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说明书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说明书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说明书

(完整版)阿帕替尼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商品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艾坦) 英文名称: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 拼音全码:JiaHuangSuanAPaTiNiPian(AiTan)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甲磺酸阿帕替尼。 【成份】 化学名:N-[4-(1-氰基环戊基)苯基]-2-(4-吡啶甲基)氨基-3-吡啶甲酰胺甲磺酸盐 【性状】本品为片剂。 【适应症/功能主治】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患者接受治疗时应一般状况良好。 【规格型号】0.25g*10s 【用法用量】本品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推荐剂量:850mg,每日1次。服用方法:口服,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服药的时间应尽可能相同),以温开水送服。疗程中漏服阿帕替尼的剂量不能补充。【不良反应】临床试验资料为确定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事件及其近似发生率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由于临床试验的条件变化大,试验中观察到的一个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能直接与另一个药物的临床试验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也可能不能反映临床中的实际发生率。有关甲磺酸阿帕替尼应用于晚期胃癌的不良反应信息主要来自一项3期、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n=267)。受试者均为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试验中排除了ECOG(东部肿瘤协作组织)体力状态评分为2分及以上患者、有胃肠道出血倾向的患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尿蛋白阳性患者、胆红素≥1.25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4周内进行过大手术伤口未愈合的患者。176例患者服用本品850mg qd治疗。72%的受试者接受了2个周期或以上的治疗(28天为一个周期)。试验组和安慰剂组不良反应(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通用不良反应分级标准NCI-CTC AE3.0判断)发生率分别为92.05%和71.43%,3/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1.7%和24.18%。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5%)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非血液学毒性(蛋白尿、高血压、手足综合征、乏力、声音嘶哑)。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和6.59%,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均为上消化道出血。另外一项在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中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2期临床研究(n=141)提供了支持数据。该研究中接受850mg qd治疗的受试者共47例。研究人群基线特征与3期相似。850mg qd 组有35例患者接受了2个周期或以上的治疗(28天为一个周期)。850mg qd组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2-06T14:21:55.8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作者:黎启菊[导读] 临床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改善扩散。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目的:临床探究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时,使用磺酸阿帕替尼片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临床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期间86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按双盲法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观察患者肿瘤控制情况,同时统计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48.8%,治疗组为67.4%,对照组较治疗组肿瘤控制有效率低,P<0.05。结论:临床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改善扩散,在治疗时可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不良反应;化疗;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非小细胞肺癌【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009-02 Clinical effect of 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SCLC Li Qiju.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xichang, 61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siblity and advantages of 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SCL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 8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treated from June 2014 to July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3 cases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on the basis, the treatment group took 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 The control rate of cancer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48.8%)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reatment group (67.4%); the control rate of cancer for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reatment group (P<0.05).Conclu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and control the metastasis of cancer, the 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 can reduce the adverse event rat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Key words】Adverse reaction; Chemotherapy; Apatinib Mesylate tablets; Clinical effect; NSCLC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发病率、致死率较高的肺癌类型,其早期症状亦如其他恶性肿瘤不明显,不易被发现检查出时多处于中晚期[1]。临床对疾病多采用化疗、放疗,控制疾病发展、缓解患者疼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易出现不良反应,有学者提出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本次我院临床探究磺酸阿帕替尼用于疾病治疗的可行性,发现疾病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期间86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按双盲法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3例。经检查符合临床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2],对所用药物无相关禁忌症、明显过敏反应,可积极配合治疗有良好依从性,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对照组男24例,19例为女性,患病时间2~11年,平均时间(7.1±2.6)年,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4±4.6)岁;治疗组男25例,18例为女性,患病时间3~12年,平均时间(7.3±2.6)年,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6±4.1)岁,两组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别无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对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进行严格监测,同时维持病患水电解质平衡,对照组使用紫杉醇和顺铂治疗,其中紫杉醇剂量为135~145mg/m2,顺铂剂量为25mg/m2,化疗期间给予补液、止吐能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1次用药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0105 产品规格:0.425g),每日用药剂量为850mg,此药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连续用药4周。 1.3 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临床癌症控制有效率(RR),以及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根据实体瘤疗效标准以及改良实体瘤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以及进展(PD),临床有效率=CR+PR。完全缓解:经检查患者肿瘤减少50%以上,用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经检查各项生命体征稳定;部分缓解:患者肿瘤减少30%以上,且病症有改善,各项生命体征检查趋于平稳;稳定:患者肿瘤增加在15%以下或减少30%以下;进展:患者疾病症状未改善,病情加重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有差异性标准。 2.结果 2.1 治疗两组癌症改善情况比较 对照组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在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比率为20.9%,其在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的比率为27.9%、其在治疗后获得肺癌癌灶病变稳定的比率为32.6%、其在治疗后肺癌癌灶发生恶化进展的比率为18.6%。治疗组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在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比率为27.9%,其在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的比率为39.5%、其在治疗后获得肺癌癌灶病变稳定的比率为25.6%、其在治疗后肺癌癌灶发生恶化进展的比率为7.0%。由此可知,对照组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后合计临床有效率为48.8%,治疗组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后合计为67.4%,对照组较治疗组肿瘤控制有效率低,P<0.05,见表1。

