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艺主要危害因素正式版
钢铁企业生产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案例分析

伤害事故类型与第一类危险源
事故类别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高温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中毒窒息
压力容器
能量源或危险物的产生 产生物体下落、飞散的设备、 场所、操作 使车辆移动的牵引设备 机械的驱动装置 起重、提升机械 电源装置 热源、加热设备,炉、发热体 可燃物 高度差大的场所、升降装置
第一类危险源
•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 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 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 接原因。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 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 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 本领是无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因此,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 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危险源。如带电的导体,奔 驰的车辆等。
•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场所、设备(相 当能量源,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度差较大场所,使得人 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
• 3、能量载体(拥有能量的人或物,如运动中车辆、机械 的运动部件、带电体,本身具有较大能量)
• 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正 常按人的意图做功,意外,可能产生巨大能量,如充满爆 炸性气体的空间)
第二类危险源分析
• 在生产、生活中,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 们的意图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装换和做功,就必 须采取屏蔽 措施进行约束、限制能量,即必须控 制危险源。约束、控制能量的屏蔽应该能够可靠 的控制能量,防止能量意外释放。但是,在实际 生产过程中绝对可靠的屏蔽措施并不存在。在许 多因素的复杂作用下,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措 施可能失效,甚至可能被破坏而发生事故。导致 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 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它包括人、物、环境 三个方面的问题。
钢厂的主要危险因素

钢厂的主要危险因素
1. 高温:钢铁生产需要高温的炉火,这意味着工人需要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并面临热量和烧伤的危险。
2. 化学物质:钢铁生产涉及大量的化学物质,包括酸、碱、毒气和其他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增加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3. 重物和机械:钢铁生产需要大量的机械和设备,包括钢琴线、铁水等重物。
这些物体可能会对工人造成伤害,包括撞伤、压伤和挤压伤。
4. 电气危险:钢厂需要大量的电力,这意味着工人必须与高压电力系统和机械、设备及电器等高危设备接触。
这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并增加电击、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5. 噪音:钢铁生产涉及大量的机械和设备,这可能会产生高噪音环境,长期暴露可能会引起听力损伤和其他健康问题。
6. 震动和振动:机器的震动和振动可能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包括颈椎、肩膀、手腕和手臂等部位的损伤。
轧钢过程的主要危险因素

编号:SY-AQ-06054
轧钢过程的主要危险因素
Main risk factors in rolling process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轧钢过程的主要危险因素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机械伤害
在生产过程或设备检修过程中,操作人员接近机械运动部件的危险区域时,如设备的防护罩、防护屏挡板等设置不全,容易引起碰撞、绞、碾等伤害。
机械伤害主要发生在维护与检修作业过程中。
2、起重伤害
因起吊吊具、防护装置、钢绳等缺陷或故障,操作失误、指挥不当等造成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时常发生于坯料堆放、换辊作业等。
3、噪声
精整、剪切、磨辊及空压机、风机、等设备容易产生噪声。
4、高温和热辐射
加热炉和热坯、高温轧制件、热蒸汽等容易造成高温和热辐射。
5、火灾
轧钢厂的电缆及油库容易发生火灾。
6、中毒
轧钢厂加热炉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7、其他伤害
由于轧机出口最大速度达到1600m/min,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飞钢,板带切头切边时会产生废钢飞射。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冶金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之钢铁工业范本

