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研究与建议 航天标准化研究院 待遇.doc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研究与建议 航天标准化研究院 待遇.doc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研究与建议 航天标准化研究院 待遇.doc

摘要: 信息化的标准编写是一项严肃而权威的工作,中科院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制定和颁布自己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首先介绍了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列举了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对标准的需求,对标准编写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进行了讨论,最后基于参加标准制定工作的经验,给出了标准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Abstract: It is serious and authoritative to codify the standards for informationiz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eeps on putting forward its own standard system on the way of informationization.

The definition of standard and standardization are introduced in the first place. Then the reasons for

standardization are listed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workflow are discussed. In the end, the

suggestions about codifying and carrying out the standard are given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关键词: 标准化;信息化;中国科学院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01-03

0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工作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信息化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有效地运用标准化,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就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建设步伐才能够得以

加快;忽视标准化或未恰当地利用标准化,则会出现资源浪费,导致建设受阻[1]。国家提出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

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互联、资源共享”24字信息化建设方针,也把“标准”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纷纷建设和推出各自的信息化标准体系。1996年出版的《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与使用指南》,以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为主编制,标准体系包括综述、术语标准、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情报文献工作标准五部分[2]。该标准的编制,保障了我国科技信息系统建设、开发顺利进行,为科技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3]。以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

编制的《首都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术语、信息分类编码、中文平台、软件与软件工程等16部分[1]。该标准体系的编纂,对于确定首都信息化标准需求、指明未来发展蓝图和框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其他如地理系统、会计系统、军交运输等行业的标准体系也都从无到有,日趋成熟,为其行业的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中科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并积极建设自身的标准体系。在ARP一期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颁布实施了《ARP项目

管理规范》等一批标准规范文件。在二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即将发布的《中科院ARP规范体系》更是从全局整体的高度,囊括了几乎所有ARP工程建设、系统使用等多方面的规范。

1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标准的定义:标准是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

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开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最佳的公共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标准化的定义为:“标准化主要是

对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内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来说,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我国对标准的定义为: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

一种规范性文件[4]。标准化的定义为: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

的条款的活动。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4]。

由上述定义可见,标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是在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一旦批准和实施后,将成

为“获得最佳秩序”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强调了在编写的过程中,应该“协商一致”,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共同和重复使

用”。2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对标准的需求

自从院“十五”和“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以来,超算、e-Science、ARP系统、科普教育[5]等信息化应用项目日新

月异、蓬勃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带动中科院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我院引领全国科研机构、在国际舞台竞争的重要标志。随着各项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我院信息化工作具有覆盖范围广、工作力度大、应用体系全的特点,在实施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标准的制定,规范和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具体表现为:

2.1 用户群庞大、地域跨度广中科院现有80多个研究院所,12个分院,遍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有

3.7万专业技术人员

和2万余研究生[6]。庞大的组织机构和多样化的用户给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会导致需求风险加大、沟通

难度增加、管理实施困难等问题。

2.2 信息化工作周期长、技术复杂正在进行的信息化工作绝大部分都是调用资源多、建设周期长、难度大、技术手段复杂多样的复杂系统,从项目的启动建设,到项目的完成实施,直至正常运转的日常管理维护,都牵扯到各种各样的管理

、技术、工程问题。

2.3 应用复杂、规范需求内容庞大由于中科院目前正在进行的信息化项目大多是应用复杂、牵扯面广的复杂系统

,覆盖组织、管理、业务流程、技术细节等各个方面,单一局部的制度或规范文件不能对整体推进和应用起到全局的指导和监控作用,需要整套的、全局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的推出。

3标准化工作过程

标准化过程包括了编制、发布和实施3个子过程[4],其中编制工作是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编制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标准的权威性,不正确的工作方法也会导致编制周期长、返工率高、浪费人力财力的后果。本文主要从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注意问题等三个方面阐述标准化工作的过程。

3.1 组织结构大型系统的标准撰写,靠单个部门或机构一般无法完成,需要多部门合作完成。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

相关部门配合,需要调用文档、资料等资源,需要大量的调研、座谈、讨论、咨询等活动,需要调查现有的标准、规范、

制度等文件。需要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保障工作的顺利和高效开展,同时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避免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标准化工作可由项目或系统的某位领导统一领导,总抓全局工作,负责协调各种资源,决策重大事项;可设总协调人一职,负责与各部分负责人联系,就标准编

