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1

合集下载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小张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两所学校,其中一所是名牌大学,但专业不理想,一所是一般大学,但专业理想,小张犹豫不决,这种动机冲突是( )(2015.18)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正确答案:D解析:人们面对多个目标时,每个目标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另一个,必须进行多重选择,叫做多重趋避式冲突。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和意志2.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不是相互对立的,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部动机的不断内化。

持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 )(2016.29)A.成败归因理论B.成就目标理论C.自我价值理论D.自我决定理论正确答案:D解析: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理论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并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决定的学习动机,强调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部动机的内化。

(该题在教育心理学版块也有涉及)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和意志3.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2017.27)A.直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劝说D.情绪唤醒正确答案:A解析: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个体的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的唤起、信息综合等,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个体的直接经验。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和意志4.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建立的成就目标是( )(2017.31)A.社会目标B.绩效目标C.表现目标D.掌握目标正确答案:D解析: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两种不同的内隐观点,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

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而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确立表现目标。

(该题在教育心理学版块也有涉及)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和意志5.有两所幼儿园可供家长选择,一所幼儿园离家远,但设施条件很好;另一所幼儿园离家近,但设施条件一般。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总分:3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222.30)1.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包括三部分内容,不属于该书组成部分的是( )。

(2015年)(分数:11.20)A.人类的本性B.学习心理C.教师心理(正确答案)D.个别差异解析: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后来又把此书发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

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本题为基础题,需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中一些经典的著作、人物事件等的内容要了解。

2.根据加涅的观点,属于连锁学习范畴的是( )。

(2016年) (分数:11.20)A.辨别学习B.言语联想学习(正确答案)C.具体概念学习D.定义概念学习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八类学习,加涅认为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信号学习,如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

刺激—反应学习,如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学习。

言语联想学习,是由语言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

辨别学习,如,对红绿灯的学习。

概念学习,如学会了三角形的定义,以后见到图形,可知道是三角形。

规则学习,如公式的学习。

高级规则学习,如,利用公式解几何题。

本题需考生熟记加涅学习水平的分类,注意与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进行区分。

加涅的学习分类为高频考点,考生复习时可结合例子理解记忆。

3.学生在了解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的相加性原理后,生成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按加涅的学习分类标准,这种学习属于( )。

(2013年)(分数:11.20)A.辨别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高级规则学习(正确答案)解析:加涅认为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信号学习,如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

刺激—反应学习,如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学习。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专题专题)附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专题专题)附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专题一、单选题1.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的心理学派是( )。

(统考2019研)(A)机能主义(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2.1967年《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作者是( )。

(统考2016研)(A)斯滕伯格(B)布鲁纳(C)奈塞尔(D)西蒙3.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

(统考2014研) (A)认知科学(B)神经心理学(C)认知神经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4.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统考2013研)(A)管理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工程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5.科学心理学内涵最妥当的表述是( )。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A)对潜意识的实证揭示(B)对人类行为的实证探讨(C)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D)对社会事件与社会活动资料的搜集6.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是( )。

(北京大学2011研)(A)斯金纳(B)华生(C)班杜拉(D)霍尔二、简答题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8.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9.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10.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11.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在学过本章之后,你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12.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在心理学的产生中有什么作用?13.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14.简要说明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15.什么是观察法?它有何优缺点。

(统考2018研)16.简述心理学的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和其优点与缺点。

并举例加以说明。

(华中师范大学2014研)17.简述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概述)模拟试卷4(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概述)模拟试卷4(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概述)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7.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1.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

(2007年)A.格式塔B.人本主义C.构造主义D.行为主义正确答案:C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并且很重视心理学实验。

他们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人本主义强调人是有自由意志的,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不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

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在他们看来,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

要依靠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二是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

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2.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

(2008年) 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人本主义D.行为主义正确答案:D解析:构造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状态。

机能主义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

但他们把意识看成永不停息的过程。

如果说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那么机能主义则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由的意志,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反对精神分析过于强调无意识和行为主义对意识研究的忽视。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二是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

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3.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

该研究属于( )。

(2009年)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正确答案:B解析:“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

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并不是因果关系,学生也有可能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而看电视的时间多,故两者之间并不是因果研究,没有涉及时间跨度研究,故为相关研究。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4(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

(分数:2.00)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解析:3.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的学习。

(分数:2.00)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解析:4.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2.00)A.斯金纳B.皮亚杰√C.高尔顿D.华生解析:5.适合于自己看书和做笔记进行学习,而不适合于教师的讲授和灌输的学习者属于( )。

