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章
必修四宋词课后练习答案

• 本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 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和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 情?(6分) • ①本词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 景象。 • ②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 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 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 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 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 ③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 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 情。
• 6.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应如何 理解?(3分) • 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自己却像平 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一样毫无畏惧。 风雨 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 作者用此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体现他面 对政治和人生风雨时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达到了一种 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乐观、旷达人生境界。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3分)
① 这是词人对今宵酒醒后的设想,是融情入景的写法,景 中含情,情景交融; ② “柳”谐音“留”,点明相思之情,杨柳依依,晓风凄 凉,残月冷清,这三个最触动离愁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 清孤寂的意境, ③ 它出现在酒醒之后,更添词人的离愁别绪和惆怅。
• 4. 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 有怎样的意境?(4分) • 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 是设想次日酒醒后的虚景。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 清丽。
• 5. 本词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 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 境。试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抒发了词 人怎样的感情?(4分) • ①作者描写了大江向东奔流,浪涛汹涌,拍打着堤 岸卷起层层白浪,山石嶙峋高峻等景色,描绘出一 幅雄伟、壮丽的画图,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意 境。 • ②通过描写英姿勃发,才华过人,建功立业的周瑜, 反衬自己怀才不遇的际遇 ③ 表达作者对往昔英雄的仰慕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唐宋诗词鉴赏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唐宋诗词鉴赏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2.A3.C(A.芝麻开化,节节高:比喻生活越过越好;B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使大家心里非常痛快;C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果,成了定局;D感同身受:心里感激得就像自己亲身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4.D( A搭配不当 B偷换主语 C杂糅)5.D《念奴娇》是长调6.B7.①下面提供两个参考答案,学生能答对其中一个即可。
其一:“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入“情怀”,该句贯串笼罩全篇的感情(1分)。
“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1分),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1分)。
(共3分)其二:“又还寂寞”是直接抒情。
(1分)突出表现了词人失去亲人和故乡长期郁积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等复杂难言的心情。
(1分)。
“又还”一词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使全词意蕴深广)(1分)(共3分)②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
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1分)。
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愁绪一下子涌上心头。
(2分)(共3分)8.(8分)(1)(每点1分,共4分;每点意思对即可)①地点不同:韩诗写庭院,高诗写野外②时间不同:韩诗写初春,高诗写盛春③天气不同:韩诗写雪天,高诗写晴天④景物不同:韩诗写雪、草(芽),高诗写草、莺、杨柳、儿童、风筝等。
(2)(每诗2分,找字1分,分析1分;共4分。
分析意思对即可)韩诗:“惊”字,表现了作者初见草芽时的惊讶与喜悦。
(或:“嫌”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雪,暗写人,表达了盼春早来的急切之情。
若选“穿”、“飞”等,可酌情给1分)高诗:“醉”字,运用拟人手法,明写杨柳,暗写诗人,表现了对春天美景的陶醉。
宋词鉴赏100题(10)(有题有答案)

宋词鉴赏100题(10)(有题有答案)宋词鉴赏100题(10)(有题有答案)四⼗六、阅读下⾯⼀⾸宋词,回答问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点风⾊。
⽟鉴琼⽥三万顷,著我扁⾈⼀叶。
素⽉分辉,明河共映,表⾥俱澄澈。
悠然⼼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①经年,孤光⾃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何⼣!【注】①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
经年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的⼀年。
1、下⾯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秋草⽆⾊,秋⽔⽆波,画⾯的空灵使中天的⼀轮皓⽉、湖上的⼀叶扁⾈分外突出。
B.“素⽉分辉,明河共映,表⾥俱澄澈”的景与“孤光⾃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诗⼈独以⼀颗⼼⾯对浩瀚⽔天,欣然领受⼤⾃然的慰藉,⾃信⼼怀坦荡,⽆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这是⼀⾸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
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2、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了模糊表达的⽅式。
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分)3、这⾸词和我们学过的《前⾚壁赋》写的都是⽉下泛⾈时的所见与所感,抛开⽂体的因素,你更喜欢哪部作品?为什么?请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法的⾓度阐释。
(10分)参考答案1、D(不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
)2、①扩⼤词句的内涵。
