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青萍之末

合集下载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作文范文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作文范文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作文范文《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哎呀呀,有时候想想,很多大事儿啊,还真是从那些小小的、不起眼的地方开始冒出来的呢。

就拿我那次找钥匙的事儿来说吧。

有一天啊,我要出门,临到门口了,一摸口袋,哎呀,钥匙不见了!我就开始翻天覆地地找啊,先在门口那小块地方找,什么鞋柜上啊,小桌子边边啊,连地上的小缝隙都瞅了瞅。

心里还念叨着:“这小破钥匙能跑哪儿去呀!”我就这么一点点地找,就像那风起于青萍之末一样,从那么一丁点儿的地方开始。

我又跑到客厅,找了沙发缝缝,茶几角落,嘿,还是没找着。

当时那着急劲儿啊,就别提了。

然后我又去卧室找,把被子都掀起来抖了抖,就希望那钥匙能“哗啦”一下掉出来,可还是没有。

我找得满头大汗的,越来越觉得这事儿不大对劲,怎么一把小钥匙就这么难找呢。

慢慢的,我的寻找范围越来越大,从一间屋子扩大到整个家,角角落落都没放过。

就像那浪一样,一开始只是小小的波澜,后来一点点越滚越大。

就在我几乎要绝望的时候,我突然在厨房的一个碗后面看到了那闪着光的钥匙。

哎呀呀,那一刻我那高兴的呀,简直没法形容。

通过这件小小的找钥匙的事儿,我就深刻体会到了,很多大事情往往都是从一些小小的细节、小小的开始中发展起来的。

就好像风起了,最开始就是青萍之末那一点点的动静;浪起来了,也是从微澜之间慢慢变大的。

生活中的好多事啊,都是这样呢,真的很奇妙呀!以后我可得更注意这些小细节啦,说不定哪天又能有不一样的发现呢!哈哈!。

风气如风起于青萍之末然力量巨大作文

风气如风起于青萍之末然力量巨大作文

风气如风起于青萍之末然力量巨大作文《风气如风起于青萍之末然力量巨大》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风气就像一阵风,它可能从很小很小的地方开始刮起,就像从一片小小的青萍叶子上开始。

但是啊,它的力量可大啦!比如说在我们的班级里,如果有几个小朋友特别爱学习,每天早早地就来读书,认真完成作业,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也会跟着学,慢慢地,整个班级就会形成爱学习的好风气。

大家都努力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

再比如,在一个小区里,如果大家都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看到地上有垃圾还会主动捡起来,那么这个小区就会变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来这里的人都会觉得很舒服,也会更加爱护这个地方。

所以呀,别看一开始只是一点点小小的好行为,但是它能带来大大的改变,这就是风气的力量!《风气如风起于青萍之末然力量巨大》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风气。

风气这东西呀,一开始就像一阵小小的风,从青萍的小叶子那吹起来。

可别小瞧这一点点风,它的力量可强啦!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有个学校,一开始只有一个小朋友主动帮助老师搬东西、打扫教室。

其他同学看到了,觉得这个小朋友真棒。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同学也开始帮助老师、帮助同学。

后来呀,整个学校都充满了互相帮助的好风气。

大家在一起可开心啦,有困难也不怕,因为总会有人来帮忙。

小朋友们,这就是风气的力量,从一点点小的地方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

《风气如风起于青萍之末然力量巨大》小朋友们,风气就像一阵轻轻的风,它是从很小很小的地方开始刮起来的哦,就好像从青萍最最下面的小叶子那开始。

别看它开始的时候很微弱,但是它的力量超级大!比如说在公园里,如果有一个小朋友爱护花草,不随便摘花,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也会跟着学。

慢慢地,大家都会爱护公园里的花花草草,公园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风气如风起于青萍之末然力量巨大》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风气一开始就像很小很小的风,从青萍的小叶子那一点点起来的。

