絮凝搅拌器设计计算书

***************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混凝沉淀池絮凝搅拌机设计计算书******************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六月一设计数据:1 絮凝池尺寸:LxBxH=4x4x4.4m;2 有效水深:h=3.75m3 设计水量:Q=2.5万m3/d=0.289m3/s4 污水密度:ρ=1000kg/m35 污水粘度:μ=1.14x10-3Pa.s6 搅拌器速度梯度G:分三档,G值分别选取G1=60S-1,G2=40S-1,G3=20S-17 搅拌器桨叶中心处线速度,分别取0.6m/s、0.4m/s、0.2m/s二搅拌器选用及主要参数1 搅拌器型式:立轴框式搅拌器2 外缘桨叶与池壁间距:0.25m3 搅拌器桨叶数量:Z=64 搅拌器直径:d=3500mm5 搅拌器栅条上端距液面距离:300mm6 搅拌器栅条下端距池底距离:500mm7 搅拌器布置:中央置入式二设计计算过程1 混合池有效容积:V=4x4x3.75=60m32 污水停留时间:t=V/Q=208s3 混合池当量直径:D=(4.L.B/π)0.5=4.5m4 桨叶纵截面过水面积:A=L.h=4x3.75=15m25 搅拌器栅条长度:h1=h-0.3-0.5=2.95m6 搅拌器栅条宽度:B=0.15A/Z.h1=127mm,取120mm7 液体旋转速度与桨叶旋转速度的比值K1=0.24 K3=0.32 K2=(K1+K3)/2=0.288 各档桨叶旋转半径:=1.69m第一列:R1=1.75m R2=1.63 RP1第二列:R1=1.225m R2=1.105 R=1.165mP2第三列:R1=0.7m R2=0.58 R P3=0.64m 9 搅拌器转速计算: 根据已知速度梯度计算: 第一档:G1=60 S -1,K1=0.24A ∑R P 3=6 x2.95x0.12x (1.693+1.1653+0643)=14.17 转速:n 1=3314213)1(123960∑-PRA K C VG λ =3.25 r/min第二档:G1=40 S -1,K1=0.28A ∑R P 3=6 x2.95x0.12x (1.693+1.1653+0643)=14.17 转速:n 1=3314213)1(123960∑-PR A K C VG λ =2.68 r/min第三档:G1=20 S -1,K1=0.32A ∑R P 3=6 x2.95x0.12x (1.693+1.1653+0643)=14.17 转速:n 1=3314213)1(123960∑-PRA K C VG λ =1.79 r/min10 搅拌功率计算: 第一档: N=Kw v gCDeA pn 46.0%)201(1023=+∑ρ第二档: N=Kw v gCDeA pn 35.0%)201(1023=+∑ρ第三档:N=Kw v gCDeA pn 28.0%)201(1023=+∑ρ11 电机及减速机选型:。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高效沉淀池(高密度)的特点和优势高密池可用于原水净化也可用于污水混凝沉淀去除SS,或者用于中水回用,膜浓水等工艺的软化澄清。

高效沉淀池(高密度)工作原理原水投加混凝剂,在混合池内,通过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保证一定的速度梯度,使混凝剂与原水快速混合。

高效沉淀池分为絮凝与沉淀两个部分,在絮凝池,投加絮凝剂,池内的涡轮搅拌机可实现多倍循环率的搅拌,对水中悬浮固体进行剪切,重新形成大的易于沉降的絮凝体。

沉淀池由隔板分为预沉区及斜管沉淀区,在预沉区中,易于沉淀的絮体快速沉降,未来得及沉淀以及不易沉淀的微小絮体被斜管捕获,最终高质量的出水通过池顶集水槽收集排出。

高效沉淀池(高密度)与传统高效沉淀池的比较与传统高效沉淀池比较,高效沉淀池技术优势如下:1、表面负荷高:利用污泥循环及斜管沉淀,大大高于传统高效沉淀池。

2、污泥浓度高:高效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含固率高,不需再设置污泥浓缩池。

3、出水水质好:高效沉淀池因其独特的工艺设计,由于形成的絮体较大,所以更能拦截胶体物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出水更有保障。

高效沉淀池工艺的关键之处一污泥循环和排泥污泥循环:部分污泥从沉淀池回流至絮凝池中心反应筒内,通过精确控制污泥循环率来维持反应筒内均匀絮凝所需的较高污泥浓度,污泥循环率通常为5-10%。

