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中学生必掌握的名著之《世说新语》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初中必背篇目

世说新语初中必背篇目

世说新语初中必背篇目引言《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刘义庆所编写的一部笔记体散文集,记录了东晋末年至南朝刘宋时期间的历史事件、人物轶事和社会风貌。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揭示了那个时代的人情世故、政治斗争、文化风尚等方面。

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和理解《世说新语》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古代历史和人文精神。

篇目一:《盛名之下难免其实》这篇篇目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士被误认为是贼盗的故事。

故事中有一个名士曾经在宴会上表演过巧妙的手法,引起了众人的赞叹和称赞。

然而,后来有人看到他在夜晚行走,误以为他是贼盗。

名士非常委屈,但他没有辩解,而是默默地忍受着别人对他的误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根据表面现象来判断一个人。

一个人的名声和信誉是很重要的,但有时候也会给人带来误解和困扰。

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别人,不要轻易相信谣言和传闻,要善于发现真相。

篇目二:《言行一致才能得人心》这篇篇目讲述了一个官员因为言行不一致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这个官员在演讲时,总是说一些动听的话,但实际上却做了与之相反的事情。

民众对他感到失望和愤怒,并纷纷离开了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行一致。

只有真诚地做到自己所说的话,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如果我们说了一些好听的话却不去实践,那么我们将失去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篇目三:《以德服人胜过以权压人》这篇篇目讲述了一个官员用德行来感化他人的故事。

这个官员原本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凭借职位压制他人。

然而,他选择了以德服人,用自己的言行和品德来感化他人。

最终,他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支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权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矛盾时,我们应该注重用德行来感化他人,而不是凭借权力来压迫别人。

只有真心待人、以德服人,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和支持。

篇目四:《知错能改才能进步》这篇篇目讲述了一个官员因为勇于改正错误而取得成功的故事。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世说新语》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世说新语》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世说新语》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一、写作背景:《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

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

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

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

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

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

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

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

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

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二、内容简介:《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19篇)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19篇)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19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篇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戴安道就范宣学①,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

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

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②,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名人。

②咨嗟:赞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贤于材人远矣贤:________________②不宜劳思于此劳思: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译文:3、【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实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参考答案:1、①胜过、超过②劳神,费心思2、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②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这才开始重视绘画。

3、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虚心学习,相互切磋。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篇2【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世说新语》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世说新语》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

中学课外名著导读:《世说新语》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一、写作背景:《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

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

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

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

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

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

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

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

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

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

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二、内容简介:《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初一语文-【国学经典】《世说新语》选读

初一语文-【国学经典】《世说新语》选读

【国学经典】《世说新语》选读一、文学常识●作品简介《世说新语》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

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

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

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

南朝梁刘峻(字孝标)为这部书作注,引书多至近四百种,又增加了许多材料。

所记故事都不长,但是写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也能让读者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貌。

全书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很大,此外,还有《幽明录》等志怪小说。

原籍南朝宋国彭城,世居京口。

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

中考夺冠之《世说新语》二则解析

中考夺冠之《世说新语》二则解析

中考夺冠之《世说新语》二则解析冷雨咏雪作者及作品资料《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集。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

主要记载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出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和生活面貌,并且揭露了豪门贵族的虚伪面目和穷奢极欲的生活。

书中所载均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对人物的评价,是以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标准作为依据的。

本文所选短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阅读鉴赏课文感悟:本则讲的是围绕着下雪这一中心,三个人说了三句话。

谢安是在雪下大了时问了句:“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是个大政治家,但在家中则是父辈,教育子侄辈循循善诱,“纷纷”两个字就很有启发性。

白雪纷纷提示了当时的雪飘洒得多而杂乱。

兄子比拟作“撒盐”,撒盐像霰不像雪,色似而形不似。

兄女比拟作“柳絮”,则色形皆似。

兄女就是东晋有名的才女谢道韫,孩童时期的一句话就显示出其不凡的才气。

写作特点简练,清新,隽永是本篇显著的语言特色。

课文译注謝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子侄辈讲解诗文。

内集:把家人聚在一起。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俄而雪骤。

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散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译文:不一会儿,雪下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撇盐大体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像什么何,聚问代词,什么。

似,像。

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绿黑,东阳大守。

差可拟:六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世说新语中学生阅读笔记5篇

世说新语中学生阅读笔记5篇

世说新语中学生阅读笔记5篇明代《世说新语》空前盛行,保存至今的版本,据不完全统计,竟有26种之多。

这主要是王世贞、王世懋兄弟将何良俊《何氏语林》与刘义庆《世说新语》删并合刊,大大扩充了《世说新语》的影响。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世说新语中学生阅读笔记5篇,供大家参考。

世说新语中学生阅读笔记范文(1)《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本书。

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不少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今天,我读了《世说新语》里的一篇文章。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的反对。

