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21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出塞:乐府旧题。 塞,边塞。出塞, 就是到边防线上
去戍守边疆。
秦:秦朝
汉:汉朝
关:边关
但使:只 要,要是
不教:不让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未还:没有回家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飞将:西汉名 将李广。英勇
善战,百发百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中,威震边疆, 被誉为“飞将
军”。
(唐)王昌龄
作战七战七胜。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 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
万里长征人未还。 ,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但使龙城飞将在, 胡马:指胡人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 不教胡马度阴山。 族的称呼。
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 汉时匈奴时常从这里开始南下骚扰侵占中原地 区,也是卫青坟冢的模样。
21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王昌龄(698-757), 字少伯,长安(今属西 安市)人。开元十五年 中进士,历任汜水尉、 校书郎,天宝元年 贬江宁丞,天宝七年又 贬为龙标尉,世称王江 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 他避乱回乡,被刺史闾 丘晓所杀。
21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重点字词理解
出
塞
【唐】王昌龄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 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 ,秦汉时的关。
21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 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又 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人未还”使人 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 情感。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 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 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 ,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三、四两句就是诗 人的回答。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课件(共33张PPT)

.
-- 二
咽
一’
拓展延伸
垓下歌
项羽
力拔 山兮气盖世 , 时不利兮骆不逝。 骆不逝兮 可奈何 , 虞兮虞兮奈若何?
.毡
-·
.
’
』
一
~
咽
』
’
21 古诗三首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sài qín zhēnɡ
出塞 秦声 征服
huán
还钱
21 古诗三首
塞秦 征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 大下小;“征”左窄右宽。
秦 时//汉 时 关 , 万 里/长 征 /人 未 还 。
.毡 咱
? ·
-·
. ,『暨’-
一
也
立岳
咽
一’
V龙 城 /飞 将 在 ,不教扩胡马/度 阴 山
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 ”不肯过江东”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忍辱偷生 。
项羽 最壮烈的举动 当属因 “元颜 见江东父 老” ,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而 自杀身亡。在 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 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平 常的英雄气势在宋廷南 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 “不肯过江东” 的精神,实 因感慨时事,借史实 来抒写满腔爱国 热 情 。
。
只要 。
令 ,使 。
只要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
镇守边关 ,就可 以抵挡入侵 的敌 人,不叫他们超出阴山半步。
一
也
二岳
守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故乡,九死一生,有 着对战争的冤仇,对朝廷的埋怨,但他们仍希望 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 ,带领他们英勇奋战 ,守卫边关 。
由此 ,你感受到了 什么?
[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 国家的 壮志
咽
』
’
写作背景
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课件(共29张PPT)

假如有李广那样英勇善战 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 敌南下超出阴山。
龙城飞将
李广将军,汉朝著名军事 将领。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他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 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 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
英勇善战的将领 ——和平
思念亲人的哀怨、保家卫国的壮志,就这样 交错在一起,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让我们 再一次深情诵读。
自读古诗,借助拼音、注释,将 古诗读通,读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sài qín zhēnɡ
出塞 秦朝 征服
huán
还钱
秦时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要求:请 在听的时候 试着划出停 顿。
我会有节奏、 准确地朗读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 塞
王 昌 龄
知作者
王昌龄 (698—757), 字少伯,汉族,长安人(今 西安)。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代表作有《参军行七首》 《出塞》《闺怨》等。他著 有《王昌龄集》,被誉为 “七绝圣手”。
到底诗人王昌龄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读诗文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秦:秦朝
【唐】王昌龄 汉:汉朝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关:边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未还:没有回家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不教:不让
度:超出
明诗意
同学们借助注释,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汉时关,
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凉州词课件(共12张PPT)

前两句:激昂、兴奋 后两句:豪放、旷达
古诗对照
对照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点?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瀚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相同点:1.都是唐代诗人写的。 2.都是描写边塞战争的。 3.地点都在中国的边塞。
王翰 唐代边塞诗人 豪放壮丽
读懂古诗
自学提示: 借助注释,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句话写谁在干什么?琵琶声在催什么?
夜光杯
琵琶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两句将士们在说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 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1.古诗三首
凉州词
[唐] 王翰
凉州词:盛唐时流行的 起源于凉州一带的一种曲 调名。许多诗人都喜欢这 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读通古诗
朗读《凉州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凉州词
[唐]王翰
பைடு நூலகம்
táo
pí p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简介: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精致的酒杯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 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立刻弹起琵琶的声 音,在催人出发了。 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莫笑话, 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我会朗读
朗读《凉州词》
凉州词 [唐]王瀚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 出塞 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

