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校园雨水花园体系规划设计方法73
雨水花园解析

雨水花园解析雨水花园是指一种环境友好的园林设计概念,通过合理规划雨水的收集、利用和排放,实现水资源的最佳利用,达到节水、抗旱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本文将对雨水花园的定义、原理、设计要点以及环保效益进行详细解析。
一、雨水花园的定义雨水花园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综合性的绿色环境工程,通过合理的园林设计和工程措施,将降水过程中产生的雨水收集起来,利用于灌溉、补给地下水或减少城市雨洪导致的水负荷,从而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二、雨水花园的原理雨水花园的原理是通过建立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使得降雨过程中的雨水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利用和处理。
具体而言,雨水花园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雨水收集:通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降雨产生的雨水。
这可以通过在屋顶设置雨水收集设备、雨水管道和收集池等实现。
收集的雨水可以被作为非饮用水源,用于浇灌园艺、冲洗马桶等非生活用水领域,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2. 雨水储存:将收集到的雨水储存在合适的容器中,以便在干旱季节或需要浇灌的时候使用。
储存设施可以包括雨水桶、水箱、地下水库等,根据需求和可行性选择适合的储存方式。
3. 雨水利用:合理利用储存的雨水,通过合适的配管和设备将雨水供应给需要浇灌的植物、绿化带等区域。
可以将雨水与市政供水系统相连,用于灌溉公园、花坛、草坪等。
4. 雨水过滤与净化:在雨水花园中,为了确保雨水的质量,需要通过过滤和净化措施。
例如,可以设置雨水滤网、砂滤池、生物滤池等设备来去除悬浮物、颗粒物和有机物,提高雨水的清洁程度。
5. 雨水排放:雨水花园中的雨水排放是指将雨水通过排水管道排出或回收使用后的废水进行处理。
排放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态沟、沉淀池、湿地植物等设施,进一步净化雨水,保护环境。
三、雨水花园的设计要点要实现高效的雨水花园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雨水花园的布局和规划应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使其成为整个景观的一部分。
2. 需要根据降雨情况和土壤类型合理选择植被,以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校园景观排水方案

校园景观排水方案概述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排水方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合理的排水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积聚和浸泡,提高校园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本文将介绍一个校园景观排水方案,包括设计原则、方案设计、施工要点和效果评估等。
设计原则校园景观排水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级排水:通过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排水系统,将雨水分级引导,提高排水效率。
2.引导与收集:利用地势布局和景观设计,引导雨水流向收集区域,避免积水和浸泡。
3.绿化结合:将排水系统与绿化相结合,使排水设施与景观融为一体,达到景观美化和环境保护的效果。
4.可持续发展: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回收再利用,减少水的浪费,并确保排水系统的可持续性。
方案设计校园景观排水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在校园中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如雨水桶、雨水花园等,收集雨水并进行合理利用。
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灌溉绿化植物、冲洗公共区域等,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2. 硬质铺装排水系统校园中的道路和广场等硬质铺装区域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如排水沟、排水管道等。
排水沟宜设置在地势较低的区域,以便引导雨水流向收集区域。
排水管道应与地势匹配,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
3. 绿化区排水系统在绿化区域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渗水带、渗水井等。
渗水带通过介质层的渗透,将雨水渗透至地下,提供给植物生长。
渗水井则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以供旱季或干旱时期使用。
4. 雨水花园与湿地公园在校园中设置雨水花园和湿地公园,利用花园和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对雨水进行净化和处理。
通过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作用,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并最终将净化后的雨水排入地下水或河流。