写过程的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和决策,制定工作计划,负责工作进度的监控和督促,进行阶段性成果检查;各部分负责人领导自己的团队,制定本团队的工作计划,负责本部分的标准书写工作,按照计划提交阶段成果。因为标准的编制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文档,具有更强的严肃性和正式性,因此在总协调人之外,还应设置标准监查员,负

责整体的标准规范性指导、监督和监查工作,制定和领导实施标准培训计划,总体解决标准范围、定位、表述等科学问题,把握和控制最终标准的质量,统一各部分编写要求、编写方法、编写格式等细节性问题。合成负责人领导成员,负责将

各部分的稿件统一合并,并按照标准的格式和要求最终形成标准文档。合成组的工作应该在标准监查员和合成负责人的共同领导下完成,并配合和参与监查员组织的培训、监查、统一化等工作,使标准的书写工作自始至终都处在严密的组织和指导、监督之下,各项工作之间不会出现断层和冲突,从组织体系上保证最终标准的质量。

3.2 工作流程标准的书写工作可分为:设计、计划、准备、书写、合成、修改、定稿七个阶段。

3.2.1 设计阶段:设计标准的范围、应用对象,确定标准的模块划分等。

3.2.2 计划阶段:确定各部分工作对应负责部门;对需要招标的部分进行招标,签订合同;召开启动会议,计划需要的

各类资源。

3.2.3 准备阶段:查阅参考标准、文献;对标准的定义、性质、书写格式等进行学习和培训;召开协调会议。

3.2.4 书写阶段:各部分独立书写各自负责的标准草稿,接受标准检查员的检查和指导。

3.2.5 合成阶段:由合成组对所有文稿进行合并;对草稿中出现的原作者能修改的问题,返回修改;对暂时不能解决的

问题,进行备忘记录;对各部分的术语进行统一,对书写格式进行规范,对整个标准的结构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纳,删除交叉

冗余部分。

3.2.6 修改阶段:召开讨论会议,对合成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修改;选择标准使用范围内的典型用户,征求用户

意见;召开同行专家评议会,对形成的草稿进行建议和讨论。

3.2.7 定稿阶段: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上交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相应公认机构进行批准,并准备颁布。

3.3 注意问题标准编制是一项技术性强、信息量大、要求高的工作,不恰当的工作方式,不合理的编制流程会阻碍和

延缓编制工作的进展,本单位在参与中科院ARP系统标准的编制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总体来说,有如下几

方面的问题:

3.3.1 标准的“标准”应该先行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经常存在两种误解:一、标准就是普通文档的编写,没有什么

特殊之处;二、文档的统一、格式修改可以在合成稿件时一步到位,写作过程中无须多虑。这两种想当然的想法,会给标

准的编写工作带来巨大的隐患。

标准有别于一般文档的编写,无论从写作目的、文体表达和内容安排等内在要求,还是字体符号、序号标点和图表版式,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在写作之前和写作过程中,如果不进行标准化工作规范的学习,写出的文稿很可能与标准的要求

不符,导致返工重写。另外,写作过程中,如果不规定书写的术语、格式等通用模板,而在合成阶段统一完成,“二次加工

”的方式看似方便,对最终稿件的质量却是有害的。稿件数量较多时,“二次加工”会加大稿件的错误率,产生很多新的

质量隐患。

建议的做法是从项目的开始阶段引入严格的标准要求,将标准的学习、培训、监查等工作提前(如图3)。在准备和书写阶段,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使书写阶段产生的初次稿件就尽量合乎标准的要求,减小合成阶段的压力,提高标准的质量。

3.3.2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各部分之间多交流由于大型系统的标准体系比较复杂,各部分之间的边界并不特别清楚

,有些部分之间还会有重叠和交叉,再加上编写成员众多,很容易出现遗漏或者重复现象。有时候大家描述的是同一个事情,仅仅角度不同,或者出现频繁的交叉引用。解决的办法,在项目开始时,就尽量清楚地划分各自的内容和边界,在项目

进行过程中,定期举行讨论会,及时汇报交流各自的内容。再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渠道,使项目成员能够及早发现问

题。

标准制定完成,经权威机构批准后,就可以发布实施了。为了充分发挥标准在系统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3.3.2.1 充分听取用户的反馈意见由于系统最终使用者是广大的用户,而标准制定的目的也在于“获得最佳秩序

”。大型系统的标准由于过于复杂,很难一步就位,可能会出现问题和瑕疵。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听取用户的建议和意见

,及时对标准进行修改和更正,同时及时搜集和处理用户在执行标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3.2.2 动态维护和管理信息化技术发展迅猛,导致信息化系统日新月异,在使用过程中,某些标准可能会需要调整

或变更,调整的部分,将以动态维护的方式,经权威机构批准后再次发布。同时建立标准的需求驱动机制,适时增加和修改。

4结语

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先进的信息化环境,就不可能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更不可能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路甬祥语)。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科院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增强整体科研实力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有坚持正确的标准化制定的方法和流程,信息化的道路才会更加通畅和顺利,从而为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出持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等.首都信息化标准体系[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1,6-11.

