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学设计(1)
《腊八粥》教案

《腊八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了解腊八粥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2. 掌握制作腊八粥的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团队合作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腊八粥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2. 掌握制作腊八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团队合作与交流。
三、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较为有限。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更多接触到的是现代化的食品和文化,对传统节日和传统食品的认识欠缺。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将引导学生了解腊八粥的由来和文化内涵,并通过亲身制作腊八粥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腊八粥制作过程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a. 教师准备一碗腊八粥,摆放在讲台上,并让学生围坐在一起。
b. 教师将碗中的腊八粥递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闻一闻,引发学生对腊八粥的好奇心和兴趣。
c.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食物吗?它在什么时候吃?”引导学生回忆农历腊月的重要节日——腊八节,并与腊八粥进行关联,引导学生思考腊八粥的由来。
2. 了解腊八粥a.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腊八粥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腊八粥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讲解腊八粥是为了庆祝农历腊月初八这个传统节日而制作的食物,寓意着祈福、团圆和健康。
b.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腊八粥在农村地区的传统制作方式,例如在腊八前一晚将大米浸泡,蒸熟后加入红枣、莲子、花生等食材,再煮成浓稠的粥。
腊八粥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腊八粥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腊八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会煮腊八粥,以纪念佛陀释迦牟尼的涅槃日。
腊八粥是由各种豆类、果脯、米和糖等食材熬制而成,具有浓郁的香甜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通过腊八粥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会尊重和继承传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腊八粥的由来和意义;2. 学会煮腊八粥的方法和步骤;3. 了解腊八粥的营养价值;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腊八粥的由来和意义(简介+图示)腊八是中国传统佛教节日,纪念佛陀释迦牟尼的涅槃日。
学生可以在教材或其他资料中了解腊八粥的历史背景和由来。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2. 腊八粥的材料和步骤(详细介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和整理煮腊八粥所需要的材料和步骤。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每一种材料和步骤的作用和意义。
3. 腊八粥的营养价值(简要介绍+讨论)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了解腊八粥的营养价值,比如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通过对比不同食材的营养成分,学生可以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些食材来制作腊八粥。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介绍腊八粥的由来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腊八粥的材料和步骤: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整理煮腊八粥所需要的材料和步骤,并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 学生讨论腊八粥的营养价值: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各自对腊八粥营养价值的理解,通过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4. 结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个人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个人情况,包括积极参与、合理思考、与他人合作等。
2. 对团队的评价:教师可以针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协作分工等方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基础知识:1、生字:枣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仁果核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沸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沸点、沸水、沸涌、人声鼎沸。
沸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唾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
肿皮肉浮胀:肿胀、肿瘤、肿痛、浮肿、红肿、脓肿。
胀体积变大:膨胀、肿胀、热胀冷缩。
拣挑选:挑拣、拣择、拣选、挑肥拣瘦。
2、会写的词语:唾手可得、腊月、挑拣、浓稠、仁至义尽、肿胀、沸腾、红枣3、解词(1)唾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动手就可以取得。
比喻极容易得到。
(2)仁至义尽:至:极,最;尽:全部用出。
竭尽仁义之道。
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教材特点:本文是《腊八粥》一文的节选。
围绕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孩子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腊八粥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课文,了解腊八粥的制作过程,体会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准确、生动的描写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腊八粥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腊八粥》,在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儿时喝腊八粥的场景,然后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和腊八粥的种类,引出课题“腊八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采取指名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加以巩固。
3.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与腊八粥有何联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4.画出表现时间变化的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腊八粥?他们家熬腊八粥时有些什么习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6.指名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受情感1.品读重点段落,了解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通过朗读、圈画重点词句等方式加以体会。
引导学生关注熬粥人的动作、语言和外貌等描写方法,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品读句子“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体会八儿喜悦的心情。
结合课文插图,了解八儿看到锅里的腊八粥煮好的惊喜与兴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八儿喜悦、兴奋的心情。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回顾全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传统民俗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 2 课《腊八粥》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 2 课《腊八粥》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腊八粥》,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腊八粥》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2 课的内容,本单元内容都和风俗节日相关,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喝粥的故事,学习本文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和亲情的温暖。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此时学生的内心世界日渐丰富,自主意识、探究精神以及合作能力也都逐渐增强。
但是他们只是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方法和技巧不够熟练,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确定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腊…“粥等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3、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感受亲情的温暖。
四、说教学重难点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五、说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
”另外,新课标也倡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品读感悟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说教学过程万事俱备,只缺过程。
