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起电
接触带电的条件

接触带电的条件1.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又有趣又重要的话题——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被电击到。
说到电,它就像个看不见的小淘气,到处乱窜,我们得好好认识它才行!2. 要想被电击到,得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就像做一道数学题,缺了哪个条件都不行。
这三个条件可都是"亲密搭档",缺一不可哦!3. 第一个条件就是得有电源。
这个电源可以是插座里的电,也可以是设备里的电,甚至是雷电。
它就像个能量宝库,蓄势待发地等着呢!4. 第二个条件是我们的身体得和带电体有接触。
这个接触可以是直接的,比如用手摸电线;也可以是间接的,比如用金属棒碰到电线,这金属棒就像个"电的快递员",把电传到我们身上。
5. 第三个条件是得有回路。
这个回路就像是电要回家的路,通常是通过我们的脚接触地面。
要是我们穿着绝缘的橡胶鞋,就像给电的路上设了道闸,它就回不了家啦!6. 来看个生动的例子:小明站在地上有回路,用湿手去摸插座有电源,还有接触,哎呀,这不就全都占全了嘛!这种情况可千万别学啊,不然电小精灵非得给你点颜色看看不可!7. 再说个有意思的:小红穿着厚厚的橡胶鞋没回路,就算用手摸到带电的东西也没事,就像电遇到了死胡同,无处可去,只能乖乖呆着。
8. 防止触电的方法可多啦!戴绝缘手套,就像给手穿上了防弹衣;穿绝缘鞋,就像切断了电的归家之路;用绝缘工具,就像派了个"特种兵"去完成任务。
9. 下雨天特别要当心,因为水是电的好朋友!湿漉漉的身体可是特别容易被电击中,就像给电铺了条高速公路。
这时候可得离电器远远的,就像躲避瘟神一样。
10. 记住啦,电器维修一定要找专业人员。
别以为自己是万能的,这可不是在玩过家家。
电工叔叔们可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就像是对付电的特种部队!11. 如果不小心看到有人触电,千万别直接上去拉人!这时候电就像个"粘人精",可能会连你一起收拾。
要用绝缘的东西,比如干木棍,把人挑开。
接触分离起电和电荷迁移的区别

接触分离起电和电荷迁移的区别接触分离起电和电荷迁移的区别1. 引言接触分离起电和电荷迁移是静电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物质分子层面上揭示了电荷的漂移和分离现象。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讨论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静电学中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2. 接触分离起电的原理和现象接触分离起电是指当两种不同材料直接接触后,它们之间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和分离现象。
以橡胶棒和毛发摩擦产生静电为例,当橡胶棒和毛发摩擦后,橡胶棒获得了负电荷,而毛发获得了正电荷。
这种现象是通过物质表面的电子交换和转移而实现的。
接触分离起电的关键在于不同材料之间的电子转移和分配,从而导致它们获得相反的电荷。
3. 电荷迁移的原理和现象电荷迁移是指在物体表面或体积内部,电荷会随着物体结构或形状的改变而发生移动和重新分布的现象。
在金属导体中,当一个金属棒被接地后,其中的自由电子会随着电场的作用而在金属内部重新分布,最终使得整个金属导体表面呈现出相应的电荷分布。
电荷迁移主要是由于电场的作用而导致的电荷重新排列和移动。
4. 接触分离起电与电荷迁移的区别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接触分离起电和电荷迁移有着明显的区别。
接触分离起电是由材料之间的直接接触和电子转移所引起的,而电荷迁移则是由电场作用下的电荷重新分布引起的。
接触分离起电主要关注于材料之间的电荷转移和分配,而电荷迁移则更注重于电荷在物体内部或表面的移动和重新排列。
接触分离起电产生的电荷通常是静电,而电荷迁移则可能导致电路中的电流。
5. 总结与展望接触分离起电和电荷迁移是静电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电荷在物质层面上的移动和分离现象。
通过本文的讨论,相信读者对这两个概念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概念在电场与电路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在现代科技和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我认为接触分离起电和电荷迁移的区别是静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层面上的电荷运动规律,也为我们揭示了电荷在物质中的特殊行为。
(完整版)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讲解及习题)含答案

