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6词的发展(五)

合集下载

[VIP专享]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6词的发展(五)

[VIP专享]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6词的发展(五)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06词的发展(五)纵观词在宋代的发展史,可以说南宋词人和作品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北宋。

唐圭章(1901-1990年)编著的《全宋词》1965年版本中,总辑两宋词人1330多家,收词约20000首。

其中南宋词人数量约是北宋的三倍,作品量也占据着绝对多数的位置。

所以,从数量上来说,词的高峰期应该在南宋。

但北宋词和南宋词在文学成就上的高低并不是由数量来决定的,多数观点反而倾向于北宋词的成就高于南宋词。

当然,这不是一个定论。

南宋词在国仇家恨的历史背景下,必然负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同时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烙印。

从这一点来说,北宋词是无法比拟的。

这里把南宋词粗略地分为南宋前期南渡词人对词坛的重建、南宋中期词家创作的高峰和南宋后期宋词最后的结局三个阶段来进行学习,只是为了反映词的发展脉络,并不是研究南宋词最详尽的分期方法。

五、南宋前期从公元1127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至公元1162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约三十五年。

这也恰好是高宗从登基到退位的三十五年。

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高宗于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因拒抗金主张,南逃临安,建立南宋政权。

高宗统治期间,重用投降派,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偏安东南。

在这样雪崩一样的历史背景下,词坛也必然经历了战乱的洗礼。

曾经的汴京歌舞,散为云烟,昔日的剪红刻翠、浅斟低唱,同归歇绝。

追随宋室南渡的词人,裹挟在历史变换的潮流中,再也无心留恋花前月下、寄情山水诗酒,而是转为对山河破碎的哀伤、忧愤、呐喊。

于是,重新开始的南宋词坛,在创作风格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有:叶梦得、朱敦儒、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以及李纲、赵鼎、向子諲、李弥逊、陈与义、岳飞、胡铨、吕本中等。

叶梦得(1077~1148年),字少蕴,苏州吴县人。

宋代词人,亦工诗文。

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

唐诗宋词学习心得

唐诗宋词学习心得

唐诗宋词学习心得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学习唐诗宋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学习唐诗宋词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学习心得:
1. 熟读经典:首先,要多阅读经典的唐诗宋词,如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苏轼等名家的作品。

通过反复阅读,可以熟悉他们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2. 听课讲义:参加相关的课程或者听讲座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专业的老师通常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意义。

3. 学会背诵:背诵是学习唐诗宋词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背诵,可以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4. 品味韵味:唐诗宋词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们有着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在学习唐诗宋词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品味其中的意境和韵律之美,深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5. 创作实践:学习唐诗宋词不仅仅是欣赏和解读,还可以通过模仿和创作来深入理解其中的艺术之美。

可以从题材角度出发,创作与现代社会相关的诗词,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写作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习唐诗宋词需要耐心和毅力,要多读多练多品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在唐诗宋词的海洋中体会到更多的美与智慧。

读《唐宋词鉴赏辞典》心得分享

读《唐宋词鉴赏辞典》心得分享

唯美的千年之约—读《唐宋词鉴赏辞典》心得分享我喜欢读诗词,案头经常放着一本厚厚的《唐宋词鉴赏词典》。

打开它,古风古韵的词句在时光中流淌,装点着岁月繁华。

轻轻扣开文化宝库的大门,诗词犹如璀璨夺目的珍珠,熠熠生辉。

历史的荣辱兴衰中,诗词之美经风霜亦不老,唯美了千年时光。

《唐宋词鉴赏辞典》是我的最爱,它从不同的视角解读着唐宋词。

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诗人的成长经历等剖析词句,让我们读懂了诗词背后的词人内心独白。

爱诗词,就想深入地走进那片文化圣地,去追寻那斑斓的梦。

唐宋词中,我尤爱读宋词。

在晨光微曦中,捧一卷诗词与朝阳一起分享,那亦或唯美婉约亦或豪放激昂的词句;在午后的阳光里,泡一杯香茗,于雾气氤氲中读宋词,感受岁月静好一时安稳的平和与幸福;在雨后的黄昏中,听雨打窗棂,体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

