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教案

合集下载

【K12学习】《走进东北黑土地》教学设计

【K12学习】《走进东北黑土地》教学设计

《走进东北黑土地》教学设计五上《走进东北黑土地》的教学设计走进东北的黑土地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和“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要求编写的。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及主要城市、知道“九一八”事变和东北军民英勇抗争的事例,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风土人情和主要城市。

2.知道“九一八”事变和东北军民英勇抗争的事例。

3.探究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走进黑土地——黑土地在东北——黑土地的硕果——黑土地的“痛”——祝福黑土地”等一系列活动的训练,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风土人情和主要城市。

教学难点: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课件等。

学生准备:了解东北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走进东北黑土地同学们,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皑皑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小桥流水的细雨江南,还有发布在东北地区的肥沃的黑土地。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黑土地,一起去探究吧!二、黑土地在东北1. 哪位同学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2. 你能看着这幅图描述一下东北的范围吗?3.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土地资源,你知道黑土是怎样形成的吗?请结合搜集的资料来介绍。

5. 正因如此,当时的人们称这里为“北大荒”。

北大荒是怎样变成了北大仓的呢请利用手中的资料在小组能交流,并拿出实物准备汇报东北的农产品。

走进东北黑土地

走进东北黑土地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

2、了解东北地区有哪些农作物、为什么会有肥沃的黑土地;3、了解东北的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和名贵的中药材,初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祖国东北的感情。

教学重点:东北的地理位置、东北的农业生产、东北的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以及有哪些名贵的中药材。

教学难点:东北为什么会有肥沃的黑土地?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的树种多是针叶林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有什么不同?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894,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后通过《马关条约》侵占辽东半岛;1904,通过日俄战争击败俄国,将东北置于其势力范围内;1931年9月18日,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叫“九一八事变”,通过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东北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四处漂泊;为什么日本从古至今都想侵略中国?为什么日本一直想霸占东北?今天咱们学了这一课,同学们就会明白。

二、出示自学目标(四人一组。

讨论要求:每组组长要负责好本组的讨论,一定要让每个组员都发言。

要关注到本组的每一个学生。

负责记录的同学要记录完整。

)1、学生自学课文46页,自学目标(一):(1)东北在哪里?包括哪些省、自治区?(2)东北有哪些农作物?东北为什么会有肥沃的黑土地?2、学生自学课文47,48页,自学目标(二)(1)为什么把东北的森林叫做“林海”?(2)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林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有什么不同?3、学生自学课文49页,自学目标(三):(1)东北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2)东北有哪些珍贵的药材?小组讨论这些思考题,完成自学任务后派代表依次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三、当堂训练,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1、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3、东北盛产()、()、()()等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

4、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和()。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教案

走进黑土地【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红高粱模特队》片段问:这段视频里面体现了哪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东北地区)新课:欣赏《乌苏里船歌》分析歌曲1、情感表达2、分段介绍人物:郭颂介绍民族:赫哲族聆听《新货郎》感受东北民歌特点: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

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因此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

《小看戏》、《摇篮曲》、《乌苏里船歌》等作品已成为具有东北代表性的民歌。

特点: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

艺术特色:1、内容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2、调式上:东北民歌以小调为主,以宫徵调式为多,也有少部分为商羽调式。

如:徵调式的《摇篮曲》羽调式的《正对花》3、在表现手法上:衬字衬词的使用是东北民歌的特点,舌尖颤音贯穿全曲,加上模仿锣鼓声所使用的衬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活”、“俏”、“浪”、“逗”的特点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

如《正对花》4、旋律上:东北民歌的旋律性较强,清新明朗、节奏规整。

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采用2/4拍,形象准确生动,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如:《小看戏》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诙谐、风趣。

(搭配《摇篮曲》、《正对花》、《小看戏》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东北民歌)南北民歌对比:1、江苏《茉莉花》2、东北《茉莉花》介绍北方的风土人情……东北民歌的艺术价值:1、经典器乐曲源于东北民歌2、东北民歌的精髓滋润着艺术家的创作3、东北民歌促进了“二人转”及“东北秧歌”的发展了解秧歌和二人转的经典道具:手绢(老师做现场示范)互动:找同学学习手绢(一男一女比赛)总结:东北民歌。