但是它能变得很厉害哦!我来讲讲。

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同学主动打扫教室卫生,把地扫得干干净净。

起风了文言文

起风了文言文

起风了文言文一、原文示例(假设创作一篇)风乍起于青萍之末,徐而渐盛。

初,木叶微动,若有灵犀相感。

俄而,枝摇影乱,沙沙作响,似诉幽情。

小儿奔于中庭,仰首而望,笑曰:“风来矣,风来矣。

”其发随风舞,衣袂飘举,憨态可掬。

风入林樾,群鸟惊飞,鸣声上下。

高树之叶,纷扬而落,若蝶舞于空际。

至于旷野,风卷尘沙,迷漫四野。

行人遮面,趔趄难行,然心中亦有豪气生焉,此大风者,虽有凛冽之态,亦添天地之壮阔。

及暮,风稍歇,万籁渐宁,唯余残枝败叶,示风之踪迹。

人皆归舍,念此风之来去,感自然之妙化无穷。

二、重点字词解析1. 乍起2. 青萍之末- 解释:青萍的末梢。

青萍是一种水生植物,这里表示风开始兴起的细微之处。

3. 徐4. 俄而- 解释:不久、一会儿。

在古文中常见,表示时间的短暂过渡。

5. 袂(mèi)- 解释:衣袖。

“衣袂飘举”描绘出衣服随风飘动的样子。

6. 林樾(yuè)- 解释:树林。

“风入林樾”即风进入树林之中。

三、句子翻译1. 风乍起于青萍之末,徐而渐盛。

- 翻译:风突然从青萍的末梢兴起,慢慢地逐渐变大。

2. 小儿奔于中庭,仰首而望,笑曰:“风来矣,风来矣。

”- 翻译:小孩子在庭院中奔跑,仰起头观望,笑着说:“风来了,风来了。

”3. 风入林樾,群鸟惊飞,鸣声上下。

- 翻译:风进入树林,成群的鸟儿受惊飞起,(鸟儿的)鸣叫声在树林的上空和下方回荡。

4. 至于旷野,风卷尘沙,迷漫四野。

- 翻译:到达旷野,风卷起尘土和沙子,弥漫在四周的原野上。

四、文章赏析1. 描写手法- 动静结合- 文章既有对风初起时木叶微动这种细微动态的描写,如“初,木叶微动,若有灵犀相感”,又有对风歇后残枝败叶这种静态的描写,如“及暮,风稍歇,万籁渐宁,唯余残枝败叶,示风之踪迹”。

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了风的起止过程。

- 多感官描写- 从视觉上描写了树叶的摇动、鸟儿的惊飞、尘土的飞扬等景象,如“高树之叶,纷扬而落,若蝶舞于空际”;从听觉上描写了树叶的沙沙声、鸟儿的鸣声等,如“枝摇影乱,沙沙作响”“风入林樾,群鸟惊飞,鸣声上下”,多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风的存在。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典出】
“风起于青萍之末”出自战国·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后人依据《风赋》的句式仿写“浪成于微澜之间”。

【释义】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如劲猛彪悍的大风始于草头上轻轻飞旋的微风,滚滚波涛源于湖面上的随风荡漾的涟漪。

若不拘于细节,不注重小事,长期以往,则会陷入不可挽回的局面。

祸患常积于忽微,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而小节的不拘、小事的不慎皆因缺乏敬畏之心。

只有我们始终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慎言慎行、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脚踏实地地夯实累土,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才能实现从成长走向成熟,最后行至成功。

【他山之石】
致广大而尽精微。

——《中庸》
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

——汪中求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戴维·帕卡德
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严介和《新论语》
【古今之鉴】
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展开决战,此役将决定英国王位新的得主。

战前,铁匠为国王备马掌钉,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差一个钉子,铁匠便偷偷敷衍了事。

在大战中,忽然那只马掌掉了,国王被掀翻在地,王国随之易主。

因少了一枚铁钉,最终丢了一个国家。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读高士林中篇小说集《那一湾湖汊》有感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读高士林中篇小说集《那一湾湖汊》有感