在宋词中品读历史。

宋词见证了一个朝代的文化盛典与荣辱兴衰。

读宋词,既要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盼,也要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金戈铁马;读宋词,既要读“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繁华,也要感受“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的痛与恨。

宋王朝300多年的跌宕起伏的历史,在宋词中缓缓展开。

在宋词中品读生活。

宋词中的爱情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落寞与孤寂;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正确爱情观;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

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痛苦。

在宋词中品读人生志向。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是抗金英雄岳飞一生理想与追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是辛弃疾的心迹写照。

读《唐宋词鉴赏辞典》,与千年的岁月相约,让青丝伴着白发写入自己的人生诗篇。

唐宋词的发展演变及问题特征

唐宋词的发展演变及问题特征

1.唐宋词的发展演变及问题特征(一)词大约产生于盛唐,从中唐以后流行起来,是一种可歌的文体。

与唐代的近体诗有渊源。

配合词调的隐喻主要是周、隋以来从西北各民族传入的燕乐。

燕乐的乐器以琵琶为主,琵琶音律变化繁多,所以五七言诗体不容易跟它配合,就不免要增减诗的字句来合乐,长短句的歌词就应运而生。

由于要配合曲调歌唱,每调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用韵的位置、字声的平仄,都有一定格式,因此音乐性比较强。

为了乐曲的反复吟唱,每调一般分为上下二阙,比较适合于触景生情或今昔对比的抒情小诗的写作。

词最初是起源于民间的,又多由歌妓传唱,因而其内容多反映民间和妇女的声音。

现存最早的词是敦煌曲子词,其题材就比较广泛,包括国家安定繁荣,少数民族倾慕的情况,战争频繁、边疆多故及人民对战争和兵役不满的情况、妇女不满自身处境的内心不平等。

这些词内容少有可取,但其中少数优秀作品想象丰富,比喻贴切,生活气息浓厚,语言通俗生动,但是声律还不够严格,艺术比较粗糙。

(二)中唐前后,由于民间词的广泛流传,一部分比较接近人民的文人开始创作。

如张志和、刘长卿、韦应物,韦应物集成了近体诗讲究声律的精神,而摆脱了近体诗句度整齐的形式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表现词调的特点对温庭筠的花间词有较大影响。

还有白居易和刘禹锡是中唐时期写词较多的作家,跟唐代民间词一样,初期的文人词题材也比较广泛,表现民间词调的本色,又经文人加工形成独特风格。

(三)温庭筠是唐文人写词最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家。

他的题材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描写妇女容貌、服饰和情态的。

如《菩萨蛮》。

还有一部分描写闺情的,如《望江南》。

表现妇女的离愁别很想当动人。

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任务情思。

在表现上又显得含蓄而耐人寻味。

字句的修饰和声律协调,加强了词的文采和声情。

但温词题材偏于闺情,表现伤于柔弱,词句过于雕琢,给后来文人造成不良影响。

五代时候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词》,它们词风大致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派。

学习唐诗宋词的心得体会

学习唐诗宋词的心得体会

学习唐诗宋词的心得体会(总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学习唐诗宋词的心得体会莱州市土山镇中心小学张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就是汉朝的赋、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

在暑假的时间里,我有幸学习了其中的两个文化——唐诗宋词的部分内容,并颇有感悟。

唐诗宋词的魅力在于能够诠释出生活的精彩所在。

走进唐诗宋词的世界,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观察身边的景和物而感受到的大自然带来的美好;作者在生活中经历的风风雨雨,或是希望,抑或是失望;作者面对着人类的感情,面对着人生的生老病死,面对着亲情、友情、爱情的交织与碰撞时做出的不同的选择。

走近它们,我们可以在诗词的天地里体会着未曾感受过的情感,共鸣着已曾经历过的感受,从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唐诗甲天下。