[2]沈玉兰.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与使用指南.第一卷,综述[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3]沈玉兰.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和全国文标会着手编制《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使用指南》[J].中国信息导报

,1995(11):32-3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20000.1-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5]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R].北京:中国科学院.2008:3.

[6]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简介[EB/OL][2009-09-20].省略.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

施工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6.1.管理制度标准化 6.1.1 质量控制 6.1.1.1.控制目标 整体工程质量达到世界一流一级公路标准,经得起考验和历史的检验。 全部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和道路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的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实车最高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80%,开通速度达到80km/h设计速度。 6.1.1.2.责任体系 6.1.1.2.1.组织机构 为加强本项目质量管理组织领导,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各驻地经理 组员:项目部副经理、专业工程师、各部门负责人、工区 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项目安质部。 6.1.1.2.2.职责分工 项目经理部:严格执行国家道路、隧道质量管理法规、工程建设

强制性标准以及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的有关规定,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核合格后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对标段施工质量负责。 工区:在项目经理部、驻地经理部领导下负责管段内工程质量的日常检查指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核合格后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对工区施工质量负责。 6.1.1.3.质量保证管理措施 (1) 落实质量监督制度。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后,施工全过程接受道路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及政府部门质量安全监督,同时公布质量社会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 加强施工图审核和现场核对优化。 (3) 加强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案审查。 (4) 严把原材料进场质量关。 (5) 加强质量的过程控制力度。 (6) 过程检验和专项检验相结合。试验室须按规定项目和频次进行原材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测试验,见证试验的项目必须由监理工程师在场监督下进行。 (7) 坚持样板引路。 (8) 严格质量检查验收。强化每道工序的质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准转入下道工序。 6.1.1.4.考核评价 由项目建管办依据《施工单位质量信用评价实施细则》对本标段

企业产品标准化及信息工作管理制度

企业产品标准化及信息工作管理制度 第1条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信息情报工作是科研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提高产品质量、突破技术关键、产品更新换代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我厂的标准化及信息工作, 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条例的精神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仅对研究所下设的标准信息组所分管的技术标准而言。 第2条 标准化工作管理: (一)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 1、宣传贯彻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及上级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指示与规定并检查、总结各级标准化的贯彻执行情况。

2、起草工厂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归口统一管理各类技术标准, 提出收集和采购标准资料计划, 并进行标准编号归口管理。 3、负责处理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文件。积极参加上级所组织的有关标准的编制, 审查、验证等工作, 及时掌握上级标准化动态, 并提出对策建议。 4、组织制(修)订与贯彻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化、通用化及系列化程序。 5、参与新产品开发工作, 提出产品的标准化综合要求。对设计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和必要的标准件出图, 并参加新产品试制鉴定和小批试制鉴定工作, 协助产品设计人员掌握标准化要求。 (二) 企业标准化的制订、修订、审批、发布 1、企业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2、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主体, 包括产品标准、基础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方法标准、标准工作的微机管理等。

3、企业标准由总工程师批准上报作为商品交货条件的产品标准。 4、本厂贯彻的有关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 企业标准的重要措施, 上级的规划、计划, 由总工程师批准。 5、参加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起草的草案中所需的验证报告, 由总工程师审核后, 报上级批准。 6、凡是没有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的重复生产产品, 都必须制订企业标准, 有条件的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凡符合下列情况的也应制订企业标准, 须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发布。 ①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 对厂自制或外购选用的元器件。 ②根据生产技术使用特点, 对国家标准专业(部)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某些要求加以规定。 ③对本厂使用的零部件, 材料等品种、规格按国家标准或专业(部)标准进行选择和压缩。 7、企业标准应根据使用和生产技术发展要求, 凡与新发

