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简答题题库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宏观经济学简答题1.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③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④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⑤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2.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

支出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GDP=C+I+G+(X-M)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包括:①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②非公司企业主收入,③公司税前利润,④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⑤资本折旧。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都不计入GD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而人们购买普通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间接税为什么要计入GDP?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也应视为成本,所以间接税要计入GDP。

5.简述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有何不同?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的.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向的.当税收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是税收增加量的倍数.反之则相反.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量的变化,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和总支出.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量是与总支出同方向的.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6.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单选简答大题

宏观经济学单选简答大题

宏观经济学单选简答大题————————————————————————————————作者: ————————————————————————————————日期:宏观经济学试题库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5、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6、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D、间接税。

二、简答题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

应如何计入GNP?第二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确定。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C、边际储蓄倾向为0.3;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简答题By坤哥1.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都不计入GD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而人们购买普通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2.什么是名义GDP、实际GDP,及其关系。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价格总水平3.什么是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比率。

决定因素: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大。

4.IS曲线的移动投资需求上升,则IS曲线向右移;投资需求下降,则IS曲线向左移。

储蓄增加,则IS曲线向左移;储蓄减少,则IS曲线向右移。

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在自发支出量变动的作用中等于增加投资支出,因此,也会使IS曲线向右移。

政府增加一笔税收,税收增加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会使投资减少所以会使IS曲线向左移动。

5.什么是“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不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6.LM曲线的移动名义货币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7.政府支出会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人支出,主要取决于那几个因素?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的变动的敏感程度。

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8.简述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时,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曲线相交,LM垂直,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债券价格很低,所以人们会将所有货币去购买债券。

IS曲线水平,说明投资的利率系数达到无限大,所以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变动。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简答题1 "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 "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

(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DP,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P。

2.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3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题库

自考复习一、单项选择题CHAP11、微观经济学的主题是:(A )A.资源的配置问题 B.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问题C.一国总产出的决定问题 D.消费者均衡问题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B)A.资源的配置问题B.一般价格水平和一国总产出的决定问题C.生产者均衡问题D.消费者均衡问题3、若一国存在普遍的失业问题,则(C)A.潜在产出肯定小于实际产出 B.潜在产出不一定小于实际产出C.潜在产出肯定大于实际产出 D.潜在产出不一定大于实际产出4、下列选项中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的是(D)A.潜在产出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差距B.如何减少经济波动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D.如何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5、在包括投资和储蓄的宏观经济运行图中,不具有必然性的统计关系为( D )A.总支出=总收入B.储蓄=投资C.投资+消费=总收入D.储蓄=证券投资6、在包括政府的宏观经济流程图中,不具有必然性的统计关系为( C)A.总支出=总收入B.投资+政府购买=储蓄+税收C.投资=储蓄D.投资+政府购买+消费=储蓄+税收+消费CHAP21、假设一国总产出为100个单位,固定资产损耗为2个单位,国家税收中间接税为10个单位,转移支出20个单位,转移收入10个单位。

则国民收入为(B )A.98个单位 B.90个单位 C.80个单位 D.92个单位2、假设一国总产出为100个单位,固定资产损耗为2个单位,国家税收中间接税为10个单位,转移支出20个单位,转移收入10个单位。

则国民生产净值为( A )A.98个单位 B.90个单位 C.80个单位 D.92个单位3、假设一国总产出为100个单位,固定资产损耗为2个单位,国家税收中间接税为10个单位,转移支出20个单位,转移收入10个单位。

