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课

合集下载

《呼兰河传》阅读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呼兰河传》阅读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呼兰河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呼兰河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1.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呼兰河传》原著或简化版。

2. 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书籍。

学生准备:1. 预先阅读《呼兰河传》。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总结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原因,讨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性格。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二课时四、深入学习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叙述手法、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等。

2. 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如象征、隐喻、对比等。

五、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等。

2. 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深入分析《呼兰河传》中的具体内容。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提出问题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2. 选择一个角色或情节,绘制一幅插图,并简要说明选择的原因和意义。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呼兰河传》阅读课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课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小说《呼兰河传》,了解作家萧红快乐童年,激发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二、解读封面1.看封面(出示书的封面),引导观察,你看到什么?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2.认识作者(出示萧红照片与作者简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萧红:中国现代女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

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

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

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1937年初归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1)出示著名作家矛盾对这本书的评价“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传统与文化背景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

2.学习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3.了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4.学习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

5.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和探究。

二、教学内容1.《呼兰河传》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小说的文学结构、语言和作品风格。

3.小说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

4.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了解小说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理解小说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加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课前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梳理小说内容,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特点;2.课堂讲授和问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理解,加强思考和交流;3.小组辩论和演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话题第二步:讲解小说《呼兰河传》第三步:小组讨论,分享答案1.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阅读小说,并根据小说的结构和要素,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特点。

2.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到其他小组,加强交流与学习效果。

第四步:小组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1.让小组讨论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学生需要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深度引导和探讨。

2.进行小组辩论,孩子们对于小说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进行小组表达,讨论与其他组的阐述辩论切磋,提高思维水平。

第五步:练习与评估1.选出小说中一段文字,让学生进行朗读,评估学生语音和语调的把握。

2.评估学生的深度阅读和理解水平,听辩论表达风范,和观察学生思考与思辨能力。

六、教学体会通过本次《呼兰河传》的阅读指导课的设计,学习知识、策略、以及探究深刻的人生思考,让学生更加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学习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小说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和探究,建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03
选择合适的版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选择一个优秀的版本是阅读《呼兰河传》的重要前提。建议选择正规出
版社出版的版本,以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阅读过程中的技巧
速读与细读相结合
在阅读《呼兰河传》时,可以采用速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 法。速读可以快速了解故事情节和整体结构,细读则可以 深入体会作品的语言、情感和细节描写。
读后感分享
总结词
读后感分享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详细描述
在读后感分享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包括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对情节的 感受等。通过分享,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获得新的 启示和灵感。
03 2. 亲戚朋友
丰富了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对故事情节发展起到 推动作用。
03
主题与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呼兰河传的主题思想是反思现代文明对自然和人的影响,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性。小说通 过描绘呼兰河畔一个小村庄的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在面对命运 时的无奈和挣扎。
萧红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悲剧。同时, 她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乡土的热爱,以及对现代文明和功利主义的批判。
角色扮演
总结词
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
详细描述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 表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以及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 演技巧和表达能力。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篇1一、简要导入童年,在很多人心里,就是一个“后花园”。

那里有故乡,有亲人,它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它是心灵的栖息地,精神的后花园,比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比如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大花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

二、走进一个园子1.走进一个美丽的花园。

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园子的特点,并结合有关描写读一读,说一说。

小结:这里有色彩缤纷、翩然飞舞的大蝴蝶,有胖乎乎小毛球似的蜂子,还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大榆树,真是一座色彩斑斓、生机勃勃、趣意盎然、新鲜漂亮的大花园。

2.走进一个自由的乐园。

用一个词概括“我”在园子里度过的时光,请结合有关描写读一读,品一品。

①一读第28自然段:自由朗读,就“你觉得应当如何读”进行交流。

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并选择一个片段朗读,其他同学简要点评。

②二读第28自然段:师生合作,用舒缓的语调带领学生读出文字的诗意。

(师)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女生)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男生)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③将第28自然段改写,老师朗读改文,请生比较。

倭瓜的藤蔓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顶,再挂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

黄瓜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她们仰着黄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

玉米苗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

一群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着这场花的盛宴。

原文用四五岁的小女孩的视角看万物生长,全段洋溢着童真童趣,作者的语言灵气十足、干净纯粹,表现出一种可爱的孩子气。

用11个“就”尽情表现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牵绊的生命状态。

她这种看似不加修饰的语言,和作者描写的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最为协调。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

(仅供参考)第一章:小城呼兰河1.小城格局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

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

十字街上有金银手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做东二道街,一条叫做西二道街。

这两条街是从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长。

这两条街上没有什么好记载的,有几座庙,几家烧饼铺,几家粮栈。

2.北国风光严冬已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3.大泥坑车夫赶着车子从大泥坑上边过,结果却翻了车。

车夫从泥坑里爬出来,弄得和个小鬼似的,满脸泥污,然后再从泥中往外挖掘他的马。

不料那马已经倒在泥污中了,这时候,有些过路的人就走上前来帮忙施救。

4.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五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

五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

五年级下册《呼兰河传》课外阅读教案(共3课时,含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展示)XXX《呼兰河传》作者信息:XXX(1911-1942),原名XXX,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XXX 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XXX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XXX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长篇小说《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XXX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1月22日,XXX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去世于香港。

主要内容: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XXX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XXX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可却没一个愿意。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第三章: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应急预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呼兰河传》语文优质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并感受自由快乐的后园生活,感悟“后园”的丰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了解作家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中感悟
作品的鲜明特点。

3、初步品味感悟文章的情节,学会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呼兰河传》是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已经初步读
完,那么对文中的内容能理解吗。

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二、小试身手
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B.萧红C.鲁迅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A.黑龙江B.呼兰河
C.西二街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
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A.病死B.老弱C.意外死亡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A.严厉B.和霭可亲C.说话不算数D.不诚实
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的。


A.非常热闹的B.异常美丽的
C.很荒凉的D.幽静整洁的
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D)。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
三、说说体会
你在读《呼兰河传》是是用什么方法读的,小组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大组汇报。

教师小结:阅读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书的写作背景。

四、说写作背景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五、总结读书的方法
1、首先,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

2、读课外书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

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一般默读要比朗读快一倍;三是默读不易疲劳。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时随手拿一支笔,把好词句勾划下来,还可以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