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原文及译文
曹全碑全文_译文精编版

曹全碑全文[原文]: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
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
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
枝分叶布,所在为雄。
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
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
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
贤孝之性,根生於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
”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
纪纲万里,朱紫不谬。
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
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
君兴师征讨,有吮脓之仁,分醪之惠。
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
还师振旅,诸国礼遣,且二百万,悉以簿官。
曹全碑全文[译文]:曹君讳名曰全,字景完。
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
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袛和官禄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
秦末汉初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参辅佐王室(刘邦)。
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孙迁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风和安定、武都、陇西、敦煌等地。
(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
君之高祖名敏,他举孝廉、历任武威长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张掖居延都郡的都尉。
其曾祖名述。
举孝廉,任谒者、金城长史、夏阳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
其祖父名凤。
曾举孝廉。
任张掖属国都尉丞,又任右扶风隃糜侯国之相。
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
(有政绩曾得天子奖励)。
其父名琫(beng),少年时即州郡闻名,可惜不幸早逝。
曹全碑释文及翻译

《曹全碑》释文、翻译[原文]: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
其先盖周之冑,武王秉干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
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
枝分叶布,所在为雄。
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
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
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译文]:曹君讳名曰全,字景完。
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
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袛和官禄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
秦末汉初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参(鸿门宴上的主角之一)辅佐王室(刘邦)。
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孙迁徙于古雍州(古地名)近郊,分别住在扶风和安定、武都、陇西、敦煌等地。
(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
君之高祖(太爷爷之爹)名敏,他举孝廉(汉朝是征辟制,通过举荐来当官,孝廉是一种官职名)、历任武威长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张掖、居延都郡的都尉。
其曾祖(太爷爷)名述。
举孝廉,任谒者、金城长史、夏阳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
其祖父名凤。
曾举孝廉。
任张掖属国都尉丞,又任右扶风隃糜侯国之相。
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
(有政绩曾得天子奖励)。
其父名琫(beng),少年时即州郡闻名,可惜不幸早逝。
所以其地位不能与其德相符。
[原文]: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
贤孝之性,根生于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
”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译文]:君(曹全)儿童时期就好学习,他能鉴别(非常难懂的)谶(chen)讳经学,他无书不看,并能综合贯通。
孝敬前辈的观念,已在心中生根,他收养了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继母,父母,其心情他能预测,父母的遗志,他能继承。
《曹全碑》释文、翻译

《曹全碑》释文、翻译为了临帖,先背诵。
曹全碑曹全碑(碑陽)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也,其先蓋周之冑,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君童齔好學,甄極瑟緯,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易世載德,不隕其名。
及其從攻,清擬夷齊,直慕史魚,歷郡右職,上計掾史,仍辟涼州,常為治中,別駕,紀綱萬里,朱紫不謬,出典諸郡,彈枉糾邪,貪暴洗心,同僚服德,遠近憚威。
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