为了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我将从以下五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投其所好,激趣导入在开始新课以前,我会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部编六下语文《腊八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六下语文《腊八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腊八粥》,使学生了解腊八粥的来历及民间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家庭亲情,懂得关爱家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腊八粥的寓意,学会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题,体会家庭亲情,传承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腊八歌》,引导学生关注腊八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腊八节习俗,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围绕“腊八粥的来历及民间习俗”展开讨论,深入了解腊八节的文化内涵。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腊八粥的寓意和家庭亲情的理解。
4. 课堂互动(1)组织学生进行“我来做腊八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
(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腊八粥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腊八粥的图画。
2. 搜集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与家人分享,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以及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导学案第【1】篇〗《腊八粥》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全文围绕腊八粥,先详细写了主人公八儿等粥,又简略地写了吃粥,详略得当,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目标是:“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自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厘清故事脉络。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知人物形象,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注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情境想象等方法感悟课文,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中注重写法点拨,感受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
2.阅读沈从文《腊八粥》的原文。
3.了解其他描写腊八粥的文章。
学生准备:1.搜集腊八粥的来历和相关故事。
2.阅读有关腊八粥的美文、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进行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吃过腊八粥吗?请你说一说对腊八粥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相信你在学习了课文之后,一定会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有所发现。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3.检测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检测生字的掌握情况。
腊粥腻咽匙搅稠肿熬褐缸脏教师相机强调:“咽”在本课读“yàn”,“匙”在本课读“ch í”,“搅”的读音为“jiǎo”,“稠”是翘舌音“chóu”,“脏”为平舌音“zānɡ”。
(2)出示词语,检测词语的掌握情况。
(指名读,开火车读。
)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词语,读好句子,读通课文,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 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 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 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 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教学准备:1.课件《腊八粥》、2. 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 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4. 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教学过程:一、观察,激发兴趣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 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 分组合成材料。
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摸腊八粥1. 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 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
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 学念儿歌:腊八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 全体幼儿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五、认识卡片上的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3.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选材时如何抓住事物特点做到取舍。
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有能力的同学可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学出趣味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3.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2.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说说自己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 补充腊八粥的资料,辨析词语
(一)来历源自于古代天子国君,每年农历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
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
时间上来说,腊祭在每年腊月初八,亦称腊八。
每年腊月初八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
祝与粥谐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腊月初八将蔬果干物()〖搅和搅拌〗在一起,煮成粥,敬献农神并祷祝,以表示庆丰收之意。
用腊八粥谐音腊八祝。
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是宋代开始盛行的。
(二)十二月八日是佛祖释迦摩尼悟道成佛之日,成佛之前被一牧女用乳糜所救,于是佛教徒把佛祖成道之日称为成道节,弟子们在这一天熬粥施舍纪念佛祖,民间渐渐演变为腊八节里吃腊八粥的习俗。
(搅和:侧重于几样东西掺杂在一起。
搅拌:侧重于用棍子在混合物中转动,使其均匀。
)
3.腊八粥有特有的制作方法,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沈从文笔下的腊八
粥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
(1)生字连线
腊搅稠粥肿匙
(2)指导认识“粥”并书写
:粥”字最早见于金文。
由“粥”的金文可知,它是由“米”和“鬲(lì)”组成的会意字。
表示把米放在容器里熬,两边的“弓”是冒出的蒸汽。
(3)出示文中词语认读。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你知道腊八粥里有什么吗?(课件出示腊八粥图片)
2.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段落
(1)课件出示(1、15自然段)
(2)指导朗读,体会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板书:等粥喝粥)
四.合作学习细品“等粥”
1.思考:文中是如何描写八儿“等粥”的,同桌交流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提示:盼粥-想粥-猜粥-看粥(板书:盼想猜看)
2. 学盼粥
(1)默读第2—8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想象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课件出示文中句子。
①“……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
②“眼睛可急红了。
”
③“八儿要哭的样子”
(3)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并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感受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感受它的可爱、等粥时的着急、无奈、天真。
(4)想想第四段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3.学想粥(9-11)
(1)八儿最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从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中体会他的天真、可爱。
)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体会妈妈对八儿十分宠爱,感受家庭的温馨。
)
(3)分角色朗读。
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4.学猜粥(13)
(1)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八儿想象中是什么样子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栗子会稀烂到认不清楚了把,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起来总已是面面的了!……它会起锅巴……”(2)自己读一读,看看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圈出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妙极了)
5.学看粥
(1)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画出相关词语。
出示: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3)小组合作,比较14、1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你感受到了什么?
