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合集下载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刘志兵[摘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建军原则和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

作为政治学范畴的概念,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实体的也是程序的,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

在实体上,主要是规定由中国共产党独立、直接、全面领导人民军队;在制度上,主要是指由党章和宪法、国防法及政工条例等党、国家和军队法规所规定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的一整套制度。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关键在“绝对”,是政治要求也是制度设计。

[关键词]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党的建设;强军目标[中图分类号]D26;E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29-1445(2020)07-0016-05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并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方略和战略部署上进行系统阐述,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的理论、制度和实践推向新境界。

深刻领会这个基本方略,必须准确把握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践要求,提高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政治自觉和实践能力,铸牢强军之魂,有力推进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实现。

为什么要“绝对”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①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党、国家和军队事业全局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军事领域的具体体现。

这一本质特征,既体现了执政必执军的普遍规律,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军的特殊规律,是军事制度文明的中国模式。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军事制度,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体政体、国情军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

世界上没有普世的、通用的军事制度,照搬照抄他国模式必然造成水土不服。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容许枪指挥党。

第一,无产阶级的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级的意志。

第二,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军队不断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

第三,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和发扬军队的光荣传统,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

1929 年,在解决军队建设根本方向问题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就红军的性质与宗旨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从而明确了红军是为着人民利益而斗争的武装集团的建军宗旨。

1944 年,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的讲演《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1945 年,在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再次强调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庄严宣告,本军是中国人民的军队,一切以中国人民的意志为意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根本目的,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属性,是我军区别于一切军队的根本标志,是建军中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全军团结战斗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准则,保证了我军建设的正确方向。

人民军队导论答案

人民军队导论答案
二是领导途径上,是通过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全面实施;
三是在领导方式上,是集党政军、司政后装于一体,实行全权领导。
(四)党对军队的领导具有无条件性
党对军队领导的无条件性,是指军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完全地听从党的指挥,不允许讲价钱、讲条件。党和军队不是雇佣关系,也不是对等的关系。军队是执行党的意志的忠诚工具,必须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时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绝不允许向党闹独立性。
5.简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情况?
太原失陷后,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八路军各部逐渐向敌盾实行战略转移,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北、大青山、晋冀鲁豫、晋西南等抗日根据地。在南方,由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成的新四军,建立了苏南、苏南、皖南、皖中、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建立起十多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总人口达5000万人以上,牵制了日伪军30万兵力。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对阻止日军的战略进攻,促进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民军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在武装起义中诞生→在工农武装割据中成长→在万里长征中实现历史性转折→在抗日烽火中不断壮大→在解放战争中越战越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前进
2.概述南昌起义主要过程。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在南昌城头打响的。1927年7月26日,党中央派周恩来秘密抵达南昌,与刘伯承、贺龙、彭湃、聂荣臻、恽代英等汇合。27日,领导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在江西大旅社正式成立,周恩来担任书记。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武装起义总指挥部,任命贺龙为起义军的总指挥。正当起义准备工作紧张进行的时候,张国焘突然以“中央代表”的身份赶到南昌。张国焘执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阻挠起义。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断然拒绝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果断下达起义的命令。8月1日2时整,三声清脆的枪声响彻夜空,南昌起义爆发了。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共歼灭盘踞在南昌城内的反动军队万余人,缴枪万余支。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 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和永远不变的军魂 1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3四、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更加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 4为什么要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 5“军队非党化”掩盖了政党与军队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极其荒谬和虚伪的 5 宣扬“军队非党化”的实质和要害是要军队脱离共产党领导,最终目的是改变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6为什么要坚决抵制“军队非政治化”7西方“军队非政治化”运作模式具有很强迷惑性,但在本质上仍是服从于政党政治意志和服务于资产阶级国家的整体利益8敌对势力鼓吹“军队非政治化”,旨在削弱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制度,妄图改变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9为什么要坚决抵制“军队国家化”10“军队国家化”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10“军队国家化”有害于我军的性质11“军队国家化”脱离了现代政党政治的现实要求11“军队国家化”有违于国家根本利益12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我军在党的领导下也走过了84年的战斗岁月。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军魂,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必须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忠于党的光荣传统,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

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和永远不变的军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学说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毛主席提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邓主席要求,军队要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

江主席指出,一个军队要有军魂,我们军队的军魂就是党的绝对领导。

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强调,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做到坚定不移听党指挥。

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任何借口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必须使党成为军队中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

古田会议决议的中心内容是强调要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即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农村革命战争的环境中,在党和军队的主要成分是农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

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其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共分9个部分:1、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2、党的组织问题;3、党内教育问题;4、红军宣传工作问题;5、士兵政治训练问题;6、青年士兵的特种教育;7、废止肉刑问题;8、优待伤病兵问题;9、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问题。

其中,《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是决议的核心部分。

它深刻批判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和盲动主义残余等错误倾向,并列举了各种错误倾向的根源和具体表现,提出了纠正的办法。