拿到高士林先生的中篇小说集《那一湾湖汊》时,我就被书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淡淡的云影天光之下,是一汪平静如镜的湖水,大片大片的芦苇之中,有一只仙鹤仰天而歌、悠然自得,颇有些卓然不群、遗世独立的意味。

寥寥数笔的水墨画,氤氲着“沉湖湿地”情,这是高士林先生心中“一抹抹原初的影子”,是他踏着记忆落花、执手追寻年华的“美丽烙印”,是他隔着月光、隔着天涯却隔不断的千丝万缕牵挂!翻开书,高士林先生质朴而深情的文字便映入眼帘:“我喜欢把自己的情感、思绪放在文字里。

在我看来,文字是最为狂野最为温柔的所在,是盛放思想与灵魂的最佳之处。

”他如是说,也是如是做。

小说集《那一湾湖汊》收录了三个中篇:《那一湾湖汊》《那一缕云烟》《那一场考试》。

三个故事都是以高士林先生生活过的沉湖水乡为背景,以他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人事物事情事为创作之源。

他以细腻酣畅、富有张力的语言带着读者进入那一方恬静温柔的水域,进入那一个个令人心折的故事之中,从而领略到作者无比丰饶、充满温情又有无限感伤的内心世界。

三个故事有云淡淡,有风轻轻,有水盈盈,有爱怯怯,有恨绵绵。

有喜乐,使人沉浸其中不可自拔;有悲歌,令人唏嘘感慨不愿回首;有远方,让人蹒跚前行不负当下!在三个故事中,我们总能从悲苦中获得一丝光亮,一份力量,一种温暖,即便有的故事的主人公会迷失、会沉沦,甚至灰飞烟灭,但是他们却带着生命的气息向我们呼啸而来,让我们凝视、沉思、警醒。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三个故事的发生、发展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然而故事的结局在意料之外。

高士林先生巧用倒叙、插叙的方式,设置悬念,以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情节,以性格多样、丰富立体的人物,以真实逼真的社会、自然环境,让读者拥有了“生命在场、视觉在线”之感,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同时,高士林先生擅长以小见大的写法,一个微小的细节足以改变人的一生,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深藏着肆虐的狂风暴雨,暗含着命运的奇诡巨澜。

风起于青萍之末下一句

风起于青萍之末下一句

风起于青萍之末下一句——探寻自然之美的无限风光自然是大自然的总称,是指地壳、空气、水、生物等构成的巨观自然界。

它是宇宙间以地球为中心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包括了地球的各个圈层,如大气圈、水圈和陆地。

自然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基础,是赐予我们生命的母亲。

而在自然的怀抱中,青萍之末,风起于其中,让我们走近风起于青萍之末所承载的无限风光。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不仅是一幅意境深远的诗句,更是描述了自然界万物间微小元素的相互关系。

青萍作为植物世界中最普通的一种浮游植物,代表着生命的起点。

当微风轻轻吹过青萍,它们的沉稳与柔美交织在一起,仿佛带给人们宁静与宽慰。

而实际上,风起于青萍之末也表达了自然界中微小元素的微妙互动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风是大气在空间中形成的气流,它掠过草丛、吹拂花草,使得自然的面貌发生瞬间的改变。

起初,它可能只是一丝微风,摇动着葱茏的枝叶,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随着风的渐渐加强,无边的大海像镜子般泛起细腻的波纹,山峰之巅的云雾开始飘动,整个自然界如同披上了一层轻纱,呈现出迷人的景象。

而与此同时,风也是带来暴风骤雨和飓风的元凶,它会带走屋顶,倒塌建筑物,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威胁。

风起于青萍之末,正是揭示了风的微小起源和它对自然界的巨大影响。

除了风,大自然还赋予了我们其他无尽的风光。

海洋的波涛汹涌,江河的奔腾流淌,山脉的雄伟壮丽,森林的郁郁葱葱,湖泊的宁静祥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一个微小的元素都构成了这个壮丽而多样化的世界。