施工要点在校园景观排水方案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充分调研:在施工前,充分了解校园的地形地貌和水资源状况,为排水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2.科学规划: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排水设施的布局和设置,确保排水系统的有效性和可维护性。
雨水花园设计方案

雨水花园设计方案雨水花园设计方案一、设计理念雨水花园是一种能够收集、利用和处理雨水的绿化系统。
本设计方案的理念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配置,将雨水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提供一个生态友好、美观实用的花园空间。
二、设计要点1.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一个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屋顶收集系统和地面收集系统。
屋顶收集系统通过设置雨水槽和管道将屋顶的雨水收集起来,地面收集系统通过设置雨水花坛和蓄水池将地面的雨水收集起来。
2. 水处理系统:设计一个雨水处理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使之成为适合植物生长的水质。
处理后的雨水可以被用于浇灌花坛和水池,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 植物选择:选择一些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植物,如多肉植物、苔藓等,以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和减少水的浪费。
4. 园林景观:根据花园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园林景观的布局,通过种植各种花草植物、设立景观石、制作雕塑等方式,营造出美丽、舒适的花园环境。
5. 花坛设计:将花坛设计成以雨水为主要供水源的生态花坛,通过合理的排列和植物的选择,使其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色彩感。
三、设计方案1. 雨水收集系统:在屋顶设置雨水槽和管道,将屋顶的雨水收集起来,并通过地下管道引导至蓄水池。
地面收集系统则通过设置花坛和排水系统将地面的雨水收集起来。
2. 水处理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经过沉淀、过滤和消毒等处理后,达到可以用于浇灌花坛和水池的水质标准。
3. 植物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抗旱和适应盆栽的植物。
可以在花园中设置多个花坛,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花色特点进行合理搭配。
4. 园林景观:根据花园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景观规划和布局。
通过合理设置景观石、建造亭台、制作雕塑等,营造出一个美丽、宜人的花园环境。
5. 花坛设计:在花园中设置多个生态花坛,为每个花坛设计一个合适的样式和尺寸,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和色彩要求进行合理搭配。
雨水花园设计方法探析

雨水花园设计方法探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需要一处静谧的空间进行放松和休息。
雨水花园是一种经济、实用、美观的园林形式,它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还可以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
本文就对雨水花园的设计方法进行探析。
首先,要考虑雨水花园的选址。
一般而言,它应该建在城市低洼地带或者是容易积水的区域,这样可以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排水压力。
同时,选址还需要考虑周边环境,如是否有建筑物、道路等,以及是否易受到噪音、污染等干扰。
其次,雨水花园的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保。
设计师应该合理规划植被,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如乔木、灌木、花卉等,这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同时,还可以采用生态种植、植物滞留等技术,使雨水花园成为一个生态环保的空间。
最后,雨水花园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实用性。
设计应该根据功能需求,合理规划空间,如设置休闲区、游乐区、健身区等,让人们可以在此进行放松、娱乐、运动等活动。
同时,还可以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资源收集起来,用于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或者灌溉周边绿化。
总之,雨水花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园林形式,其设计方法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保、实用性等因素,让其成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空间。
- 1 -。
雨水花园概述及设计方案

雨水花园概述及设计方案雨水花园是一种海绵城市的表现形式,能够有效地净化和处理雨水。
___在城市雨洪利用方面,运用景观化处理手段,将植物和材料融入花园设计中,让雨水设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除了具有雨水调蓄功能外,雨水花园还具有观赏价值,成为构建海绵城市的基本单元。
雨水花园是一种生物滞留区域,通过种植树木或灌木的低洼区域,在树皮或地被植物的覆盖下,减少雨水的停滞,补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
