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宏观经济指数比较.综述

合集下载

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分析主要经济指标是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衡量指标,对比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

本文将从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居民收入、劳动力市场等几个方面进行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全部市场价值的生产活动。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GDP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以中国和美国为例,2024年中国GDP为14.38万亿美元,而美国GDP为21.43万亿美元。

从总量上看,美国的经济规模更大。

然而,从增速上看,中国的GDP增速为6.1%,而美国的GDP增速为2.3%。

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更快,但总量相对较小。

其次,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

中国和美国CPI的对比可以体现不同国家的物价水平和通胀压力。

以2024年为例,中国的CPI上涨了2.9%,而美国的CPI上涨了2.3%。

从数据上看,中国的通胀压力相对较大。

这可能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口庞大有关。

最后,劳动力市场情况也是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就业率、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等指标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就业状况和劳动力供求关系。

以中国和美国为例,2024年中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而美国的失业率为3.6%。

从数据上看,美国的就业率更高,失业率更低。

这可能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劳动力政策等因素有关。

中国的劳动市场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劳动力参与率相对较低,部分地区和行业就业压力较大。

综上所述,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分析是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比国家的GDP、CPI、居民收入和劳动力市场等指标,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和影响因素。

中美实力对比分析报告

中美实力对比分析报告

中美实力对比分析报告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目前有着激烈的经济竞争。


文就中美两国的实力对比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经济实力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3万
亿美元,预计2024年GDP将达到20万亿美元。

美国在2024年拥有
GDP18.57万亿美元,但美国的GDP增速却不如中国,而且美国的财政赤
字也比中国大得多,财政赤字为中国的3.9倍。

二、劳动力
中国有13亿多的劳动力,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国家发展提供
了强大的支撑力。

美国在2024年劳动力总量为2500万,相对于中国来说,劳动力量较少,只占中国的20%。

三、技术实力
中国的科技水平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若干领域已经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

尤其是与美国相比,从智能手机到航天技术都有了很大的
发展,中国的科技研究对抗美国各领域技术的优势也渐渐发挥出来。

目前
美国仍是世界科技领导者,但中国已经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投资者。

四、军事实力
根据全球军事强国排名,中国的军事实力仍然位居第三,紧跟美国和
俄罗斯。

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

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

Finance金融视线 2014年6月129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北京物资学院 孟静静摘 要: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危机,中国在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比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政策频繁程度、宏观调控效果三方面比较了中美宏观政策的不同,最终得出了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 宏观调控政策比较 调控频繁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4)06(b)-129-021 背景2008年,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动荡,各国实体经济受到了猛烈冲击,以美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为代表的国际市场消费能力迅速下降,直接造成了世界经济出现萧条甚至衰退。

2010年欧债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压力。

为应对金融危机,以求稳定金融市场、经济增长与就业市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成功缓解各国经济压力及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中的两大经济体,为摆脱经济危机,均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势产生了重要作用。

对中美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有意义的考察和比较,有利于增强中国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了解与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把握,进而为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提供借鉴。

2 中美宏观调控政策比较2.1 中美宏观调控概述2.1.1 美国宏观调控2008年,次贷危机持续恶化,美国作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首先受到严重冲击。

美国金融机构面临停业、倒闭甚至是破产危机,相继向政府寻求救济措施,可以说,此次金融危机给美国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自2008年第3季度开始,美国GDP 连续6个季度内出现负增长现象,金融动荡加剧,房地产市场也陷入困境。

为应对危机,美国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比中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谈谈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对比中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谈谈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对比中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谈谈对中国经济的看法美国是世界上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目前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中美两国经济体量相近,但为何有些人总是对两个大国持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全球经济形势、产业结构变迁以及全球治理中,中国应如何应对?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美国发达经济体的历史和现状在很多人看来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是因为美国长期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经济实力上远超中国,从而被人称为“老大”。

事实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要知道美国在一百多年前已经是一个经济强国了。

在此之前,美国一直实行自由放任政策,不断对外扩张,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及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及变化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二是一国的综合国力。

美国经济实力处于世界经济大国地位,但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很小。

在当前世界面临着多重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各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情况下,中美之间不存在经济上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中美之间缺乏发展互补性。

自2012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美之间在经贸、科技和金融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在产业结构及经贸往来上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2020年上半年中国与世界各国实现贸易额3.9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万亿美元),占全球份额20.4%;同期中国对美投资达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中国投资约2.1万亿美元),占世界份额16.6%。

三、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和变化趋势四、中美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中美两国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全球治理的难题,中国正处于从要素驱动型发展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以及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过程中。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文化多样性以及自然资源丰富以及人口基数大的国家。