时疏勒国王和德,弒父篡位,不供职贡。
君兴师征讨,有吮脓之仁,分醪之惠。
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
还师振旅,诸国礼遣,且二百万,悉以簿官。
迁右夫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
续遇禁网(冈),潜隐家巷七年。
光和六年,复举孝廉。
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禄福长。
訞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杨同时并动。
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
于时圣主咨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合阳令,收合余烬,芟夷残迸,绝其本根。
遂访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di)米粟,赐癃盲。
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
部吏王宰、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悛。
惠政之流,甚于置邮,百姓襁负,反者如云。
戢治廧屋,市肆列陈。
风雨时节,岁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前以和(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害,退于戊亥闲,兴造城郭。
曹全碑原文+译文

曹全碑原文+译文他携同当地俊杰王敞、王毕等人,体恤民众的急需,慰问年老之人,抚育鳏寡孤独。
还以自家之钱买来米粮,赠送体弱多病和盲目之人。
其大女儿桃婓等,配好治刀伤的“神明膏”,亲自送到离城很远的亭舍。
其下属王宰、程横等人,送给伤病者,大多都被治愈。
(曹全)的惠政美名,传播得比邮差送信还快。
百姓们抱着孩子、背着东西,纷纷返回故里。
房屋得以修缮,商店排列整齐,虽是风雨时节(社会极不安定),粮食亦得丰收。
种田的农民和织布的妇女,还有手工业者,无不感恩戴德。
本县在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曾遭受白茅谷水灾,水害退於戊戌、己亥之闲,那时兴造了城郭。
自此(水灾)以后,当地旧民和绅士,均未得官位(或官位不高)。
曹君怜悯缙绅们不幸的遭遇,开启了南寺之门,使西岳华山赫然在目。
他广听民意,开明治事。
使学人如李儒、栾规、程寅等人,都获得了相应的“爵位”,。
又扩充了相应的官舍和各曹(具体办事机构)廊阁等建筑,就是用以朝见和行揖让之礼的阶梯也得以修整。
其费用不让民众出纳,施工也不侵占农时。
下属门下吏王敞、录事王毕、主簿王历,户曹秦尚、功曹史王颛等人,大家羡慕奚斯之作《鲁颂》,考查了曹氏德政之美,故共同刻石以纪其功。
其辞为:美哉君曹,德义明彰。
恭奉朝廷,出征“鬼方”。
威烈远布,抚慰八荒。
军旅凯旋,槐里为。
兄弟情深,归里奔丧。
可叹“逆贼”焚烧城池,特受重任,收拾残局。
剪除不臣,安定黎民。
修缮官寺,大开南门,门阙崴峨,华岳如临。
人和政通,万民沾惠。
官吏称颂,衣食足丰。
君应高升,功同三公。
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丙申朔)二十一日丙辰造碑。
《曹全碑》原文及译文

《曹全碑》原文及译文[原文]: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也.其先蓋周之冑,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译文]:曹君諱名曰全,字景完.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袛和官祿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地开始.秦末漢汉之际,(曹全地先祖)曹參輔佐王室(刘邦).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孫遷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風和安定、武都、隴西、敦煌等地.(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君之高祖名敏,他舉孝廉、历任武威長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張掖居延都郡地都尉.其曾祖名述.举孝廉,任謁者、金城長史、夏陽县令和蜀郡地西部都尉.其祖父名鳳.曾举孝廉.任張掖屬國都尉丞,又任右扶風隃糜侯国之相.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有政绩曾得天子奖励).其父名琫(),少年时即州郡闻名,可惜不幸早逝.所以其地位不能与其德相符.b5E2R。
[原文]:君童齔好學,甄極瑟緯,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易世載德,不隕其名.p1Ean。
[译文]:君(曹全)儿童时期就好學习,他能鉴别(非常难懂地)谶()讳经学,他无书不看,并能综合贯通.孝敬前辈地观念,已在心中生根,他收養了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繼母,父母,其心情他能预测,父母地遗志,他能继承.不管父母存亡,其尊敬和禮仪都十分周全.所以鄉人有諺语说:“曹景完重親情,到了以此为乐地程度.”他地道德和美名,会历代相传,永不隕没.DXDiT。
曹全碑原文以及翻译

曹全碑原文以及翻译曹全碑原文以及翻译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曹全碑的原文以及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也,其先蓋周之冑,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君童齔好學,甄極瑟緯,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易世載德,不隕其名。
及其從攻,清擬夷齊,直慕史魚,歷郡右職,上計掾史,仍辟涼州,常為治中,別駕,紀綱萬里,朱紫不謬,出典諸郡,彈枉糾邪,貪暴洗心,同僚服德,遠近憚威。
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
时疏勒国王和德,弒父篡位,不供职贡。
君兴师征讨,有吮脓之仁,分醪之惠。
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
还师振旅,诸国礼遣,且二百万,悉以簿官。
迁右夫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
续遇禁网(冈),潜隐家巷七年。
光和六年,复举孝廉。
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禄福长。
