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指导:学会审美(附文思点拨及高分范文精评)
有关“学会审美”中考话题作文指导及优秀范文

有关“学会审美”的写作指导和示例【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在他看来,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的源泉。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说:“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生活‘三点一线’,哪有美感可言?”也有的同学说:“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无论学习多忙,我都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还有的同学说:“追求美是一种小资情调,而且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是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结合材料内容,请你以学生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思点拨】这个作文材料由两段话组成,核心概念是“审美”,旨在让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学会审美。
第一段话以吴冠中的名言提醒学生,“美”比“知识”更重要,进而说明审美的实质和懂得审美的意义;要求考生围绕“懂得审美”进行阐释与分析。
第二段话是三个同学有关审美的观点:第一个是“学习生活无美感论”,事实上,学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本身就是一种美。
遑论神秘浩瀚的知识海洋、丰富多彩的校园风光、个性各异的亲人老师同学等审美对象。
“学习生活无美感论”实际上是忽视了审美主体对美感的挖掘和追求。
第二个是“打扮就是审美论”,这是对审美理解的狭隘化。
诚然,审美与个人打扮有共同的部分,但个人打扮只是审美的一部分,审美要比外在形象更深广,更有精神力量。
第三个是“向美乃小资情调论”,审美需要生活的仪式感,因为审美需要生活的“小确幸”,审美需要关注生活细节,审美需要优雅地生活。
小资情调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具有的生活态度;相对而言,小资情调更需要花费与开销,而审美只是需要生活的仪式感,而仪式感并不需要过多的花费与开销。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解析:学会审美,健全人格(附优秀范文)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疫情期间,湖北仙源中学的杨老师带领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以一幅幅励志漫画来驱散疫情的阴霾。
厦门六中合唱团用阿卡贝拉的形式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微光》,一首首经典歌曲令人泪目。
追溯历史,打开苏轼的朋友圈,我们看到有文与可的《墨竹》、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还有赤壁的清风明月……也许正是这些美好让他走出生命的泥淖。
材料二: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狭义的美育主要指艺术教育。
而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也就要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
以上材料引发了育才中学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作为该校的一名学生,请你给校团委写一封信,建议学校举办“学会审美,健全人格”的主题周活动,署名统一用“李华”。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立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写作(60分)23. (60分)(一)审题与立意分析(1)命题意围立德树人,注重美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时代的发展要求。
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营造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并达成美育共识,“美育”的考查十分必要。
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创设真实具体情境任务,把写作和人生体验相结合,把任务指令和生活现实相结合,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防套作、防宿。
(2)材料解读材料一叙述了三个事例,杨老师带领孩子用画漫画的方式抗击疫情,让我们感受到绘画艺术的力量;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式演唱,让我们感受到音乐震撼人心的作用;苏轼对人生的乐观豁达也与他广泛的审美情趣有关。
三个事例都指向美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美关乎着灵魂精神的滋养。
材料二是美学家李泽厚对美育的定义。
第一句话是说狭义的美育是指艺术教育,正如材料一中第一二个事例所指,美育包含绘画、音乐等艺术。
学会审美优秀作文

学会审美优秀作文学会审美优秀作文(精选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会审美优秀作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会审美优秀作文1美,是一个多么靓丽的词,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爱美呢?我们不能单以外貌来评价一个人。
这如同苹果一样,有的苹果外形大而光泽红润,漂亮诱人,但你咬上一口,却“味同嚼蜡”;而有些苹果外形不显眼,甚至有点难看,但吃起来,却甘甜爽口。
事实上,有时外表误导了我们。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金玉其外”,却很少想到“败絮其中”。
这就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审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物是这样,人亦如此。
人的相貌美和形体美,是形成人外在美的重要因素。
但是,人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
人与动物不同,人是有思想、有精神生活、富有创造性的。
人的美自然也应该主要表现在精神境界、思想品德以及聪明才智等方面。
外在美是天生的,不可选择,难以改变;而内在美则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塑造的。
