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合集下载

大学军事教程

大学军事教程

大学军事教程大学军事教程》课后答案第一章……1、国防的含义就是什么?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案:?国防就是国家为防备与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与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国家利益及其安全维护的整体性2、国防力量表现的综合性3、国防手段运用的多元性4、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5、国防事业发展的社会性2、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有哪些?答案:1、经济发展就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就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团结就是国防强大的根基4、先进的国防思想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5、科技进步就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3、什么就是国防法规?中国国防法规体系由哪些层次与门类构成?答案:?国防法规就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就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门类:1、国防基本法类2、国防组织法类3、兵役法类4、军事管理法类5、军事刑法类6、军事诉讼法类7、国防经济法类8、国防科技工业法类9、国防动员类10、国防教育法类11、军人权益保护法类12、军事设施保护法类13、特别行政区驻军法类14、紧急状态法类15、战争法类16、对外军事关系法类4、公民的国防义务与权利有哪些?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答案:?国防义务:1、兵役义务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权利:提出建议权、制止与检举权、取得补偿权二者关系:国防就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承担相应的国防义务。

公民在履行国防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国防权利。

5、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途径有哪些?答案: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事训练6、什么就是武装力量?中国武装力量由哪几部分构成?答案:?(1)武装力量(即军队)就是一个组织(部落、民族、国家、同盟),出于自身防卫的需要而组建的用武器装备起来的人与动物与机器的总称。

第六章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2)

第六章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2)

三、简答题 1.简述⼈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民实⾏民主,对敌⼈实⾏专政。

对⼈民内部的民主⽅⾯和对*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就是⼈民民主专政。

只有对敌⼈实⾏专政,才能保障⼈民民主;只有发扬⼈民民主,才能对敌⼈实⾏有⼒的专政。

(2)⼈民民主专政必须以⼯⼈阶级为领导,以⼯农联盟为基础。

⼯⼈阶级在⼈民民主专政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它的阶级性质决定的,也是在长期的⾰命⽃争中逐步形成的。

新民主主义⾰命的胜利与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民民主专政的形式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民代表⼤会制。

国家政权属于⼈民,⼈民⾏使政权的机关是⽤普选⽅法产⽣的各级⼈民代表⼤会及由代表⼤会选出的各级⼈民政府。

(4)⼈民民主专政的职能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对内维护国家的统⼀、独⽴,镇压敌对势⼒的反抗,发展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使中国稳步由农业国变为⼯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以⾄消灭阶级、实现⼤同。

2.简述我国⼈民代表⼤会制度的优点和特点。

答:(1)⼈民代表⼤会制度是⼈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国⼈民⾰命⽃争和政权建设的经验、逐步摸索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这⼀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点: ①⼈民代表⼤会制度的核⼼是⼈民当家做主,它体现了⼈民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民代表⼤会制度实⾏民主集中制,既保证⼈民代表⼤会统⼀⾏使国家权⼒,⼜使各个国家机关合作分⼯,各尽其责。

③⼈民代表⼤会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便于我党的正确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化为群众的⾃觉⾏动。

④⼈民代表⼤会采取的协商与表决相结合的原则,保证了国家重⼤决策的正确与科学。

3.简述新民主主义⾰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意义。

答:(1)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胜利,创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①必须建⽴⼀个全⼼全意为⼈民服务,不谋任何私利,敢于并善于领导⼈民向敌⼈作⽃争的⽆产阶级政党。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第六章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第六章

1.概念和作用
《内务条令》是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军人职责、军队内部关系、日常制度、管理和勤务规 则的条令,是军队行政管理和军事生活的基本准则。
它为军队建设正规的生活、工作、训练和战备秩序提供了重要依据,是我军正规化建设 的一项重要法规,在我军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贯彻《内务条令》,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和正 规化建设。
《内务条令》简介
— 6—
1.2 《内务条例》的基本内容
(三)军人的职责
一是士兵职责 二是军官职责 三是首长职责 四是主管人员职责
(四)军队内部关系
军人相互关系 官兵关系 机关相互关系 部队(分队)相互关系
(五)军人的行为举止 和日常管理制度
关于日常生活秩序方面的 制度 关于日常管理和安全方 面的制度
跨立主要用于军体操、执勤和舰艇上分区列队等场合。可与立正互换。
口令:跨立。 要领:左脚向左跨出约一脚之长,两腿 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 之间。两手后背,左手握右手腕,拇指根部与 外腰带下沿(内腰带上沿)同高;右手手指并 拢自然弯曲,手心向后。携枪时不背手。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第六章 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内务条令》简介 《纪律条令》简介 《队列条令》简介
队列动作训练
— 2—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内务条令》简介
1 • 《内务条例》的概念和作用 • 《内务条例》的基本内容
— 3—
1.1 《内务条例》的概念和作用
关于战备秩序方面的制度
关于零散人员的管理制度
《内务条令》简介
— 7—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毛泽东确定的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即党指挥枪原则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事工作的特色和优势。