王朗不解地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华歆最后答应了。

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又想抛弃那个人。

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

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世人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作的德行优劣。

这个故事中的华歆刚开始对于别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看上去似乎不近人情,王朗的表现更贴近喜欢的答案。

但是,后来追兵到来情况紧急时,那个想抛弃那个人的真正寡情人却是王朗!关键时刻,心里只想着自己,没有责任心,太自私。

而华歆,虽一开始拒绝,但一旦答应了就坚持到底,这说明他既是一个重诚信、守承诺的君子,又是一个遇事深思熟虑、稳重靠谱的人。

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就是说,只有合理的的承诺,才有实现的可能。

承诺之前必须深思熟虑,量力而行,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轻易许下承诺;而一旦做出承诺,就必须负责到底,因为承诺即意味着责任。

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华歆一样才行,做一个有责任心、敢担当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世说新语中学生阅读笔记范文(2)《世说新语》作者是刘伶,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留下的诗篇流传了千古,为人生性放达任情,与阮籍关系颇密,是为挚友。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世说新语选译》导读素材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世说新语选译》导读素材

《世说新语选译》内容简介《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一般认为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刘义庆编著。

全书收录了东汉后期到魏晋两百年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共36门,1130余条。

魏晋是我国历史上政治黑暗、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此时的文人多沉溺于哲理探讨和文艺创作,崇尚清谈,由此形成了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正是这种社会现实和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此书笔法简约,彰显出含蓄蕴藉、气韵生动的风格;语言精练隽永,往往三言两语即令人物的鲜明个性跃然纸上。

柳士镇、钱南秀译注的《世说新语选译》选取书中230余条,精心校勘,汇编成书,注释具体准确,翻译熟练达意,具有通俗、实用的特点,便于读者了解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以及中国早期小说的创作风貌。

节选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

杨见,即令坏之。

既竟,曰:“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能解。

次至杨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脩别记所知。

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

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

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

”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

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而未显其言。

驰使问主簿杨德祖。

应声答之,与帝心同。

众伏其辩悟。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

温峤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

召诸公来。

峤至不谢,但求酒炙。

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天威在颜,遂使温峤不容得谢。

”峤于是下谢,帝乃释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必掌握的名著之«世锐斯语〉〉一、 作者介绍刘义庆(403 —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 ,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 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 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 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k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 《典叙》、 《世说》 10卷、 《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 小说》10卷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5年(469)北魏攻下胄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

齐永明4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

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

他采用裴松之注《三 国志》 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 作。

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

后人注释该书的, 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 龚斌《世说新语校释》、 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二、 作品简介文学色彩《世说新语》 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铁事和玄言清谈, 也可以 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 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 南北朝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 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 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 中 、 下三卷,分为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方正、雅量等三 十六门,全书共一干多则,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铁闻铁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 、 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书中 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千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簸(zhen) 》《贤媛(yuan) 》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 采自 《史记》 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世说新语》 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 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 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 僧侣, 都包括在内。

文学地位《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 将相,或者隐士、 僧侣,都包括在内。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 活灵活现、 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 可谓确评。

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 拾人牙慧、 咄咄怪事、 一往清深,等等 。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 比喻、 夸张、 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脸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 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 作者所取材、 引用,对后来的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

《唐语林》《续世说》《何氏语林》《今世说》《明语林》等都是仿《世说新语》之作,称之 “世说体” 。

一说晏殊删并《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成书以后,敬胤、 刘孝标等人皆为之作注,今仅存刘孝标的注本。

文学色彩特色1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描绘 。

如 “曹操捉刀“ 反映出曾操猜忌、 为人i衢午和 “宁可我负天下人,决不令天下人负我' 的性格。

再如 “王蓝田忿食鸡子” 的描写,将主人公急躁的个性活生生地呈现出来 。

2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如谢安、 孙绰等泛海的故事,面对事清时孙绰等人 “色并遽""喧动"不坐',而谢安却 貌闲意说,犹去不止”,对比手法展现出谢安临危不乱的气度。

3情节具有戏剧性,曲折风趣。

如温娇娶表妹为妻的故事,人物对话诙谐,内容极富戏剧性 。

又如刘伶假借病酒骗妻子为他准备好酒肉的故事,情节也颇有趣味。

4把记言与记事结合起来写 。

如 “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这句话是晋孝武帝深夜入园看见彗星后举杯向星空祝酒时所说的话,将他故 作旷达的心态表露无境。

成语名句积累1.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

一《自信第十五》2. 不能流芳百世,亦应遗臭万年。

一《尤悔第三十三》3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

一《言语第二》4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

一《赏誉第八》5. 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

一《尤悔第三十三》6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一《排调第二十五》7鹰化为鸠,众鸟尤恶其眼。