同时,它还能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与普通花园相比,雨水花园的土层结构和植物选配有所不同。
雨水花园要求雨水在短时间内下渗净化,因此土壤结构较普通花园渗水性强,需要更复杂的土层结构。
而选择植物时,雨水花园要求具有一定的抗逆性,根系发达,生长强势,可以经受长期的干旱和短期的水涝。
在雨水花园中,植物的配植方法需要根据种植区的不同水淹情况分为蓄水区、缓冲区和边缘区。
植物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的耐淹、耐旱特性,以及其耐污染和净化能力。
蓄水区植物物种的耐淹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净化能力要求最高,同时要求在非雨季的干旱条件下也要有一定的耐旱能力。
的设计蓄水层是雨水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考虑到花园的排水和蓄水能力。
蓄水层的深度和大小应根据花园的面积和降雨量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到蓄水层的材料和建造成本。
一般情况下,蓄水层可采用混凝土、砖块等材料建造,也可以采用地下水箱等专用设备。
2.树皮覆盖层的选择树皮覆盖层是雨水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择应考虑到其对花园的保温、保湿和美化作用。
一般情况下,树皮覆盖层可采用天然树皮、木屑等材料,也可以采用人造树皮等专用材料。
3.种植土层的配置种植土层是雨水花园中重要的生态环境组成部分,其配置应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需求和花园的观赏效果。
种植土层的深度和质量应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花园的设计要求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到种植土层的材料和成本。
雨水花园详解

雨水花园详解雨水花园是指利用雨水资源进行植物浇灌及充分利用的一种园艺设计。
它既可以解决城市雨水排放问题,又能够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实现节水环保的理念。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雨水花园的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实施步骤。
一、雨水花园的原理雨水花园的原理是通过收集、过滤和储存雨水,将其用于植物浇灌和景观美化。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通过屋顶和其他硬质表面的排水系统,将雨水引导到集水罐或地下储水设备中,防止雨水流失。
2.过滤:在雨水进入储水设备之前,使用过滤系统进行滤清,去除杂质和污染物,确保雨水的质量。
3.储存:将经过过滤的雨水储存在专用的水箱或水井中,以备植物浇灌时使用。
4.分配:经过必要的处理后,利用泵浦或重力系统将储存的雨水分配到水源需要的区域,如花园、草坪、喷泉等。
二、雨水花园的设计要点1.选址:选择有较大面积的屋顶和硬质表面的场所建设雨水收集系统,以确保足够的雨水收集量。
2.集水设备:采用坚固耐用的集水系统和材料,并按照建筑物的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和安装,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流入储水设备。
3.过滤系统:选择高效的过滤器,如混凝土过滤池、砾石和砂滤池等,去除雨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确保雨水质量达标。
4.储水设备:选择适量的水箱或水井,以储存足够的雨水。
同时,要确保储水设备具备一定的防渗漏措施,防止雨水浪费和环境污染。
5.灌溉系统:采用合适的灌溉系统,如滴灌、喷灌等方式,确保雨水能够均匀覆盖到植物根部,避免浪费和水分不足的问题。
6.植物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以实现雨水花园的绿化效果。
7.景观配置: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景观配置,如花坛、草坪、喷泉等,使雨水花园更具美观性和艺术感。
三、雨水花园的实施步骤1.调研和规划:首先对场地进行调研,分析当地的降雨情况和排水状况,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2.设计和施工: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准备工作,选取合适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施工。
雨水花园方案

雨水花园方案引言雨水花园是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园林设计方案,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将其收集、储存和利用于植物养殖与景观绿化中,既能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又能提高园林景观质量。
本文将介绍雨水花园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施步骤。
设计思路1. 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雨水花园的关键是雨水的收集和储存系统。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装置、排水管道和水箱等。
雨水通过屋面和路面的排水系统,被收集到特定的容器中。
其次,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储存系统,以确保雨水能够储存并供给植物生长和景观灌溉使用。
2. 雨水利用系统雨水花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雨水的利用系统。