阿帕替尼用概述及不良反应防治

阿帕替尼(阿帕替尼在结直肠癌中的Ⅱ期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但未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目前尚无阿帕替尼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 及其他抗肿瘤疗法联合应用方面大型的研究结果报道。本研究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关于阿帕替尼在治疗肿瘤甚至某些非肿瘤性疾病方面的研究成果综上所述,阿帕替尼是一种有前途的口服小分子抗肿瘤新药,研究已证实该药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且该药的临床研究已显示出其在胃癌、乳腺癌等肿瘤中可观的疗效及生存获益) 1.适应证阿帕替尼适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且患者接受阿帕替尼治疗时一般状况良好? 推荐剂量用法阿帕替尼850 mg qd,口服,餐后半小时以温开水送服? 2.注意事项:对于体力状态评分ECOG≥2、四线化疗以后、胃部原发癌灶没有切除、骨髓功能储备差、年老体弱或瘦小的女性患者,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提高依从性,可以适当降低起始剂量,先从500 mg qd开始服药,服用 1~2周后再酌情增加剂量 3.作用机制 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制剂,可高度选择性地结合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竞争性结合该受体胞内酪氨酸ATP结合位点,高度选择性地抑制VEGFR-2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后的信号传导,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VEGFR-2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

在调节细胞有丝分裂、血管生成及增强VEGF的弥散中起重要作用。因此,VEGFR-2被认为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最为密切 .VEGFR-2当被VEGF激活后,其羧基末尾及激酶插入区域发生自动磷酸化,从而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以及随后的细胞增殖、迁移、弥漫及内皮细胞存活效应。阿帕替尼通过与VEGFR-2结合,来竞争性抑制VEGF 与VEGFR-2结合及后来的VEGFR-2自动磷酸化,从而发挥强有力的抗肿瘤作用. 推荐阿帕替尼Ⅲ期临床研究的剂量为850 mg qd 4.常见的不良事件(AE)包括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和非血液系统(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乏力、食欲减退和腹泻)。多数不良反应均可通过暂停给药、剂量下调及对症处理实现控制和逆转. 4.1一般不良反应 4.1.1乏力乏力常常与肿瘤的疾病本身以及肿瘤的治疗相关

