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八大易错种类盘点,轻松搞定高考成语题【精品】
高考成语误用的八个类型

高考成语误用的八个类型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⑤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1)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2)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分析】事情在将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这是成语“功败垂成”的意思,它常含惋惜意味。
“垂”是接近之意,这是准确理解该成语时不可遗漏的一个关键字。
但大多数考生恰恰忽视了这个关节点,只注意了其他三个词,这样,该成语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成功”“失败”的意思。
此处的陷阱,极具迷惑性。
(3)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分析】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2.错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易错成语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易错成语总结大全高考语文易错成语总结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 灾民遍野:比喻嗟叹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随处都是。
灾民,哀喊的大雁,比喻悲痛呼号的灾民。
2. 立足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3.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肯超卓迁移。
重,瞧得很重。
4. 刻船求剑:索,寻觅;骥,好马。
本来比喻管事拘泥于教条,如今也指照线索走寻觅事物。
5. 慢步卖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碾儿。
安,悠闲。
6. 光似箭:比喻光过得很快,就骏马正在细小的漏洞前飞速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7. 人浮于事:用一杯水走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人浮于事。
8. 嗷嗷(áo)待哺(bǔ):描述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悲泣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陈腐的衣服走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描述创作的困难。
9. 不敷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0. 抱残守缺:描述守旧不知改良。
11.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原理。
描述蛮横或顽固。
比喻,使明白。
12.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描述贫困或俭朴。
13. 不孚众瞧:不克使大众佩服。
孚,使人佩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指责或处分适可而止。
已甚,过火。
14. 不敷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原则。
训,原则。
15. 不卑不亢:看待人有妥帖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6.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可材,没前程。
稂、莠,田里的野草。
27. 不落俗套:比喻有独创品德,不落旧套。
18. 流行一时: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9. 半推半就:不接近也不冷淡。
即,接近。
20.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1.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可: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毁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克建立起来。
高考易错成语8篇

高考易错成语8篇高考易错成语11.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易错点)易误解为:空谷中的脚步声。
2.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易错点)易误解为:多次试验或考试不成功。
3.马革裹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无畏气概。
(易错点)易误解为:因生活贫困,人死后下葬很可怜。
4.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
指变得很糟,贬义。
(易错点)易误解为:变化很大。
5.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易错点)易误解为:未来美好的事物。
6.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易错点)易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看问题片面;观察不细致。
7.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易错点)易误解为:七月的天气很炎热。
8.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易错点)易误解为:吞吞吐吐或期望。
9.气冲霄汉:形容魄力非常大,有大无畏的精神和气节。
(易错点)易误解为:怒气冲天。
10.翘足而待: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易错点)易误解为:翘起脚来等待。
11.轻于鸿毛:比喻死得不值得。
(易错点)易误解为:无关紧要。
12.求全责备:比喻对人对事苛求完美。
(易错点)易误解为:责备。
一三.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踏实,轻浮。
14.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强调人多的坏处。
(易错点)易误解为:人很多的情景。
壹五.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易错点)易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6.山穷水尽: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易错点)易误解为:水落石出或穷形尽相。
一qi.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易错点)易误解为:上下联手或舞动双手。
18.十室九空:形容因灾荒战乱和横征暴敛使人民贫困破产或流亡的悲惨景象。
(易错点)易误解为:大多数室内空无一人。
19.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易错点)易误解为:首先,冲在最前面。
20.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高中语文高考易错成语共大类 (一)

高中语文高考易错成语共大类 (一)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成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不仅是在课文中
会经常出现,而且也是高考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部分。
然而,在高
考中,成语易错题目却经常出现,特别是一些常见的“雷区”。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高中语文高考易错成语共大类。
一、多音字类
这一类成语指的是由多音字构成的成语,词义有时会因为音读的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意思,容易出现错题。
例如:“半途而废”、“沧海一粟”等。
二、同音字类
这一类成语包括同音字的三个情况:同音异字、同音多字、同音二义。
这类成语大都是由于语音的相似而产生的误解,如“力不从心”和
“力争上游”、“悬崖勒马”和“悬崖峭壁”等。
三、易混淆类
这一类成语包括容易产生混淆的成语,如“名列前茅”和“位列前茅”、“三餐不继”和“三餐不续”等。
这些成语虽然意思相似,但
起源和用法不同,需要注意细节。
四、典故类
这一类成语指的是源于典故的成语,如“纸上谈兵”和“马蜂拥军”等。
这些成语需要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典故故事,否则容易产生误解。
五、错用类
这一类成语是指错用了成语,如将“日薄西山”错说成“日暮西山”、“成年累月”错说成“慢慢累积”等。
这些成语虽然听起来很类似,
但意思却完全不同。
为了避免上述成语易错题型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成语学习,缕清成
语来源及用法,注意语言交际中的细节,阅读典籍及丰富阅历,增强
自身语言修养,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轻松
应对各种难题,获得优异的成绩。
易错高考成语大全