唐诗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产物。

历史上如果少了唐代,今天我们的中华文学就将缺失最亮丽的瑰宝。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索然无味;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心力交瘁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韵味;没了“我愿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柔情,今夜的星空将黯然失色;同样,若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放,今朝的美酒就显得寡然无味。

唐诗就是诗化了的中国,几乎凝结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情感,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你可以在一刹那间抽离都市的繁华,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一种别样的心境,灵魂的乐土。

如果说唐是“诗王朝”,那么宋就是“词世界”。

从南宋至今,流传下来的较有影响的宋词总集、选集有20余种。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收录宋词最全的《全宋词》,共录有近1300多家词人的两万首词,虽然其数量远远不及唐诗,但我们仍可以从中窥见宋词丰富多彩的全貌。

唐宋词的发展

唐宋词的发展

唐宋词的发展第一篇:唐宋词的发展唐宋词的发展第一节词的起源和发展一、词的名称、起源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为它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五代称为曲、曲子词、词等。

它在初唐出现,在中唐得到了发展,在晚唐五代得到了繁荣。

唐代政局统一,经济发达。

南北交通与中外贸易,带来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

作为词乐的燕乐也就随之兴起并广泛流传起来了,唐代城市繁荣,助长了官僚地主、豪门富商的享乐欲望,歌楼妓馆随处可见,城市中处处管弦,处处笙歌,随之涌现了许多乐工歌姬。

他们演奏、传播燕乐,歌唱并创制曲词,这就促进了词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词随燕乐而兴。

燕乐就是宴乐,是宴饮时演奏的音乐。

南北朝以来,中国音乐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一方面楚汉旧声逐渐衰落;另一方面,通过军事活动、中外通商以及教徒传教等多种渠道,输入了大量的外来音乐,即西北各民族的音乐和中亚、印度等地的音乐。

这些外来音乐与原来流行的中原音乐、民间俗乐相融合,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唐音”。

他们经常在宴饮时演奏,被称为燕乐,词就是随着这种燕乐的广为流传而兴起的合乐诗歌。

再次,词的兴起也是诗体嬗变的结果。

唐代近体诗十分发达,近体诗往往可以作为声诗入乐。

但近体诗都是整齐的律绝,它在配乐演唱时与抑扬多变的燕乐谱曲难得协调,所以乐工歌姬在演唱文人近体诗时,或加和声(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或加虚字,或略为增减字数,以适合乐曲的需要。

如王维的《渭城曲》在演唱时采用“阳关三叠”曲谱,正是律绝合乐时改动字句的例子。

而最终解决词曲矛盾的办法,还是以乐定词,使声文相从,于是出现了以曲拍为句的词。

因此,词是合乐诗歌,是依声填词的合乐诗歌;是律化了的句式参差的诗歌。

它的合乐方式,从因诗入乐到依声填词;他的句式,从整齐的律绝到律化长短句,就是由诗入词的演变过程。

二、词的发展过程1.民间词:词最早产生在民间,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

唐诗宋词心得体会

唐诗宋词心得体会

唐诗宋词心得体会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我深深感受到了诗词之美,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在这1000字的篇幅里,我将分享我对唐诗宋词的心得体会。

第一,唐诗宋词的语言之美。

唐诗宋词的语言优美,深具韵味,经典之作给人以清新、流畅和畅快的感觉。

诗句字字珠玑,句句入情入理,充满了艺术的张力。

例如杜甫的《登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水满春回。

芙蓉塘水满春回”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风景的笔墨描绘,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倍感身临其境。

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以柔婉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失去爱情的心情,令人动容。

唐诗宋词的语言之美是我这一段时间里最深刻的体会之一。

第二,唐诗宋词的情感之美。

唐诗宋词以感情的抒发为主题,诗人们借助艺术的形象和表达方式将内心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用简练而又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爱国之志、爱情之忧、生活之痛等各种各样的情感。

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流露出对乡国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的留恋之感,令人动容;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则表达了对短暂美好的追求和无奈的苦闷之情。