2021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关于印发XXX医院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各部门: 为加强我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保障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经院相关部门研究,特制定我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2021年2月26日 XXXX医院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保障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新型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 年版)》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抗肿瘤药物的定义 抗肿瘤药物是指通过细胞杀伤、免疫调控、内分泌调节等途径,在细胞、分子水平进行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或消除肿瘤的药物,一般包括化学治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等。 二、抗肿瘤药物的分级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可及性、经济性等因素,将抗肿瘤药物分为限制使用级和普通使用级。抗肿瘤药物的分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限制使用级 是指具有下列特点之一的抗肿瘤药物: 1.药物毒副作用大,纳入毒性药品管理,适应证严格,禁忌证多,须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使用,使用不当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的抗肿瘤药物; 2.上市时间短、用药经验少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3.价格昂贵、经济负担沉重的抗肿瘤药物。 (二)普通使用级 是指除限制使用级抗肿瘤药物外的其他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供应目录详见附录。 三、抗肿瘤药物的管理组织及职责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07T14:04:47.89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作者:和光宇张玉玲程洪英 [导读] 临床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中,采用阿帕替尼与多西他赛方案有助于缩小患者肿瘤标志物,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山东省 274300 摘要:目的:总结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与多西他赛(分析组30例)与单用多西他赛(对照组30例)应用,比较两种方案的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EA、VEGF、CYFRA21-1、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可见明显改善,且分析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中,采用阿帕替尼与多西他赛方案有助于缩小患者肿瘤标志物,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帕替尼;多西他塞;晚期肺癌;疗效 肺癌(lung cancer)是一组全球范围的恶性肿瘤疾病,存在较高发生率与死亡率,特别在近年来临床中反应,受多因素影响,肺癌发生率表现出逐年高发态势。晚期肺癌预后较差,患者死亡率更高,治疗难度更大。化疗方案仍是当前治疗晚期肺癌的一线方案,但由于患者存在耐药等因素导致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存在药力降低,总体疗效并不可观,因此临床指出,为预防肺癌病情的进展,需启动三线化疗方案,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作用[1]。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是近年来临床提出的一种的治疗方案,但就其具体效果尚缺乏临床报道证实。本文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肺癌TNM分期标准(第八版)[2]对晚期肺癌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资料均完整;排除对本次研究药物存在禁忌症者、伴有其他肿瘤疾病者;本组患者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58.15±3.45)岁,其中分型为鳞癌者13例,腺癌者47例;分期为ⅢB期17例,Ⅳ期43例;依据患者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30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获得院方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用多西他赛(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393092),通过静脉滴注,单药剂量75~100mg/m2,滴注1h,每周1次,连续治疗6周,随后停药2周后继续下一疗程;分析组则采取阿帕替尼(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0103)500mg/次,采取餐后30min口服治疗,+多西他赛(与对照组用法一致,剂量调整为 60~75mg/m2)。 1.3观察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酶标仪选用德国罗氏Modular PPE与配套试剂,依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x±s ?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EA、VEGF、CYFRA21-1、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可见明显改善,且分析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多西他赛(Docetaxel)是一种M期周期特异性药物,其作用与机制与紫杉醇相似,可通过促进小管聚合成稳定微管并抑制其聚解的作用,从而促使小管数量减少,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破坏微管网状结构与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应用于肺癌、结肠癌、非小细胞癌等治疗中,据有关研究指出,本品在人体细胞内浓度超过紫杉醇3倍不止,并且在细胞滞留时间较长,这也是现阶段体外实验中,多西他赛比紫杉醇抗肿瘤活性大的原因。阿帕替尼(又名艾坦),本品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于晚期胃癌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同时也是晚期肿瘤化疗失败后,延长患者生存周期的单药。本品也是现临床为数不多的靶向药物口服制剂,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好依从性,不仅利于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同时本品中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VEGFR-2的ATP结合位点,以此阻断下游信号转导,实现对肿瘤组织心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机制[3]。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分析组CEA、VEGF、CYFRA21-1、MMP-9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利于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此指标也进一步证实了联用方案的临床疗效[4]。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说明书

核准日期:XXXX 年XX 月XX 日 修订日期:XXXX 年XX 月XX 日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商品名称:艾坦 英文名称:ApatinibMesylateTablets 汉语拼音:JiahuangsuanApatini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甲磺酸阿帕替尼 化学名称:N-[4-(1-氰基环戊基) 苯基]-2-(4-吡啶甲基)氨基-3-吡啶甲酰胺甲磺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 24H 23N 5O ·CH 4SO 3 分子量:493.58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适应症】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患者接受治疗时应一般状况良好。 【规格】 按阿帕替尼(C 24H 23N 5O )计:(1)0.425g ;(2)0.375g ;(3)0.25g 。 CN N N H O N NH .CH 3 SO 3 H