一《方正第五》8.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一《雅量第六》9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一《任诞第二十三》10簸之扬之,糖批在前。

一《排调第二十五》11老骥伏枙,志在干里一《豪爽第十三》12铜山西崩,灵钟东应。

一《文学第四》13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一《言语第二》14. 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一《言语第二》15澄之不清,扰之不浊。

一《德行第一》16. 干岩竞秀,万壑争流。

一《言语第二》17.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一《言语第二》18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一《言语第二》19龙跃云津,凤鸣朝阳。

一《赏誉第八》20烂若披锦,无处不善。

一《文学第四》21刻画无盐,唐突西施。

一《轻证第二十六》22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一《言语第二》23植梨橘秞,各有其美。

一《品藻第九》24. 面如凝脂,眼如点漆。

一《客止第十四》25丰年玉,荒年谷。

一《赏誉第八》26犯上难,摄下易。

一《品藻第九》27名教中自有乐地。

一《德行第一》28会心处不必在远一《言语第二》29是非自有公论。

一《品藻第九》30澄清天下之志。

一《德行第—》31松柏之志犹存。

一《方正第五》32才情过于所闻。

一《赏誉第八》33好色不好德。

一《贤媛第十九》34. 兼賤倚玉树。

一《客止第十四》35玉山之将崩。

一《客止第十四》36. 以天下为家。

一《言语第二》37无可无不可。

一《言语第二》38辞约而旨达。

一《文学第四》 39. 东床快婿。

一《雅量第六》40卿卿我我。

一《惑溺第三十五》 41璞玉浑金。

一《赏誉第八》一42. 木难支。

一《任诞第二十三》43凤毛麟角。

一《客止第十四》一44身无长物。

一《德行第》45旁若无人。

一《简傲第二十四》46传神阿堵。

一《巧艺第二十一》47怅然自失。

一《雅量第六》48. 一览无余。

一《言语第二》49. 哀梨蒸食。

一《轻证第二十六》50. 百感交集。

一《言语第二》51标同伐异。

一《轻证第二十六》52拾人牙慧。

一《文学第四》53咄咄怪事。

一《黜免第二十八》54标新立异。

一《文学第四》55楚楚可怜。

一《言语第二》56. 代人捉刀。

一《客止第十四》57望梅止渴。

一《假诵第二十七》58七步之才。

一《文学第四》59栋梁之才。

一《赏誉第八》60契若金兰。

一《贤媛第十九》61. —日之长。

一《品藻第九》62割席分坐。

一《德行第—》63. 臧否人物。

一《德行第—》64未能免俗。

一《任诞第二十三》65绝妙好辞。

一《捷悟第十—》66堕雨雾中。

一《赏誉第八》67管中窥豹。

一《方正第五》68胸中垒块。

一《任诞第二十三》69咄嗟立办一《汰侈第三十》70空洞无物。

一《排调第二十五》71才疏志大。

一《识鉴第七》72屋下架屋。

一《文学第四》73. 一往情深。

一《任诞第二十三》74. 咏絮之才。

一《言语第二》75林下风气一《贤媛第十九》76难兄难弟。

一《德行第一》77期期艾艾。

一《言语第二》78. 面如傅粉。

一《客止第十四》79应接不暇。

一《言语第二》80肃然起敬。

一《规簸第十》81吴牛喘月。

一《言语第二》82骨肉相残。

一《政事第三》83枕流漱石。

一《排调第二十五》84掷地有声。

一《文学第四》85鹤立鸡群。

一《客止第十四》86. 口若悬河。

一《赏誉第八》87后起之秀。

一《赏誉第八》88. 伯道无儿。

一《赏誉第八》89带金佩紫。

一《言语第二》90名播海内。

一《方正第五》91宠辱不惊。

一《栖逸第十八》92登峰造极。

一《文学第四》93. 入幕之宾。

一《雅量第六》94鹤唳华亭。

一《尤悔第三十三》95琳琅满目。

一《客止第十四》96楚囚相对。

一《言语第二》97渐入佳境。

一《排调第二十五》98安国宁家。

一《方正第五》三、 习题演练(一)填充1.《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宋)(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陈太丘与友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讲诚信入(讲礼貌1(二)解释下列句子加横线的字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离开。

)3相委而去(委:丢下,抛弃。

)4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5友人惭,下车引之(引:牵引,拉。

)6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欲:想要。

辄:当即。

)7幸尚宽,何为不可?(幸:幸而。

尚:还何:什么。

可:肯,同意。

)8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舍:扔掉,抛弃。

)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的原因。

)10. 即已纳其自托(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可以急相弃邪(宁:难道。

以:因为。

)11遂携拯如初(遂:于是,就。

拯:救助。

)(三)翻译下列句子1.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4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5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