储存的雨水可以用于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绿化,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通过合理设计灌溉系统,可以通过分流、滴灌等方式将雨水供应给植物根系。
3. 植物选择和布局在雨水花园的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布局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
其次,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要求,合理布局植物,形成美观的园林景观。
4. 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雨水花园的设计应着重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通过采用生态材料、植物适应性布局等方式,减少园林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
实施步骤1. 规划设计阶段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明确雨水花园的功能和定位,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同时,还需要根据场地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调研,收集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2. 水系统设计与建设阶段在水系统设计与建设阶段,需要确定雨水的收集和储存系统。
根据场地特点和需求,设计雨水收集装置和排水管道的布局,确定水箱的容量和位置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质处理和循环利用的问题。
3. 植物选择与布局阶段在植物选择与布局阶段,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和场地特点,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
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景观效果和生态要求,合理布局植物,形成美观的园林景观。
浅析雨水花园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TF SOI NLIGBT漂移区表面堆积状态小注入间接寿命模型及
模拟
张海鹏;李浩;刘国华;牛小燕
【期刊名称】《电子与封装》
【年(卷),期】2011(11)2
【摘要】为探讨表面复合对TF SOI nLIGBT开关特性的影响,在Si-SiO2界面态连续分布多项式插值近似的平带条件下TF SOI nLIGBT漂移区表面小注入间接复合寿命模型及模拟研究基础上,考虑表面堆积状态下能带向下弯曲对界面态分布的影响而建立了堆积状态下TF SOI nLIGBT漂移区表面小注入间接复合寿命模型,然后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循环嵌套矩阵算法进行模拟.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张海鹏;李浩;刘国华;牛小燕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386.2
【相关文献】
1.N+、O+共注入形成SOI绝缘埋层的计算机模拟 [J], 林青;刘相华;朱鸣;谢欣云;林成鲁
2.高能Ni离子注入对PTFE表面结构的影响 [J], 杨峰;祝馨;窦宝林
3.绝缘纸板表面微纳Al2O3/PTFE复合功能层制备及其对空间电荷注入的影响 [J], 李彦青;郝建;刘丛;廖瑞金;杨丽君
4.TFSOI RESURF功率器件表面电场分布和优化设计的新解析模型(英文) [J], 何进;张兴;黄如;王阳元
5.注入氧形成的SOI结构中氧分布的模拟 [J], 阮刚;徐晨曦;俞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学校园雨水花园体系规划设计方法
【摘要】将大学校园雨水花园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渗透、存蓄和排放功能,结合点、线、面形态特征,构建一个生态体系,从而发挥其巨大的生态、景观与教育功能,实现雨水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校园;雨水花园;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018-02
1.雨水花园体系的概念
雨水花园以基地中地势低洼呈现下凹的绿地为基本特征,主要针对建筑屋面、硬化地面所形成的雨水径流进行净化、渗透利用,以此降低雨洪风险和初期雨水污染。
而作为雨水花园体系,它指的是由一系列的雨水花园组成的一个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从形态与功能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1 雨水花园体系从形态要素
1.1.1 点状要素
利用建筑或者由建筑而围合的庭院空间、绿化场地作为雨水收集、渗透净化的场所,将其进行进一步生态化处理,针对建筑及其周边场地的雨水排放问题,将不同使用性质、高度的建筑及环境与雨水花园结合在一起,进一步解决雨洪时期雨水管道容量不足的问题,用点状的微空间作为末梢神经联系需要进行雨水收集与处理的区域,实现生态作用的最大化。
1.1.2 线状要素
一般情况下利用植物浅沟通过重力自流收集处理以及输送雨水,形成线状要素。
结合道路等线性空间,当雨水流经时,在沉积、过滤、渗透等共同发挥作用的情况之下,利用植物的吸附功能将雨水中携带污染物去除。
它一般适用于城市园区道路的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大面积绿地内等,可以同雨水管网联合运行,也可代替雨水管网。
植物浅沟中会有生态溢流口的设置要求。
生态溢流口一般都设在绿地中,高程大于绿化用地而小于道路及周边硬质铺地,以便于道路、建筑物等硬化面上的雨水径流流入。