【用法用量】 本品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推荐剂量:850 mg,每日1次。 服用方法:口服,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服药的时间应尽可能相同),以温开水送服。疗程中漏服阿帕替尼的剂量不能补充。 治疗时间:连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目前尚无本品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影响的相关数据,建议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在医师指导下慎用本品,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剂量调整: 在本品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使患者能够耐受治疗。阿帕替尼所致的不良反应可通过对症治疗、停药和调整剂量等方式处理。临床研究中剂量调整多发生在第2、3个周期(28天为一周期)。 当患者出现3/4级血液学或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时,建议暂停用药(不超过2周)直至症状缓解或消失,随后继续按原剂量服用;若2周后不良反应仍未缓解,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①第一次调整剂量:750 mg,每日一次;②第二次调整剂量:500 mg,每日一次(关于剂量调整方法请参考下面表1及后续的【注意事项】)。如需要第三次调整剂量,则永久停药。 表1.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剂量调整原则 对于出现胃肠道穿孔、需要临床处理的伤口裂开、瘘、重度出血、肾病综合征或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应永久性地停用本品。尚需进一步确诊的中到重度蛋白尿或临床尚未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患者,应暂时停止使用本品。择期手术之前,应暂缓本品使用(见【注意事项】)。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随机、 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张力1史美祺2黄诚3刘晓晴4熊建萍5陈公琰6刘巍7 刘文超8张沂平9 李凯10 1 510060 广州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2 210009 南京 江苏省肿瘤医院 3 500032 福州 福建省肿瘤医院 4 100071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 5330006 南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标准含铂两药化疗方案的疗效己达平台期,针对受体酷氨酸激酶的靶向治疗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热点,以EGFR为主要靶点的单靶点药物(EGFR-TKI)显著延长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但主要是对存在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有效。以VEGFR和EGFR为主要靶点的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均可显著延长NSCLC患者的PFS,但无明显生存获益,迄今为止,贝伐单抗是唯一获批用于NSCLC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作者:张力, 李凯, 史美祺, 黄诚, 刘晓晴, 熊建萍, 陈公琰, 刘巍, 刘文超, 张沂平 作者单位:张力,熊建萍,陈公琰,刘巍,刘文超,张沂平(510060 广州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李凯(210009南京 江苏省肿瘤医院), 史美祺(500032 福州 福建省肿瘤医院), 黄诚(100071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院 307医院), 刘晓晴(330006 南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引用本文格式:张力.李凯.史美祺.黄诚.刘晓晴.熊建萍.陈公琰.刘巍.刘文超.张沂平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会议论文] 2012