世界上许多外貌不美的人(如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等),都成了大有出息的人。
所以,外貌不美的人不必苦恼,更不必自卑。
相貌不如人,未必智力不如人,更不等于品德、才能不如人。
可以在心灵美方面下工夫,以自己的高尚品德、美好情操和学识才能去赢得人们的爱戴。
而对于那些相貌长得美的人来讲,也不必以此作为骄傲的资本,如果不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光有漂亮的外表,而没有美的灵魂,是不能算做真正的美的。
美并不在于外表的张扬,而取决于心灵的纯净与美丽。
一切美丽的光辉都来自内心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就无所谓美丽;一切动人的旋律都发自内心的弦,没有心灵的拨动,就无所谓美丽,就不能产生震撼的力量。
心灵美了,人格会因此而绽放光彩,信念会因此而展开翅膀,成功会因此而高歌吟唱,幸福的彩虹会踏着薄雾飞舞。
2021届高三月考作文“学会审美”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

2021届高三月考作文“学会审美”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学会审美,创造美好生活XXX先生曾说过:“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这句话提醒我们,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的源泉。
但是,现实中有些同学认为我们的生活“三点一线”,缺少美感。
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追求美是小资情调,需要花费不少金钱,不如把精力放在满足基本需求上。
然而,我认为审美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追求,它可以让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首先,审美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身边的美,从小事做起,如欣赏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欣赏同学们的才艺,欣赏老师的讲课风格等等。
这些美好的事物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和愉悦。
而且,审美不仅是对美的欣赏,更是对美的创造。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事物,如美丽的手工作品、优美的诗歌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审美能力去发掘和创造。
其次,审美是一种人生追求。
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更在于精神上的追求。
审美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它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阅读经典文学、旅游探索等方式,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而且,审美还可以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积极向上。
当我们欣赏到美好的事物时,会感到心情愉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积极向上。
最后,审美可以让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生活中的美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出更多的美好,如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等等。
这些美好的事物不仅可以给我们自己带来幸福,还可以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感受到美好的力量。
因此,我认为学会审美,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欣赏身边的美,创造更多的美好。
让我们一起学会审美,创造美好生活!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审美与人生”。
审美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外表的美丽,还包括内心的丰富和精神的提升。
培养写作审美和文采的技巧

培养写作审美和文采的技巧写作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写作审美和文采则是写作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通过培养写作审美和文采的技巧,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使作品更加吸引人,更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培养写作审美和文采技巧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写作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培养写作审美的技巧1.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是提升写作审美的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作家的独特写作风格和审美趣味,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想象力。
同时,多读经典著作和各种类型的作品,可以培养对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欣赏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审美水平。
2. 学习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写作中用于修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的重要工具。
学习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具有艺术感染力。
同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还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使作品更加优秀。
3. 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写作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对于提升写作审美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词语;同时要追求语句的精确性,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句表达意思,避免冗长庞杂的描述。