正因为这些微小的元素,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才如此迷人,吸引着游人和摄影师们的目光。

风起于青萍之末,无疑揭示了自然界中微小元素的无限价值。

正是这些微小元素的积累和互动,才会形成各种自然奇观,正是这些微小元素的变动和改变,才会带来四季交替,自然界的循环运行。

自然不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改变,它独立存在于宇宙之中,展现出自身独特的魅力。

风起于青萍之末,探寻自然的无限风光是一场美妙的冒险。

面对大自然,我们应该保持谦卑之心,欣赏它的美丽,保护它的纯净。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止于草莽之间的意思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止于草莽之间的意思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的意思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的意思是:大风在绿浮萍生长的地方聚集,然后刮起来,最后在草地上平息。

引申意思是各种事物的起末,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然后经过一番轰轰烈烈,最后平息。

这句话出自《风赋》,是战国末期文学家宋玉所著。

《风赋》一文以风为主题,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写了宋玉与楚襄王关于风的对话,介绍了普通人不能享受大王之风,然后描述风的性质,接着描述大王之风的特点,最后,描述了庶人之雌风的特点。

该文将国王的奢华生活与普通百姓的贫穷悲惨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揭露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现在这句话常被人们用于形容各种事物的起末,形容不知不觉发生,经过一番轰轰烈烈,最后平息,现代人尤其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无疾而终的爱情。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意思是:风从地上产生出来,开始时先在青苹草头上轻轻飞旋,最后会成为劲猛彪悍的大风,即是说大风是自小风发展而来。

后来喻指大影响、大思潮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

出自战国·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节选原文: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

耾耾雷声,回穴错迕。

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过青萍之末文/拂玉编辑/沐沐一、想跟在你身后一辈子我喜欢的那个人,他是长安第一纨绔。

春风骀荡,四处莺啼燕语。

他指着老香樟下才挖出来的一个土坑,一扬下巴:“跳下去。

”“跳下去?”他不耐烦地看我一眼,我却一贯的傻,捞着裙角爬到坑里,还巴巴地仰头问他:“然后呢?”“然后,”他拿起铁铲,“待在那里不准动。

”再然后,一铲土就盖了下来。

他的坑挖到我齐腰那么深,我居然就任由他一铲又一铲,把才掘出的土又埋了回来。

等我像株树般被栽到土里,他拍实了浮土,扬眉笑了起来:“待本大爷下完围棋就过来救你。

”他一扔铁铲,拍拍手径自而去,只留给我一个潇洒的背影。

我知道他素来烦我。

我总喜欢跟在他身后,最初他还想办法委婉地拒绝,后来他的手段越来越直接,前一次是将我拴在树上,这会儿干脆把我埋在土里。

我动弹不得,等了良久,他也没有回来。

这是一处几乎无人经过的小巷,我打了个呵欠,垂头就睡。

迷迷糊糊中,我听见有人惊讶道:“晚晚?”一睁开眼,我孪生的哥哥尚晏,正皱眉蹲在我面前。

“又是温扶白?”我不答话。

但哥哥是知道的,敢把我这么埋土里的,自小就只有他一人。

哥哥拿被扔在一旁的铁铲把我挖了出来,也不等我收拾全身上下的泥土,拉着我就走。

我知道这是要去温大将军府。

温扶白是长安第一纨绔,但他更是当朝大将军温荻的独子。

而我尚晚的父亲亦是天子倚重的左将军。

从小温扶白捉弄我,哥哥拉着我上大将军府时,都能让温大将军责罚于他。

果然温大将军见我一身狼狈,立马叫人把温扶白捉回来,又言必要将他禁足数月。

哥哥道了谢,我却知道,将军府的院墙根本关不住温扶白。

还不到两天,我途经将军府外,就看到本该禁足的温扶白站在墙根边掸着衣裳。

看到我,他眉睫一颤,目光坦然地落到我身上。

我见他全身都是土,便往他身后一瞧。

果不其然,墙根底下被草掩着的,不是个狗洞是什么?约是觉察到我濒临爆发的笑意,温扶白蓦然一记眼刀横来:“不许笑!”言罢自己先脸上一红,却装模作样地负手背过身去,“本大爷要走了。