恶性肿瘤患者的阿帕替尼治疗新进展

恶性肿瘤患者的阿帕替尼治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8-09-25T11:45:07.6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作者:石衡[导读] 阿帕替尼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也是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之一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外科 100039) 【摘要】:阿帕替尼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也是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之一。因为其耐受性和安全性比较好,尤其是在癌症治疗中有一定的效果,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并开展研究。本次将主要分析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患者当中的应用效果和进展。 【关键词】:恶性肿瘤;阿帕替尼;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284-01 1、引言 阿帕替尼能够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进行选择性的结合并且实现较好的抑制,从而对肿瘤血管生成产生抑制作用,继而影响到肿瘤的生长。在2014年国家食药监管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胃腺癌或者是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治疗,还未批准用于其他癌症的治疗,但也开展了临床试验。 2、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背景分析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肿瘤血管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在肿瘤血管的生长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和VEGF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因为VEGFR-2对于细胞有丝分裂、血管的生成和增强都有重要作用,所以也被认为是和肿瘤学管生成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根据已有的体外实验结果证实,阿帕替尼对于Ret等也可以适度抑制,从而对肿瘤的迁移和增殖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3、阿帕替尼在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进展 3.1 晚期胃癌中阿帕替尼的应用 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当中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生存获益,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采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可以使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提高。张玥等评价了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在这其中就包含了胃癌患者,将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疾病的进展以及无法耐受等相关的不良反应[1]。研究结果显示阿帕替尼相关正常血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生存周期等均优于阿帕替尼高血压患者。蒋义成等认为阿帕替尼属于新型抗血管生生成药物,最初这种药物就是为了治疗晚期胃癌,后来随着其他肿瘤疾病的发现,发现阿帕替尼对于其他的一些如乳腺癌、肺癌也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2]。 3.2 肺癌中阿帕替尼的应用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在2012年时发布了相关报道,以13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配到采用阿帕替尼治疗的组别,结果显示这一组患者的中位PFS时间明显延长,DCR和ORR也都出现了十分显著的增高现象。 高俊芳开展了奥帕替尼在晚期肺癌当中的治疗研究,认为肺癌发病率极高,男性众多癌症疾病中位于第一,而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3]。肺癌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化疗、免疫治疗、手术等,虽然可适当缓解病情,但转移后缺少特效治疗药物。阿帕替尼克服了厄裸替尼与吉非替尼的缺点,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3.3 甲状腺癌阿帕替尼的应用 在头颈部位置,甲状腺癌是其中十分常见的中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继而引起了全球关注。多数的DTC患者会选择规范化治疗,但是也有1%至23%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远处转移,其中也会有30%左右的患者近战位碘难治性甲状腺癌,10年生存率低于10%。临床上关于阿帕替尼在甲状腺癌治疗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赵燕仪等以15例晚期恶性甲状腺癌患者为例,分析患者指标恢复结果[4]。结果显示,15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共12例患者(80.0%)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用药至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中位时间为32.3 d,发现在甲状腺癌治疗中,阿帕替尼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比率较高,应当重视并改进。 3.4 其他恶性肿瘤阿帕替尼治疗进展 临床上试验结果证实,阿帕替尼还可以用于乳腺癌、晚期肝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学者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并得出结论。李玲等选择二线及三线以上化疗失败的患者,选择其中43例治疗,随访1a,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为4.7%,疾病控制率为41.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1(3.2~12.5)个月,说明效果显著[5]。彭秋霞等指出阿帕替尼属于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不仅可以具备很好的抗肿瘤效应,其耐受性也很好[6]。涂艳等认为阿帕替尼在人体当中的生物利用性很高,其耐受性与安全性都比较好,在上市之后也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证实其在很多癌症疾病中都有较好的效果[7]。 齐晓玉等认为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药物制剂,自从其上市之后就展现出了独特的优越性,但是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8]。 综上所述,阿帕替尼在当前不少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中均有效,但我国当前规定其只用于胃肠相关癌症,其在其他肿瘤的治疗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张玥,俞静.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09):897-900. [2]蒋义成,陈晓品.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系统医学,2018,3(01):179-180+183. [3]高俊芳.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D].郑州大学,2017. [4]赵燕仪,康马飞,何少忠,刘秀丽,石援援.阿帕替尼对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8,40(12):1285-1288. [5]李玲,张芳文,南飞飞,武晓龙,肖洒,段文静,张明智.阿帕替尼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43例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31(06):594-596. [6]彭秋霞,范娟,韩云炜.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7,19(02):176-179.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三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共46例,纳入的患者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口服治疗,以期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能进行疗效评价。无间质性肺炎发生,其中1例因Ⅲ度皮疹停药。结论:阿帕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不良反应尚可耐受,多数患者经暂停给药、下调剂量及支持对症治疗得以控制及逆转。 标签:阿帕替尼;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疗效 近年来,随着抗血管生五垂芍物的发展,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受体信号通路的抗肿瘤药物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制剂[2],其可高度选择性结合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3-4]。 1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三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8市癌的患者共46例,纳入标准主要为:1)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Ⅳ期非小细胞肺癌;2)既往接受过化疗、靶向等三线治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病情进展;3)至少存在一处可测量病灶。排除标准:1)ECOG评分≤2分,初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既往神经或精神病史;3)存在严重呼吸、心血管和肝肾疾病。 2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6例口服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访截止2017年6月,客观缓解率为19.56%,疾病控制率为54.34%,中位无进展牛存时间为3.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皮疹、蛋白尿、疲乏、恶心、呕吐、血液学毒性等,多数为Ⅰ级或Ⅱ级,多数患者经暂停给药、下调剂量及支持对症治疗得以控制及逆转。 2.1 临床疗效分析 三组口服不同药物剂量组中,随着口服药物剂量的增加未见有更长的PFS (F=0.641,P=0.532)(表一)。 2.2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中产牛继发高血压患者共23例(50.00%),其中Ⅰ级高血压患者共