②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
(两点4分,⼀点2分。
)3、明确喜欢哪⼀部作品,简要说明原因,联系相关的诗句,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法的⾓度具体阐释。
四⼗七、阅读下⾯⼀⾸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我是清都①⼭⽔郎②,天教懒慢带疏狂。
曾批给露⽀风券,累奏留云借⽉章。
诗万⾸,酒千觞,⼏曾着眼看侯王?⽟楼⾦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词⼈简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河南(治今河南洛阳)⼈。
早有声名,但不愿为官。
⾼宗绍兴⼆年(1132),始应召⼊朝,赐进⼠出⾝,为秘书省正字,擢兵部郎中,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琵琶行宋词四首诗词三首课后题答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江水无声,秋
月无言,以无声衬托有声,充分写出了听众被琵琶曲征服
后,为之陶醉、静默回味的场面,且与上述秋景特色相呼
应。③“去来江水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是琵琶女
自述际遇,身旁无物,唯有月明、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
意,不言自明。④“住近湓江地低湿,……往往取酒还独
宋词四首
课后训练参考答案
精选课件
7
《宋词四首》课后题答案
二.命题意图:让学生比较具体地了解豪放词与婉约词的 基本特征及其差异,从而对古代词的两大流派有初步的认 识。
参考答案:①豪放词以阳刚之美为审美特征,写景抒情视 野开阔,气象恢宏雄放。如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 去)、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叙写的景物从大 处着笔,不是具体描摹景物的形状、外在特征,而是着眼 于它的神韵和气象,显得大气磅礴,声势雄壮,抒情慷慨 激昂,直抒胸臆,一泻千里。②婉约词以阴柔之美为审美 特征,写景抒情细腻委婉。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 切)、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对景物的描写都比 较具体细腻,生动柔美,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情感的抒发含蓄婉转,意味深长。
人心酸的凄怆自述,以及她弹奏琵琶的专注和技
艺的高超,多方面揭示了这位饱经风霜、令人伤
痛、满怀忧思的风尘女子形象,刻画得非常深刻
生动。
Hale Waihona Puke 精选课件3琵琶行课后题答案
三.命题意图:本课中摹写音乐形象的段落,是诗歌的最精彩的 部分,题目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这部分的精妙之处,同时 也培养加强学生的想象力。
命题意图:理解、体会李商隐诗歌意旨朦胧,寄托遥深的艺术风
格,并试图让学生摆脱以往只有一种理解、一种标准,或者非此即 彼的思维方式的约束,开阔思路和视野,敢于发表新见。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26,27,28章

二十六1.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____ ,中年后别号______,故人称“_____”。
幼安稼轩居士辛稼轩2.辛弃疾与北宋大词人苏轼合称为__ __苏辛3.辛弃疾词作的主要特点有?ABCD4.《水龙吟》一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间,辛弃疾在__建康通判__ 任上5.“把吴钩看了”一句中的“吴钩”,指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唐代诗人______ 在其《______》一诗中有名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使用了哪位历史人物的典故?C. 张翰7.登临述怀,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题材,辛弃疾的《水龙吟》一词沿用旧有题材,并无何突出成就。
错误8.《水龙吟》是稼轩后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地,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别具深婉之致。
错误9.《菩萨蛮》一词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在赣州任___________ 时所写。
当时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人民的损失极其惨重。
江西提点刑狱10.南宋罗大经在《__________》中提出《菩萨蛮》是由于“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这一观点已经被邓广铭先生否定。
鹤林玉露11.《菩萨蛮》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正确12.以下哪一项或哪几项是《菩萨蛮》一词的艺术特色?ABCD13.以下哪一项不是前人对《菩萨蛮》的评价?B14.《破阵子》是辛弃疾寄给好友_____ 的一首词,二人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
陈亮15.《破阵子》一词的“陡转”发生在__________ 一句。
可怜白发生16.《破阵子》一词正面抒写了辛弃疾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错误17.辛弃疾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和农村题材的作品。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17 20章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17 20章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17-20章1.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发生的季节是在a-未回复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最终提交保存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文字填空题(23满分)2.在a《鹊桥仙》(纤云弄巧)、b《挥莎行》(雾失掉楼台)、c《浣溪沙》(漠漠轻寒)三首词中,__b_整体表现的就是贬谪的贫病绝望,___a整体表现的就是善良永恒的爱情,__c_表现的是春天引起的莫可名状的淡淡哀愁。
(填词牌名前的大写字母)在此输出答案-未回复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在此输出答案-未回复3.恳请表述秦观《鹊桥仙》以下的词:纤云___柔和多姿的云_________;迢迢__荒凉__;顾____转头看看__;金风__秋风__。
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在此输出答案-未回复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在此输出答案-未回复4.“金风玉露一相逢”中的“金风玉露”,最早出现在李密《淮阳感秋》中的诗句“____金风扬初节_______,_____玉露凋晚林______。
“在此输出答案-未回复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5.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写下的就是与__七夕__节有关的感情。
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6.哲宗赵煦绍圣元年(1094)新派一触即发,秦观先后由京师贬谪至杭州、处州,既而再被贬__郴州__,《挥莎行》(雾失掉楼台)即为写于此时,此后没多久,秦观去世。
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7.中国古代诗词并不特别强调比喻的促进作用,但是绝妙而不露痕迹的比喻可以增添较好的抒发效果,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中的“______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___。
”就很高精,被梁启超称为“奇语”。