则个人收入为( B )A.98个单位 B.90个单位 C.80个单位 D.92个单位4、从总支出核算GNP包括( C )A.工资支出 B.缴纳税金 C.消费D.储蓄5、从总收入核算GNP包括(B)A.卖旧房所得 B.卖粮食所得 C.卖土地所得D.失业救济款6、最终产品包括( C )A.钢筋 B.水泥 C.钳子D.稻谷7、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A)A.投资=储蓄 B.投资=消费C.储蓄=消费 D.总支出-投资=总收入-储蓄8、当年计入GNP的消费支出大于当年生产的消费品,表明( B )A.购买了旧货 B.购买了库存产品C.当年产品出口增加 D.统计错误9、通货膨胀时,GNP价格矫正指数( 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0 D.小于010、物价下跌时,通过膨胀率( D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0 D.小于0Chap31、向右上方倾斜的储蓄曲线表示(A )A.利息率提高使储蓄增加 B.利息率提高使储蓄减少C.储蓄增加使利息率提高 D.储蓄增加使利息率降低2、向右下方倾斜的投资曲线表示( B )A.利息率提高使投资提高 B.利息率提高使投资减少C.投资增加使利息率上升 D.投资增加使利息率下降3、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是( D )A.工资提高 B.物价上涨 C.劳动有正效用 D.劳动有负效用4、劳动供给曲线比较平坦表明( A)A.工资变动对劳动供给影响大 B.工资变动对劳动供给影响小C.劳动供给变动对工资影响大 D.劳动供给变动对工资影响小5、劳动供给曲线比较陡峭表明( B)A.工资变动对劳动供给影响大 B.工资变动对劳动供给影响小C.劳动供给变动对工资影响大 D.劳动供给变动对工资影响小6、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在MV=PY中,M对下列变量产生影响( B)A.V B.P C.Y D.P和Y7、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对劳动市场的影响(C )A.供大于求 B.求大于供 C.充分就业 D.小于充分就业8、根据古典宏观模型,产出决定于(D )A.总需求 B.价格水平 C.货币数量 D.总供给9、根据古典经济理论,紧缩货币政策导致下列变量下降( C)A.产出 B.就业 C.价格水平 D.实际工资10、根据古典宏观理论,降低工资将导致( C )A.总产出增加 B.总产出减少 C.总产出不变 D.总产出变化不确定11、根据古典宏观理论,总产出增加的原因是(A)A.劳动边际产量增加 B.货币数量增加C.总需求增加 D.货币工资下降CHAP41、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A )A.APC > MPC B.APC < MPC C.APC = MPC D.APC与MPC关系不确定2、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的增加(C)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 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 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3、根据凯恩斯线性消费曲线,随着收入增加( A)A.APC下降 B.MPC下降 C.APS下降 D.MPS下降4、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更为平均的收入政策将使全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A)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5、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A.自发性消费 B.消费需求 C.收入 D.储蓄6、某年总需求小于总产出,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下年总产出将趋于(B)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7、某年非意愿性存货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下年总产出趋于(A)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8、某年投资小于储蓄,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下年总产出趋于(B)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9、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导致总产出减少的原因是(B)A.价格下降 B.存货意外增加 C.利息率提高 D.工资提高10、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总需求大于总产出导致(A)A.存货意外减少 B.价格提高 C.利息率提高 D.工资提高11、根据简单凯恩斯模型,政府支出增加促使私人部门支出增加的前提条件是(D)A.价格下降 B.储蓄减少 C.偏好提高 D.资源闲置12、根据简单凯恩斯模型,政府支出增加以后私人部门愿意增加支出的原因是(C)A.价格下降 B.储蓄减少 C.偏好提高 D.资源闲置CHAP51、短期消费函数的特殊是APC ( B )A.递增 B.递减 C.不变 D.不确定2、长期消费函数的特征是(C)A.递增 B.递减 C.不变 D.不确定3、短期消费函数的特征是( B)A. MPC>APC B.MPC<APCC.MPC=APCD.二者关系不确定4、长期消费函数的特征是(C)A. MPC>APCB.MPC<APCC.MPC=APCD.二者关系不确定5、根据绝对收入假说框架,APC不变的原因是(B)A.收入提高B.自发性支出提高C.价格不变D.分配格局不变6、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收入的相对份额改变,则全社会的APC(D)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7、根据终身收入假说,若收入预期不变,则APC(C)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8、根据持久收入假说,若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7,则当年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B )A.>0.7B.<0.7C.=0.7D.不确定Chap61、引起合意资本存量增加的原因是下列因素(A )A.劳动产出弹性B.工资C.资本产出弹性D.产出2、引起投资增加的原因是(A)A.合意资本存量增加B.合意资本存量减少C.实际资本存量增加D.实际资本存量减少3、投资使合意资本存量和实际资本存量的差(D)A.大于零B.小于零C.等于零D.不确定4、在其他不变情况下,平均折旧变为加速折旧,则合意资本存量(B)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5、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合意资本存量(B)A.增加B.下降C.不变D.不确定6、根据加速原理,产出增加1单位引致的投资(D)A.大于1B.小于1C.等于1D.不确定7、根据加速原理,投资增加的原因是(B)A.产出增加B.产出的增量增加C.产出的增量减少D.产出的增量不变8、根据加速原理,在无闲置资本的情况下,引起总投资的原因是(D)A.更新设备B.产量增加C.产量增量增加D.“A+B+C”9、负的净投资的含义是(A)A.资本存量减少B.损耗部分补偿C.损耗全未补偿D.“A+B+C”CHAP71、货币需求是指( A )。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及答案