肿瘤特药服务

肿瘤特药服务 服务内容 当用户在等待期后经二级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专科医生初次诊断罹患保险合同所定义的恶性肿瘤时,联合全国逾200+家的院边及DTP药房,提供院外药店取药和送药到家的服务。 药品目录 本服务提供的特药覆盖治疗期内国内已上市的抗癌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并持续更新。 序号商品名通用名平均月治疗费用 1易瑞沙吉非替尼片1641元 2伊瑞可吉非替尼片1494元 3特罗凯盐酸厄洛替尼片18800元 4凯美纳盐酸埃克替尼片5765元 5吉泰瑞马来酸阿法替尼片6000元 6泰瑞沙甲磺酸奥希替尼片15300元 7多泽润达可替尼16980元 8爱必妥西妥昔单抗注射液25900-28490元 9泰欣生尼妥珠单抗注射液13600元 10赛可瑞克唑替尼胶囊15600元 11安圣莎盐酸阿来替尼胶囊15632元 12赞可达塞瑞替尼胶囊29700元 13万珂注射用硼替佐米11280-22560元/3周 14昕泰注射用硼替佐米8560-17120元/3周 15千平注射用硼替佐米8400-16800元/3周 16齐普乐注射用硼替佐米8360-16720元/3周 17益久注射用硼替佐米8300-16700元/3周 18恩莱瑞枸橼酸伊沙佐米胶囊14799元 19赫赛汀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前三周11000元,后续每三周5500元(三周方案较常用) 20帕捷特帕妥珠单抗注射液前三周共9900元,后续治疗每三周4950元 21泰立沙甲苯磺酸拉帕替尼片10500元 22艾瑞妮马来酸吡咯替尼片11351元 23安维汀贝伐珠单抗注射液19340元/3周24福可维盐酸安罗替尼胶囊6818元/3周

