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2.核能发电及不可控核裂变——原子弹爆炸
结合对核能的探索历史,逐步认识裂变
知识点三:聚变
1.介绍核能的另一种释放方式——聚变。
2.不可控的核聚变——氢弹
进一步了解




小结本节内容。
了解
记忆
●教学反思: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学重点:链式反应以及核裂变和核聚变。
难点:教学难点:链式反应。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
教学过程
自我修改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点一:核能
1.原子结构
以水分子结合化学知识了解原子结构
初步认识核能
知识点二:裂变
1.介绍裂变的条件和链式反应
课题:第22章第2节《核能》
教材简析:
对核能具有基本的认识,简单了解获得核能的方法及不可控核反应的后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核能;知道链式反应。
2.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相互交流,认识核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能源科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核能》教案(人教新课标物理九年级)

《核能》教案(人教新课标物理九年级)

第三节核能(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具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以及原子弹、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挂图,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资料及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2.进行新课板书:〈第三节核能〉(1)什么叫核能?板书:〈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2)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教师:经过科学家们的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释放核能可以有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两条途径。

①重核的裂变教师结合课本图14-6或挂图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物体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核能转化成周围物体的内能。

实验表明,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千克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煤燃料时放出能量的2.5×106倍。

从图中看到,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维持铀核的不断裂变呢?科学家们从实验中发现,(指着链式反应的挂图讲解)铀-235核在受到中子的轰击后,裂变成2个差不多大小的新粒子的同时,还释放出2~3个新中子,这2~3个中子又去轰击其它铀235核,引起2~3个新铀核裂变,又各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去轰击更多的轴核发生裂变……随着一个轴核裂变的发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铀核发生裂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核能的来源、核反应的类型及其应用。
2.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核反应中的体现,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核能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掌握核能的优缺点,了解核能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提出问题:核能是什么?它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能源有何不同?核能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核能的基本概念:讲解原子核的结构,核能的定义,以及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类型的核反应。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2.归纳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强调核能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核辐射防护。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分析核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3.核能的计算方法:介绍核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核能的优缺点:分析核能在发电、医疗等领域的优点,以及核事故、核废料处理等缺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2.2《核能》教案

《核能》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通过利用网络来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学生已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教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通俗描述的方法给出核能的概念。

原子核内部储藏了巨大的能量,这个能就是核能。

提前留下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核能的信息,组织学生阅读“STS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

通过列数据,举例子,对比等手法,介绍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通过演示分组让学生理解链式核裂变的原理,再通过逆向思维了解核聚变的知识。

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核能。

知道核能、裂变、聚变、核污染、核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人们现在还不能像控制裂变那样有效地、随心所欲地控制聚变反应,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但是由于核聚变可以释放比裂变更大的核能,而且不像裂变那样会产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其原料氘和氚等又比铀丰富得多,因此控制聚变反应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课题。

同学们将来也许能参与其中,成为我国和平利用聚变释放核能的有功人员,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则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等。

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

初中物理核能教案

初中物理核能教案

初中物理核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核能的概念,理解核能的产生过程。

2.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区分它们的差异。

3.了解核能的利用和核能发电的原理。

4.认识到核能的优缺点,了解核能发展的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1.核能的概念和产生过程。

2.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

3.核能的利用和核能发电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组成。

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子核会发生裂变或聚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核能的概念教师讲解核能的定义,即原子核在发生裂变或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

解释核能的产生过程,即核裂变或核聚变时,原子核内部的粒子重新排列,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核裂变和核聚变教师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定义,区分它们的差异。

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合并成一个较重的核,同样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核能的利用教师讲解核能的利用,主要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介绍核裂变应用的实例,如核电站、原子弹等;介绍核聚变应用的实例,如氢弹、太阳等。

4.核能发电的原理教师讲解核能发电的原理,即核反应堆中的核裂变产生热能,热能驱动蒸汽轮机旋转,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四、课堂练习1.判断题:(1)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正确)(2)核裂变是指轻核合并成重核的过程。

(错误)(3)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原理发电的。

(正确)2.选择题:(1)下列哪个装置利用了核聚变原理?(A、核电站;B、氢弹;C、太阳能电池;D、原子弹)(答案:B)(2)核能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顺序是:(A、核能→热能→机械能→电能;B、核能→电能→热能→机械能;C、核能→机械能→热能→电能;D、核能→热能→电能→机械能)(答案:A)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核能的概念、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核能的利用和核能发电的原理。

提醒学生关注核能的发展前景,以及核能安全等问题。

《核能》教学设计说课稿

《核能》教学设计说课稿

实验探究
将火柴搭成如课本图19.2-3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 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回答)注意: 要想办法使 火柴充分燃烧而不熄灭,小心烫伤,小心火灾!
模拟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 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它铀 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就是链式反应。
2、核能
第三环节: 巩固升华,课堂小结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子弹,核反应堆) 轻核的聚变(氢弹,"中国环流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环节:课外阅读,拓展新知 布置阅读P153 《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收集人 类利用核能的资料,相互交流。
五、说板书设计
二、核能 1、原子、原子核 裂变:链式反应 ①核能发电 ②原子弹 聚变:热核反应 ①氢弹 ②中国环流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裂变和聚变及其应用 难点:区分可控与不可控链式反应和区分裂变和聚变反应 4.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二、说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讲授法
三、说学法