当绿地容纳雨水的能力达到极限后就会有多余的雨水出现,从而形成新的地表径流,通过设置于绿地内的生态溢流口与雨水管网相互连通,方便排入雨水管网之中。
1.1.3 面状要素
面状要素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存蓄和排放的作用,其巨大的容量和景观价值能够为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以及生态优化带来好处。
利用大面积的广场或者集中设置的绿地花园,将其部分改造成能够进行雨水收集以及存蓄的空间场所,在场地地势较低处形成规模较大的滞留池、蓄水池塘、人工湖等设施。
1.2 雨水花园体系功能特征
1.2.1 渗透功能
雨水花园的渗透作用是指降水到达地面后,通过地表径流进入雨水花园,借助雨水花园高效的入渗功能渗入地下,入渗量的多少将随雨水花园的构造特点、地面坡度、雨水降落的速度和流经距离有关。
雨水花园一般通过将屋面与地面雨水收集从而有效汇聚雨水资源,利用地
表渗透使雨水净化存蓄至土壤之中以及渗入地下水系统,从而有效补充地下水,部分恢复地
下水循环。
1.2.2 存蓄功能
雨水花园实际上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汇流区截留并且收集雨水的,建设一个储蓄雨水的
场地,在很大程度减少了地表的径流量,延迟了洪峰出现时间,减轻洪水对场地带来的威胁。
在雨水最终进入城市河道与湖泊等水体前,可以采用滞留池、蓄水池塘、人工湖或湿地系统
等将来自上游系统的雨水储存起来。
1.2.3 排放功能
与现有的雨水管线相互结合,将多余未能渗透与蓄存起来的雨水进行人工排放,在点、线、
面雨水花园都设置雨水的生态溢流口,应合理选择溢流口的位置以及高度,溢流口应位于雨
水花园的低点,以利于雨水最终的排放,但是溢流口的高度应保证不能高于雨水花园与周边
场地的边缘。
综上所述,雨水花园体系是指一定的区域内形成的在空间上以点、线、面形式构成的雨水花
园系统,从而实现对于雨水的地表渗透净化、地下收集存蓄、以及多余雨水的排放等功能。
2.建立大学校园雨水花园体系的意义
2.1 形成雨水利用的规模效应
雨水花园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大学校园占地面积较大,使用人群相对较多,未
能开发利用的雨水资源较为可观,而学校建立单个的雨水花园能够发挥的生态价值相对有限,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和多元化的体系,形成规模效应,对于雨水进行综合利用和管理,真正实现雨水资源的优化,建立一个低碳节约型校园。
2.2 改善校园景观与生态环境
大部分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对于植物的选取和景观形象都过于程式化,缺少生气、变化和趣味性,难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无法实现较好的生态价值。
而目前提倡的雨水花园
所选取的植物都是适于在本地生长,而且不需要经常性维护就可以生长得很好的当地物种,
能够更好地适应地域环境的变化,并且形成景观优美生命力旺盛具有特色的生态环境。
2.3 提供生态教育学习实验场地
大学校园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学习功能,随着生态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教育成为大学教育
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雨水花园的建设,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一个实地体验学习的生态场所,
将课堂讲解的生态知识结合实际让学生融汇贯通寓教于乐。
3.大学校园雨水花园体系规划设计的方法
3.1 因地制宜结合场地环境
雨水花园设计时选择低势较低处,或者形成人工洼地,雨水花园与现有建筑应有3-5米的距离,防止雨水下渗带来基础的沉降问题。
雨水花园也可以结合地形高差形成阶梯状造型,逐
级收集和利用雨水,并形成地形景观环境。
雨水花园的形态应适应空间环境的需要,顺应地
形地貌特征和建筑外部空间形态来进行设计,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3.2 雨水径流引导规划设计
将地面雨水、屋面雨水通过明沟或者暗管等有方法有组织地进行收集和利用,将其利用一定
线路有秩序地引导进入雨水花园系统中,同时能够将多余的雨水进行蓄存和排放。
有序路径
引导机制,核心就是延长雨水通过花园地块的长度,使雨水能够较为均匀充分地渗透到用地当中,提高雨水花园对于雨水的收集渗透能力。
3.3 渗、蓄、排功能相互结合
雨水花园应该将渗透、存蓄、排放三者结合在一起,利用自身构造特点进行雨水渗透,将净化后的雨水进行蓄积,实现多余雨水有序排放,真正形成雨水的高效利用。
雨水花园功能的复合化是对雨水多种使用方式的一种反映,提高了雨水的利用效率,也为校园景观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将生态的价值与景观的作用都发挥了出来。
3.4 点、线、面构建网络体系
整合校园雨水花园,使其形成点、线、面的综合系统。
首先结合建筑以及硬质铺地利用点状的雨水花园构建最基本的雨水净化收集场所;其次将道路两侧的植被草沟作为收集和输送雨水的路径;最后,位于校园最低处的浅水池或者滞留塘成为最末一级雨水存蓄排放的场地,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雨水利用体系,使其真正发挥生态功能和价值。
4.总结
大学校园构建雨水花园体系有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发挥雨水花园渗透、存蓄、排放功能,将点状、线状和面状的雨水花园利用统一规划联系成为一个系统,最大化地发挥其生态功能,同时实现其景观价值和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万乔西.雨水花园设计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2]赵亮.微循环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3]牛童,刘青.雨水花园选址步骤分析[J].现代园艺,2016,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