美国则具有相对较强的发展活力与市场空间,而且美国有很强的经济发展能力,所以许多方面我国也需要研究美国。

(完整版)支出法比较中美两国GDP

(完整版)支出法比较中美两国GDP

(完整版)支出法比较中美两国GDP (完整版)支出法比较中美两国GDP在比较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时,支出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GDP,探讨支出法在两国的应用情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了解、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支出法是计算GDP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各种支出的统计来估算一个国家的GDP。

二、中美两国的支出法1. 中国的支出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GDP的计算主要依赖于支出法,即通过对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统计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消费支出包括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投资支出则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变动等;政府支出主要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净出口则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价值。

2. 美国的支出法在美国,支出法也是计算GDP的常用方法。

美国的支出法主要涉及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企业固定投资和净出口。

个人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企业固定投资指的是企业购买生产资料的投资支出;净出口代表出口减去进口的价值。

三、中美两国GDP的比较1. 中美两国的GDP总量比较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美国的GDP总量远远超过中国,这主要得益于美国经济的发达和高消费水平。

然而,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众多也使其GDP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2. 中美两国的消费支出比较中美两国的消费支出在GDP中占据了重要比重。

尽管美国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但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其消费支出规模也相当可观。

此外,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对消费的贡献逐渐增加。

3. 中美两国的投资支出比较投资支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其企业固定投资规模庞大,但相对较为稳定。

中国则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投资,致力于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中美GDP结构比较

中美GDP结构比较
l IB F S O l c n my v C O C pCe o o l
中美G P D 结构 比较
梁 曦 首 都 经 济 贸 易大 学 日本成 为世 界 第二 大经济体 ,在世 界格局 发生 演 变的 背景下 ,崛 起 的中 国已成 为一个 21 O 影 响 国际形 势的重 大 因素 。但是 我们 不能 盲 目乐观 ,距 离世 界 第一 大强 国美 国还有很 大的差距 ,本文从构 成G P D 的四个 方 面对 中国和 美 国的经济进行 分析 ,以助我们认 清 当前 的形势 。 关 键 词 : 美 ;G P 比 较 中 D;

中国2 1年G P 00 D 达到人 民币近4 万亿元人 民币 ( 0 约合59i .7 亿 美元) ,相 当于全球G P .%,首次超过 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 D 的85 经济体。至此 ,日本正式告别 了雄居4 年之久的世界经济第二的宝 3 座 。2 1年中国G P 01 D 比上年增长9 2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0 1 .% 3 1亿 美 元 ,位居 世界第二 。但这些并不意 味着我们 已经完成 富国强 民 的 目标 ,面对大增的G P D 总量 ,我们应该保持足够 的清醒。 中国 有 1多亿人口,G P 3 D 总量 比较大 ,但人均的G P D 数量 比较低,按照 各个国际经济组织人均G P D 排序 ,中国排在 IO ̄以后。弄清楚什 O/ 么是G P以及G P D D 的构成对我们认清当前 的发展形势至关重要 。 G P D 即英文go d met rd c的缩写 ,也就是国内生产总 r o scpo ut i 值。通常对G P D 的定义 为:一定时期 内 ( 一个季度或一 年),一 个国家或地 区的经济 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 终产 品和提供劳务 的市 场价值的总值 。GD 是宏观经济 中最受 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 ,因 P 为它被认 为是衡量 国民经济发展情 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反映的 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 的总额 。 在宏观经济学 中被归纳为一个简单的公式:Y + + =C IG+ ( — X M)。Y代表一国的G P,也就是国民总收入 ,又以下几个部分组 D 成 :c 代表消费——居 民支出额度 ( 个人的 ,而非政府 的),I 代 表一 国的总投资 ( 包括公共的和私人的) ,G 反映 了政府的净头

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比较

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比较

美国经济现状量化宽松政策相对一些新兴经济体正在从金融危机中逐渐复苏而言,美国的经济增长比较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率一直在低位徘徊。

在货币政策方面应对这一状况的通常做法是运用价格工具刺激经济,比如降低利率,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降到零至0.25%的水平,利率政策已无法再起作用,美国经济复苏,那么对世界其他国家都会有好处,因为美国是个低储蓄率的国家,美国经济是靠消费拉动的,如果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即美国内需起来了,美国就不会再逼着别国帮助消费了,也就不会逼着别国货币升值了,说不定反过来要逼着别国货币贬值呢!但如果美国消费者对美国经济彻底失去信心,减税的钱没有用于消费,而是持币甚至用于逐利,那就不但对美国没有好处,而且对他国来说,跟再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就没有两样了。

所以我们要密切注意观察美国延长减税和失业救济计划对美国经济的帮助到底有多大,同时要注意做好三件事,一是筑“篱”(加强外汇管制,不让热钱轻易流入);二是筑“池”(即使热钱流入,也不让其流到实体经济);三是放水(把一部分热钱想办法送出去)。