参加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科学数据汇交集中

附件1 参加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科学数据汇交集中培训项目清单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依托部门2006FY110100 华北地下精细结构探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丁志峰中国地震局2006FY110200 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刘时银中国科学院 2006FY110300 人体生理常数数据库扩大人群调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朱广瑾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06FY110400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教育部2006FY110500 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生物资源考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大卫中国科学院 2006FY110600 中国湖泊水质、水量和生物资源调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杨桂山 姜加虎 中国科学院 2006FY110700 云南及周边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旭农业部 2006FY110800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卢琦国家林业局2006FY111000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安全性考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万方浩农业部 —1—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依托部门 2006FY120100 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和中国植 物志的编研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江春中国科学院 2006FY120200 我国1:5万土壤图籍编撰及高精度数字 土壤构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 研究所 张维理 龙怀玉 农业部 2006FY120300 中国地层立典剖面及若干断代全球界线层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尹崇玉国土资源部2006FY120400 中国各门类化石系统总结与志书编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沙金庚中国科学院 2006FY130100 科技统计数据采集、加工、分析与相关 基础性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杨起全科学技术部 2006FY210100 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北京师范大学葛剑平教育部 2006FY210200 我国重大工程结构与材料失效事故与 安全服役技术标准的调查 北京科技大学孙冬柏教育部 2006FY210300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经济用水量调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普特教育部 2006FY220100 针灸理论文献通考——概念术语规范 与理论的科学表达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赵京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6FY220200 中国矿物志-硫化物和硫盐矿物卷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蔡剑辉 杨建民 国土资源部 —2—

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1. 标准化管理目标 以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为支撑,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为基础,全面落实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优质、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控制、环水保、科技创新等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2. 标准化管理实施计划 本项目建设标准化管理总体上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培训阶段。围绕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制定详细的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明确教育培训对象、要求、内容、时间安排及实施方式等,将采取会议动员、组织研讨、集中培训及自学等多种形式进行,确保实效。培训内容应包括:开展标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标准化管理知识,以及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国际标准。 第二阶段:标准化文件编写阶段。各部门对照标准,梳理管理流程,彻底理顺管理程序。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接口,明晰各自职责。制订各项工作的工程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作标准等,保证各项工作环节之间无缝链接,提高工作效率。围绕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等方面,清理标准化管理所需的各项制度、办法、标准等,查缺补漏,对标准化文件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 第三阶段:推进标准化管理阶段。选择个别架子队作为推进标准化管理的试点示范单位。试点示范的重点放在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试验检测、自主创新、 “架子队”管理、物资设备、内业资料和培训教育等方面。项目经理部对试点示范中成熟的办法、经验等进行总结、提升和推广,以点带面,全面深化本项目标准化管理。 3. 标准化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本工程顺利实现标准化管理目标,我方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遵守有关规定,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经验,从思想、组织、工作原则、工作要求、经济等方面建立符合本项目工程的标准化管理保证体系。 标准化管理体系见下页《标准化管理体系框图》。 4. 保证标准化管理目标的思想措施 推行标准化管理,采用多种方式,强化宣传教育,正确认识推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营造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浓厚氛围,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研究与建议 航天标准化研究院 待遇.doc

摘要: 信息化的标准编写是一项严肃而权威的工作,中科院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制定和颁布自己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首先介绍了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列举了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对标准的需求,对标准编写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进行了讨论,最后基于参加标准制定工作的经验,给出了标准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Abstract: It is serious and authoritative to codify the standards for informationiz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eeps on putting forward its own standard system on the way of informationization. The definition of standard and standardization are introduced in the first place. Then the reasons for standardization are listed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workflow are discussed. In the end, the suggestions about codifying and carrying out the standard are given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关键词: 标准化;信息化;中国科学院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01-03 0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工作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信息化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有效地运用标准化,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就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建设步伐才能够得以 加快;忽视标准化或未恰当地利用标准化,则会出现资源浪费,导致建设受阻[1]。国家提出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 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互联、资源共享”24字信息化建设方针,也把“标准”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纷纷建设和推出各自的信息化标准体系。1996年出版的《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与使用指南》,以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为主编制,标准体系包括综述、术语标准、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情报文献工作标准五部分[2]。该标准的编制,保障了我国科技信息系统建设、开发顺利进行,为科技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3]。以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 编制的《首都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术语、信息分类编码、中文平台、软件与软件工程等16部分[1]。该标准体系的编纂,对于确定首都信息化标准需求、指明未来发展蓝图和框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其他如地理系统、会计系统、军交运输等行业的标准体系也都从无到有,日趋成熟,为其行业的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中科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并积极建设自身的标准体系。在ARP一期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颁布实施了《ARP项目 管理规范》等一批标准规范文件。在二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即将发布的《中科院ARP规范体系》更是从全局整体的高度,囊括了几乎所有ARP工程建设、系统使用等多方面的规范。 1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标准的定义:标准是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 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开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最佳的公共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标准化的定义为:“标准化主要是 对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内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来说,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我国对标准的定义为: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 一种规范性文件[4]。标准化的定义为: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 的条款的活动。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4]。 由上述定义可见,标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是在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一旦批准和实施后,将成 为“获得最佳秩序”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强调了在编写的过程中,应该“协商一致”,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共同和重复使 用”。2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对标准的需求 自从院“十五”和“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以来,超算、e-Science、ARP系统、科普教育[5]等信息化应用项目日新 月异、蓬勃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带动中科院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我院引领全国科研机构、在国际舞台竞争的重要标志。随着各项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我院信息化工作具有覆盖范围广、工作力度大、应用体系全的特点,在实施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标准的制定,规范和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具体表现为: 2.1 用户群庞大、地域跨度广中科院现有80多个研究院所,12个分院,遍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有 3.7万专业技术人员 和2万余研究生[6]。庞大的组织机构和多样化的用户给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会导致需求风险加大、沟通 难度增加、管理实施困难等问题。 2.2 信息化工作周期长、技术复杂正在进行的信息化工作绝大部分都是调用资源多、建设周期长、难度大、技术手段复杂多样的复杂系统,从项目的启动建设,到项目的完成实施,直至正常运转的日常管理维护,都牵扯到各种各样的管理 、技术、工程问题。 2.3 应用复杂、规范需求内容庞大由于中科院目前正在进行的信息化项目大多是应用复杂、牵扯面广的复杂系统