”顿了顿,他飞速回头看我一眼,“跟不跟?”“跟。

”于是又像以往那样,他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脚步细碎,像是能走满一辈子。

二、忽然间不大想娶她可我终究跟不了温扶白一辈子。

当他行了加冠礼时,温大将军就为他聘下了宋御史之女。

温扶白得意洋洋地在我面前一打折扇:“听说这宋小姐貌美如花啊!”我不做声,一连几夜都在宋御史家门外徘徊。

直到次日就是成亲之日,我终于决定私自去见她一见。

出身将门,又追着温扶白多年,我可谓身手矫捷。

翻墙越户、极尽曲折到得宋小姐房后,我发现有一扇窗没有合上。

我攀窗而入,房中灯已熄,宋小姐一身嫁衣侧躺在床上,确实是堪称国色。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宋小姐身旁有人。

那人劲装蒙面,一只手抄在她背后,另一只手抄在她膝弯,分明是要将她劫走的模样。

明日她就将和温扶白成亲,若被人劫走,温扶白娶谁去?我高声嚷起来:“有人来劫小姐!”话音方落,蒙面人回过头,一把扯下面巾,低声呵斥道:“闭嘴!”我一怔,面巾下的眉眼--竟是温扶白!我瞠目结舌,他却利落地将宋小姐倒着往肩上一扛。