这里秦、汉、月、关交错使用, 互相补充,是“互文”的写法。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是怎样的边关?
荒凉
冷清 寂寞
孤独
诗人笔下的明月都与什么有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都寄托 在了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 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
你是怎么理解这 句话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1 古诗三首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诗题
出塞
到边关去守卫边疆。
出塞 边塞 堵塞 塞住
边塞
边疆地区的要塞。 有坚固的防御设施的据点, 就像一道屏障,阻挡敌人入侵。
边塞诗
唐玄宗时期,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 历,看到了边塞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 铁马,挥笔写下了被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 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 龄。
了解诗人
王昌龄 字少伯,唐 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 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 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 “诗家夫子”、“七绝圣 手”之称。著有《王江宁 集》六卷。
读通古诗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结合诗句意 思,读准诗中的多音字。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 汉时/关,
万里/长征/ 人/未还。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_万__里__长__征__儿__未__还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_万__里__长__征__夫__未___还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___万__里__长__征__父__未__还__。_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是怎样的边关?
荒凉
冷清 寂寞
孤独
诗人笔下的明月都与什么有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都寄托 在了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 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
你是怎么理解这 句话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1 古诗三首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诗题
出塞
到边关去守卫边疆。
出塞 边塞 堵塞 塞住
边塞
边疆地区的要塞。 有坚固的防御设施的据点, 就像一道屏障,阻挡敌人入侵。
边塞诗
唐玄宗时期,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 历,看到了边塞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 铁马,挥笔写下了被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 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 龄。
了解诗人
王昌龄 字少伯,唐 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 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 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 “诗家夫子”、“七绝圣 手”之称。著有《王江宁 集》六卷。
读通古诗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结合诗句意 思,读准诗中的多音字。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 汉时/关,
万里/长征/ 人/未还。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_万__里__长__征__儿__未__还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_万__里__长__征__夫__未___还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___万__里__长__征__父__未__还__。_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课件(36张PPT)