从我军建军伊始,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党对军队的领导。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认真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毛泽东总结红军建设的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八路军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这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军是团结一致的。

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这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民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

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因此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民的欢迎。

第三、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三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发挥了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强大威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对于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做好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准备,胜利完成各项任务,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人民军队思想

人民军队思想

(三)人民军队思想1、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严酷现实,使毛泽东悟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武装斗争的领导权,他第一个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泽东毕生重视枪杆子,视军队为命根,他一生把掌握军权作为实现革命理想的最主要手段。

2、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毛泽东吸取了中外军事家的文韬武略,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的治军方略和建军原则。

一是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毛泽东认为,我军是无产阶级的军队,首先要从政治上建军。

要从政治上建军,靠的是党的力量,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直至今天,这仍然是我军遵循和坚持的根本原则。

二是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特征,是毛泽东建军原则的核心。

我军在革命战争和保卫祖国的长期斗争中,始终遵循这一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三是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

进行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军的政治工作,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形成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

例如:在平津战役中,北京能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就是瓦解敌军原则正确使用的典型。

当时,以傅作义为首的55万国民党军队盘踞京津地区。

如果硬打,只能是城毁人亡,其后果不堪设想。

毛泽东高瞻远瞩,一方面在军事上兵临城下,以造成大军压境之势;一方面开辟第二条战线,进行政治瓦解。

最后迫使傅作义起义,北平和平解放,使古老的名城丝毫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

他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以其作为军事统帅的气魄和理论家的睿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作战和建军问题理论体系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教案完美版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教案完美版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教案完美版《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教案【内容标准】(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我国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通过对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主要的史实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有关军事国防建设的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讲述与讨论相结合法。

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

【教学要点】重点: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建立。

科技强军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难点:简明扼要地讲请一些军事术语、武器性能。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在哪一年建立人民军队的?( 1927 年 8 月 1 日)这支革命军队的名称在战争时期有过哪几次重大变化?(红军→八路军与新四军→解放军)由此导入人民军队在捍卫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方面所肩负的新的伟大使命【新课探究】一、海、空军的建立1.背景:引导学生从历史教训和现实需要两个方面说明建立海军、空军的背景。

历史教训: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都是从海上侵入中国的。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闭关锁国,中国没有强大的海军,“有海无妨”,这是导致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

现实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海、空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已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

对中国来说,保卫领海,保卫领空,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安全环境,需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和空军。

国内,国民党军队仍负隅顽抗;国际,美国对华实行军事包围政策。

2.海军建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成立。

1950年,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海军正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

3.空军建立:1949年8月,组建空军第一个飞行大队。

同年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正式诞生。

第六章 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六章 毛泽东军事思想
地道战插曲)
• 5、必须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S:地道
英雄)
• 陈毅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 毛泽东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
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 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 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四、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 (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 (二)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 (三)不打无准备之仗; • (四)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
利决战;
• (五)力争主动,坚持灵活性与计划性相
结合;
• (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S:
苏中战役);
• (七)灵活运用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
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
• 六战邵伯。我第十纵队3个团在地方武装的配合
下顽强坚守邵伯、乔墅阵地,抗击敌整编第二十 五师2个旅的疯狂进攻,毙伤敌2000余人。
• 七战如(皋)黄(桥)路。我军攻黄(桥)救邵
(伯),用攻其必救的办法调动敌人,在如 皋、黄桥之间与敌遭遇。我先是集中5倍于 敌的兵力,歼灭分界之敌第九十九旅;随 后转用兵力,集中15个团歼灭敌第一八七 旅和第七十九旅1个团,共歼敌2个半旅约 1.7万余人。
苏中战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 灭敌人
• 1946年7月至8月,华中野战军在粟裕、谭震林
的率领下进行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敌处绝对优 势,共15个旅约12万人;我处劣势,共19个团3 万余人。战役先后歼敌6个旅、5个交警大队共5 万余人。苏中战役是解放战争初期第一个歼敌最 多的战役,是1946年内歼敌最多的一个战役。毛 泽东在战役结束的前三天即8月28日,就为中央 军委起草了一份给各战略区首长的电报。