标准化及信息工作管理制度

标准化及信息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条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信息情报工作是科研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提高产品质量、突破技术关键、产品更新换代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我厂的标准化及信息工作, 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条例的精神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仅对研究所下设的标准信息组所分管的技术标准而言。 第二条 标准化工作管理: (一)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 1、宣传贯彻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及上级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指示与规定并检查、总结各级标准化的贯彻执行情况。 2、起草工厂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归口统一管理各类技术标准, 提出收集和采购标准资料计划, 并进行标准编号归口管理。 3、负责处理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文件。积极参加上级所组织的有关标准的编制, 审查、验证等工作, 及时掌握上级标准化动态, 并提出对策建议。 4、组织制(修)订与贯彻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化、通用化及系列化程序。 5、参与新产品开发工作, 提出产品的标准化综合要求。对设计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和必要的标准件出图, 并参加新产品试制鉴定和小批试制鉴定工作, 协助产品设计人员掌握标准化要求。 (二) 企业标准化的制订、修订、审批、发布 1、企业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2、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主体, 包括产品标准、基础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方法标准、标准工作的微机管理等。 3、企业标准由总工程师批准上报作为商品交货条件的产品标准。 4、本厂贯彻的有关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 企业标准的重要措施, 上级的规划、计划, 由总工程师批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 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叶笃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并作为第一主持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吕达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获得了各类奖项,取得佳绩。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5年,申请获得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1项、973课题2项、863专题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9项,包括4个重点基金、面上基金23项,杰出A和杰出B各1项;获院方向性项目3项,课题1项。还获

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 和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介 一、A类先导科技专项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是中科院在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基础上,瞄准事关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的,是集科技攻关、队伍和平台建设于一体,能够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的战略行动计划。 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确认中科院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 1.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2011年中科院已将其列为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之一。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实施以来,在“细胞谱系的建立与发育调控”、“功能性细胞获得的关键技术”、“人工组织器官构建”、“干细胞应用策略的集成研究”四个项目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2.未来先进核裂变能 中科院于2011年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其中ADS嬗变系统项目和钍基熔盐堆(TMSR)核能系统项目作为其两大部署内容。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以加速器产生的高能强流质子束轰击靶核

(如铅等)产生散裂中子作为外源中子驱动和维持次临界堆运行,具有固有安全性。ADS系统的中子能谱硬、通量大、能量分布宽,嬗变长寿命核素能力强,既可大幅降低核废料的放射性危害,实现核废料的最少化处置,同时还有能量输出,可以提高核资源的利用率,被国际公认为核废料处理的最有效手段。 钍基熔盐堆(TMSR)核能系统项目研究目标是研发第四代裂变反应堆核能系统,计划至2020年之前建成2MW钍基熔盐实验堆,形成支撑未来TMSR核能系统发展的若干技术研发能力,并解决钍铀燃料循环和钍基熔盐堆相关重大技术挑战,研制出工业示范级钍基熔盐堆,实现钍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核能的综合利用。 3.空间科学 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后,中科院即启动实施的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将部署以下7个研究项目。(略) 4.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作为2011年首批启动的A类先导科技专项之一。该专项针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碳减排的国际谈判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最佳途径选择等重大科技需求,有效组织中科院和相关高校及部委相关单位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力量,深入研究我国的陆地碳收支定量认证、碳增汇潜力与速率、增汇技术与措施以及未来全球增暖情景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关系的不确定性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由此形成支撑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增汇、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数据资源体系、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在温室气体