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借助课本 上的注释帮助理解课文意思。
但使 只要。
龙城飞将 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 勇善战的将领。
教 令,使。
胡马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 阴山 位于今内蒙中部及河北北部。
朝代,秦朝和汉朝 这里指的是将士 回家
秦汉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和边关, 长期在外出征,御守边关的将士们至 今没有回家
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 防备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 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 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 原。
互动课堂
练习读一读吧! 注意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把诗 歌读通顺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想象画面: 联系诗人的环境,想象一下,这首诗 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
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谢谢观 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 这首诗,要仔细的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 候注意诗中的多音字和生字我,争取把生 字读的字正腔圆。
解诗题,知作者
《出塞》是乐府旧题。这是唐代诗人写边塞 的诗常用的题目。
解诗题,知作者
王昌,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 《参军行七首》《出塞》《闺怨》 等。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 气势雄浑,XXX高昂。
巩固旧知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巩固旧知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课件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 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 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 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 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 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 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 的《夏日绝句》。
词语解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 天下,失败自杀。 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 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拓展延伸
出塞(其二)
[ 唐 ] 王昌龄
骝(liú )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
城头铁鼓声犹震,
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
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
匣(xiá )里金刀血未干 。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
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课堂演练
一、形近字组词。
赛(赛跑) 秦( 秦朝 ) 征( 征战 ) 塞( 边塞) 泰( 泰山 ) 证( 证明 )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 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词语拓展。 与战争有关的词语: 金戈铁马 枕戈待旦 烽火连天 浴血奋战 兵连祸结 大动干戈
兵荒马乱 枪林弹雨 兵戎相见
不能
万里长征人未还。
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 秦汉时的关塞,自秦汉以来,无数的将 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令,使。
只要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 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 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
他们在盼望谁呢? 李广
李广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呢
?
英勇善战
词语解释
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 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 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课件(共37张PPT)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的后两句假设的语气给出了“万里长征 人未还”的答案,赞美了古代像卫青、李广 那样的名将,讽刺了今日将领的无能,表达 对边关巩固的期望和对良将的渴望,侧面体 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 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 望朝廷选派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 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但使⑤龙城飞将⑥在,不教胡马⑦度阴山。
⑤【但使】只要。 ⑥【龙城飞将】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⑦【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诗意 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
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 (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名将。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评 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每一个普通人都有 责任去维护国家和 民族的繁荣昌盛。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写书信。
21 古诗三首
出塞
唐 王昌龄
1.诗的题目是“出塞”,那“塞” 是什么意思?
边关要塞。 “出塞”又是什么意思呢?
到边疆戍守边关。
边塞只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 茫戈壁,给人一种荒凉孤寂的感觉。
凉州词
唐 王翰
《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 (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 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 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 有《凉州词》。
凉州词
[唐]王翰
táo
pí p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绝句是一种诗歌体裁。绝 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七 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绝句中也偶有六绝,但不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 无忘告乃翁”?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 达了一个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 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 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 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在人 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 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倘若攻袭龙 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 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 ,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 ”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 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 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 得出必要的结论。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 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 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这首诗写出了诗 人毕生的心事和无 限的希望,表达了 他渴望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强烈的 爱国之情。
1.九州在诗中是指 _________,乃翁是 指 _________。 2.这首诗看出作者 ———————— 的 情怀。 3.作者希望王师_________。 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 答)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 回答)_____________。 5.《示儿》最能表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 ,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 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 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 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 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 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 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 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 ”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 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 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解疑合探
出塞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 汉时∕ 关, 万里∕ 长征∕ 人∕ 未还。 但使∕龙城∕ 飞将∕ 在, 不教∕ 胡马∕ 度∕ 阴山。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当汴州。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 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 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 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 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
陆游出生两年后就遇上了“靖康之变”,儿时的他备 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 无辜,沦陷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在他幼 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南宋统治者向金人 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这更促使 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报仇雪耻,他曾从军九年,积 极抗金。以后虽多次复职做官,但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 ,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职。可 不管个人遭遇多么不幸,他始终为国家前途、人民命运 担忧。86岁临终之时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 》。
王昌龄(698-757), 字少伯,长安(今属西 安市)人。开元十五年 中进士,历任汜水尉、 校书郎,天宝元年 贬江宁丞,天宝七年又 贬为龙标尉,世称王江 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 他避乱回乡,被刺史闾 丘晓所杀。
重点字词理解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秦朝 汉:汉朝
出塞:乐府旧题。 塞,边塞。出塞, 就是到边防线上 去戍守边疆。
背 景: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 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 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 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 ,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 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 ,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 ,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 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 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 ,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 寻欢作乐。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 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先时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的父 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 1210年的除夕,86岁高龄的陆游躺在病床 上,已奄奄一息,他对他的儿子说:__ __________________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 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 ,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 “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 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 特 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 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 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 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 肖,跃然纸上。
题临安邸(dǐ)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biàn)州。
理解注释
• 休:暂停﹑停止﹑罢休。 • 暖风:暖洋洋的春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的风,还 暗指当时人们在西湖上那种花天酒地的淫靡之风。 (一语双关) • 游人:游玩的人。这里暗指南宋朝廷中那些寻欢作 乐的上层人物。 • 直:简直,差不多。 •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当 时已被金兵侵占。 • 醉:沉醉。
拓展总结
•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 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 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 卷之作——《示儿》吧。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爱国诗句集锦: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书怀》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 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 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两句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说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 的意思。
[全诗翻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 ,西湖中那些游客整日轻歌曼 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洋洋 的风把那些只顾吃喝玩乐权贵 们吹得像喝醉了酒,简直把杭 州当作亡都
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 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 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生情。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 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 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 ”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 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 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 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 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 ,秦汉时的关。
出 塞
-----王昌龄
塞外: 塞是边塞,要塞。塞外是指长城以北地 区。
`
《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 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关 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 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 向往。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出塞》 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 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 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 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 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 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 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 这种和平愿望。
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 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 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 旧没有消除。远离家乡 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 家人团聚。
关, 还。 在, 山。
假如有李广那样 的名将戍守边关, 匈奴的军队就不 敢越过阴山南下 入侵了。
解疑合探
出塞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 汉时∕ 关, 万里∕ 长征∕ 人∕ 未还。 但使∕龙城∕ 飞将∕ 在, 不教∕ 胡马∕ 度∕ 阴山。
----(南宋)陆 游
写作背景: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 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 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 ,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后,宋钦宗 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 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我们淮 河就此成了南宋、金两国的分界线。从此山河破 碎,不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 ,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苟且偷安,只求 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 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人未还”使 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 的情感。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 ,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 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 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 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三、四两句就是 诗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