整个决议的中心内容是强调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纠正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把军队建设成为接受党的绝对领导的人民军队。

为此,决议确立了加强党和军队建设的诸多原则与规定。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以来丰富经验的总结,达到理论的升华。

它忠实地依据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又摒弃当时国际上盛行的教条主义的束缚,立足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系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军队建设成一个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

军事理论附有答案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附有答案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1、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是一种对外反侵略、对内反颠覆的活动)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国防的手段:军事(主要手段),政治(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经济(基础),外交。

国防的分类:(1)按社会形态: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防。

(2)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目标:防御自卫型国防(我国)和侵略扩张性国防。

(3)按国防力量的构成方式:互助联盟型国防、独立自主型国防和中立性国防。

2、我国几千年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1)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

(2)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

(3)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

(4)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

(5)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

(6)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定的精神根基。

3、我国国防法规立法的层次有五个层次:(1)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国防法律。

(2)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的国防行政法规。

(3)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的行政规章。

(4)个兵军种、大军区的军事立法。

(5)省、市地方性的国防立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是我国第一部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有着三次出台和修改过程。

第一步《兵役法》与1955年问世。

1998年12月29主席江泽民签署第13号主席令,公布了新修订后的《兵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反分裂国家法》于2005年3月14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六章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第六章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第六章
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第六章
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
第一节
第二节 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 第三节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第一节
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二、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第二节
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
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 二、人民战争的思想 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服务作为自己建军的宗旨。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概 括为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 队。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是 适应中国革命战争的需要而 形成的,其根本目的就是使 军队切实与人民打成一片, 全心全意地为人律:一切行动 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 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二)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
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是处理人民军队内 部官兵关系、上下级关系的准则。 坚持军民一致的原则,是处理军政、军
民关系的准则。
坚持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政策,是人 民军队从政治上动摇敌人军心,破坏敌军战 斗力的策略和手段。
(三)人民军队的民主制度
政治民主
人民军队的民主制度
经济民主
(一)战争的起源和性质
毛泽东根据战争的阶级实质及其所要达到的 政治目的,将战争的性质划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 义战争。 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是: 坚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支持并积极参加正义 战争。
(一)战争的起源和性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所谓正义战争,是指一切符合人民利益、对社会 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革命的、进步的战争。如民族 解放战争、阶级解放战争、反对外来侵略战争等。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绝不容许枪指挥党.第一,无产阶级的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级的意志.第二,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军队不断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第三,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和发扬军队的光荣传统,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一、人民军队必须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事工作的特色和优势。

从我军建军伊始,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党对军队的领导。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认真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实行班、排设党小组,连队设立党支部,营、团设立党委的制度,并向连、营、团三级派党代表,负责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总结红军建设的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创立,使新型人民军队始终保持了无产阶级的性质,使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里,使人民军队始终保持了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成为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

在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得到巩固和完善。

1929年,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严厉批评了“司令部对外”和极端民主化等脱离党的领导的错误主张,明确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党委要成为部队的“领导中枢”,各级党组织要“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又及时批判了高岗“两党论”和“军党论”的错误,进一步强调:人民的武装必须永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民的领导之下,枪杆子要永远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

我军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的建军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

毛泽东的军事建设思想理论深刻,实践广泛,党性鲜明。

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宝库,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

从毛泽东的人民军队建设思想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看,思想体系丰富完整,军队建设实践硕果累累。

1,必须无条件将人民军队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共产党领导军事工作的特点和优势。

从我军成立开始,毛泽东就非常重视党对军队的领导。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整顿”,认真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提出了“在公司上设分行”的原则,建立班级和排的党群,在公司和团中建立党支部,在营和团级建立党委委员会,并派党代表到公司,营和团级负责党的工作和政治的制度工作党已建立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总结了红军建设的经验,指出“红军奋战不散”。

“支队建在公司上”是重要原因。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体制的建立,使新人民军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的性质,把矛头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人民群众,保持人民军队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已成为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

在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时,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得到巩固和完善。

1929年,毛泽东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严厉批评了“总部设在外面的世界”和极端民主化的错误思
想,这些思想脱离了党的领导。

它明确指出“红军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团体”。

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

党委要成为军队的“领导中心”,各级党组织要“严格集中”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批评高刚的“两党理论”和“军事党论”的错误,并进一步强调人民武装力量必须始终在党和人民的领导之下,枪支应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

我军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人民军队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建立一支革命军,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建立军队的目的。

建军之初,毛泽东十分重视这个问题。

他在《井冈山之争》一文中明确要求党组织对红军士兵进行政治教育,“使士兵感到自己不是在为别人而战,而是为自己和人民而战”。

1929年,在解决军事建设根本方向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指出,红军是一个根据红军的性质和宗旨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团体。

1944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革命队。

我们的队伍完全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

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关于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再次强调,“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唯一的目的。