小学品德与社会未来版五年级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学品德与社会未来版五年级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1931年9月18日,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这次战 争叫“九一八事变”,通过九一八事变侵占东 北,东北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四处漂泊。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 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 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 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条约——《马关条约》,日本侵 占辽东半岛等地区。
(1)东北在哪里?包括哪些省、自治区? (2)东北有哪些农作物,东北的农业生产怎样? (3)东北为什么会有肥沃的黑土地? (4)为什么把东北的森林叫做“林海”? (5)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林和 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有什么不同? (6)东北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7)东北有哪些珍贵的药材?
东北大平原是一块肥沃的能 攥出“油”来的黑土地。这 里盛产春小麦、玉米、大豆、 高粱等农作物,是我国重要 的粮食生产基地,被誉为 “北大仓”!
东北平原为什么有 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黑土地的形成
东北平原在开发以前, 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野草。 千百年来,野草不断地生长、 枯死、腐烂,变成天然肥料, 使这里的泥土变成了非常肥 沃的黑土。
丁海峰, 1969年出生于吉林市。著名演员。毕业于吉林 艺术学院。上学期间拍摄了《远山远水》、《蓝磨坊》、 《太阳泪》等电视剧。因出演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 为观众所熟知与喜爱。后陆续拍摄了《女神捕》、《民 国往事》、《风雨沙坡头》等多部电影、电视作品,均 获不错口碑。有“硬汉”之称。
许绍发, 男,1945年出生,吉林省白 山市长白县人。1983年任乒乓球男队主 教练,1985年至1992年任总教练,率 队获得12项世界冠军,2枚奥运会金牌, 并多次获体育荣誉奖章。
人 参
东北虎是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平均体 长为2.8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350 余千克,毛色浅黄,毛厚,不畏寒冷。 体格大而勇猛,是体形最大的虎。

《走进东北黑土地》教学设计

《走进东北黑土地》教学设计

五上《走进东北黑土地》的教学设计走进东北的黑土地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和“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要求编写的。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及主要城市、知道“九一八”事变和东北军民英勇抗争的事例,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风土人情和主要城市。

2.知道“九一八”事变和东北军民英勇抗争的事例。

3.探究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走进黑土地——黑土地在东北——黑土地的硕果——黑土地的“痛”——祝福黑土地”等一系列活动的训练,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风土人情和主要城市。

教学难点: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课件等。

学生准备:了解东北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走进东北黑土地同学们,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皑皑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小桥流水的细雨江南,还有发布在东北地区的肥沃的黑土地。

(板书:走进东北黑土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黑土地,一起去探究吧!二、黑土地在东北1. 哪位同学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描述对东北的印象。

)2. 你能看着这幅图描述一下东北的范围吗?(指导学生: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东北地区三面环山,西部是大兴安岭,北部是小兴安岭,东部是长白山。

在大山的环抱中,有一块广阔的平原,叫东北平原,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走进东北黑土地》PPT课件3未来版

《走进东北黑土地》PPT课件3未来版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创 肥沃的土地 茂密的森林
设计意图:地图的出示,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生活方式。
设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多媒体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 、气候特点及生活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北地区的 环境和生活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环境、气候特点及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 境的关系,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同时,为下一部分的 通过问题: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是怎样适应这种气候生活的?让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文化活动方面说明东北人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通过学生合作交流,以及介绍宝贝,让学生不仅了解了东北林海,而且能够了解宝库中的宝贝。
学习埋下伏笔。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生活方式。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地图的出示,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
板书设计
同时,为下一部分的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问题: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是怎样适应这种气候生活的?让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文化活动方面说明东北人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教案2未来版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教案2未来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东北黑土地的基本概念。黑土地是……(详细解释黑土地的概念)。它是……(解释其在我国农业中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黑土地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提高粮食产量。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黑土地的特点和农业发展现状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4. 塑造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饮食特色,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a.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 举例:讲解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c.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的认识。
- 突破方法:以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
d. 民俗文化、饮食特色与农业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民俗文化、饮食特色与农业的关系。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c. 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农业问题,形成了关爱自然、珍惜粮食、倡导绿色生活的价值观。
4. 创新与实践:
a. 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勇于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锻炼了创新思维。
b.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c.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学习效果