排泥:刮泥机的两个刮臂,带有钢犁和垂直支柱,在刮泥机持续刮除污泥的同时,也能起到浓缩污泥,提高含固率的作用。

高效沉淀池(高密度)的四大特点:1、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显著;2、处理水质优、社会效益好;3、抗冲击能力强、适用水质广泛;4、设备少、运行维护方便。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一、设计水量二、构筑物设计1、澄清区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6.7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20m∕h o——斜管面积Al=500∕20=25m2;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m∕h o——沉淀入口段面积A2=500∕60=8.3m2;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O.9(1.5Q)0.4=0.9X(1.5X0.14)0.4=0.48m取B=0.6m o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所以取X=7∙0°即澄清池的尺寸:7.Om×7.Om×6.7m=328m3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328∕0.14=2342s=39min;Xl=8.3∕X=1.2,¾Xl=I.2m,墙厚0.2m斜管区面积:7.0m×5.6m=39.2m2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14/39.2=0.0035m∕s=12.6m∕h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7m×1.2m o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πι∕s,则水层高度:0.14÷0.05÷7=0.4m o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

絮凝沉淀池计算2020.7.3

絮凝沉淀池计算2020.7.3

机械絮凝沉淀设计一、设进水原水进水量Q=240m³/d,=10m³/h,0.0028m ³/s二、机械絮凝池水平轴式计算1.絮凝池尺寸计算:絮凝时间取20min ,絮凝池有效容积:3m 33.360201060QT =⨯==W根据设计要求,絮凝时间一般取15-20min 。

2.采用两排搅拌机,设计池深1.3m ,则池长ZH L α≥m 69.13.123.1=⨯⨯=L池子宽度:m 52.13.169.133.3=⨯==LH W B3. 搅拌器尺寸:每排采用一个搅拌,则搅拌器长m 12.12.0252.1=⨯-=)(ι0.2--搅拌器间的净距和其离壁的距离为0.2m 4. 搅拌器外延直径m 115.023.1=⨯-=)(D0.15--为搅拌器上缘离水面及下缘离池底的距离0.15m5. 每个搅拌器上装有四块叶片,叶片宽度采用0.1m ,每根轴上的降板总面积为:2m 448.0141.012.1=⨯⨯⨯,占水流截面积2m 976.152.13.1=⨯的22%6.每个搅拌机旋转时克服水阻力所消耗的功率:各排叶轮浆叶桨板中心点线速度采用:ʋ1=0.4m/s ,ʋ1=0.2m/s. 叶轮桨板中心点旋转直径:D 0=1-0.2=0.8m 。

叶轮转速及角速度分别为: 第一排:srad r D /9.0min,/554.98.014.34.06060n 1011==⨯⨯==ωπν第二排:srad r D/4777.0min,/777.48.014.32.06060n 1011==⨯⨯==ωπν桨板宽长之比10.08/1.121.0b/<==ι,查表得Φ=1.105681.92100010.1g 2=⨯⨯==φρκ 则第一个搅拌机每个叶轮所耗功率:KWN 0024.04.05.04089.012.1564408y 443414231=-⨯⨯⨯=-=)()(γγκιω同上方法:第二搅拌机所耗功率为:KWN 0025.04.05.04084777.012.1564408y 443414231=-⨯⨯⨯=-=)()(γγκιω7.设两台搅拌机共用一套电机带动:则絮凝池所耗总功率KWN 0049.00025.00024.00=+=∑电动机功率(取η1=0.75,η2=0.7)KWNN 009.07.075.00049.021=⨯=∑=ηη三、机械絮凝池垂直轴式计算1.絮凝池尺寸计算:絮凝时间取20min ,絮凝池有效容积:3m 33.360201060QT =⨯==W2. 为配合沉淀池,设絮凝池分成两格,每格尺寸1.5*1.5m ,则絮凝池池深:m 16.12.12.1233.3W =⨯⨯==A H (取:1.2m )絮凝池超高取0.3m ,总高度为1.5m 。

1万吨絮凝沉淀池(斜管沉淀池)计算书

1万吨絮凝沉淀池(斜管沉淀池)计算书

斜板高度(m)
0.87
总高度(m)
5.7
面积(m2)
113.0565731
长(m)
8.8
宽(m)
12.84733785
分个数
8
单个尺寸
4.8*3.6
复核沉 淀池尺