訞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杨同时并动。
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
于时圣主咨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合阳令,收合余烬,芟夷残迸,绝其本根。
遂访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di)米粟,赐癃盲。
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
部吏王宰、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悛。
惠政之流,甚于置邮,百姓襁负,反者如云。
曹全碑全文-译文

曹全碑全文[原文]: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
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
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
枝分叶布,所在为雄。
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
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
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曹君讳名曰全,字景完。
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
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袛和官禄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
秦末汉初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参辅佐王室(刘邦)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孙迁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风和安定、武都、陇西、敦煌等地。
(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
君之高祖名敏,他举孝廉、历任武威长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张掖居延都郡的都尉。
其曾祖名述。
举孝廉,任谒者、金城长史、夏阳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
其祖父名凤。
曾举孝廉。
任张掖属国都尉丞,又任右扶风隃糜侯国之相。
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
(有政绩曾得天子奖励)。
其父名琫(beng),少年时即州郡闻名,可惜不幸早逝。
所以其地位不能与其德相符。
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
贤孝之性,根生於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
”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君(曹全)儿童时期就好学习,他能鉴别(非常难懂的)谶(chen)讳经学,他无书不看,并能综合贯通。
孝敬前辈的观念,已在心中生根,他收养了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继母,父母,其心情他能预测,父母的遗志,他能继承。
不管父母存亡,其尊敬和礼仪都十分周全。
所以乡人有谚语说:“曹景完重亲情,到了以此为乐的程度。
《曹全碑》原文及译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曹全碑》原文及译文?[原文]: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
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勳,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
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
枝分叶布,所在为雄。
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
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
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译文]:曹君讳名曰全,字景完。
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
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袛和官禄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
秦末汉汉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参辅佐王室(刘邦)。
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孙迁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风和安定、武都、陇西、敦煌等地。
(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
君之高祖名敏,他举孝廉、历任武威长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张掖居延都郡的都尉。
其曾祖名述。
举孝廉,任谒者、金城长史、夏阳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
其祖父名凤。
曾举孝廉。
任张掖属国都尉丞,又任右扶风隃糜侯国之相。
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
(有政绩曾得天子奖励)。
其父名琫(beng),少年时即州郡闻名,可惜不幸早逝。
所以其地位不能与其德相符。
[原文]: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
贤孝之性,根生於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
”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译文]:君(曹全)儿童时期就好学习,他能鉴别(非常难懂的)谶(chen)讳经学,他无书不看,并能综合贯通。