一支军队。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宣言中庄严宣布:“我们的军队是中国人民的军队,一切都取决于中国人民的意志。

”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属性。

它是我们军事地区不同于所有武装部队的基本标志,是军队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全军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纲领,我军建设的正确方向。

3,人民军必须开展强大的政治工作
重视军队中革命和进步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发展,是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军地区不同于旧军等一切重要标志。

剥削阶级军队。

毛泽东强调,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他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时指出,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他在古田会议的决议中强调:“红军党内最紧迫的问题是教育。

”1937年10月,毛泽东在与英国记者贝特兰德的谈话中指出:“八路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即其政治工作。

”1944年,毛泽东修改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报告,其中重申:“政治工作是我军的命脉。

没有它,它就不是真正的革命军。

”1954年,毛泽东在审查和批准政治工作条例的修订草案时发现,“生命线”一词不见了,他亲自添加了它。

因此,毛泽东始终强调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是维护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确保我军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素。

此外,军事政治工作的原则和原则,民主制度的建设,加强军队中党组织的建设,建立政治委员和政治机
关,将进步的政治精神引入军队,the选和按照既有政治诚信又有能力的原则任命干部,党风是政治工作风度等。

4,人民军必须实行自觉严格的纪律
纪律是军队集中和统一以及产生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毛泽东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人民军队的学科建设。

早在1927年10月,他率部部队到井冈山时,就规定了部队的三个纪律:“一切行动都要服从命令,不要从平民百姓身上取走红薯,殴打土豪返回上市。

”。

1928年1月,针对当时的民军关系问题,毛泽东为红军规定了六点注意点:“门板,装订,铺路,友好讲话,公平交易,偿还债务”。

借来的东西,并赔偿损坏的东西”。

从那以后,他不断地调整和丰富了三大学科的六个关注点,从“不从平民百姓身上拿甘薯”改为“不从群众中扎根求线”,“与土豪抗争时重返社会”,并在六点注意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点注意,即“避免女性洗澡”和“不找囚徒的口袋”,从而形成了“三大原则”。

原则是“纪律要注意的八点”。

这恰恰是因为党在红军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铁纪律,有效地克服了旧军遗留下来的军阀风格以及对冷漠的误解。

,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游荡的旧党主义和旧军队遗留下来的绝对平等主义,从而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改善了官兵之间的关系和关系赌注在军队和人民之间,使红军能够经受各种严格的考验。

通过严格的测试,该团队不断壮大,战斗力不断提高。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指出,人民军队的纪律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革命纪律,并强调要把纪律提高到统一和有序的水平。

在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人的后方地区进行游击战的过程中,军队曾经表现出权力下放,宗派主义和山顶主义的趋势。

一些参加革命队伍的农民和知识分子也有自由和宽松的现象。

因此,党在开展“整风运动”的同时,适时开展了“全军运动”,增强了官兵的组织纪律意识,使全党和全军前所未有的统一和高度集中的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适应革命战争的发展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于1947年10月发布指示,规定了“三个主要学科和八个“注意点”,要求全军“进行深入教育,严格执行”,增强了全体官兵实施纪律,统一思想和行动的意识。

1948年5月,毛泽东向全党和军队发出了一个伟大的号召:“前进军队,扩大生产,加强纪律,在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全党和全军中,毛泽东深入开展了反乱,无纪律,加强集中统一的斗争,极大地加强了全军的组织纪律和集中统一,赢得了战争和战争的全面胜利。

社会主义时期的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人民军队必须加强现代化建设和规范化建设
毛泽东首先提出,我军的现代化和正规化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从抗日战争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军队现代化和正规化的极端重要性。

1938年5月,他在关于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文章中指出:“军事体制的改革不能脱离现代化,技术条件必须得到加强。

没有这一点,敌人
就不能越过鸭绿江。

”这表明他开始将定期军事体系建设,装备现代新装备以及提高军事和政治事务质量视为八路军,新四军乃至整个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中国军队,并提出建立现代新军队的构想。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更全面地考虑了我军的现代化。

他提出了建立军事学校,加强军事分支机构建设,建立军事工业基地,加强军事训练,重视军事理论研究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但是,由于我军长期处于战争环境,军队现代化需要强大的国家财政支持,所以我军现代化建设基本上处于解放战争初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建设的任务从夺取国家权力转变为建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防军。

此外,还满足了军队现代化的条件。

因此,1950年9月,毛泽东及时发出呼吁,“争取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军”。

这是毛泽东为人民军队建设设定的新目标,标志着毛泽东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结果,人民军队的建设开始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1953年,为适应形势发展,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举行。

制定了建设一支优秀的现代革命军,保卫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总方针和任务。

它从理论上回答了如何将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许多重大的实际问题已经形成了对人民军队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系统思考。

在这一思想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军已从一支单纯的劣等单臂武装转变为一支装备精良,兵种兼备的现代化正规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