易错高考成语大全易错高考成语大全高考语文考试中的易错成语有哪些呢?今天yjbys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成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易错点】易误解为:哀丧的军队必定胜利。
2、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
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易错点】易误解为:悲哀伤心。
3、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易错点】易误解为:喜爱,但帮助不了。
4、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易错点】易误解为:重视迁移。
5、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的情况,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易错点】易误解为:心里安稳。
6、白头如新:指彼此交情不深。
【易错点】易误解为:夫妻恩爱到老。
7、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定,不易揣测。
【易错点】易误解为:时间飞逝。
8、比翼双飞:指夫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易错点】易误解为:并驾齐驱。
9、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
【易错点】易误解为:生活困顿拮据。
10、便宜行事:根据当时当地情况,自己决定适当的处理方法,不必请示。
【易错点】易误解为:做事很方便。
11、表里山河:形容地势险要。
【易错点】易误解为:做表面文章。
12、不甘寂寞: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参与某件事情。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甘心孤单冷清。
13、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易错点】易误解为:东西丢失。
14、不可收拾: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贬义。
【易错点】易误解为: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褒义)。
15、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约而同。
16、不速之客:不请自来的客人。
【易错点】易误解为:没有迅速来的客人。
17、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不重视。
18、长袖善舞: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贬义词。
【易错点】易误解为:有能力善于运作。
[语文]高考备考:谨防成语辨析题八大误区
![[语文]高考备考:谨防成语辨析题八大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4a149f07482fb4daa58d4b77.png)
[语文]高考备考:谨防成语辨析题八大误区作为高考重头戏之一的成语辨析题,十几年来从未“轮空”,由于该题难度较高,考生正答率偏低,是同学们头疼的难点之一。
而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了解、掌握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有的成语其含义并不在字面上,而是与其字面意义相左、相反或无关,使用时一定要仔细分析、甄别其内涵,考查其与所在语境是否协调。
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句中的“百里挑一”是指“一百个里挑一个”,形容“极为优秀、难得的人或物”。
这里是强调“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少之又少,而非优秀、难得的。
该处使用错误。
句中“差强人意”是指“大体让人满意”,而非字面含义的“不让人满意”。
“望文生义”是由于理解成语只停留在字的表面,不求甚解造成的,而“张冠李戴”则是由于对成语的使用范围不明造成的。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句中“琳琅满目”一般是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这里用在“城市‘夜景观’”身上不合适。
“绘声绘色”用来形容描写叙述生动逼真,句中用于形容“演出”显然不妥。
有的成语意思相近,然而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这时就需要根据语境加以区别,不可褒贬误用,词不达意。
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句中“一念之差”的词义是“念:念头。
差:差错。
一个念头的差错。
指因一时的疏忽或考虑不周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很明显这里属于贬义词褒用。
对于有些成语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表面意义理解这一层面,更要从逻辑角度出发,体味该成语的运用是否与其所在语境相协调。
高考常考成语易错情况归类

第一类、望文生义第二类、对象误用第三类、褒贬颠倒第四类、语境不合第五类、语意重复第六类、谦敬错位第七类、对象误用第八类、多义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第九类、有悖习惯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第二类、对象误用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高考专题复习之成语错误类型