中国经济现状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政策的取向。

2008年年中,在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过程中采取了一些积极的财税政策措施。

十月份后,进一步明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2009年,在实施这一财政政策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二、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三、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促进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保障重点支出的需求。

五、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大好形势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房价过高,虚拟经济高涨,泡沫经济延续,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凸显,人民币升值压力大,针对这些经济问题,我国及时运用宏观调控,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的央行在上周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从原来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到比较偏向稳健的货币政策,以防止低收入的阶层受到通胀压力的上涨。

中美财政现状对比分析报告

中美财政现状对比分析报告

中美财政现状对比分析报告引言中美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财政状况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中美两国的财政状况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关注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赤字以及债务情况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深入了解中美财政现状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国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方向。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对比1.1 财政收入在财政收入方面,中美两国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间接税和企业所得税,其中增值税是最大的来源。

而美国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直接税,其中个人所得税占据了主要比例。

这种差异主要反映了两国经济结构的不同。

中国经济以出口和制造业为主,因此增值税等间接税成为了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而美国经济则更加依赖于消费和服务业,因此个人所得税成为了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2 财政支出在财政支出方面,美国的规模远远超过中国。

美国保持了高水平的军事开支,而中国的军费开支相对较低。

此外,美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中国的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加,同时也加大了对教育和社会福利的投入。

二、财政赤字对比2.1 财政赤字规模财政赤字是衡量国家财政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

目前,美国的财政赤字规模远远高于中国。

美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减税和增加支出的政策,导致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

相比之下,中国的财政赤字规模相对较小。

中国政府更加注重财政稳定和控制风险,因此在财政政策方面相对保守。

2.2 财政赤字原因财政赤字的形成原因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财政赤字主要是由于减税和增加支出造成的。

而中国的财政赤字主要是由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引起的。

三、债务情况3.1 债务规模债务规模是评估一个国家财务健康的重要指标。

截至目前,美国的债务规模远远超过中国。

美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是融资需求较大的国家,因此债务规模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两国宏观经济指数对比一、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数体系1.指标体系主要构架2.主要关注指标(1)GDP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

(3)进出口额对外贸易占中国GDP比重达到60%以上,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

欧美日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越长,对中国实体经济出口量的冲击越大。

(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消费、出口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加大投资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

(4)CPI,PPI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

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PPI对CPI 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6)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该指标对P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5)货币供应量余额宏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备受关注。

利率体现了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资金借用报酬。

利率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市场中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

在市场繁荣之时,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市场疲软之时,资金供过于求,利率下降。

从另一个角度看,利率上升,抑制资金需求,经济发展降温;利率下降,刺激资金需求,经济发展回暖。

利率的变化反作用于资金供求,从而作用于经济发展,因此成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7)储蓄存款余额。

(8)汇率和外汇储备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出来的价格。

汇率变动受到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的经济因素集中到一点,就是国家的经济实力。

如果国内经济结构合理,财政收支状况良好,物价稳定,经济实力强,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出口贸易增长,其货币汇率坚挺;反之,则货币汇率疲软,面临贬值压力。

汇率的变动也会对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本币贬值,可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也会导致资金外流,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平衡。

(9)采购经理指数(PMI)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因所选指标具有先导性,成为经济运行监测的先行指标。

制造业PMI体系包括PMI综合指数和其他扩散指数,PMI综合指数由生产、新订单、产成品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五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其他扩散指数包括采购量、积压订单、新出口订单、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等。

PMI综合指数高于50%表示比上月增长,低于50%表示比上月下降,与50%的距离表示增长或下降的程度。

非制造业PMI由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存货、中间投入价格、收费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十项扩散指数构成。

由于没有合成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一般来说该指数达到50%以上反映非制造业经济上升或增长;低于50%反映非制造业经济下降或回落。

(10)全社会货运量全社会货运量从货物运输层面反映经济运行情况。

(11)消费者信心指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由2015年7月的104.5连续下降至2015年8月的104,该指数未见反弹,显示出消费信心不足。

(12)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指数由10个指标构成,包括工业生产指数、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利润、居民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货币供应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预警指数把经济运行状态分为5个级别,100为理想水平,“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

(13)工业用电量(14)银行中长期贷款。

(15)克强指数克强指数=工业用电量增速×40%+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35%+铁路货运量增速×25%“克强指数”更能精确地反映经济现状——现代工业生产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故而“耗电量”的多少,可以准确反映我国工业生产的活跃度、以及工厂的开工率;铁路作为承担我国货运的最大载体,故而“铁路货运量”的多少,既能反映经济运行现状,又可反映经济运行效率;而对于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高达84%的我国而言(银行贷款又占到我国间接融资的绝对大头),故而“贷款发放量”的多少,既可反映市场对当前经济的信心,又可判断未来经济的风险度。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克强指数反映经济情况出现“偏差”。