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在此输出答案-未回复8.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少游词境最为凄婉。
至‘___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______’,则变而为凄厉矣。
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唐诗宋词习题答案

《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1、王维、孟浩然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3.张籍、王建4.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5、柳永6、李清照7、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8、李益9、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10、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11.温庭筠、李商隐)12、六对八对13、“吴中四士”14、高适岑参15、《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中有画16、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17、苦吟诗人(派)18、独恨无人作郑笺19、赵崇祚《花间集》20、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21、《渔家傲》(塞下秋来)22、《江西诗社宗派图》杜甫23、语言的典雅浑成音调的和谐优美24、清空骚雅25、陆时雍、《诗镜总论》、时带六朝锦色26、“三包”27、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28、长河落日圆、王维29、豪迈雄放、俊爽飘逸、清新自然30、“七绝圣手”31、元结、顾况32、元白诗派、韩孟诗派33、《珠玉词》、温润秀洁34、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35、王绩36、杜审言、崔融37、陈子昂、杜审言、沈全期38、草木本有心、张九龄39、上官仪40、“诗中有画”41、个性鲜明42、沉郁顿挫、新题乐府43、杨亿、《西昆唱酬集》44、杨万里、风趣、奇趣45、雁点青天字一行、白居易46、沈全期、宋之问47、“四声八病”、永明48、《诗薮·内篇》、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49、拗体律诗50、刘长卿、韦应物51、《与元九书》52、郊寒岛瘦53、刘禹锡、柳宗元54、《云谣集》55、民间词、文人之词56、赵崇祚、《花间集》57、晏殊、晏几道58、高适、岑参59、大起大落60、篇制多、好作拗体、以诗入诗61、陈起江湖集刘过陈与义戴复古刘克庄62、贺铸青玉案6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4、赤子之心65、王之涣凉州词66、陈起江湖集刘过陈与义戴复古刘克庄67、贺铸青玉案36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9、赤子之心70、王之涣凉州词二、名词解释1、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由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
宋词鉴赏100题(1)(有题有答案)

宋词鉴赏100题(1)(有题有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分)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思想?(3分)3.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梅。
(1分)作者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颜色、香气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态等方面来写。
(要突出时间、花香、姿态)(2分)2.用对比的手法。
(1分)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
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表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
(2分)3.梅花。
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
4.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
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四犯令侯寘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
莫听《阳关》牵离绪。
拚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
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1.词的下片中,“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两句历来被人们称道,请分析其中原因。
(4分)2.试结合诗句分析本词蕴含的情感。
(4分)参考答案1.这两句运用了想象和拟人手法手法,以虚写实。
作者推想别后的情景,以“芳草”意象写绵绵离愁,并把春天拟人化;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远离去,作者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明明是人已远行而芳草依旧,却想象成是人走春尽。
这样写用语新奇,别出心裁,意蕴深厚,耐人回味,把浓浓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更加形象具体。
2.这首词通过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真挚而沉重的情感。
“莫听《阳关》牵离绪”句点出“无语”的原因,表达深重的离愁。
“拚酩酊花深处”句,“酩酊”已是大醉不已,更着一“拚”字,形象地刻画出人物因无法摆脱离愁而独对花丛拚命痛饮的狂态,透露诗人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章元丰是(C)的年号,元丰年间,发生了乌台诗案。
A. 宋哲宗
B. 宋高宗
C. 宋神宗 C. 宋神宗 - 正确
D. 宋英宗
2. 御史台官吏拘捕苏轼时,苏轼正在(D)任知州。
A. 徐州
B. 儋州
C. 杭州
D. 湖州 D. 湖州多选题
(1/1 分数)
3. 乌台诗案中,弹劾苏轼的几个主要的御史台官员有(ADE)
A. 李定, D. 舒亶, E. 何正臣, - 正确
A. 李定
B. 王安石
C. 宋祁
D. 舒亶
E. 何正臣
F. 黄庭坚
文字填空题
(8/18 分数)
4. 乌台,就是御史台,院中多柏树,较阴森,所以又叫柏台。
史台 - 正确
御史台
台 - 不正确
柏台
5. 经历了“乌台诗案”风波,苏轼被贬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州 - 正确
黄州
6.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于黄州,据“缥缈孤鸿影”和“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可以推算,此词作于元丰三年二月的初 _七初 __八到初 __ 九这几天。
7.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一首咏物词,杨花就是柳絮。
传说隋炀帝赐柳树姓杨,所以又称杨柳。
絮 - 正确
柳絮
8.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中,“从”和“教”分别是什么意思?从:任,随意__ ;教:使,让。
9.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宋人认为,杨花落入水中,成为浮萍。
10.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活用了唐人金昌绪的《春怨》的诗意,此诗曰:____打起黄莺儿___莫教枝上啼_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11.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化用唐诗人徐凝《忆扬州》的写法:天下三分明月夜,____二分无赖是扬州
__________。
多选题
(1 满分)
12.关于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说法正确的是CD