耳畔是亟亟赶来的御史府家奴在喊杀喊打,他伸手将我一拉:“快走!”辗转出了御史府,他扛着宋小姐,带着我逃遁。

只可惜慌不择路下,他与我不知怎的竟跑入一片树林里。

林中藤蔓遍布,我一个大意,被缠住了脚踝。

我半日也解不开藤蔓,温扶白放下宋小姐,跑回来帮我。

我看见浓黑的夜里离我们不远处正匆匆接近的火把,就忙推他:“你带宋小姐先走。

”温扶白一直低头扯着藤蔓,闻言头微抬,默然地看我一眼。

然后,他又将头埋下,仍奋力地要扯断藤蔓。

眼看火把愈来愈近,我急得不行。

突然,温扶白长吐一口气:“好了!”但不待我起身,他蓦然脱下外衣,扬手罩到我头上。

眼前一黑,我只听见他在我耳畔嘱咐:“无论如何,不要把脸露出来。

”接着一阵天旋地转,回过神时,我似乎像片刻前宋小姐那样,被他扛在了肩上。

我一声不吭地伏着,感觉到他带着我在飞奔。

但没过多久,他的脚步停了,而周遭吵吵嚷嚷,有许多个声音在叫着:“狂徒,看你怎么逃!”只是又过了须臾,所有的吵嚷声都消失了。

因为,有一个人惊道:“温公子?!”劫走他们小姐的,恰是他们未来的姑爷。

我又听见温扶白的声音,漫不经心的,吊儿郎当的,他笑道:“本大爷急着想瞧瞧媳妇的脸,看有没有肩上这姑娘俊俏。

唔,失礼了,失礼了。

”这件事后,宋御史即刻向谢大将军退亲。

此后整个长安,再没有一户官宦人家敢把女儿许给温扶白。

我感叹:“你为什么劫宋小姐啊?”他笑得眉眼弯弯:“忽然间不大想娶她。

”他纨绔的声名更响,而我却还和从前一样。

那夜他用外衣将我罩得严实,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我扛着,坦然离去。

众人都以为我也不过如宋小姐一般,是他胡闹着从哪家劫来的姑娘,却没有人不顾姑娘的名声,来打听我到底是谁。

三、生日愿望只为赢你退婚之后,温大将军府再无媒人登门,温扶白很是过了一段逍遥日子。

哥哥曾欲言又止地提醒我莫要和他走得太近,可我一如既往,紧跟在他身后。

他仍会嫌我烦,也仍会弄出事来绊住我,但我偷偷打量过,他脸上一点不高兴的痕迹也没有。

转眼,我即将十八岁。

温扶白问我:“阿晚,你想要什么?”他问这话时我们正在财神楼,全长安最有名的赌场。

我听着满耳朵骰子清脆的撞击声,对他道:“想要和你对赌一场。

”他怔了怔,我接着道:“要是我赢了,你就答应我一个要求。

”不是不明白赢他有多困难,但我那十几年的心事,怎么能不郑重以待?他看着我,神情疑惑,可总算答应。

是夜,我就开始每晚研习赌术,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几乎用尽了所有心思。

然而到我生辰那日,我青着眼窝,一脸倦容,依旧在温扶白手下惨败。

双陆,六博,牌九。

他执一青瓷杯的茶,谈笑啜饮之间,就让我一败涂地。

“那要求还提吗?”说好的最后一局牌九胜负已分,他晃着手里的杯子,轻声笑问。

我心下黯然:“不提了。

”他眉梢一动,转过头去对着大开的雕花窗。

片刻后他还看着窗外,却道:“其实双陆那些,都是有技巧的。

你才学赌戏没多久,本大爷凭赌技赢你,也没什么意思。

”“骰子。

”他回过头来,“我们摇骰子。

这个全凭运气,就摇一局,谁的点数大谁胜。

”但老天明摆着是和我过不去。

骰盅方一揭开,我盯着亲手摇出的六个“一”,眼眶发涩,认输。

“丧什么气,本大爷还没摇呢。

”温扶白微微笑着,我却无言。

“比你小是不可能了……”他手上不停,骰子碰击的声音愈发急促。

忽然那声音霎时中断,他罢手,叫我去把他的骰盅揭开。

他的话,恰恰伴着我的动作响起:“……不过,与你一样小还是可以的。

”在揭开他骰盅的刹那,看着排列整齐的六个“一”,我的手竟不可抑制地轻颤。

这一局,谁也没有赢谁。

他闲闲地啜了口茶:“提吧。

”抬眼看我,“什么要求?”明明没有赢,可这已是极限。

我深吸一口气,极平静郑重地道:“娶我。

”我看见温扶白执杯的手指一动,但他仍不动声色地又啜了口茶:“理由。

”其实我想说“我喜欢你”,出口却是:“长安没别的名门姑娘愿意嫁给你了。

”“你把自己弄得跟只鬼似的,原来就为这个。

”他端详我的脸半晌,不知为何,眼里恼意忽现。

然而没等我看清楚,他眉眼一弯,轻声笑起来:“阿晚,本大爷觉得,你还算不上名门姑娘。

”四、得你认可满心欢喜就在我生辰那日,温扶白带我走到许多宅院门前。

“李尚书之女,养在深闺,足不出户。

”“崔太史之女,诗书女红,样样精通。

”“刘太尉之女,容貌倾城,名响当今。

”最后他总结:“这些才称得上‘名门姑娘’。

她们虽无趣些,可宁缺毋滥。

本大爷的良配,至少也该如此。

”末了,他的目光在我身上逡巡了一番。

我懂他的意思。

所以我一回家,就比照着那些姑娘,来改变我自己。

我将门出身,舞枪弄棒不在话下,这会儿却硬着头皮翘了兰花指去拈那绣花针;我一贯读些经史子集,现下书架上却摆了《女诫》《列女》;我平素总爱往外跑,此时却关起房门,对了菱花镜学着描眉点脂。