二、培养写作文采的技巧1. 增加词汇量和语言能力:写作文采的基础是词汇量和语言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积累词汇和理解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文章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日常的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来逐渐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2. 培养个性化的写作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可以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来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既可以借鉴优秀作家的经验,又要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3. 用心琢磨文章结构和布局:写作文采不仅仅体现在文字的华丽与否,还体现在文章结构和布局的精巧。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和经典的文章结构,如开门见山、环环相扣、点题扬长等,使自己的文章更加有层次感和逻辑性。
高二学会审美优秀作文700字5篇

高二学会审美优秀作文700字5篇高二学会审美优秀作文1娱乐圈里吹着的“中性美”之风还未完全止息,又有一股名叫“伪娘”的超强台风来袭,同时更兼有“LadyGaGa”狂风呼啸。
当我听到人们用“帅”形容女性,用“漂亮”修饰男性时,一阵恶寒从我心里泛起。
我并非是不能容忍像刘著童童这样喜欢把自己女性化的人。
毕竟,个人有个人的选择与追求,我只是无法容忍我们的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对他们的肯定和追捧。
我们的社会对这样行为的不正常反应恰恰反映了我们的审美观患了病。
我们亟待医好全社会病变的审美观!何为美?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审美观都是不同的。
正如汉尚瘦美人,唐尚胖佳人,魏晋喜欢性格温润如玉,举止文雅的谦谦君子,而盛唐则欣赏性格豪放,爽朗大气的男儿一样。
但只要我们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些传统审美观中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以符合自然特征为美,以内在美为美。
无论是在夏商周,还是在元明清,都不会有谁认为男人绾着高高的发髻穿着轻柔的绸衣眨巴着水汪汪的眼睛是美的。
因为作为男性,他的自然美感应是不同于女子的刚强伟岸坚毅,说白了就应该是像山一般沉稳。
而女性的自然美感则应该是不同于男子的柔和婉约或者活泼。
这种美感差异是自然的不容颠覆的。
然而现今社会偏偏就有人反自然而行,掀起“伪娘”狂潮,挑战着我们传统的正确的审美观。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美绝对不是用光鲜的衣服浓重的妆容或者夸张的举止粉饰出来的。
真正的美也不等同容貌的漂亮或英俊。
其实,无论是男性的刚强美还是女子的婉约美,都应该是内在品格层面上的。
真正的美不浮于外而是发于心,是一种由内散发的能感人的打动人的魅力。
想一想咱们中国,妹喜妲己哪一个不是花容月貌倾国倾城。
可为什么中国四大美女里没有她们?说穿了,不过是因为她们空生了一幅好皮相,却心术不正,祸国殃民。
而齐国王后钟无艳诸葛亮老婆黄氏都是出了名的丑,但我们却仍认为她们是美丽的,因为她们善良聪慧品格端正。
以审美为话题的作文

以审美为话题的作文审美无所不在,审美是一种人们与生俱来的力量,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以审美为话题的作文,欢迎阅读!以审美为话题的作文1人的审美各不相同,因此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自有其美之处。
但人们对“丑”的界定近乎全都,丑陋、有瑕疵的事物好像总会受到大众的鄙弃。
因此,人们擅长从美中发觉不足,却不擅长从不足中发觉美。
而我恰恰认为,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够在很多不足之中发觉出一点美。
林黛玉在一次行令时曾说,李义山诗晦涩难懂且好用典故,因此不免入了迂腐书生之流,但自己唯独爱一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诗语言动听、多化用典故,这是其特点,甚至也可说是其不足。
但黛玉偏偏从这不足之中相中了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可见其审美情趣之高。
黛玉曾多次葬花、哭花,在世人看来落花实在不是漂亮之物,而她却生出对落花的怜惜之情,其审美趣味由此也可见一斑。
再讲至李义山这句诗。
世人眼中的荷虽是纯洁的,但枯荷蓄积淤泥、招来飞虫,的确不是什么惹人怜爱之物。
但李义山却能从这“不美”之中寻出一些“美”来。
认真想来,留半塘枯荷听秋雨打落的声音,好像颇为享受,诗人的情趣在这寥寥七字中已跃然纸上。
黛玉从这句诗中发觉李义山诗歌不足中的一点美,李义山则从雨打枯荷中发觉枯荷不足之中的一点美。
黛玉的审美趣味可谓高,而李义山较之于她,又将高出数倍。
当下人们都缺一点从不足中发觉美的情趣,而古人较之我们要好得多。
不难发觉,宏大的艺术作品几乎都来自于古人,断臂的维纳斯、无头的成功女神像、烧毁的《富春山居图》……即使他们残缺不全,却照旧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反观今日,越来越多的完善主义者极力追求完善,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但往往只会陷入迷失的泥潭,连自己也不知道所追求的完善毕竟是什么。
追求残缺美的人往往会走上另一种极端。
马未都曾在文章中指出,现在不乏人为毁坏成对的艺术品,使之成为孤品而炒高价格的现象。
审美趣味一旦沾染了金钱的味道就显得低劣了。
提升自身审美 强化审美自信作文

提升自身审美强化审美自信作文美,是一个多么靓丽的词,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爱美呢?我们不能单以外貌来评价一个人。
这如同苹果一样,有的苹果外形大而光泽红润,漂亮诱人,但你咬上一口,却“味同嚼蜡”;而有些苹果外形不显眼,甚至有点难看,但吃起来,却甘甜爽口。
事实上,有时外表误导了我们。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金玉其外”,却很少想到“败絮其中”。
这就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审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物是这样,人亦如此。
人的相貌美和形体美,是形成人外在美的重要因素。
但是,人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
人与动物不同,人是有思想、有精神生活、富有创造性的。
人的美自然也应该主要表现在精神境界、思想品德以及聪明才智等方面。
外在美是天生的,不可选择,难以改变;而内在美则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塑造的。