25爱优特呋喹替尼胶囊7938元/月 26艾坦甲磺酸阿帕替尼片12249元/月 27拜万戈瑞戈非尼片16464元/月 28多吉美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11400元 29索坦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11573-13950元30维全特培唑帕尼片23200元 31乐卫玛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50400元 32英立达阿昔替尼片12420元 33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片32000元 34昕维甲磺酸伊马替尼片3800元 35诺利宁甲磺酸伊马替尼片3120元 36格尼可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3560元 37依尼舒达沙替尼片7038元 38达希纳尼洛替尼胶囊36100元 39施达赛达沙替尼片14041元 40可瑞达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35836元/月 41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37040元/月 42拓益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14400元/月 43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5686元/3周44艾瑞卡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39600元/月 45飞尼妥依维莫司片18080元 46佐博伏维莫非尼片32880元 47利普卓奥拉帕利片20280元 48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16062元/3周49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13048元/月 50亿珂伊布替尼胶囊22680元 51爱谱沙西达本胺片18480元 52瑞复美来那度胺胶囊21644元 53立生来那度胺胶囊3960元 54安显来那度胺胶囊5380元 55齐普怡来那度胺胶囊3980元/月 56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8820元/3周57爱博新哌柏西利胶囊29800元 58泽珂阿比特龙片17390.40元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8-05-31T15:20:41.2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5期作者:马斯婉李旺兼 [导读] 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马斯婉李旺兼(番禺中心医院西药房广东广州 511400) 摘要:目的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给予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单药化疗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VEGF、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72.50%VS42.50%),P<0.05。结论给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故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具有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的特征。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故当患者被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时,病情程度已发展至晚期[1]。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减轻患者痛苦,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采用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甲磺酸阿帕替尼为新型的VEGFR-2抑制剂,具有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故可有效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基于此,本次研究则主要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本院在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n=40)。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7.36±3.50)岁;腺癌为18例,鳞癌为2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5.30±3.17)岁;腺癌为19例,鳞癌为21例。均选取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者;对本次研究药物无过敏者。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预计生存时间<2个月者。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紫杉醇(百时美施贵宝(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547)单药化疗,175mg/m2/次,静脉输注3小时,且每3w重复一次治疗。 观察组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3)治疗,850mg/次,1次/d。餐后半小时以温开水送服。同时,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率、血压、有无过敏反应等进行观察与检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总缓解情况:肿瘤减少>50%,且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恢复显著为完全缓解;肿瘤减少30%~50%,且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部分缓解;肿瘤减少<30%或增加≤15%为稳定;无任何临床变化或加重为进展。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并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3]。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总缓解率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x2检验;肿瘤标志物水平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如下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EA、CYFRA21-1、VEGF、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阿帕替尼临床研究数据解读

阿帕替尼临床研究数据解读 艾坦(阿帕替尼)的通用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其商品名称:艾坦?;分子式:C 25 H 27 N 5 O 4 S;分子量:493.58;作用机制: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研究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期研究结论:剂量:最大耐受剂量为850mg, qd;药代动力学:T?为9小时,支持qd给药,也支持bid给药;常见不良反应: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症等,绝大多数为1-2级不良反应。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I期研究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阿帕替尼:850mg qd vs 425mg bid。有效性:PFS:3.67个月vs 3.20个月,OS:4.83个月vs 4.27个月;安全性:850mg qd 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便捷性:850mg qd 更方便;阿帕替尼Ⅲ期给药方案推荐为850mg qd。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II期研究结论:阿帕替尼为二线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提 供新的治疗选择。二线治疗失败后,晚期胃癌患者在艾坦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仍有7.6个月,较对照组延长2.6个月,死亡风险下降接近40%。阿帕替尼的安全性较好;胃癌靶向药物中唯一一个口服制剂,极大提高患者依从性。 艾坦(阿帕替尼)--精准强效全球首个晚期胃癌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艾坦对VEGFR-2具有高度选择性,强效抗血管生成;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可预期、可耐受,可控制、可逆转。 艾坦(阿帕替尼)功能主治:艾坦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患者接受治疗时应一般状况良好。 艾坦(阿帕替尼)用法简介

替尼类药物研究综述(一)(持续更新)

最新最全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综述(一)近年来,替尼类药物研发可谓风生水起,随着替尼类8种药物进入医保目录,替尼类药物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替尼类小分子靶向药物在抗肿瘤药物中占据重要地位。已批准的国产抗肿瘤小分子靶向制剂有盐酸埃克替尼、阿帕替尼、吉非替尼、达沙替尼和甲磺酸伊马替尼。以下对各替尼类药物上市情况及专利进行概述。 本篇概述:1、甲磺酸伊马替尼;2、吉非替尼;3、盐酸厄洛替尼;4、达沙替尼;5、苹果酸舒尼替尼;6、尼洛替尼;7、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8、磷酸芦可替尼按上市时间顺序 1、甲磺酸伊马替尼 英文名:Imatinib Mesylate。 CAS号:220127-57-1 分子式:C29H31N7O·CH4O3S 靶点:PDGFR/KIT/Bcr-Abl 适应症: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加速期或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的慢性期患者;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