第六章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第六章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5、战争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战争就其实质来说,就是敌对双方为了一定经济 利益产生的矛盾冲突。 经济利益是引发各种战争的基本动因,同时,经 济力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取得战争的胜利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 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 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二、人民战争的思想
1、兵民是胜利之本 “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毛泽东 “人民群众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力量” 2、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 3、人民战争武装力量的体制(实行主力兵团、 地方兵团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 量体制。)
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1、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2、战略上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 3、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4、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5、战略进攻的思想
二、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1、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军 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 心。 三湾改编首创了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 则,在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 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确定了党对军队 领导的各项措施和制度。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 指挥党。”——毛泽东
第三节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一、建设一支正规化的、现代化的、强大的 人民军队 二、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技术 “两弹一星”计划 三、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 系
思考题
1、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观点 有哪些? 2、谈谈你对毛泽东提出的“兵民是胜利 之本”论
第一节 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 武装集团。———毛泽东 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 会主义国家的军队。———邓小平 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 ,这是新型人民军队阶级本质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第六章
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
第一节
第二节 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 第三节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第一节
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二、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第二节
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
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 二、人民战争的思想 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服务作为自己建军的宗旨。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概 括为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 队。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是 适应中国革命战争的需要而 形成的,其根本目的就是使 军队切实与人民打成一片, 全心全意地为人律:一切行动 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 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二)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
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是处理人民军队内 部官兵关系、上下级关系的准则。 坚持军民一致的原则,是处理军政、军
民关系的准则。
坚持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政策,是人 民军队从政治上动摇敌人军心,破坏敌军战 斗力的策略和手段。
(三)人民军队的民主制度
政治民主
人民军队的民主制度
经济民主
(一)战争的起源和性质
毛泽东根据战争的阶级实质及其所要达到的 政治目的,将战争的性质划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 义战争。 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是: 坚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支持并积极参加正义 战争。
(一)战争的起源和性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所谓正义战争,是指一切符合人民利益、对社会 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革命的、进步的战争。如民族 解放战争、阶级解放战争、反对外来侵略战争等。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型人民军队阶级本质的
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 产党所创建的军队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军队。它在无产 阶级的领导下,担负着消灭一切剥削和私有制度,解 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代表最大多数的最根本利益,
因而必然要把为无产阶级及其所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
党对军队的领导还表现在组织方面的领导。
从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 领导,必须建立健全党在人民军队 中的各级组织,发挥军队中党组织 的核心领导作用,建立以党委为领 导核心的一整套制度。此外,军队 还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同时接 受军事系统和地方党委的双重领导 和监督。
(二)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是人民军 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1937 年 10 月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兰特的 谈话中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明确地 概括为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三大原 则。
第三节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一、建设一支正规化、现代化的强大的 人民军队 二、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技术 三、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 的关系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马克思主义认 为,军队从属于一 定的阶级并为其阶 级利益服务,无产 阶级的专政的首要 条件就是无产阶级 的军队。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
(一)战争的起源和性质 (二)战争的本质和目的 (三)战争与经济和科学技术
(一)战争的起源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把 战争看作是阶级矛 盾发展到一定程度 而进行的暴力斗争, 是私有制和阶级出 现的产物。
(一)战争的起源和性质
战 争 —— 从 有 私 有 财 产 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 、 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 、民族 和民族、国家和国家 、政治 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 、在一 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 最高的斗争形式。 ——毛泽东
反映“三湾改编”的油 画
(一)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记 录 古 田 会 议 的 油 画 《 古 田 会 议 决 议 》
1929 年,在福建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 会通过的由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其中心思想 就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和军队的建设。《古田会议 决议》确定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各项措施和制度。
八项注意:说话和气,
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 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 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 妇女,不虐待俘虏。
二、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一)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二)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 (三)人民军队的民主制度
(一)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 则,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早在人民军队初创时期,毛 泽东在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 队进行三湾改编时,首创了将 “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原则。 三湾改编在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 队的领导制度,这是建设无产阶 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 端。
军事民主
(三)人民军队的民主制度
政治民主 是指官兵只是职务和分工不同,没有高低和 贵贱之别,政治上一律平等,干部尊重战士,战士积极参加 连队管理;
经济民主,是指官兵有权管理和监督经济生活,由连队 军人大会选出经济委员会协助连队首长管理伙食和农副业生 产,监督经济开支,防止贪污浪费,不断改善生活;
军事民主,是指在军事训练中,实行官兵互教,开展评 教评学,在战时发动官兵讨论如何完成战斗任务,战后开展 战评,总结作战经验;
(一)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首先是政治思想方面的领导。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 期,毛泽东就指出:“无 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军队 内部又开展了以诉苦和 “三查”为内容的新式整 军运动,使人民军队保持 着正确的方向。
会大苦诉
(一)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中国的红军是一 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 务的武装集团。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我们军队的性 质是“党的军队 , 人民的军队 ,社会 主义国家的军队。” 人民军队同一切旧 式军队有着本质的 区别。 ——邓小平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 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 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 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 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 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 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 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 唯一的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