(分数:2.00)A.视觉型学习者√B.听觉型学习者C.动觉型学习者D.触觉型学习者解析:6.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分数:2.00)A.桑代克B.斯金纳C.马斯洛D.班杜拉√解析:7.最早对动物进行学习实验研究的是( )。

(分数:2.00)A.德国的艾宾浩斯B.美国的桑代克√C.德国的柯勒D.美国的华生解析:8.学习是为了获得老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是一种( )。

(分数:2.00)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内驱力解析:9.在布鲁纳提出的三种表征系统的发展中,( )是很重要的。

(分数:2.00)A.动作B.语言√C.表象D.想象解析:10.根据乔纳森提出的知识获得三阶段模式,高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何种方式?( ) (分数:2.00)A.练习B.反馈C.学徒关系√D.经验解析:11.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主试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要求一组把单词学三遍,另一组把单词编成故事,两组所用时间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自变量是( )。

(分数:2.00)A.被试特点的自变量B.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C.刺激特点的自变量D.环境特点的自变量解析: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学习方式,一组被试把单词学习三遍,另一组被试把单词编成故事,这是在实验情景下的暂时差异,由主试的指导语不同导致。

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如疲劳、消极情绪等。

3.本质上,在单被试设计中充当控制组的角色的是( )。

(分数:2.00)A.基线测量√B.重复测量C.一次改变一个变量D.行为的实验分析解析:解析:在单被试实验设计中,只有一名被试,并且着重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

单被试实验设计的典型设计——ABA设计有三个主要部分: (1)实施自变量前的基线水平; (2)施加自变量后的变化水平; (3)消除自变量后,变化水平的回归基线。

4.以下为准实验设计的是( )。

(分数:2.00)A.事后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完全随机化设计D.非等组的轮组设计√解析:解析:A项为非实验设计;B项和C项为真实验设计。

关于轮组设计(平衡),如果实验中使用相等组设计,轮组设计为真实验设计;如果实验中使用非相等组,轮组设计为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控制的程度方面,准实验的使用条件:(1)由于条件、研究的限制无法采用控制组,如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问样本设计等; (2)有控制组但不能随机安排,如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轮换设计与平衡对抗设计等。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4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4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4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人的意识是由( )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

A.认知B.情绪C.情感D.欲望正确答案:A,B,C,D解析:人的意识是由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2.以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为前提而提出的注意理论是( )。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3.下列关于听觉的共鸣理论,描述正确的有( )A.该理论是由赫尔姆霍茨提出来的B.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C.声音刺激的频率高,由短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D.声音刺激的频率低,由长纤维发生共鸣正确答案:A,B,C,D解析:共鸣理论是由赫尔姆霍茨提出的。

他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声音刺激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做出反应;声音刺激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做出反应。

人耳基底膜约有24000条横纤维,它们分别反应不同频率的声音。

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

知识模块:感觉4.内部言语的特征有A.反应性C.隐蔽性D.情境性正确答案:B,C解析: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它具有隐蔽性和简略性的特点。

因此本题选B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5.伊扎德认为复合情绪包括A.基本情绪的混合B.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C.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D.基本情绪与诱因的结合正确答案:A,B,C解析:伊扎德认为复合情绪有三类:第一类是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一愉快:第二类是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一兴趣一享乐;第三类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多疑一恐惧一内疚。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情绪专题)附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情绪专题)附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情绪专题一、单选题1.在情绪反应中,与愤怒情绪产生关系最密切的神经中枢是( )。

(统考2018研)(A)杏仁核(B)小脑(C)桥脑(D)延脑2.积极情绪有助于拓宽注意的范围,促进问题的解决,这体现了情绪的( )。

(北京师范大学2017研)(A)组织功能(B)动机功能(C)适应功能(D)社会功能3.小王开车行驶在马路上,突然从路边窜出一条狗,此时他顾不上多想,迅速转动方向盘并急刹车,刹车之后,他才感觉自己的心砰砰乱跳,呼吸急促,觉得害怕,能够较好地解释该现象的情绪理论是( )。

(统考2015研)(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巴德学说(C)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D)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4.下列情绪理论中,强调对生理唤醒进行认知解释的是( )。

(统考2014研)(A)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B)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C)阿诺德的情绪理论(D)伊扎德的情绪理论5.“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一种( )。

(华东师范大学2013研)(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6.在情绪研究中,研究者长期以来争论的主要问题是( )。