1.举例说明在经济学中流量和存量的区别和联系,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答:存量指某一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

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2.简述乘数效应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答: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所需条件:1,经济中存在生产力的闲置(失业、开工不足)2,价格水平不变(工资不变、物价不变)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无限4,由于总供给无限,均衡水平由总需求决定——总需求分析法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答:错.a)边际消费倾向=总消费变动/总可支配收入变动.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0<MPC<1是对的.b)APC是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总消费/总可支配收入.APC>MPC当消费大于收入时APC>1当消费和收入相等时APC=14.简述影响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因素。

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其中,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及投资需求时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则与挤出效应成反比。

在这四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而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较稳定,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也较稳定,因而,影响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5.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

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宏观经济学 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 简答题

1、政府的最高限价有什么影响?答:政府最高限价的后果是:过度需求;(1分)出现消费者偏好;(1分)政府偏好代替消费者偏好;(1分)可能出现黑市;(1分)从长远来看,还会限制供给量;(1分)政府卷入微观经济活动中。

(1分)2、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1分)还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1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1分)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1分)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未来预期等。

(1分)3、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1分)还包括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1分)投入要素价格、(1分)其他商品的价格、(1分)厂商对价格的未来预期以及市场上厂商数目、(1分)税收和补贴等。

(1分)4、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后,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后价格又可能回升。

请问这种观点正确与否,为什么?答:错误。

(1分)这种观点没有区别出需求与需求量。

(1分)在某一价格下,供大于求,价格有下降的压力,最终形成一个均衡价格,在此价格下供求平衡。

(2分)价格下降之后影响的需求量,而不是需求。

只有需求增加之后,价格才可能回升。

(2分)5、说明企业如何根据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定价。

答:企业是追求最大利益的主体.许多企业希望通过价格的调整能为其带来更多的收益. (1分)(1)如果企业的商品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增加幅度就会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增加. (2分)(2)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就会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减少.因此,对富有弹性的商品应该采取降价措施. (2分)(3)如果企业的商品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增加幅度就会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减少.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就会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增加.因此,对缺乏弹性的商品应该采取提价措施. (3分)6、试述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有何区别?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

宏观经济学单选简答大题

宏观经济学单选简答大题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5、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6、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以下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以下项目在为国民收入〔〕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简答题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

应如何计入GNP?第二单元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确定。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4;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关系区别: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单个经济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解决资源利用问题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国名收入(产出)决定理论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采用个量(单项数值)分析方法宏观经济: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联系:相互补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

2.GDP 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最终产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衡量。

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不计入GDP。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第五、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GDP 衡量中存在的其他问题第一,GDP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

第二,GD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三,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第四,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五,GDP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三、IS曲线的移动1、投资需求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

投资需求增加,IS曲线就会向右上移动;若投资需求下降,IS曲线向左移动。

2、储蓄需求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

储蓄增加,IS曲线就要向左移动;反之,就要向右移动。

3、政府支出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

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会使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反之,则使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4、税收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

增加税收,会使IS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

各个组合的分析第一种: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

第二种:严重通货膨胀,紧缩财政降低总需求。

紧缩性货币,以防止利率过高。

第三种: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

第四种: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1.从三部门经济的角度看,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IS曲线?2.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公开市场操作?3.什么是加速原理?如何用乘数-加速数模型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答:(1)自发支出变动,即自发消费和自发投资的变动。

