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理解性默写-精心整理

合集下载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篇1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城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旬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李清照《一剪梅》练习答案及赏析精选十二篇

李清照《一剪梅》练习答案及赏析精选十二篇

李清照《一剪梅》练习答案及赏析精选十二篇篇1:李清照《一剪梅》练习答案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练习答案及赏析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练习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身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派遣。

B.上片写相似,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一剪梅参考答案】1.A2.C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

其深可见,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谜,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中还可领略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一剪梅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中的纯洁心灵。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题目】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派遣。

B.上片写相似,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1、A2、C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

其深可见,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谜,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

【赏析】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高考古代诗文欣赏理解性默写与答案

高考古代诗文欣赏理解性默写与答案

高考古代诗文欣赏理解性默写与答案诗歌部分v 第一单元一、白居易《长恨歌》1.《长恨歌》中“,。

,。

”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

”两句诗。

3.“,。

”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

”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

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

”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四、杜甫《蜀相》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声声慢 一剪梅情景默写

声声慢  一剪梅情景默写

《声声慢》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句子,作者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2、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3、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的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7、《声声慢》从动作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悲凉心态的诗句:,,。

《一剪梅》1、词中“,”描写了词人轻轻解开丝罗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2、词中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的句子:。

3、“,”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4、词中借大雁的意象表现了夫妻的感情极其深厚真挚的句子:?,。

5、词中将“愁”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感情的不可遏止,让读者领略到她的万千愁绪。

6、请依次写出下列词牌中带有愁的词句:李清照《声声慢》:《一剪梅》:李煜《虞美人》:百度文库《声声慢》情境默写及答案1.李清照《声声慢》中“,,”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中职学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

中职学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

中职学考理解性默写练习《短歌行》1.《短歌行》中比喻人生短促的句子:“,”。

2.《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的句子:“,”。

3.《短歌行》中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的句子:“,”。

4.《短歌行》中比喻用人要“多多益善”的句子:“,”。

5.《短歌行》中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的句子:“,,,”。

6.《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

7.《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

《归园田居(其一)》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句子是“,”。

4.《归园田居(其一)》揭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居秋暝》1.《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

2.《山居秋暝》中用月光水声衬出山林幽静的句子是: ,。

3.王维《山居秋暝》中写人的活动的诗句是: ,。

4.《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归隐山林。

5.《山居秋暝》中,对景色的描写从上到下、从远至近的诗句是:,。

6.《山居秋暝》中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突出山中幽静环境的诗句是:,。

《过华清宫》1.杜牧《过华清宫》诗中,讽剌统治者穷奢极欲、滥用民力的一联是:,。

古诗四首 理解性默写

古诗四首 理解性默写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_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蜀相》《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

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注重诸葛亮的精神品格,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

6、《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7.《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8.《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0·《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11·《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2 《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3. 《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篇1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城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旬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李清照)
第一部分:【重点字填空】
红( )香残玉( )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 )。

云中谁寄( )书来,( )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 )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 )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二部分:【情境默写】
1.在《一剪梅》中,作者由己及彼体现两人心心相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剪梅》中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引用范仲淹《御街行》中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一剪梅》中“________________”从客观景物和主观感受来表现秋的到来;“________________”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答案】
1.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