(完整版)标准化、信息化落实情况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的建设又促进了标准化的固化。 标准化:2014年度XX公司严抓标准化工作,将《项目管理册》的管理理念融入生产中,以项目成本管理为核心,项目全寿命过程为线索,串联项目管理的各环节,行成一条清晰的管理脉络,突出体现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环保等管理目标: 1、公司坚持法人管项目、系统化管理、持续改进、相关方满意的项目管理方针,建立与完善标准化的职能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安全管理部、科技开发部、商务管理部、物资机电设备管理部、办公室、党委工作部及财务部等部门负责质量、工期、技术、安全、CI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公司所有职能部门通过项目管理达标检查对项目标准化进行考核,项目部针对实际情况,运用项目管理达标考核细则进行提高项目管理标准化工作; 2、根据公司实际,针对“一个核心”、“一条主线”、“二层管理”、“三个基本文件”和“三个基本报告”的基本要求,梳理出相对科学的执行工作流程七个; 3、在局统筹管理下,XX公司以《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为契机,对项目管理实施的全过程进行了梳理与完善,涵盖了物资、科技、生产、质量、安全、环保等模块,自系统上线以后,在该系统中建立了50多个项目机构,进行标准化

管理;本年度已建立“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表”项目24个;通过公司总部的文件服务器构建数据库形式,提供统一入口供各部门填录更新本部门的资料内容,建立“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表台账”链接至主表及各项内容附件资料等,利于项目全过程的动态标准化管理; 4、从项目中标起,公司建立了项目启动、项目授权、项目策划、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创优方案、项目实施计划等一系列的编制、审核审批、实施的科学简易的标注化流程,目前公司与项目部均在有条不紊地执行,效果良好; 5、本年度在安全和质量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局标准化要求,在安全和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①获得省级安全文明工地2个(局指标2个)、获得市级安全文明工地5个(局指标5个);②获得2014年度广州市建设工程优质奖、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五羊杯”奖、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全国QC二等奖等多项质量奖;同时公司严抓样板标准化,根据局样板管理要求,2014年度样板工程项目立项5个,均严格有序地执行样板管理制度,尤其是XX项目和XX项目在绿色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得到市级等有关政府部门的通报表扬; 6、以总公司编发的《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规范手册》为标准,制定了《中建四局XX分公司项目CI实施管理办法》、《中建四局XX分公司项目CI实施指导书》和《中建四局XX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doc

企业信息化管理规范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构建稳定、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信息支撑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建设(以下简称“四统一”)的原则,以防止产生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三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是全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四统一”的原则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应用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等)的建设与升级。 第二章统一规划 第五条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结合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编制。 第六条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研究审定后实施,其作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应编制与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相 1

配套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报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备案。 第三章统一标准 第八条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集团公司所有信息化项目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体系,原信息系统必须按统一标准进行更新。 第四章统一计划 第十条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依据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实际需求,编制年度信息化建设建议计划,经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审核,报集团公司批准后列入子(分)公司和集团公司年度工程计划。 第十一条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严禁计划外项目发生,未列入计划的项目一律不予拨付资金。 第十二条已下达计划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或需要追加投资的,应当按照计划申报程序报批。 第五章统一建设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和项目需求单位共同负责建设,各子(分)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不得自行建设和 2 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严把需求管理关。需求单位负责提供项目的建设目标、详细的业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

项目编号:INF105-SDB-3 文档编号:P/版本: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 通用元数据管理工具用户使用手册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学数据库中心 2003 年9 月

目录 1引言 (1) 编写目的 (1) 背景 (1) 技术支持 (1) 2功能 (2) 3运行环境 (3) 硬件环境 (3) 软件环境 (3) 4操作指南 (4) 用户类型 (4) 用户登录 (4) 系统管理员的登录 (5) 单位管理员的登录 (6) 一般用户的登录 (8) 用户密码管理 (10) 界面风格定制 (11) 添加元数据界面的设定 (11) 查询界面的设定 (12) 概要显示的设定 (12) 详细显示界面的设定 (12) 添加元数据 (14) 对于具有特殊格式的元素应按照注释栏中提供的著录规则或范例进行著录。如URL类型必须以“元数据记录修改 (14) 元数据记录删除 (15) 元数据查询 (17) 单位内元数据的查询 (17) 针对XML Schema跨单位的查询 (17) 查询方法 (18) 查询结果的显示 (18) 出错处理和恢复 (20)