例9、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 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 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是称谢语、自谦之辞,表示别人 的造访或别人为自己的居室题赠字画使自己觉 得荣耀;此处是他人提议,不合自谦语境。
例10、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 事情总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 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例22、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 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 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 上。
“鲜为人知”的“鲜”,读“xiǎn”,“少” 的意思。“鲜为人知”即很少被世人所知道
例23、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 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 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例1、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 :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
例2、他最近出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 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 累人。
“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 “标点”的意思,而是“涂改、删减”之意; 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 “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上该成语是指 “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春意阑珊”中的阑珊指“将尽、衰落”, 成语意为春意将完,这就与开头的“初春” 相矛盾了。
概括九
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 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有 时从意义上初一看,似乎没有错误, 但从逻辑角度考虑则可能于事理不 通。
类似的还有
“在问题未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 “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 “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 “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 “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 “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易错种类盘点,轻松搞定高考成语题!一容易误释的成语(下面解释均正确)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火:火星。
日长一线:指冬至后白昼渐长。
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诱惑,不动心。
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经:通常的道理。
长治久安:指国家长期太平、安定。
治:太平。
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一派的就攻击。
党:偏袒。
高屋建瓴:在高屋顶上倒翻瓶子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建:倒水,泼水。
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
爽:差错,失误。
积毁销骨: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死地。
销:熔化。
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假:借。
劳燕分飞:比喻人离别。
劳:伯劳鸟。
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优秀的人才。
钟:凝聚,集中。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体:体验,实行。
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韬:隐藏。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远意义。
微:精微。
文过饰非:用假话掩饰自己的过失、错误。
文:掩饰。
一傅众咻:一个人教,许多人扰乱。
咻:教。
旷日持久:荒废时日,拖延很久。
旷:荒废。
人浮于事:人员数量多于工作所需,人多事少。
浮:超过。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突:烟囱。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
不能理解为“共鸣”。
雅俗共赏: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
不能理解为“作品的雅俗”。
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
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
对簿公堂:指公堂上受审。
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
不能理解为“目光炯炯有神”。
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事物。
不能理解为“传播声音(空谷传声)。
登堂入室: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
不能理解为“步入屋室”。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
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炊沙作饭:并非形容生活艰难,而是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穿凿附会:指将毫无关联的事物生拉硬扯在一起强作解释,并非‘凿穿它使之符合规格”毫发不爽:意为“一点不差”,并非“一点儿也不爽快”。
怙恶不悛: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并非“保护恶人使之不悔改”。
苦心孤诣:指费尽心血,刻苦钻研,在学问技艺上达到别人不及的境界。
并非“苦心去发明创造”。
门可罗雀:意为“门庭冷落”,并非“门庭若市”。
米珠薪桂:形容物价昂贵,并非“把珍珠当米粒,把桂木当柴薪,比喻挥霍无度”。
杀人越货:意为“杀害人命并抢劫财物”,并非“杀了人却(越过)不要财物”。
虚与委蛇:形容对人假意应酬敷衍,并非“假意给人一条蛇”。
纵横捭阖:意为“在政治上,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争取”,并非“往来奔驰”。
闪烁其辞:意为“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并非“说大话”,“说过头话”,“闪光语言”。
付之一笑:形容对事情不过分计较,不要误解为对人和气。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二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1)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2)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3)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
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2、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
3、下里巴人: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4、侧目而视: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
5、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6、马革裹尸: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
7、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8、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9、目无全牛:语出《庄子•养生主》,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
10、危言危行:危,而是指正直,“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
11、万人空巷: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1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句。
13、空穴来风: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4、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15、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16、噤若寒蝉:“噤”作“闭口不言”讲,该成语表示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就像秋天不叫的蝉。
17、火中取栗:源自法国作家拉•封登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险,结果白吃苦头自己还没有得到好处。
18、不赞一词:“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19、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前嫌、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或困难迅速克服。
20、惨淡经营: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于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
三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1、巧夺天工: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指人工的技艺极其精巧,胜过自然。
2、美轮美奂:一般用来形容“房屋的高大华丽”。
3、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4、蓬筚生辉:自谦之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只能用于自己。
5、倚马可待: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
6、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
7、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8、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不是指画画。
9、洗心革面: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刊物。
10、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形容书籍很多。
它只能指书多。
11、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2、如坐春风: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长辈或良师的恳切教诲。
13、抛砖引玉:谦辞,多用于自己一方。
14、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只可指人,不能指其它的。
15、忝列门墙:谦辞,“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
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16、鼎力相助:“鼎力”指能够扛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该成语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17、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相敬相爱,关系融洽。
18、东山再起:是说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
东山再起是指再度任职,或比喻失势后重新任职。
它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19、朝思暮想:往往用于思念。
20、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语言紊乱空洞。
四褒贬误用类的成语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
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1、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于贬义。
2、重整旗鼓:“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义词,不作贬义用。
3、有口皆碑:指所有的人都是活的纪念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4、半斤八两:较多用于贬义。
5、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
6、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有官可做。
一般用来形容坏人当道,恶人得志。
7、胸无城府:“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
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是褒义词,不用作贬义。
8、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意思是“所有的坏事都干尽了”。
9、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赶过去,多含贬义。
10、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作贬义。
11、蠢蠢欲动:贬义词。
12、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13、始作俑者:贬义,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14、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五容易造成词义重复的成语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就要和句中其他词语相搭配,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
1、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后面不能再用“笑起来”。
2、孑然一身:指孤零零的一个人。
3、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的意思。
4、遍体鳞伤:(前面不能加全身)5、贻笑大方:前面不能再加“让人”。
6、记忆犹新:指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晰,就像新近发生的事情一样。
7、变本加厉:原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多形容情况比原来更加严重。
前面不能再用“更加”。
8、莘莘学:指众多的学生,不能再用“广大”来修饰。
9、难言之隐:难以言说的苦衷,“苦衷”与“隐”重复。
10、生灵涂炭:形容在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不能再加“人民”。
11、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不能加“自己”。
12、民不聊生:意思是人民没办法生活,前面不加“劳苦大众”13、类似的还有:一场南柯一梦;显得相形见绌;好像如芒在背;目前的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津津乐道地说着;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的责任;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六双重含义成语误用有些成语有不止一个义项,许多考生对这些成语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的成语常用义往往是其引申义或具体义,一旦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往往被认为用错了。
如:1、灯红酒绿:常被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其实,它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2、苦心孤诣:形容尽力钻研、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形容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费尽心思。
3、 “想入非非”,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作贬义。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1995年高考题)【实际“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识力所达不到的境界”。
本句把它用来形容“种种天真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不同一般的”“丰富的想象力”,是贴切的。
】4、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也可指暴露的很彻底。
5、不三不四: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
6、捉襟见肘:原来是说衣服破烂,生活穷困。
后来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7、铤而走险:形容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由于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一般人又把它视为贬义,其实,它是一个中性成语。
8、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9、匪夷所思:形容人的思想离奇,也指一般人所想像不到的。
10、平铺直叙: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也指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直接地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