世界上许多外貌不美的人(如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等),都成了大有出息的人。
所以,外貌不美的人不必苦恼,更不必自卑。
相貌不如人,未必智力不如人,更不等于品德、才能不如人。
可以在心灵美方面下工夫,以自己的高尚品德、美好情操和学识才能去赢得人们的爱戴。
而对于那些相貌长得美的人来讲,也不必以此作为骄傲的资本,如果不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光有漂亮的外表,而没有美的灵魂,是不能算做真正的美的。
美并不在于外表的张扬,而取决于心灵的纯净与美丽。
一切美丽的光辉都来自内心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就无所谓美丽;一切动人的旋律都发自内心的弦,没有心灵的拨动,就无所谓美丽,就不能产生震撼的力量。
心灵美了,人格会因此而绽放光彩,信念会因此而展开翅膀,成功会因此而高歌吟唱,幸福的彩虹会踏着薄雾飞舞。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自觉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平凡是美,不矫揉,不造作;自然是美,不加修饰,不追求时尚。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不能只注重外表,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事事、处处严于自律,宽以待人,给人以真诚的微笑和力所能及的帮助:随手拾起一片纸屑,自觉排队买饭用餐,坐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骑车时遵守交通规则,等等,这样,你就用你的道德力量表现出一种无比崇高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皋市高三期中联考作文写作指导:学会审美:【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在他看来,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的源泉。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说:“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生活‘三点一线’,哪有美感可言?”也有的同学说:“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无论学习多忙,我都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还有的同学说:“追求美是一种小资情调,而且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是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结合材料内容,请你以学生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思点拨】这个作文材料由两段话组成,核心概念是“审美”,旨在让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学会审美。
第一段话以吴冠中的名言提醒学生,“美”比“知识”更重要,进而说明审美的实质和懂得审美的意义;要求考生围绕“懂得审美”进行阐释与分析。
第二段话是三个同学有关审美的观点:第一个是“学习生活无美感论”,事实上,学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本身就是一种美。
遑论神秘浩瀚的知识海洋、丰富多彩的校园风光、个性各异的亲人老师同学等审美对象。
“学习生活无美感论”实际上是忽视了审美主体对美感的挖掘和追求。
第二个是“打扮就是审美论”,这是对审美理解的狭隘化。
诚然,审美与个人打扮有共同的部分,但个人打扮只是审美的一部分,审美要比外在形象更深广,更有精神力量。
第三个是“向美乃小资情调论”,审美需要生活的仪式感,因为审美需要生活的“小确幸”,审美需要关注生活细节,审美需要优雅地生活。
小资情调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具有的生活态度;相对而言,小资情调更需要花费与开销,而审美只是需要生活的仪式感,而仪式感并不需要过多的花费与开销。
这个观点过于注重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而忽略了审美思想与浪漫主义,因而需要考生进行深度分析、仔细比较和理性判断。
根据第二段最后的总结,我们可以得知:这三个观点属于“不懂审美”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
这三句话是命题者给写作者提供的写作靶的,写作者需要对这三个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甄别、取舍,理性判断,辨识真伪,阐明理由。
题目要求考生以“高三学生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这就意味着考生必须紧扣“审美”,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当然,“审美”只是一个写作场域,只是涉及“审美”还很不够,还需要深入精准审题,思维内向聚焦,找出核心立意,进而写得精深。
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学会审美,是对传统德智体教育的必要补充,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懂得审美,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和格局。
而且,青少年的世界里应该有童话歌谣,有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有动人的音符,有丰富的颜色……所以,这道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既谈审美的价值与意义,并倡议大家端正审美态度,学会审美;也能针对不懂得审美的认识进行理性判断,辨识真伪,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的,当属最佳立意。
佳作示范一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
“美”并不囿于外形的靓丽美,“美”可以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恬淡心境,可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自然雅致,还可以是“读书万卷,行万里路”的伟大心志……美是博大的,追求美,你我皆可为之。
吴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在他眼中,审美是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我深以为然。
审美,审自然之美,可以让我们体悟自然的宏大包容,珍惜万物生灵;审美,审生活之美,可以让我们发掘匿于表象后的生命本质与人间真情,用更加幸福的姿态绘人生画卷。
当学会用欣赏美的眼光注视万事万物,阴霾亦会消散,生命芳华盛绽。
有同学认为“现实很骨感”,追求美是小资情调,作为高三学生,美是奢侈的。
我不以为然,即使生活“三点一线”,美亦融于其中。