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播放录像讲述在今年的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 核电站爆炸,造成了核泄露达5级的核辐射事件。
②可控核聚变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积极研 究聚变的人工控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 进展. 我国自己研制的可控核聚变的实 验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于1984年 顺利启动,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至今仍在继续研制中国环流器2号工 作中。
中国未来能源 之星-环流器
讨论交流: 目前你了解我国核能的利用情况和核武器的研究情况 吗?我国为和平利用核能做了哪些贡献?你愿意为我 国的核工业事业工作吗?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3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3

核能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

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

重点难点:核裂变。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介绍二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和两图片引出核变。

一、裂变和聚变1、核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中子轰击铀235产生核能。

链式反应(chain reaction):如果产生的中子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就会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

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

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2、核聚变――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下聚合成氦核,同时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聚变反应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可发生,所以也叫热核反应。

氢弹――根据核聚变的原理制成。

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设疑:核能这么巨大,难道只能用于战争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核能的释放?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讲授:如果使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缓慢进行,释放的核能就可有效地利用。

可介绍如何控制核裂变的反应速率(如右图)*核电站――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使水变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如图所示图一:秦山核电站图二:核电站示意图思考:根据图二,思考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三、放射线讲授:核变过程中除了放出大量热量外,同时也会放出许多肉眼无法看见、能量很高的射线如以下三种:α射线:带2个单位正电荷,是氦原子核β射线:带1个单位负电荷,是高速的电子流γ射线:电中性放射线的益与害:大剂量的放射线对人畜会造成伤害,但较小的量并加以控制则可以为人类做许多的事,举例说明。

小结:核能与和平利用。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18核能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18核能教学设计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核电站,让他们亲身感受核能发电的实际情况,增强对核能的认识。
(2)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核能发展的前沿动态。
(3)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核能的历史、国内外核能政策等,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解释质量亏损与质能方程的含义。
2.列举核能发电的优点和潜在风险。
3.分析核能事故案例,总结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4.计算:已知核反应方程,求释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以下知识点:
1.核能的基本概念:原子核结构、核裂变、核聚变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核能的基本概念、核能发电原理、质量亏损与质能方程。
2.难点: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区别与联系、核能安全与环保问题、核能发展现状及前景。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如通过提问“核能是如何产生的?”“核能发电与传统发电有何不同?”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核能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能源安全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核能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注核能可持续发展。
4.通过学习核能事故案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树立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了解核能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一、引导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
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煤、石油、天然气
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
原子、原子核
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
三、利用多媒体探究
核能
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
裂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
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
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教师:控制链式反应可以建立核电站;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的作用就是控制链式反应;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
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制成了原子弹;
教师:请同学们用上述的方法在百度图片中搜索“核电站的图片”,欣赏第一张原理图;
教师: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各投放一颗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请同学们在百度视频中搜索观看“广岛原爆纪录片”;
教师: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抵制核大国的威胁,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四、环保教育引入
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核能发电也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然而核能有它的致命弱点,如果核泄露了会对人类有什么样的影响
1.、核辐射危害你知多少(精选影片展示)
当你暴露于核辐射环境下,你可能会得辐射病;这种病是有症状的;几小时内你就会感到恶心呕吐,随后会出现腹泻、头痛或发烧等症状;在最初的症状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无症状期,但数周后就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在更高的辐射剂量下,这些症状可能出现的更快,也更明显;同时,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暴露在核辐射中,一半的健康成年人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
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
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人体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尝试对这种损害进行修复;但有时候这种伤害将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修复几乎不可能;并且在自动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人体内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子和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细胞一旦到了其寿命,它会“自杀”,从而死亡,给新生的细胞让路;而当细胞丧失了这种“自杀”功能时,癌症便发生了;这种细胞变得“永生不老”,持续进行细胞分裂增殖,失去控制;
对于儿童的生长更为迅速,细胞分裂也更加频繁,细胞在对损伤进行自动修复时也就有更大的几率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在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发生之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注意到当地的儿童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出现显著上升;
2、预防核辐射小常识
一些常用的防辐射措施,比如喝绿茶、吃木耳、戴口罩、穿孕妇防辐射服,根本起不了作用;受到辐射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紧闭家里的门窗、勤洗手洗澡;”高慎永主任医师说道;
碘盐里所含的碘是极其微量的,吃碘药也必须在受到污染危害之后,一天一次,每次一颗碘化钾;自行购买提前吃,反而会对自己身体造成危害;
五、巩固练习
1、练习通过“百度→知道”搜索答案、提问与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