自发支出增加,导致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从而IS曲线右移。

其经济学含义是:即使利率r不变,国民收入y也会增加。

(2分)(2)政府支出变动。

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从而IS曲线右移,移动的幅度为△y=kg·△g。

这体现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2分)(3)税收变动。

税收增加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小,从而IS曲线左移,移动的幅度为△y=kt·△t.这体现了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2分)答出因素名称以及IS曲线的移动情况即可。

2.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2分)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

(2分)这一方面意味着货币投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另一方面,导致债券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同样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2分)3.答:加速原理考察产量变动率与投资变动率的关系,认为产量变动导致投资的加速变动,投资变动率大于产量变动率。

(2分)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使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的作用),而国民收入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加速数的作用)。

(3分)这种相互作用使国民收入自发增长而形成繁荣,或自发减少而形成萧条,从而形成经济周期。

(1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1、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有哪些?3、公开市场业务是怎样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的?1、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成为挤出效应。

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2、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

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

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

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也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的快得话,则企业的收入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

其二,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一般地,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等业务活动。

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可以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央行买入债券,可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央行卖出债券,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四、简答题1、LM曲线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答:LM曲线的位置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如果这些因素发生变化,那么,LM曲线的位置就会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向相反方向移动,即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反之,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货币投机需求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移动,即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反之,交易性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交易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同方向移动,即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会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S——AD模型有何内在联系?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S——AD模型有何内在联系?答: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率不变,用乘数理论阐述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IS——LM模型坚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不变情况下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加入了挤出效应,也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

但是,该模型仍然属于总需求分析。

AS——AD模型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加入了劳动市场,分析价格水平变动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分析了总需求,而且分析了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1 理解GDP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GDP是万能的,谈谈你的理解。

3 GDP的变化取决于价格的变化,对不对?1、简述四种消费理论2、投资的决定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原因是什么?4、用公式推导出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5、什么是在投资乘数,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什么?2、1、货币需求动机是什么? 2、推导IS曲线、LM曲线表达式3、什么是凯恩斯陷阱?4、画图说明LM曲线的三个区域二简答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2、内在稳定器通过哪些制度来体现其功能?3、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哪些?4、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如何运用?3、5、供给管理政策的内容有哪些?二简答4、 1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2 工资刚性的原因? 3 价格刚性的原因? 4 画图说明总供给曲线的三个区域?二简答1 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4 经济周期的内生成因是什么?5 经济周期的外生成因是什么?6 经济周期的阶段有哪些?7 什么是乘数-加速数模型?二简答5、 1 失业的原因是什么? 2 失业的影响有哪些? 3 如何治理失业? 4 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5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6长期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二、简答题(7′×5=35′)1、简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被称为自动稳定器(3′)。

当经济进入衰退时,政府所征的税收自动减少,因为税收随经济活动减弱而减少,且有些税收下降幅度超过经济下降幅度(2′)。

这种自动的减税刺激了总需求,从而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波动幅度(2′)。

2、简述GDP的组成部分(产品支出法)。

1)消费。

家庭用于购买产品与劳务的支出。

(1′)2)投资。

用于购买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

(2′)3)政府购买。

各级政府用于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2′)4)净出口:外国人对本国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减本国对外国物品的支出。

(2′)3、简述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

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了。

(2′)2)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更多地支出用在投资物品上。

这种投资支出的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了。

(2′)3)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当物价水平下降引起本国利率下降时,本国投资者寻求国外投资,增加了本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给,从而降低了本币的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贬值,而且这种贬值刺激了本国的净出口(以本币度量的国外商品更昂贵了,进口减少,出口增加)。

净出口开支的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了。

(3′)5、简述几种效率工资理论。

可贷资金1)工人的健康。

工资高的工人因为营养更丰富,所以更健康、更有生产性。

企业愿意支付高工资以提高工人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力。

(2′)2)工人流动率。

新员工的生产率较低,且企业需要花费成本进行培训。

企业愿意支付高工资来降低期工人的流动性。

(2′)3)工人素质。

高工资能吸引素质高的工人来申请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