孝敬前辈的观念,已在心中生根,他收养了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继母,父母,其心情他能预测,父母的遗志,他能继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全碑》原文及译文[原文]: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也。
其先蓋周之冑,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
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
枝分葉布,所在為雄。
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
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
父琫,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译文]:曹君諱名曰全,字景完。
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
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祗和官祿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
秦末漢汉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參輔佐王室(刘邦)。
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孫遷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風和安定、武都、隴西、敦煌等地。
(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
君之高祖名敏,他舉孝廉、历任武威長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張掖居延都郡的都尉。
其曾祖名述。
举孝廉,任謁者、金城長史、夏陽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
其祖父名鳳。
曾举孝廉。
任張掖屬國都尉丞,又任右扶風隃糜侯国之相。
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
(有政绩曾得天子奖励)。
其父名琫(beng ),少年时即州郡闻名,可惜不幸早逝。
所以其地位不能与其德相符。
[原文]:君童齔好學,甄極瑟緯,無文不綜。
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
”易世載德,不隕其名。
[译文]:君(曹全)儿童时期就好學习,他能鉴别(非常难懂的)谶(chen )讳经学,他无书不看,并能综合贯通。
孝敬前辈的观念,已在心中生根,他收養了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繼母,父母,其心情他能预测,父母的遗志,他能继承。
不管父母存亡,其尊敬和禮仪都十分周全。
所以鄉人有諺语说:“曹景完重親情,到了以此为乐的程度。
”他的道德和美名,会历代相传,永不隕没。
[原文]:及其從政,清擬夷齊,直慕史魚,歷郡右職,上計掾史,仍辟涼州,常為治中、別駕。
紀綱萬里,朱紫不謬。
出典諸郡,彈枉糾邪,貪暴洗心,同僚服德,遠近憚威。
[译文]:到他从政以后,其清廉可比伯夷、叔齊,其鲠直不让史魚。
他多次担任一郡的重要职务,如曾任上計掾史(晋京献计),又到涼州,任治中、別駕等职,所到之处,皆能綱紀鲜明、尊卑有序。
至其担任郡守等职,能彈弹劾枉法者,纠正邪恶事,能使貪暴者革面洗心,同僚们都佩服其德行,其声威震慑四方。
[原文]:建寧二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
時疏勒國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職貢。
君興師征討,有吮膿之仁,分醪之惠。
攻城野戰,謀若涌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
還師振旅,諸國禮遣,且二百萬,悉以簿官。
[译文]:东汉建寧二年(公元169年)他被舉荐为孝廉。
授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当時疏勒國國王和德,是弑了其父才得到王位的。
他不向中央贡税述职,于是(曹全)興師问罪。
他能像吴起那样为士兵吮毒、有酒大家分享。
他在攻城和野战之中,謀略如泉涌,威猛不减诸甲兵,将疏勒王和德当面活捉处死。
当他率军旅凯旋還師时,諸國无不遣使送礼, 数日达到二百多萬,他全交公并登记账册。
[原文]:遷右夫風槐里令,遭同產弟憂,棄官。
續遇禁网(冈),潛隱家巷七年。
光和六年,復舉孝廉。
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祿福長。
訞賊張角,起兵幽冀,兗、豫、荊、楊同時并動。
而縣民郭家等復造逆亂,燔燒城寺,萬民騷擾,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
于時聖主諮諏,群僚咸曰:君哉!轉拜郃陽令,收合餘燼,芟夷殘迸,絕其本根。
遂訪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畢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撫育鰥寡,以家錢糴(di)米粟, 賜癃盲。
[译文]:后遷右扶風郡之槐里县为县令。
时遇胞弟病故,辞官回家,又遇党锢之变,就在家隱居了七年,至光和六年,又重被推举为孝廉。
七年三月,被任命为郎中、酒泉郡祿福县县長。
訞賊張角,在幽州(河北)冀州(河南)一带起兵,兗、豫、荊、楊诸州同時响应。
而本縣农民郭家等也起来造反,他们焚烧城中官署,萬民都受到騷擾,人人不得安宁, 多郡(三郡)同时告急,特急的情报频频传来。
那时圣主(皇上)征询臣僚的意见,群僚都说:问君(曹全)吧!他遂被任命为郃陽县令,(他一到任)就扑灭战后的余火、清除残余的乱者,以收斩草除根之效。
接着他又访问本县之三老商量。
他携同当地俊杰王敞、王畢等人,体恤民众的急需,慰问年老之人,撫育鰥寡孤独。
还以自家之錢买来米粮,赠送体弱多病和盲目之人。
[原文]:大女桃斐等,合七首藥神明膏,親至離亭。
部吏王宰、程橫等,賦與有疾者,咸蒙瘳悛。
惠政之流,甚於置郵,百姓繈負,反者如雲。
戢治廧屋,市肆列陳。
風雨時節,歲獲豐年,農夫織婦,百工戴恩,縣,前以和(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害,退於戊亥閒,興造城郭。
[译文]:其大女儿桃斐等,配好治刀伤的“神明膏”,亲自送到离城很远的亭舍。
其下属王宰、程橫等人,送给伤病者,大多都被治愈。
(曹全)的惠政美名,传播得比邮差送信还快。
百姓们抱着孩子、背着东西,纷纷返回故里。
房屋得以修缮,商店排列整齐,虽是風雨時節(社会极不安定),粮食亦得丰收。