这些诗词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和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第三,唐诗宋词的人生之美。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唐诗宋词不仅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体悟。

诗人们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生感受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如白居易的《东篱乐府·登阳台》:“欲问旧恩,茫茫恩里,无处话凄凉。

寻昔庄生堂上事,令人不忍见,泪如阴雨朝阳。

”这首诗传达了对逝去岁月和旧日恩情的回忆和思念,表达了对光阴逝去不可追回的哀叹。

这些文化内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阅读唐诗宋词,我深深感受到了唐诗宋词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和独特的艺术享受。

关于读宋词心得体会

关于读宋词心得体会

关于读宋词心得体会(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导游词、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article letter,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experience, tour guide,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关于读宋词心得体会关于读宋词心得体会(5篇)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从中获得了灵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编号:006词的发展(五)纵观词在宋代的发展史,可以说南宋词人和作品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北宋。

唐圭章(1901-1990年)编著的《全宋词》1965年版本中,总辑两宋词人1330多家,收词约20000首。

其中南宋词人数量约是北宋的三倍,作品量也占据着绝对多数的位置。

所以,从数量上来说,词的高峰期应该在南宋。

但北宋词和南宋词在文学成就上的高低并不是由数量来决定的,多数观点反而倾向于北宋词的成就高于南宋词。

当然,这不是一个定论。

南宋词在国仇家恨的历史背景下,必然负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同时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烙印。

从这一点来说,北宋词是无法比拟的。

这里把南宋词粗略地分为南宋前期南渡词人对词坛的重建、南宋中期词家创作的高峰和南宋后期宋词最后的结局三个阶段来进行学习,只是为了反映词的发展脉络,并不是研究南宋词最详尽的分期方法。

五、南宋前期从公元1127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至公元1162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约三十五年。

这也恰好是高宗从登基到退位的三十五年。

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高宗于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因拒抗金主张,南逃临安,建立南宋政权。

高宗统治期间,重用投降派,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偏安东南。

在这样雪崩一样的历史背景下,词坛也必然经历了战乱的洗礼。

曾经的汴京歌舞,散为云烟,昔日的剪红刻翠、浅斟低唱,同归歇绝。

追随宋室南渡的词人,裹挟在历史变换的潮流中,再也无心留恋花前月下、寄情山水诗酒,而是转为对山河破碎的哀伤、忧愤、呐喊。

于是,重新开始的南宋词坛,在创作风格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有:叶梦得、朱敦儒、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以及李纲、赵鼎、向子諲、李弥逊、陈与义、岳飞、胡铨、吕本中等。

叶梦得(1077~1148年),字少蕴,苏州吴县人。

宋代词人,亦工诗文。

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

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于绍兴十八年卒,追赠检校少保。

著有《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等。

《全宋词》录其词102首。

叶梦得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前期词风转变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词人。

他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取材传统,词风婉丽,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

南渡后,词风随着社会的巨变而改变,风格类苏轼,借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

他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

关注《题石林词》:“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

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

毛晋《石林词跋》称其词“少蕴自号石林居士,晚年居卞山下,奇石森列,藏书数万卷,啸咏自娱。

所撰诗文甚富。

石林词一卷,与苏、柳并传,绰有林下风,不作柔语殢人,真词家逸品也。

”王灼《碧鸡漫志》:“后来学东坡者,叶少蕴、蒲大受亦得六七,其才力比晁、黄差劣。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叶少蕴主持王学,所著《石林诗话》,阴抑苏、黄,而其词顾挹苏氏之馀波,岂此道与所问学固多歧出耶?”《贺新郎•睡起流莺语》叶梦得南渡前早期作品睡起流莺语。

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

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

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

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谁为我,唱金缕?《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叶梦得南渡后晚期作品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鬂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朱敦儒(1081-1159年),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人。

工诗善词,是宋代著名词人,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历任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等职。

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词集《樵歌》三卷。

朱敦儒的词风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词风婉丽疏朗;中年的词风激昂慷慨;晚年词风婉明清畅。