第1章静电场第0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能准备]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 电荷和 电荷.2.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 电,获得电子的带 电.(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3)接触起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带电体上的 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完全相同的两只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两球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均分配;原来两球带同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在两球上.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4.元电荷(基本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 ,或者是电荷量e 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 称为元电荷.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由美国科学家 用实验测得的.5.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电子的比荷为.m qkg C m e e/1076.111⨯=[同步导学]1.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起电,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2.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荷量的代数和总量不变.例1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C .物体带电+1.60×10-9C ,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D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解析: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而引起的,物体带电荷量一定为e 的整数倍,故A 错,B 、C 、D 正确.如图1—1—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D .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解析:带电棒移近导体球但不与导体球接触,从而使导体球上的电荷重新分布,甲球左侧感应出正电荷,乙球右侧感应出负电荷,此时分开甲、乙球,则甲、乙球上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故A 正确;如果先移走带电棒,则甲、乙两球上的电荷又恢复原状,则两球分开后不显电性,故B 错;如果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则甲、乙两球会同时带上和棒同性的电荷,故C 正确.可以采用感应起电的方法使两导体球带电,而使棒的带电荷量保持不变,故D 错误.3.“中性”和“中和”的区别图1—1—1“中性”和“中和”反映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示电性,表现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两个带等量(或不等量)的异种电荷的带电体相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抵消(或部分抵消),最后都达到中性(或单一的正、负电性)状态的一个过程.[同步检测]1、一切静电现象都是由于物体上的 引起的,人在地毯上行走时会带上电,梳头时会带上电,脱外衣时也会带上电等等,这些几乎都是由 引起的.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3.如图1—1—2所示,在带电+Q 的带电体附近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 和B ,均放在绝缘支座上.若先将+Q 移走,再把A 、B 分开,则A 电,B 电;若先将A 、B 分开,再移走+Q ,则A 电,B 电.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在斥力作用下,同种电荷有尽量 的趋势,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且在引力作用下有尽量 的趋势.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1—1—3所示,当一个金属球A 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 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A .金属球A 可能不带电B .金属球A 一定带正电C .金属球A 可能带负电D .金属球A 一定带负电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由此可判断( )A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被中和B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跑掉了C .验电器一定带正电D .验电器一定带负电7.以下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C.摩擦起电的两摩擦物体必定是绝缘体,而感应起电的物体必定是导体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8.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电荷A ,和一个能拆分的导体B ,没有其他的导体可供利用,你如何能使导体B 带上正电?9.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 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10.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2.0×10-5C 的正电荷,小球B 、C 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 先与球A 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 与球A 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 A = ,q B =图1—1—2 图1—1—3,q C =.[综合评价]1.对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D.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2.如图1—1—4所示,当将带正电的球C 移近不带电的枕形绝缘金属导体AB 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是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 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 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 端和A 端移动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 端和B 端移动 图1—1—4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B.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4.如图1—1—5所示,用带正电的绝缘棒A 去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B ,B 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时金属箔片带 电;若在带电棒离开前,用手摸一下验电器的小球后离开,然后移开A ,这时B 的金属箔片也能张开,它带 电. 图1—1—55.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近旁有一底座绝缘金属球b ,开始时a 、b 都不带电,如图1—1—6所示,现使b 带电,则: A. a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 b 将吸引a ,吸在一起不放开C. b 立即把a 排斥开D. b 先吸引a ,接触后又把a 排斥开 图1—1—66.5个元电荷的电荷量是 C ,16C 电荷量等于 个元电荷的电荷量.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Q =6.4×C,Q =–A 910-B 3.2×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多少库仑?此后,910-小球A 、B 各带电多少库仑?8.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3×10-3C 的正电荷,小球B 带有-2×10-3C 的负电荷,小球C 不带电.先将小球C 与小球A 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第一章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能准备]答案:1. 正负 2.(1)正负(2)异同(3)一部分电荷 3. 创造消失保持不变[同步检测]答案:1.带电摩擦 2.AD 3.不带不带负正 4 .远离靠近 5.AC 6.C 7.D 8.电荷A靠近导体B时,把B先拆分开后把电荷A移走,导体B靠近电荷A的一端带正电9.A 10. 5×10-6C 7.5×10-6C 7.5×10-6C[综合评价]答案:1.BC 2.B 3.B 4.正负 5.D 6. 8×10-19C 10207.(1) 4. 8×10-9C (2) 1.6×10-9C1.6×10-9C 8. 1.5×10-3C –2.5×10-4C –2.5×10-4C。
高中物理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含解析)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把它们命名为正、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这三种起电方式本质都是电子的转移,起电的过程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3.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带正电,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带正电,可以记为:“毛玻璃带正电”。
4.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电荷量,这个电荷量叫元电荷,用e表示,e=1.60×10-19 C。
5.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相互接触后总电荷平均分配。
如果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再均分。
一、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1.物质的电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跟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电中性。
金属原子中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能自由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了带正电的离子。
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命名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命名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三种起电方式(1)接触起电:指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而使前者带上电荷的方式。
(2)摩擦起电: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电子的得失而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3)感应起电:把一带电物体靠近导体使导体带电的方式。
如图所示,将带电体C去靠近相互接触的导体A、B,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导体A、B上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和B两导体上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二、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1.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产生静电的常见方式