1引言 编写目的 感谢您选用《通用元数据管理工具》管理数据库数据集,为了使各建库单位能够准确、方便的使用《通用元数据管理工具》对科学数据库数据集进行元数据描述和管理,特编写了《通用元数据管理工具》用户手册。该手册适用于各建库单位具体负责元数据管理的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以及元数据录入人员。 背景 《通用元数据管理工具》是为了配合科学数据库元数据标准规范的推广应用而研发的基于xml schema的元数据管理专用工具,是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研究成果之一。 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是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所参加、跨学科联合建设的综合型重大项目,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信息化建设重大专项之一,目标是在中国科学院全院范围内将研究所多年积累的科学数据资源组织起来,与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等先进技术相结合,促进数据向知识的转化,完善信息化的科学研究环境,并对科研与社会提供科技数据资源共享与服务。 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涉及到资源建设、规范建设和系统平台设计等多方面的技术、资源的发掘、研究、积累与应用。为了实现分布式的跨平台的数据资源共享,在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研发和建立中,必须研究制定面向各个学科数据集的元数据标准。为此该项目设立了“标准规范研究子项目”,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标准规范研究小组已经制定了以XML Schema描述的“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核心元数据标准”以及多个面向具体学科数据集的元数据标准,为了更好的推广应用这些元数据标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学数据库中心研发了《通用元数据管理工具》。 目前,该工具已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试用近半年,运行稳定。 技术支持 科学数据库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学数据库中心 邮编:100080 电话:(8610) 传真:(8610) Email: 网址:科学数据库办公室: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

全国研究所代码 (标准)

研究所代码 代码研究所 8000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000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00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80012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800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8001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8001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00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800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8002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80023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8002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02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80027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80028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800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80033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80035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800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39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4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8004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8004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004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80045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80046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80053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8005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8005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8005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006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006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

********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行业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管理,大力推进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为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相关规定,结合********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行业信息化工作主要包括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管理制度、信息化项目、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安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化培训和考核等管理内容。 第四条********行业信息化遵循应用主导、资源共享、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方针,按照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要

求,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集中建设、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目标。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五条********行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行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统一领导********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审议********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计划和有关规章制度。 (三)研究********行业信息化建设重大事项,审议********行业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方案。 (四)审核并批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和预案,下达启动灾难恢复指令,指挥灾难恢复工作。 (五)听取********行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审议工作报告。

第六条********行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局经济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承担********行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管理、协调和检查监督********行业信息化工作。 第七条********所属各单位、卷烟物流分公司、卷烟销售分公司要明确负责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职能部门,牵头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 第三章规划管理 第八条*******负责组织编制信息化规划。规划符合********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律,符合本单位发展战略、业务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规划包括现状、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等内容,明确业务、应用、数据和技术等架构,全面系统地指导********行业信息化建设。 第九条********行业信息化规划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纲领

工地试验室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DOC

53、正确描述平行检验特点是( )。 A. 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平行检验须是与施工同步 54、下列情况,试件失去代表性、试件缺少、试验报告有缺陷或对试验报告有怀疑等时,仲裁试验应由有资质的( )进行。 B. 法定检测单位 55、《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定,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的附件是( )。 B. 数量清单、质量证明文件和自检结果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 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 )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C. 执业资格证书许可 57、描述工程监理的作用,下列存在错误的是( )。D有利于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最大化 5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作出规定,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 制度,从而使建设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进入全面推行阶段。 A. 1997年 59、监理工程师发现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发出了停止施工指示,承包人修复后经监理工程 师检查确认该工程合格,向监理工程师发出了请求复工的书面要求,经48小时后未收到监理工程师的任何指示,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承包人此时的应对措施是()。 自行复工 60、工程建设监理要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 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合同开展。 D其他工程建设 61、监理规划的作用是()指导监理机构如何做和做什么监理工作 62、从事工程建设监理活动,应当遵守()的准则。 D. 守法、诚信、公正、科学 63、工程建设监理的()是监理单位。 A. 行为主体 多选题:、 1、我国对量值溯源性的要求( )。 A. 确保量值溯源到SI国际单位制基准 确保量值溯源到国家计量标准 2、溯源对象通常为( )。 A. 有检定规程的设备. B. 有校准方法的设备 C. 其他计量仪器设备