一方面,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第二产业,用工业用电量等反应大工业时代全貌的典型指标来审视服务业占比已跃居第一的中国经济,肯定是不全面的。

另一方面,产业内部的结构也在优化,如今铁路货运量在总货运量中的占比只有9.2%,已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中国物流市场的整体需求和发展趋势。

李克强总理11月为《经济学人》年刊撰文,提到“克强指数”三个指标“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新增银行贷款”,与经济运行状况的关联系数已经发生变化。

强调未来会更加关注就业、居民收入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也就是说,就业、居民收入和单位能耗等环保指标的加入构成了新版“克强指数”。

二、美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数体系1.指标体系主要构架2.主要关注指标(1)CCI-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ConfidenceIndex)[高]美国会议委员会会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二,美国东部时间早上10:00公布当月数据。

CCI是从5,000个美国家庭的抽样调查中得出,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最准确指标。

消费者信心指数表明,当经济能确保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工资和较低的利率时,消费者的信心和购买力就会增加。

受访者回答的问题包括其收入状况,对当前市场的看法以及增加收入的可能性。

信心指数是美联储决定利率的重要依据之一。

由于个人消费开支占美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信心指数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2)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ore-CPI)[高]美国劳动统计局会在每月20号左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8:30公布上月数据。

CPI被广泛用于衡量通货膨胀,也是衡量政府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CPI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居民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不含税)。

CPI是最受关注的经济指标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场驱动力。

CPI上升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Core-CPI(CPI中扣除食品、能源和受季节波动影响的费用项目)能更好的反映物价形式。

(3)就业报告(EmploymentReport)[高]美国劳工部会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美国东部时间早上8:30公布上月数据。

通过对375,000个企业和60,000个家庭的调查来收集数据。

报告显示:经济中新增或减少的就业岗位,每小时平均工资和每周平均工作时间。

此报告是最重要的经济报告之一,它不仅披露了最新的实时信息,而且同NFP(非农业就业人数变化报告)一起反映了完整的国家经济状况。

报告还会分别介绍不同部门(生产、服务、建筑、采矿、公共事业)的情况。

(4)就业情况报告(EmploymentSituationReport)[高]美国劳动统计局会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美国东部时间早上8:30公布上月数据。

就业情况报告是一个月度指标,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失业人数和新增就业机会,报告会介绍失业率及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报告的第二部分介绍有关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和每小时平均工资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反映了劳动力供求关系而这也是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之一。

劳动局的调查涵盖了全美的250余个地区,几乎包括了每个主要产业。

该指标作为金融市场上最受关注的指标之一,总会对市场构成影响。

因内容时效性强,发布及时,就业报告深受投资者重视。

它是反映当前经济健康状况的最佳指标之一。

(5)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利率声明(Rateannouncement)[高]由美国联邦银行的代表们参加的会议,一年举行8次。

每次会议中(大约在东部时间14:15)会公布有关基准利率的决定。

美联储(美国联邦储备局)负责调控美国的货币政策,监管银行,为政府机构和公民提供服务并保持国家的金融稳定。

美国有12个联邦区域(每个区域由几个州组成)在联邦委员会中由地区专员代表其所在区域。

一个国家的利率实际上就是持有该货币的投资回报率。

货币利率越高,就会有越多的人持有、买入该货币从而加强了货币价值。

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会影响通货膨胀率和市场驱动力。

FOMC关于利率的声明是极为重要的,会议的其他内容(通常在2周后发布)对市场投资者同样重要。

(6)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高]BEA(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会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天,美国东部时间早上8:30公布上季度数据。

美国商务部,分3阶段公布GDP:预估值;初值;终值。

GDP从总体上衡量市场活动。

它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

这包括消费、政府采购、投资和贸易收支。

美国商务部在每季度的最后一天会发布一份“预估值报告"。

该报告发布后的一个月之内发布“初值报告",之后再过一个月发布“终值报告"。

越新的GDP数据对市场而言相对越为重要。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或衰退)的速度。

(7)ISM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nstituteforSupplyManagement)制造业指数(ManufacturingIndex)[高]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在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美国东部时间早10:00公布上月数据。

制造业ISM报告基于400余家工业企业采购经理每月对问题的回答编辑而成。

它反映了5个主要经济领域(新用户订单占30%,制造业占25%,就业占20%,供货订单占15%,库存占10%)的复合平均值。

若此数据高于50,则说明经济活动扩张;若其低于50,则经济紧缩。

(8)MCSI-密西根消费者信心指数(MichiganConsumerConfidenceIndex)[高]密西根大学在每月的第一天公布上月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