五年级下册思品说课课件-《走进东北黑土地》3未来版 (共15张PPT) PPT

五年级下册思品说课课件-《走进东北黑土地》3未来版 (共15张PPT) PPT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创 设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多媒体创 设情境教学法的使用,使学生感觉到身 临其境,易于理解。直观教学法的使用 ,使学生通过幻灯片的直观演示,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重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双鞋,少了一只,没用,既不值钱又 不能穿 。所以 ,另一 半很重 要。
一双鞋,在杂货摊只是几十元,在商场 里,在 专卖店 ,价格 瞬间涨 到好几 百。所 以,位 置很重 要。
一双鞋,新款的价格再贵也有人买,老 款的再 便宜也 没人喜 欢。所 以,不 断进步 ,更新 自己很 重要。
3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心 态有关 坚持不下去的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因为 我们想 太多。 健身两周,就希望身材赛过谁;看了两 本书, 就期待 生活有 什么不 同;勤 奋两个 月,就 算计着 什么时 候能够 功成名 就…… 人心都是肉长的,若是在它上面加了太 多的砝 码,它 就会不 堪重负 。 欲望太多,就不容易看到希望。 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和 第二部 作品《1973年 的弹子 球》问 世后, 虽然让 他有了 一定的 知名度 ,但都 没有获 得日本 文学大 奖。 对此他十分淡然,觉得能写出让自己满 意的作 品才更 加重要 。 他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时他还 在经营 餐厅, 甚至觉 得没得 奖也挺 好,至 少不会 没完没 了的接 待采访 和约稿 ,影响 了生意 。 听起来像玩笑,但实际上,无论写书, 还是跑 步,他 只是为 了迎合 自己, 达到为 自己设 定的目 标就好 。
1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意 愿有关 很多时候,不能坚持并不是因为我们不 能吃苦 ,只是 因为我 们做某 件事情 的意愿 不强。 我的体力和耐力都不好,长跑常常是忍 着头痛 恶心硬 撑到最 后。 因为这个原因,每次跑步前我都有很大 的心理 压力。 加上那 些立下 的瘦身 目标常 常不能 三两天 见效, 所以每 一次都 是心血 来潮地 开始, 虎头蛇 尾地结 束。 可最近这一年,我却很积极地把晨跑坚 持了下 来。 并不是突然间变坚强,而是因为一个特 别不起 眼的理 由:能 够一个 人呆一 会儿。 自从荣升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后,我经常 忙乱到 连上厕 所都觉 得是一 种奢侈 。 一大早,把没起床的孩子交给家人,换 上运动 鞋,在 空旷的 街道上 吹吹凉 风,吸 吸那尚 未被污 染的空 气,戴 上耳机 ,听几 首喜欢 的歌… … 尽管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这一切都 让我足 够迷恋 。 虽然我仍然会在跑出四五百米之后心跳 加快, 头疼, 手臂和 腿都酸 困地抬 不起来 。可对 我来说 ,只要 能出去 ,其他 都不是 什么大 事。 原先看起来无法克服的困难,现在只要 稍稍放 慢脚步 ,调整 呼吸, 不一会 儿便能 缓解了 。 坚持就是痛苦和心理需求博弈的过程。 如果痛 苦更明 显,坚 持就会 变得艰 难;如 果心理 需求更 胜,坚 持就只 是自我 成全的 必经之 路而已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
1、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图片。

2、《中国地下图》
3、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物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赵本山翻唱的《屯里的人》进行导入,歌曲中唱到我的老家,那同学们你们知道他的老家在哪吗?
一、我国最北的地方
1、出示:《中国政区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观察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

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小结: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东北地区三面环山,西部是大兴安岭,北部是小兴安岭,东部是长白山。

在大山的环抱中,有一块广阔的平原,叫东北平原,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有谁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描述东北。

二、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东北黑土地风光。

2、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
3、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小组交流讨论。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教材,教师讲解:黑土地形成的原因。

小结:东北平原在开发以前,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野草。

千百年来,野草不断地生长、枯死、腐烂,变成天然肥料,使这里的泥土变成了非常肥沃的黑土。

三、这里的森林真茂密
引言:大小安岭和长白山到处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古松参天,幼林茁壮。

有些地方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人们把这里的森林叫做“东北林海”。

1、阅读教材第48页图文。

2、播放:东北林海风光。

3、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
联系生活经验或自然常识,比较认识东北林海的树种和热带地区或其他地区的差别。

大兴安岭以兴安岭落叶、阔叶树较多。

说明:树种与气候的关系。

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9月中、下旬就有霜,第二年4、5月霜期才结束,冬季长达七八个月,7、8月份平原地区才进入夏天。

所以林区生长耐寒的树木,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都广为分布。

这里树木生长慢,木材坚固耐用。

4、森林宝库。

引言:东北林海是一座大宝库,看看宝库里还有什么宝贝?珍贵的植物和稀有的动物。

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插图。

东北三宝:其中人参、貂皮和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近些年来,当地的人们通过人工栽培和人工饲养的方式,大量生产人参、貂皮和鹿茸制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介绍自己了解的东北物产。

四、这里的冬天真寒冷。

1、提出问题:你去过东北吗?那里有多冷?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是怎样适应这种气候生活的?
2、阅读教材第50页至51页内容,教师讲解。

衣:最冷时达零下30摄氏度,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羽绒服、雪地靴、棉帽、棉手套,“全副武装”,捂得严严实实。

食:吃易于储存的萝卜、大白菜、马铃薯等蔬菜,还可以腌渍酸菜;现在通过建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还可以通过火车从南方运送新鲜的时令蔬菜;吃冰糖葫芦。

住: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火盆,火墙,火炉,住火炕;城市有暖气。

行:除了乘车,还有狗拉雪橇。

玩:东北的冬天虽然很冷,但是冰雪世界也给这里的人们,特别是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冰雕、雪雕、滑雪、滑冰、打冰猴、堆雪人等游戏。

3、如果你是东北人,你有朋友要在冬季来你家做客,向他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吧!
五、东北名人,东北特色
1、东北的特色菜:猪肉炖粉条
特色:东北二人转
2、东北名人:赵本山、小沈阳、宋小宝等观看东北名人表演视频
六、板书设计:
走进东北黑土地
肥沃的黑土地
茂密的森林
寒冷的冬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