(统考2011研) (A)情绪的产生是否与生理活动有关(B)情绪是否具有动机功能(C)情绪和认知是否相互独立(D)基本面部表情是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二、简答题7.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8.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有什么意义?9.情绪分类的依据是什么?10.试论述情绪的中枢机制,脑的不同部位在情绪产生中有什么作用?11.试论述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它们在情绪产生中有什么作用?12.什么是表情?表情有哪些功能或作用?13.詹姆斯——兰格理论对于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有什么意义?14.坎农——巴德学说在情绪理论中有什么地位与作用?15.什么是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该理论的实质是什么?16.试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1(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面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是(分数:2.00)A.学习心理B.学生心理C.教学心理D.学生心理健康√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心理学规律,探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相互作用,学生心理健康不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主题,它属于学校心理学关注的主题。

故选D。

2.有研究者将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积极状态学生,一类是消极状态学生。

研究发现,对积极状态的学生使用教师讲授的方法教学效果好,对于消极状态学生使用电影教学的方法教学效果好。

这种现象被称为(分数:2.00)A.学与教相互作用√B.以学定教C.教学相长D.因材施教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就是指学习因素与教学因素的交互作用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使学习因素与教学因素达到最优配置,使教学效果最佳。

考生可结合心理统计学中“交互作用”这一属于理解“相互作用”的含义。

因此本题选A。

3.下面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分数:2.00)A.习惯化和去习惯化B.图式改变C.形成条件反射D.视觉适应√解析:解析:习惯化是指当个体对于一个事物比较熟悉之后不再关注它,这说明个体由于经验已经获得了对于这个事物的认识。

去习惯化是指当个体遇到与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之后,又引起了个体的兴趣,说明个体由于经验的作用能够区分不同事物了。

图式改变来自于皮亚杰的观念,指的是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个体认知的变化。

形成条件反射说明个体学到了不同的经验。

视觉适应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学习。

故本题选D。

4.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结构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分数:2.00)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解析:解析:奥苏伯尔根据新旧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故本题选D。

5.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某教师学习如何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派学习理论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属于(分数:2.00)B.言语联想学习C.规则学习D.问题解决的学习√解析:解析:问题解决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旨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

教师学习如何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派学习理论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即灵活运用多种规则解决问题,因此本题选D。

6.在桑代克以猫作为实验对象的研究中,当猫开始的动作无效时,会通过改变动作设法逃出去,桑代克认为猫的这种反应符合的学习规律是(分数:2.00)A.选择反应律B.类化反应律C.联结转移律D.多重反应律√解析:解析:桑代克通过学习实验提出三种学习主律和五种学习副律。

五条副律分别是多重反应律、定势律、选择反应律、类化反应律、联结转移律。

多重反应律是指某一反应不能导致令人满意的结果时,将进行另外的反应,直到有一种反应最终导致满意的结果为止。

选择反应律是指对情境中的某些因素进行选择性反应。

类化反应律是指在新情境中出现与最类似情境中的反应。

联结转移律是指逐渐地变化情境中的刺激,直至使反应与新情境形成联结。

因此本题选D。

7.在连续强化条件下,行为反应的特点是(分数:2.00)A.建立快,消退也快√B.建立快,消退慢C.建立慢,消退快D.建立慢,消退也慢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关于强化程式的研究。

在连续强化条件下,行为建立快,消退也快。

间歇强化条件下,建立慢,消退也慢。

8.海明威曾说,他每完成一部分创作之后,就奖励自己一杯咖啡,然后继续写作,这在班杜拉看来,属于(分数:2.00)A.外部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解析:解析:班杜拉将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强化属于外部强化,也叫直接强化。

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属于替代强化。

人们对达到自己预期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以激励自己,这是自我强化。

因此本题选D。

9.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先教最一般、最抽象的概念,然后教较为具体的概念,最后教最为具体的概念,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教师贯彻的教学原则是(分数:2.00)A.综合贯通原则B.渐进分化原则√C.直观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解析:解析:奥苏伯尔提出了两种教学原则,一种是渐进分化原则,一种是综合贯通原则。

渐进分化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先教最一般、最抽象的概念,然后教较为具体的概念,最后教最为具体的概念。

综合贯通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先教具体的概念,随着学生对具体概念的掌握,再帮助学生将这些具体的概念联系起来。

因此本题选B。

10.在加涅总结的信息加工模式中不包含的结构是(分数:2.00)B.中央执行系统√C.期望事项D.执行控制解析:解析:加涅总结的信息加工模式包括信息流程、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