种田的农民和织布的妇女,还有手工业者,无不感恩戴德。
本县在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曾遭受白茅谷水灾,水害退於戊戌、己亥之閒,那时興造了城郭。
[原文]:是後舊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
君乃閔縉紳之徒不濟,開南寺門,承望華嶽,鄉明而治。
庶使學者李儒、欒規、程寅等,各獲人爵之報。
廓廣聽事官舍,廷曹郎閤,升降揖讓朝覲之階。
費不出民,役不干時。
[译文]:自此(水灾)以后,当地旧民和绅士,均未得官位(或官位不高)。
曹君怜悯縉紳们不幸的遭遇,开启了南寺之門,使西岳华山赫然在目。
他广听民意,开明治事。
使学人如李儒、栾规、程寅等人,都获得了相应的“爵位”,。
又扩充了相应的官舍和各曹体办事机构)廊阁等建筑,就(具是用以朝见和行揖让之礼的阶梯也得以修整。
其费用不让民众出纳,施工也不侵占农时。
[原文]:門下掾王敞、錄事掾王畢、主簿王歷、戶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顓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紀功。
其辭曰:懿明后,德義章,貢王廷,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還師旅,臨槐里。
感孔懷,赴喪紀。
嗟逆賊,燔城市。
特受命,理殘圯,芟不臣,寧黔首繕官寺,開南門,闕嵯峨,望華山,鄉明治,惠沾渥。
吏樂政,民給足。
君高升,極鼎足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译文]:下属门下吏王敞、錄事王畢、主簿王歷,戶曹秦尚、功曹史王顓等人,大家羡慕奚斯之作《鲁颂》,考查了曹氏德政之美,故共同刻石以紀其功。
其辭为:美哉君曹,德義明彰。
恭奉朝廷,出征“鬼方”。
威烈远布,抚慰八荒。
军旅凯旋,槐里为。
兄弟情深, 归里奔丧。
可叹“逆贼”焚烧城池,特受重任,收拾残局。
剪除不臣,安定黎民。
修缮官寺,大开南门,门阙崴峨,華岳如临。
人和政通,万民沾惠。
官吏称颂,衣食足丰。
君应高升,功同三公。
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丙申朔)二十一日丙辰造碑搞自建议先生空间文章,其地址为:[原文]: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也。
其先蓋周之冑,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
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
枝分葉布,所在為雄。
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
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
父琫,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译文]:曹君諱名曰全,字景完。
是敦煌郡效谷县人氏。
其先祖是周朝姬氏,昔日周武王姬发,乘执掌乾坤之机,灭掉殷商,功勋既定,福祗和官祿应该分享,于是封其弟叔振铎于曹国,这是以曹为姓氏的开始。
秦末漢汉之际,(曹全的先祖)曹參輔佐王室(刘邦)。
汉武帝(世宗)扩充疆土,将其子孫遷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風和安定、武都、隴西、敦煌等地。
(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
君之高祖名敏,他舉孝廉、历任武威長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張掖居延都郡的都尉。
其曾祖名述。
举孝廉,任謁者、金城長史、夏陽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
其祖父名鳳。
曾举孝廉。
任張掖屬國都尉丞,又任右扶風隃糜侯国之相。
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
(有政绩曾得天子奖励)。
其父名琫(beng ),少年时即州郡闻名,可惜不幸早逝。
所以其地位不能与其德相符。
[原文]:君童齔好學,甄極瑟緯,無文不綜。
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
”易世載德,不隕其名。
[译文]:君(曹全)儿童时期就好學习,他能鉴别(非常难懂的)谶(chen )讳经学,他无书不看,并能综合贯通。
孝敬前辈的观念,已在心中生根,他收養了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繼母,父母,其心情他能预测,父母的遗志,他能继承。
不管父母存亡,其尊敬和禮仪都十分周全。
所以鄉人有諺语说:“曹景完重親情,到了以此为乐的程度。
”他的道德和美名,会历代相传,永不隕没。
[原文]:及其從政,清擬夷齊,直慕史魚,歷郡右職,上計掾史,仍辟涼州,常為治中、別駕。
紀綱萬里,朱紫不謬。
出典諸郡,彈枉糾邪,貪暴洗心,同僚服德,遠近憚威。
[译文]:到他从政以后,其清廉可比伯夷、叔齊,其鲠直不让史魚。
他多次担任一郡的重要职务,如曾任上計掾史(晋京献计),又到涼州,任治中、別駕等职,所到之处,皆能綱紀鲜明、尊卑有序。
至其担任郡守等职,能彈弹劾枉法者,纠正邪恶事,能使貪暴者革面洗心,同僚们都佩服其德行,其声威震慑四方。
[原文]:建寧二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
時疏勒國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職貢。
君興師征討,有吮膿之仁,分醪之惠。
攻城野戰,謀若涌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
還師振旅,諸國禮遣,且二百萬,悉以簿官。
[译文]:东汉建寧二年(公元169年)他被舉荐为孝廉。
授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当時疏勒國國王和德,是弑了其父才得到王位的。
他不向中央贡税述职,于是(曹全)興師问罪。
他能像吴起那样为士兵吮毒、有酒大家分享。
他在攻城和野战之中,謀略如泉涌,威猛不减诸甲兵,将疏勒王和德当面活捉处死。
当他率军旅凯旋還師时,諸國无不遣使送礼, 数日达到二百多萬,他全交公并登记账册。
[原文]:遷右夫風槐里令,遭同產弟憂,棄官。
續遇禁网(冈),潛隱家巷七年。
光和六年,復舉孝廉。
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祿福長。
訞賊張角,起兵幽冀,兗、豫、荊、楊同時并動。
而縣民郭家等復造逆亂,燔燒城寺,萬民騷擾,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
于時聖主諮諏,群僚咸曰:君哉!轉拜郃陽令,收合餘燼,芟夷殘迸,絕其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