甚至我自幼不曾缠足,却扯来长长一匹白布,叫侍女们把我的脚裹成金莲。

哥哥心疼我,但他新晋了骠骑将军,又似正在为什么事奔走,常常不在家中,便也顾不得我。

我一连半月都不曾出门,半月后,温扶白登门拜访。

我的脚被缠得痛极,几乎无法行走,遑论出去见他。

我假言抱恙,窝进被中,命屋里女婢前去致歉。

但没过多久,有人轻叩我的窗户,问:“没在睡觉吧?”不等我回答,窗扉微响,温扶白就从窗户跳进我房里来。

侍女们此刻都不在房中。

我背对他假寐,忽然一阵呼吸拂到我颊上,痒痒的,令我忍不住睁开了眼。

温扶白两手撑住床沿,正探过身低头看我。

我恰好对上他一双眼睛。

这种情景,我应该说些什么?我斟酌着开口:“尚晚白日浅眠,不知温公子跃窗而入,有何贵干?”他那双眼睛眨了眨:“阿晚,本大爷觉得你还是不像名门姑娘。

”他与我保持着方才的姿势,眼神都没有变,“这时候,难道你不该大叫一声,拥着被子滚到床角怒视本大爷吗?”我恍然大悟。

他蓦地笑出声来,直起身,如释重负般道:“看来你是没有生病。

”我哑口,微微红了脸。

他似是很高兴,跳上窗户要走时,回过头来,眉眼弯弯一笑:“你这样乖乖待在家里,很好。

”我咀嚼着他这句话,备受鼓舞。

被缠裹的脚,霎时痛得没有那么难忍。

五、谁都能笑话我,但你不能年节到时,我终于能行走。

宫中开了夜宴,宴请年轻的贵族子女。

哥哥事务缠身不能到场,只叮嘱我一声:“进宫后记得礼数周全些。

”又淡淡补了句,“别和温扶白太亲近。

”就让我一人前去。

我答应得爽快,回房却立时选了颜色浅淡的衣裳,脚上套了双艳色的弓头鞋。

长长的裙裾将那抹绯丽遮掩,只是上下阶梯时,仍能看到一双纤足,小巧如莲。

夜宴过半,我偷偷看向温扶白。

他的样貌实在是出挑,却没人愿意与他搭话。

他向来爱茶,此时拿了个紫砂小壶独品,又皱眉嫌此处太吵,便袖了那壶茶,悄然退下筵席。

我忙循他而去。

今年比往年冷。

雪下了好几场,堆在地上能没过人的脚背,好在宫人们扫出一条路来。

顺着这条路,我看见石阶尽头,温扶白坐在最下一级上,悠然品茶,兴致正高。

我喊了一声:“温扶白。

”他回过头,扬眉一笑:“过来。

”我定了定神,一步一步,拾级而下。

荡开的裙裾掩不住艳色,我走到他面前,看到他的目光一直落在我脚上,神色却怔怔。

我咬着下唇,鼓起勇气,用书里的句子小心翼翼地问他:“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然而,话音方落,他脸上的笑意仿佛瞬间被寒冬冻僵。

刹那间,我心头惴惴。

可我仍努力地笑了一笑,学着平日的口吻,唤了他的名字。

他恍若未闻,目光还紧紧锁在我脚上。

“温扶白?”他霍然抬起头,目光竟如箭镞般尖锐森冷。

那目光在我脸上寸寸剜过,他眼里全是愤怒和无可奈何,似有似无的,还带了点内疚。

他狠狠看了我良久,开口,语气毫无波澜:“你足不出户,是一直在裹小脚?”我被他的神情惊得后退一步,讷讷点头。

他又静默下去。

他的手指攥着茶壶,指节发白,却还似拿不稳一般,茶壶一倾,茶水泼出了大半。

“我以为你真是好好地待在家里……”他仿佛在自言自语,忽然又抬起头,朝我一笑。

这笑容像一层霜,是我不熟悉的冰冷刻薄。

他说:“怪不得,本大爷闻到了什么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