物业管理发展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doc

物业管理发展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诸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相继出现,智慧交通、智慧市政等新兴理念得到实践推广,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提出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物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建设和发展智慧物业具有重要的意义[1]。目前,国内少数物业管理公司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标准化物业管理模式建立系统平台,进而达到快捷、高效的物业管理和服务模式,推进物业管理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并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现代化、智能化的高新产业迈进,这也是物业管理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智慧物业也可以成为智能物业,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科技,通过网络设备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应用和服务[2,3]。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智慧物业技术的应用需要智能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和各个业主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各方的共同协作,促使智慧物业朝更灵活、更便利的方向发展。 1智慧物业管理中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现状 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物业管理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物业管理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成为现代化、智能化产业,其中,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科技应用促进智慧物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准化、信息化和科技化成为智慧物业管理的核心。 1.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客户创造了更舒适、更便捷的物业服

务,例如,采用图像识别系统,同车库管理相结合,形成对车辆车牌号的识别和自动控制道闸功能,实现了车库的智能化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同门禁相结合,实现智能化门禁管理,提升了住宅和办公场所的安全防范能力。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智能化服务,同时也提高了物业管理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1.2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推进了物业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大数据是指大量的数据资料及其蕴含的信息价值,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对物业管理有利的信息资源,促进物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云计算指通过网络资源获得自身所需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帮助物业公司获取自身需要的资源和信息,对客户的需要进行分析并转化为更优质的服务,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帮助物业公司推进智慧化发展和管理,对设备和设施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风险评估,为智慧物业管理提供助力。 1.3ERP管理系统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ERP管理系统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建立完善的用户信息档案、资产和设施信息库以及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智慧物业管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和APP等现代化通信工具,连接物业公司信息库,搭建ERP管理系统的框架和应用系统。智慧物业管理系统的建立要借助呼叫中心平台完成同ERP管理系统的互动,其中,与呼叫中心平台相关的客户信息、缴费记录等资料也需要建立在ERP管理系统中。上述各个部分共同构成了ERP平台,保障了智慧物业管理应用的实施,ERP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用户信息档案和资产设施信息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统一规划 第三章统一标准 第四章统一计划 第五章统一建设 第六章日常管理 第七章监督奖惩 第八章附则 附件一: 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管理细则................................................................. 附件二: 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细则................................................................. 附件三: 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管理细则................................................................. 附件四: 信息系统运行使用管理细则................................................................... 附件五: 网络管理细则............................................................................... 附件六 信息机房日常管理细则....................................................................... 附件七: 短信平台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构建稳定、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信息支撑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建设(以下简称“四统一”)的原则,以防止产生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三条信息技术部是全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四统一”的原则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类应用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等)的建设与升级。 第二章统一规划 第五条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结合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编制。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负责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报公司研究审定后实施,其作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应编制与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相配套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报信息技术部备案。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和中国科学院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以及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所实际情况特制订《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一、科研物资采购范围 科研物资采购范围包括科研材料与科研设备等。 科研材料主要指用于科研活动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的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类物资; 科研设备包括整机设备、自行研制设备、委托加工设备等。 二、科研物资采购经费 科研物资采购经费包括课题项目经费、所公用经费以及研究所其它经费等。 三、科研物资采购流程 科研物资采购流程包括采购计划报批、确定采购方案、实施采购、验收入库等环节。 1.采购计划报批:

凡属政府采购范围内的科研物资,采购部门须在采购计划报批之前,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提前跨年度申报预算(具体申报时间以所资产办下发通知为准)。 采购3万元(含)以上科研物资,采购部门须填报《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审批表》(附件1)。其中主管业务部门须依据项目任务书或科研活动的需要对物资采购申请进行严格把关。 其中对于采购金额在50万元(含)以上的进口设备,采购部门实施采购前,还需通过资产办组织所外专家进行评审,并上报财政部审批。 2.确定采购方案: 采购部门在完成《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审批表》逐级审批后,即可进入采购方案的论证阶段。须组建采购小组,由采购小组组织并通过调研和论证等方式确定采购方案,填报《理化所科研物资采购方案论证报告》(附件2)。 对于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在50万元(含)以上的科研物资,须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对于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在120万元(含)以上的科研物资,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由资产办组织实施),附招投标过程相关文件与材料。 对于委托加工与研制的科研物资,附选定供货商的资质证明等(有效期限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