国内相关专利: 化合物专利:CN93103566.X 晶型专利:CN1134430 (C)、CN1264375 (A); 适应症专利:CN1276754 (C)、CN1622808 (A); 上市情况: 甲磺酸伊马替尼最早由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研制开发,于2001年首次由FDA批准在美国上市,也是首个批准上市的TKI类药物。已上市剂型包括:胶囊剂(50、100mg)、片剂(0.1g和0.4g),适应症包括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等多种疾病,临床最主要用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治疗,并已成为上述疾病的标准治疗。诺华公司的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100mg)于2002年4月获准进口中国,甲磺酸伊马替尼片(0.1g和0.4g)于2005年1月获准进口,商品名:格列卫。 以上国内相关专利均已到期,国内有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胶囊)、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片剂)、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片剂)批准上市。原料药批准厂家有连云港润众制药有限公司、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2、吉非替尼 英文名:Gefitinib CAS号:184475-35-2

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5-09T10:41:13.2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7期作者:陈海婷卞伟钢(通讯作者)周小宁李磊 [导读]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对宫颈癌抗肿瘤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至我院进行中晚期宫颈癌治疗患者80例陈海婷卞伟钢(通讯作者)周小宁李磊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盐城 224005) 【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对宫颈癌抗肿瘤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至我院进行中晚期宫颈癌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4周为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以及肿瘤直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65.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直径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减小,而观察组减少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能够增强患者放化疗的临床疗效,缩小患者的肿瘤,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帕替尼;放化疗;宫颈癌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057-02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第二高发恶性肿瘤,其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放化疗,以顺铂为基础的放化疗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局部进展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模式,但是临床研究发现,总体有效率为20%~50%,并不理想,此外化疗药物严重的副作用、顺铂耐药性以及放疗抵抗等都是临床面临的问题,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1-2]。为了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对宫颈癌治疗作用,我院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至收治的8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定诊断,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48.32±8.66)岁,病理分期ⅡB期51例,Ⅲ期29例,卡式评分70分。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否使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理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排除病变超出盆腔范围患者,排除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除既往有放化疗治疗史患者。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1)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放疗方案如下:10MV X线等中心盆腔外照射,大野30Gy,后中间挡铅给予20Gy,体外照射每2周1次10Gy阴道球消瘤治疗,总量为20Gy,每周1次宫腔管±点7Gy照射,共计6次,累及剂量42Gy。化疗方案:使用顺铂(DDP)70mg/m2,静点,氟尿嘧啶600mg/m2,96h静脉泵入,于治疗第1d给药。4周为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艾坦,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3,0.25g×10s)250mg~500mg/d,餐后半小时服用。4周为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 1.2.2分析指标[3]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以及肿瘤直径变化。 疗效评价:(1)参考RECIST相关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全部靶病灶消失,全部病理淋巴结短直径减少至<10mm。(2)部分缓解(PR):靶病灶直径之和比基线水平减少至少30%。(3)稳定(SD):靶病灶减小的程度没达到PR,增加的程度也没达到PD 水平,介于两者之间。(4)进展(PD):以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中所有测量的靶病灶直径之和的最小值为参照,直径和相对增加至少20%,此外必须满足直径和的绝对值至少增加5mm,或者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CR+PR+SD)/总例数×100%。 1.3 数据处理 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65.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直径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减小,两组直接差异显著(P<0.05),见表。 3.讨论 有数据显示,每年全世界有50万例宫颈癌新发病例,有28万例患者因宫颈癌而死亡,虽然近年来细胞学筛查等手段提高了宫颈癌早期发现率,但是仍有88%的患者确诊时已经为局部进展期,其中45%为Ⅲ期患者,21%为Ⅳ患者[4]。手术治疗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对于中晚期宫颈癌,已经出现转移的患者,无法给予手术治疗,对于此类患者,放化疗就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对宫颈癌治疗的有效率从20%~50%不等,总体生存期仅为10~17.5个月[5]。为了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我院近年来尝试对宫颈癌患者进行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进行治疗。 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被证实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通过对细胞内的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的转导,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效果,以此起到抗肿瘤的作用。近年来阿帕替尼在多个恶性肿瘤领域被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