有效水深(m) 停留时间min
1.7 25.18518519
h: 过堰水深(m)
0.05
出水堰 板计算
q: 过堰流量 (m3/s)
堰口数量
要求1.2的静压 水头 ,满足
23.32
开孔面积系数,校核
0.107204117
三、沉淀池计算
池断面面积的 6%~20%
流量(m3/h)
416.67
表面负荷m3(m2/h)
4.05
泥斗坡度
60°
0.115741667
普通沉淀池的2 倍
泥斗槽高(m)
2.3
清水高度(m)
1
布水高度(m)
1.03
超高(m)
0.5
沉淀池
参数计

沉淀池 参数计
后置投加增泥 20-35%
每天总污泥量t/d
62.5005
62.5005
停留时间d
1.5
每次排泥量t/d 储泥周期 污泥量
93.75075 T(h) V(m³)
93.75075 24
93.75075
每日排泥次数 1~2
污泥斗数量
n
8
污泥斗上底边
a1(m)
4.4
污泥斗上底边
a2(m)
3.2
14.08
污泥斗 容积
污泥斗倾角
α2
60

絮凝池沉淀池

絮凝池沉淀池

一、设计流量设一座,包括混合池、絮凝池及滤布滤池。

采用分流制,近期水量: 0.5×104m 3/d ,远期水量:1×104m 3/d ; 近期总变化系数:K Z =1.74,远期总变化系数:K Z =1.58。

1. 近期处理水量:最大时:0.5×104×1.74=8700m 3/d=362.5m 3/h=0.1 m 3/s 平均时:0.5×104m 3/d=208.33m 3/h=0.058 m 3/s 2. 远期处理水量:最大时:1×104×1.58=15800m 3/d=658.33m 3/h=0.183m 3/s 平均时:1×104m 3/d=416.67m 3/h=0.116 m 3/s 二、混合池设计计算设一格。

混合池L ×B ×H=1.9×1.9×2.6=9.39m 3, 近期 停留时间HRT=9.39/0.1=94s 远期 停留时间HRT=9.39/0.183=51s 取混合池平均速度梯度G=350s -1 则混合所需功率近期 N=10002QtG μ=1000350941.0001.02⨯⨯⨯=1.15kW远期 N=10002QtG μ=100035051183.0001.02⨯⨯⨯=1.14kW混合池搅拌机选用N=1.2kW ,叶轮直径800mm 。

三、絮凝池设计计算絮凝池分四格,每格设一台搅拌设备,叶轮线速度依次为0.5m/s 、0.4m/s 、0.3m/s 、0.2m/s 。

(1) 絮凝池尺寸每格尺寸BxL=3.1mx3.1m ,有效水深3m 。

超高0.9m 。

近期 絮凝时间T=4x3.1x3.1x3/0.1=1153.2s=19.22min 远期 絮凝时间T=4x3.1x3.1x3/0.183=630.2s=10.5min絮凝池分格墙上过水孔洞上下交错布置。

折板絮凝、平流沉淀计算案例

折板絮凝、平流沉淀计算案例

竖向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工艺计算案例一、设计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二、设计参数竖向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规模5万m3/d,共设置两组,厂区自用水量按5%计。

单组设计流量:Q =50000m3/d×1.05=2187.5m3/h=0.6076m3/s。

絮凝形式:多通道竖向折板,絮凝时间21.16min。

排泥采用穿孔管排泥。

沉淀池水平流速11.85mm/s,停留时间1.98h。

沉淀池集水槽溢流率为218.75m3/m.d。

三、絮凝池计算絮凝池设两组,单组设计流量:Q=50000m3/d×1.05=2187.5m3/h=0.6076m3/s。

1.有效容积V有效=20min×60×0.6076=729.12m32.絮凝池高度平均有效水深H有效取3.8m,底部积泥深度0.3m,池超高0.30m。

絮凝池总高度3.8+0.3+0.3=4.4m。

3.平面面积A=729.123.8=191.87m2絮凝池宽度与沉淀池相同,设8个通道,单个通道长1.7m。

单个通道通过流量Q单=0.6076÷8=0.07595m3/s。

每组絮凝池内宽1.7×4+0.25×3=7.55m,絮凝池净空尺寸1.7×4=6.8m。

计算絮凝池长L=191.87/2÷6.8=14.1m综合本设计中的絮凝池与沉淀池的宽度对应等要求,絮凝池长度L实际取长度为14.99m 。

絮凝池实际有效容积V =14.99×14.1×(3.8+3.5)/2=771.46m 3絮凝池实际停留时间 V T =Q ×771.46==21.16min 0.6076604. 絮凝区各段计算单一通道内均采用相对折板,流速控制V 1=0.30m/s V 2=0.20 m/s V 3=0.10 m/s单块折板长500mm ,折板夹角120°,折板宽250m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