A. 上阕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
,
B. 下阕写静夜鸿影、人影两个意象融合在同一时空,暗示作者以雁咏人的匠心。
,
C. 词人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
D.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 - 不正确
A. 上阕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
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
B. 下阕写静夜鸿影、人影两个意象融合在同一时空,暗示作者以雁咏人的匠心。
C. 词人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
的心境。
D.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1/1 分数)
13.“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杨花落水像浮萍,并不能真成为浮萍。
正确
文字填空题
(2/2 分数)
14.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古诗词中_咏物的名作。
_咏物词贵在缘物寄情,不粘不脱。
十五章
1. 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文学创作进入高峰期,作于此年的作品有(BCEF)- 未答复
A.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B. 《念奴娇·赤壁怀古》
C. 《赤
壁赋》 D.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E.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
声) F. 《临江仙·夜归临皋》
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文字填空题
(18 满分)
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穿林打叶”的是什么声音?_雨声_ __ 。
“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徐行”的意思是__ _慢慢的走。
_ __ __。
未答复
未答复
3.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采用_抱韵__的用韵方式。
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入韵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
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十一部平声:__声行生迎晴__ __ __ __ 十一部上声:_醒冷_ __ 十部去声:马怕__ __ 四部去声:__ _处去_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7. 苏轼到黄州,先在__ __定慧院__ 住了几个月,然后就搬到_临皋_ __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就作于此时。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未答复
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判断题
(1 满分)
12.苏轼在《定风波》这首词中,借对自然风雨的应对态度来表达他对人生风雨和政治风雨的处置心态——他准备要以不避坎坷,任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眼前和将来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风雨。
正确
- 未答复
正确错误
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多选题
(1 满分)
13.关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 未答复
A.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为英雄人物出场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而悠
久的时空背景。
B.词人在与年华正好的卓有建树的周瑜对照之下,自感一无
所成却人已苍老。
“早生华髮”这四个字包含了悲哀。
C. 这首词从“大江”开始仍然回到了“江”字上,使东去的大江的水声仍在读者耳边激荡,并且浮出
了一枚映照在江水中的那枚“月”。
D. 此是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十六章
1. 苏门四学士是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BCDG
A.柳永
B.黄庭坚
C.张耒
D.秦观
E.张炎
F.晏几道
G.晁补之
最终提交保存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单选题(1 满分)
2. 黄庭坚的词集名称是:A
-未答复A.山谷琴趣外篇B.黄山谷集C.涪翁集D.豫章先生文集
最终提交保存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文字填空题(11 满分)
3. 黄庭坚的诗与苏轼齐名,并称__ 苏黄__ 。
黄庭坚词与秦观齐名,被称为_秦七黄九_ __ __ __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4. “春入武陵溪”用陶渊明(《____桃花源记______》)中的典故,表达了对平等安乐的理想国度的向往。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5.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谪仙”用__李白__ 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失落。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6. 冯煦曰:“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中“淮海”指___秦观____ ,小山是指_晏几道_______。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7. “山抹微云学士”是指___秦观___ ,得名于“山抹微云,天黏衰草”一句。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8. 蓬莱是指秦观在__ 绍兴__ 生活时的住所。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9. “画角声断谯门”点出离别的时间是__傍晚__。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10. 秦观《满庭芳》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化用了隋炀帝的诗:“____寒鸦飞数点_________,_____流水绕孤村_______。
(说明:视频上是“千万点”,也可,此处答案设置为另一说法)斜阳欲落处,一望暗销魂”。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最终提交保存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文字填空题(2 满分)
11.黄庭坚(1045-1105),字_鲁直___,自号__ __山谷道人__ __,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在此输入答案
-未答复
最终提交保存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判断题(1 满分)
12.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入世、出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诗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正确
-未答复正确错误
最终提交保存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
文字填空题(3 满分)
13.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__少游__、太虚,号__ __淮海居士__ __,高邮(今属江苏)人,有《__ __淮海集__》、《淮海居士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