信息流程描述了个体对于信息的加工过程。

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动机。

执行控制负责调节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11.程序教学依据的理论是(分数:2.00)A.试误学习理论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解析:解析: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并将该理论运用到动物训练、企业管理、课堂管理等各种情境,程序教学即是该理论在教学中的系统运用。

因此本题选B。

12.小明看到同学努力学习得到了奖学金,大受激励,觉得明年自己也能获得奖学金,学习更加努力了。

这说明小明受到了(分数:2.00)A.外部强化B.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解析:13.某学生对于某门课程的学习毫无兴趣,但为了第二天的考试能够及格而熬夜学习,此时这个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B.正确的动机C.近景的、直接陛动机√D.一般动机解析:解析: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较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影响学生近期学习活动的动机。

14.根据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理论,期望和价值之间具有的关系是(分数:2.00)A.正相关的关系B.负相关关系C.互补关系√D.没有关系解析:解析:阿特金森认为两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期望值和价值之和为1。

也有学者认为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当个体认为某种学习任务成功的概率高的时候,乐意投入这个学习任务中,并认为该任务有较高的价值。

15.小明为了探明某个数学原理而去学习,推动他学习的动机属于(分数:2.00)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错误学习动机D.远景性学习动机解析: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为了学习内容本身而去学习属于内部学习动机,为了学习内容以外的目的则属于外部学习动机。

为了探明某个原理而去学习属于内部学习动机,因此本题选A。

16.根据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理论,成就动机高的人倾向于选择的任务是(分数:2.00)A.难度适中的√B.难度大的C.难度小的D.难度大或小的解析:解析:在期望一价值理论中,期望是指完成一个任务的概率,即该任务的难度(P),价值是指完成一个任务给个体带来的价值(I),P和I是互补的关系。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公式是T=M×P×l=P×(1-P),T 是指一个人做某事情的倾向,M是指一个人固有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强的人M是正值,成就动机低的人M 是负值。

对于成就动机高的人,当P为0.5时,T值最大。

因此成就动机高的人愿意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

对于成就动机低的人,他们最不愿意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他们更愿意选择难度大或低的任务。

因此本题选A。

17.在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

此时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形式是(分数:2.00)A.图式√B.命题C.表象D.产生式解析:解析:图式是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的表征。

图式中包含的信息可以是知觉性的(表象),也可以是命题性的。

图式中既包括范畴的必要性特征,也包括范畴的特点性特征。

这是图式与概念很重要的一个区别。

例如,“鸟”的概念中不含“鸟会飞”这一属性,但鸟的图式中可以包含这一特点性特征,以帮助者学习对大部分鸟进行了解。

18.“举一反三”这个成语中蕴含的学习心理是(分数:2.00)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C.学习迁移√D.学习过程解析:解析:当学习者能够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的时候,学习迁移发生了。

19.在桑代克的试误学习实验中,一只在一个笼子中经过训练能够迅速逃出的猫被放人到另一个笼子中,该猫能不能迅速逃出,取决于(分数:2.00)A.猫是否具备逃出笼子的能力B.两只笼子是否相似√C.猫是否饥饿D.猫是否认识到笼子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解析:解析: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情境和反应的联结,对应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共同要素说,即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是两种学习情境是否相似。

因此本题选B。

20.小明为了今天的教育心理学考试一个晚上都在一句一句地读笔记本上的内容,他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分数:2.00)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解析:解析:麦可卡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针对学习材料的学习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即通过多次重复的方法掌握学习材料的学习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材料进行修饰、补充、举例子等方法掌握学习材料的学习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类、联系的方法掌握学习材料的学习策略。

因此本题选A。

二、多选题(总题数:4,分数:8.00)21.下列观点,属于维果茨基提出的有(分数:2.00)A.心理发展的工具中介说√B.心理发展的社会起源说√C.心理发展的同化说D.心理发展的内化说√解析:解析:维果茨基(1896—1934)创立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原则,要求从历史的观点而不是抽象的观点,在社会环境之中研究心理的发展。

首先,他提出了心理发展的工具中介说,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和结构的变化是由语言系统等特殊的“精神生产工具”为中介,人的心理由于受到精神工具的中介而产生了高级心理机能,使人能够在改变环境的同时,调控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其次,他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活动说(社会起源说),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不是从个体的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进而,他提出了心理发展的内化说,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有可能转移至内部,“内化”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