产生静电的常见方式
静电产生的常见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摩擦起电:当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相互接触并迅速分离时,由于电子在两者之间发生转移,
可以产生静电。
例如,穿着合成纤维衣物走路时,衣物与身体或其他物体之间的摩擦就可能产生静电。
2.剥离起电:当材料从另一个表面被剥离或撕开时,如揭开塑料薄膜或标签时,也会因电子转
移而产生静电。
3.感应起电:如果一个导体靠近带电体而不接触,那么导体内部的电荷分布会发生变化,一侧
会感应出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另一侧则感应出相同性质的电荷。
当移走带电体后,导体会保持一定的静电荷。
4.喷射带电:在液体或气体快速流动、喷射的过程中,喷射粒子与孔口或其他表面接触摩擦也
能产生静电,例如油罐车卸油、油漆喷涂、冷却风扇运行时等。
5.接触-分离起电:类似于摩擦起电,但强调的是物体间的直接接触和随后的分离过程导致的
电荷转移。
6.压电效应:在某些特殊的晶体中(如石英晶体),机械压力的变化会导致正负电荷中心相对
位移从而产生静电,但这通常不被视为日常生活或工业生产中静电的主要来源。
总结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静电产生方式是摩擦起电和剥离起电,而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涉及流体传输、物料搬运等领域时,喷射带电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接触起电动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接触起电动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接触起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其在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
接触起电动力学是电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接触的过程中由于摩擦或触碰而产生的电荷分布和电势差的现象。
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两种不同材料接触时,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并产生静电现象。
这些电荷分布和电势差的变化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复杂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接触起电动力学的研究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了解物质之间的接触起电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好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和抗静电能力。
这对于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和静电防护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在环境科学领域中,接触起电动力学的研究对于研究静电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发相关的环境保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物质之间的接触起电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静电的生成和传播机制,从而减少静电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此外,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接触起电动力学的研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人体和生物材料的接触起电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组织的特性和运动机制,为生物医学工程和医疗器械的设计提供指导。
因此,接触起电动力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科学研究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接触起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实验,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到其在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能够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探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首先会概述接触起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本文的目的。
接着,会介绍文章的结构,以帮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安排。
正文部分包括三个小节,分别是接触起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相关实验以及应用领域。
在接触起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部分,我们将会介绍接触起电动力学的定义、原理和相关的重要概念。
高二物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一

高二物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一【导语】高二物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一是为大家整理的,物理知识比较琐碎,可以通过整理把重要知识点记起来。
1.高二物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一起电的方法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高二物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二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2.物理中,斜率k≠tanα(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
(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3.高二物理知识点笔记必修一篇三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说明;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第1讲 摩擦起电与接触起电(最新版)

就像孩子离父母较远,容易挣脱父 母的束缚,在外面自由玩耍。
问:什么叫【离子】?
正离子又叫阳离子 负离子又叫阴离子
答:就是酸、碱、盐溶液中的正离子和负离子
问:同种电荷相互怎么样? 答:相互排斥
正电荷排斥正电荷
问:怎样使物体带电? 答:三种方法
起电的三种方式
接触起电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感应起电不需要接触
问:电子带什么电?
答:电子带负电。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 二个电子带二个单位的负电; 三个电子带三个单位的负电。
问:什么样的物体才能摩擦起电? 答:两个中性绝缘体
第1讲:摩擦起电与接触起电
制作人:张光明
问:正电荷是怎样规定的? 答:玻璃棒带正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问:玻璃棒带正电,那丝绸带什么电? 答:负电
问:负电荷是怎样规定的? 答:橡胶棒带负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问:橡胶棒带负电,那毛皮带什么电? 答:正电
问:什么叫【自由电子】?
2
10
-10
10
0
-10
0
10
-2
-4
-4
0
0
5
5
-5
-5
4
4
谢谢观看
+
+
负电荷排斥负电荷
-
-
如图:头发带上相同的电荷而散开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问:异种电荷相互怎么样? 答:相互吸引
正电荷吸引负电荷
+-
负电荷也吸引正电荷
-+
如图:头发带上不同的电荷而吸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起电
1、简介
接触起电是指一个不带电的导体通过与另一个带电体接触后分开,从而成为带电体的现象。
接触后电荷在两导体的分布与导体的形状和表面积有关。
如果两导体是一模一样的,则原来带电导体的电荷量会在两导体平均分布。
2、原理
接触起电的本质仍然是电子的转移。
3、举例
若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b,让a带电量为Q,若a,b接触,因为a,b是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Q会平均分布在a、b两个球上,即a、b均带Q/2的电荷。
验电器和带电体接触时,正是因为接触起电,带电体的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金属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从而使金属球和金属箔片都带正点,使验电器的箔片张
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