朱敦儒早年家庭富裕,居洛阳时,有过一段浪漫快乐的生活,其早期词风受此影响。

南渡之初,朱敦儒站在主战派一边,所写的词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多为沉痛凄怆的忧时愤乱之作。

到了晚年,过着退隐闲居生活,词中充满了浮生若梦的消极思想与诗酒自放的颓废情调。

总的来说,朱敦儒作词取材广泛,词风继承苏轼旷达一派而又有变化,自成一家,在当时词坛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陆游年青时曾受知于朱敦儒,为人与作词都受朱敦儒的熏陶。

辛弃疾《念奴娇》词就明确说是“效朱希真体”,可见其对辛派词人的影响。

不得不说的是,朱敦儒晚年曾在秦桧笼络下出任鸿胪少卿,受此影响,历代对其评论多有微词。

但汪莘《方壶先生集》卷三《诗余序》对朱敦儒的评论还是贴切的:“唐宋以来,词人多矣。

其词主乎淫,谓不淫非词也。

余谓词何必淫,顾所寓何如耳。

余于词所爱者三人焉,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三变而为辛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渊明。

此词之三变也。

”《苏幕遮•酒壶空》朱敦儒酒壶空,歌扇去。

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

芳草连天云薄暮。

故国山河,一阵黄梅雨。

有奇才,无用处。

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

欲指虚无问征路。

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

《临江仙•堪笑一场颠倒梦》朱敦儒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尘劳何事最相亲。

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

世间谁是百年人。

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明水镇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善属文,工词章,是苏轼的学生。

李清照自幼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朱弁《风月堂诗话》:“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其词流传至今的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

其作品根据题材内容、思想情绪、声情口吻可大体区分为南渡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

南渡前,主要反映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语言清丽明快。

南渡后,主要是抒发感伤时事、悲今悼昔、咏物自伤的情感,作品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

李清照善用白描手法,作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怨王孙》、《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永遇乐》、《临江仙》、《声声慢》、《诉衷情》等。

历代对李清照评价甚高。

王灼《碧鸡漫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朱彧《萍洲可谈》:“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

……。

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

”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沈谦《填词杂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李调元《雨村词话》:“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亦参片玉之班。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臧克家〈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应该指出的是,众多对李清照的评论还是有过高的嫌疑。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就指出:“闺阁词惟清照最优,究苦无骨。

”朱庸斋《分春馆词话》:“历来对清照词作之评,往往偏高溢美。

其词清新流丽,自然中见曲折,然生活面狭隘,闺阁气重,不免近乎纤弱。

”唐圭章认为:“在两宋词人中,李清照可称为名家,但称不上大家,不能与柳、周、秦相比。

”个人认为唐圭章的评论还是较为恰当的。

说起李清照,就不得不提到她早年写过的《词论》,其中心思想就是词不同于诗文,而是“别是一家”的音乐文学。

她从词本雅正的观点出发,简要评点了李璟、冯延巳、柳永、张先、宋祁、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文坛名家的长短得失。

从词的正宗根源来说,《词论》尊重了词音乐性的本质特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是宋代重要的词学理论。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李清照的《词论》有其狭隘的一面,由于过分强调了词的正统性,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同时,对众多词家的评论也有失偏颇。

所以,历代评论家对《词论》有很多批评。

其中,与李清照同时代的胡仔最具代表性,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吾不凭也。

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

退之诗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正为此辈发也。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青年作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李清照中年作品风住生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晚年作品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之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

张元干博览群书,文学修养很高,他能诗、能词、能文,为宋代著名爱国词人,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青年时代便崭露头角,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

受到排挤后,退隐林泉,啸傲山水。

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存词185首。

张元干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早年作品婉丽清新,南渡以后转为豪迈悲壮。

他继承了苏轼词风,其词的题材和风格与现实结合紧密,开启了南宋词人的创作道路,对后来的辛词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作品中两首《贺新郎》最为著名,被称为压卷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