你看清晨披在肩头的温软阳光,用金色光辉伴你成长,这难道不是美吗?你看同学们亲切友好的交流,老师慈祥温柔的目光,这难道不是美吗?当你投身学习,专注解题,将知识谱写在答卷上,对未来展望,这也是美!这些美无法用金钱衡量,他们与生命同在,让人生摇曳生姿。
当然,追求美并不是只力求外形之美,而是用善于发掘生命亮色的眼去寻日常的幸福,寻周遭的“小确幸”,当你能从一花一木,一草一树,一人一事找到美丽,人生将时刻充满丰盛的阳光与甜蜜的雨露。
追求美,也是追求幸福的真谛,众生皆苦,生活藏鲜,当能够让审美成为习惯,幸福就会时时刻刻与你相伴。
高三学生学业繁重,常常是负重前行。
当拥有审美的能力,我坚信会给劳累艰辛的高三生活带来幸福与享受,从而更好地在人生路上前进。
不妨从现在做起,停下口中的抱怨,摒弃烦躁的思想情绪,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周遭的寻常景、平常事,发掘生命的甜美,让幸福之花在人生画卷上盛绽。
我坚信,国家需要的人才也定是有审美之心的人,当审美成为你的生活方式,没有阴霾,可以遮蔽你的前行大道!让我们一起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吧!谢谢大家!【点评】作者对材料解读深刻透彻,能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主体部分有破有立,破得彻底,立得稳实。
语言富有文采,文题的对句呈现,第二节的连续引用,多处整饬的排比句等都很引入注目。
行文符合面对全校学生演讲的要求,并能倡议大家端正审美态度。
体式符合规范。
评58分。
佳作示范二赖有微风递远馨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以小我之美,筑国之大美。
”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情趣,是淌于古今高雅兴致,始终散发耀眼夺目的光彩。
千百年来,审美情绪一直是民族之美的源泉。
古有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美学生活方式,今有李子柒一双素手点染田间烟火、践行生活美学。
美,从来不是外表光鲜亮丽,只是心下沉静、心内有大美,故而散发出柔和的美学光辉。
审美,于个人,可以陶冶出优雅的生活情操。
认识美、欣赏美,如此我们的生活才能富有美感。
不是花前月下才富于美感,不是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才富于美感。
审美带给我们的是由内而外的精神滋养与灵魂熏陶。
作为高三学子的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便可以营造富于美感的生活。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
为生活增添一份美,便可铸就美好的未来。
审美,于国而言,更是社会主流价值导向。
祖国锦绣山河散发着动人心魄的壮丽之美,中国梦更是构造着中国之美,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闪耀着天下之大美。
此时的审美是沉醉,亦是投身奉献。
然而,当今社会现实很骨感,但丰盈的美学也必然会丰盈现实,追求美也并不意味着将外表打扮得光鲜亮丽,午后清澈的天空、黄昏天边的晚霞,这都是美。
往大了说,构建“美美与共”的世界,这也是一种美。
以美育为借口,实际上是拒绝了精神的丰盈,拒绝了生活美学。
同学们!身为高三学子的我们,以美学点缀生活,才能让精神更加丰盈,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永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迸发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造伟力,推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小我之美,筑国之大美。
韩非子云: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相信践行生活美学的我们,定会丰盈价值追求,充实精神渴望,跳动中国心,构建一个灿烂而盛大的未来。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美学之风定会正民族风骨,弘扬民族气节,山高水长。
让我们发现美,欣赏美,以小我之力,构建美丽中国!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点评】本文对主旨理解准确、深刻;行文从“于个人”说到“于国”,颇有层次;文笔大气、优美,多处引用文字让文章氤氲着文化的气息。
全篇能揭示出审美的价值与意义,并倡议大家懂得准确审美,立意积极。
评56分。
佳作示范三美以修身,美以养性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在这里发表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的确,一个人倘若一无所知,那么他对世界的认知仅是浅薄简陋;但若一个人丧失审美,那么世界万千于他而言便是灰白一片,毫无意义。
何谓美?在我看来,美是人们在对周遭仔细观察品味后生出的直观感受,它与丑相对,因此,审美的过程便也是发现生活闪光点的过程,不论是外表的鲜艳美丽还是精神层面的高尚动人,细细省来总会内化为自己的原生动力,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然而,也许会有同学产生这样的疑问:对美的追求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们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
这实则是窄化了美的定义,将美等同于外在的“入时打扮”和所谓的追求潮流。
不可否认,倘若盲目地打扮自己,让自己变成花枝招展的“无实花”而不注重学生的本职任务,这样的“美”有百害而无一利。
但这种“美”的本质是虚荣和浮夸,在“审美”这面照妖镜下,势必会显出其腐朽的本质,压根儿谈不上任何美感。
而修身之美,是“以铜为镜而正衣冠之美”,是待人接物之前必须做到的衣着整洁,谈吐有度之美。
反观当下,多少学生以没时间为借口,以学业繁重为幌子,忽略了自身的言谈,何谈修养的培养和提升?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抛开了美也便抛弃了优雅生活的选择,沦为与野蛮人无异的境地。
养性之美,更在于精神层面的积淀和培养。
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大多拥有这样一双审美的素心慧眼,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理趣之谈,无不向我们后人展示着他们丰厚的阅历和诗意的精神境界。
在这种对美的探索中,他们忘却机心,成为后世美学教科书中的典范。
而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亦将以古人之光照耀我们的审美世界。
不必以生活毫无美感为借口而放弃自身修养的提高,方能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点评】本文由材料出发,先诠释了“美”的内涵,接着指出错误的审美认识的实质,是为“破”;然后从修身、养性两个方面谈正确的做法,是为“立”。
统观全篇,认识深刻,逻辑严密,结构清晰,文字流畅。
评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