(4)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6.分角色再次朗读等粥部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爱。
过渡:从“盼粥-想粥-猜粥-看粥”,作者将小八儿的心理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爱粥、盼粥的小孩子,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他的可爱。
五.总结升华
六.课后作业(二选一)
1.查找腊八粥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民俗。
2.仿照第一段、十五段写自己喜欢的一种食物。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学会文化
教学目标:
1.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选材时如何抓住事物特点做到取舍。
2. 从喝腊八粥这一习俗中感受民俗之美。
3.以文带文,学习更多经典作品,感受民俗之美。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学习卡上情景填空,复习词语。
腊八粥()()是人们喜爱的事物,八儿更是爱吃,可妈妈只是拿起锅铲在粥里(),八儿等不及就()锅里的粥是什么样的?在八儿的恳求下妈妈抱着他看到锅里饭豆煮得(),但没想到今日的粥竟是()。
最终八儿吃上了香甜的腊八粥。
(甜腻浓稠搅和猜想肿胀褐色)
2.上节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馋嘴的八儿,八儿是怎样喝粥的,让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腊八粥》。
二.初学喝粥体悟写法
1.阅读18-19段找出八儿喝粥中句子,并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
①“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了。
”
②“他身边那两只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
”
(表现了八儿吃得饱,也表现了粥的好吃。
)
2.作者并没有详细写吃粥时的过程,而写吃完后的情景?
(既能体现粥的美味,又烘托出家庭的温馨。
)
3.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吃粥,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等粥写得十分详细,喝粥略写)
(好处:体现腊八节的民俗风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八儿的天真可爱并展示了温馨和谐的生活场景,而喝粥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所以选材是根据作者要表达的重点内容而决定。
)
4.可见作者在意的不仅仅是喝粥,他最在意的是什么?
(品粥里的滋味,品节日的习俗。
)
三.细品粥味喝出文化
1.让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笔下的腊八粥,出示第一段文字:
②“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②“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
③“锅里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
④……
2.作者对腊八粥这么多细腻的描写你能体会到什么?
3.这碗浓浓的腊八粥,除了丰富的食材,还有什么让人觉得甜蜜、美味?
(习俗之美家的温馨)
4.体会作者风格。
有人说沈从文的创作“醉心于人性之美”本文中你能感受到吗?
5.你还了解到腊八节的哪些习俗?组内交流并全班汇报。
四.回归经典品味人性美
1.出示《腊八粥》原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文笔美。
2.出示两首有关腊八的古诗《腊八日早漫成》《腊八日怀圣仆》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家常话里间将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于纸上,也许从未将“爱”挂在嘴边,但却可以看出八儿、妈妈、爸爸之间对对方的爱。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
等到了可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时那样诱人了。
过了腊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记录旧日时光的秘密,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氤氲着寒冷麻木的心灵。
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2.作业(二选一)
①选择阅读小说《腊八粥》原文,对比阅读冰心《腊八粥》。
②查阅中国其他民俗,用学到的方法介绍一种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