冶金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之钢铁工业范本钢铁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冶金企业,它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钢铁工业也存在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钢铁工业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物理因素危害1. 噪音:钢铁工业中常常伴随着高噪音环境,如锻压车间、轧钢车间等。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会造成工人听力损伤和神经系统损害。
预防措施包括采取隔音措施、低噪音设备使用、佩戴耳塞等。
2. 振动:钢铁工业中的某些设备如振动筛、振动输送机等会产生振动,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会导致手臂、腰椎等部位的损伤。
预防措施包括采取减振措施、优化设备结构、合理安排工作周期等。
二、化学因素危害1. 尘肺病:钢铁工业中的一些作业环节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如炼钢炉操作、研磨、切割等。
吸入过多的粉尘会引发尘肺病,严重影响工人的呼吸系统健康。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通风设备、戴口罩、定期进行体检等。
2. 有害气体:钢铁工业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氮氧化物等,长期暴露在这些气体环境下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预防措施包括采用密闭装置、增加通风设备、佩戴防毒面具等。
三、机械因素危害钢铁工业中存在各种机械设备,如卷板机、剪板机、砂轮机等,这些机械设备的错误操作和事故可能会对工人造成伤害。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操作培训、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定期设备维护等。
四、人因因素危害1. 劳动强度:钢铁工业的劳动强度较大,长时间的重复劳动容易引发肌肉劳损和骨关节疾病。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进行体育锻炼、定期进行职业康复等。
2. 疲劳度:长时间的工作容易造成疲劳,影响工人工作效率和安全。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增加休息间隔、进行疲劳监测等。
五、辐射因素危害钢铁工业中常常涉及到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废料的处理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辐射监测与防护、戴防护用品、定期进行体检等。
钢铁工业的职业危害多种多样,但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这些危害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钢铁工业主要危险源及安全控制措施(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钢铁工业主要危险源及安全控制措施(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钢铁工业主要危险源及安全控制措施(最新版)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然是以高炉—转炉流程为主,包括原燃料准备和处理、烧结、焦化、炼铁、炼钢和轧钢过程。
本文涉及的危险源包括对人或物造成突发性损害“危险因素”和对人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危害因素”。
1主要危险源在贯彻实施GB/T28001(即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时,首先应识别危险源,以便根据危险和危害程度,采取必要的控制和管理方案。
1.1原燃料准备和烧结过程钢铁企业有的有港口,有的没有港口。
有港口的用皮带运输原燃料进入厂区,没有港口的借助于火车或卡车运输原燃料。
烧结过程用皮带运输精矿、石灰和焦粉等也比较多。
皮带运输存在皮带跑偏、打滑、压料或划伤皮带等故障,人工处理时容易发生机械伤害。
用火车或卡车运输原燃料时会出现运输事故。
原燃料在破碎、筛分、配料和贮运过程中粉尘危害比较严重。
每吨烧结矿产生的粉尘大约有30kg。
另外,在原燃料破碎、筛分和烧结过程中噪声可以达到100dB(A)左右。
1.2焦化过程焦化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四大车(装煤车、推焦车、拦焦车和熄焦车)的机械伤害。
推焦过程也存在灼烫事故。
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爆炸也是焦化过程的主要危险因素。
钢铁工业主要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焦化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烟气、噪声和热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害,特别是有毒物质(苯类、酚类、初馏分、氨类、氰化氢、硫化氢、吡啶、蒽、喹啉等)的危害更严重。
钢铁工业主要职业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钢铁工业主要职业危害及其防范措施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钢铁工业主要职业危害及其防范措施(一)钢铁工业主要职业危害因素: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矿山的采矿与选矿、焦化厂的炼焦及焦化产品、耐火材料、炼铁、炼钢与轧钢。
由于我国的铁矿石大部分都是贫矿,因此必须将贫矿进行破碎后选出高品位的精矿,再将精矿粉通过烧结厂烧制成为人造富矿,才能进入高炉冶炼使用。
烧结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及热辐射;烧结机尾部喷水冷却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气体;烧结机尾部产生的大量粉尘;较强的体力劳动。
炼铁需要焦炭,焦化厂是生产焦炭及煤焦油等焦化产品的。
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及热辐射,还有轻油或粗苯蒸馏时,如车间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可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从而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炼焦生产过程中,作业场所如车间通风不良使作业人员接触煤尘,因烟尘中会含有致癌物3,4—苯并[a]芘,而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
炼铁生产过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高温及热辐射、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电离辐射,以及较强的体力劳动等。
目前炼钢采用的方法有转炉、平炉、电炉3种,炼钢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及热辐射、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气体。
轧钢分为热轧与冷轧,轧钢机将钢锭、钢坯轧制成钢材。
轧钢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温及热辐射、噪声、毒物、放射线和粉尘等,其中有关工序及其作业人员接触的毒物危害主要有一氧化碳、乙炔、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盐酸、硫酸、铬及其化合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锌及其氧化物、铅及其化合物、氟化物、甲苯和二甲苯、沥青、三氯乙烯、氮气、二氧化氮、丙烯酸、乙酸乙脂、聚偏氟乙烯等,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在冶金轧钢工艺过程的不同工序之中。
(二)钢铁工业预防职业危害的主要措施:首先,上述职业病危害以采用落后生产方式的小钢铁企业较为严重。
钢铁工业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钢铁工业的职业危害与预防钢铁工业是重工业的一种,涉及到了大量的物质和机械设备,因此存在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下面以钢铁工业常见的职业危害为例,介绍一些预防措施。
1. 机械伤害:钢铁工业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如切割机、焊接机等,操作这些设备时容易发生机械伤害,如切割、挤压、砸伤等。
预防措施: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且佩戴好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
同时,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也非常重要,确保设备的运行状态良好,减少事故发生的机会。
2. 物理因素:钢铁工业中存在着噪音、振动、高温等物理因素。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听力受损;长期受到振动的影响会引发手部振动病;高温环境容易造成热伤害等。
预防措施:在噪音环境中应佩戴耳塞或耳罩保护听力;在振动环境中应避免长时间暴露,适当调整工作姿势;在高温环境中应增加适当的休息时间和补水。
3. 化学危害:钢铁工业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物质,如溶剂、酸碱等,操作这些化学物质时容易接触到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
预防措施: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配戴防护用品,如防护面具、防护手套等。
同时,加强通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确保操作环境的空气质量。
4. 职业病:钢铁工业中存在一些特殊的职业病,如石棉肺、电焊工肺病等。
这些职业病主要是由于工人长期在有害物质环境中工作导致的。
预防措施:加强对工人的健康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职业病。
同时,加强对职业病的宣传教育,提醒工人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
总之,钢铁工业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但只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安全培训、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设备维护保养、调整工作环境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职业病的监测和宣传教育,提醒工人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
只有综合应用这些预防措施,才能切实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钢铁企业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

钢铁企业职业性危害因素与预防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很多,长期以来始终威胁着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经过积极治理,使职业危害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了,但是,在生产的环节中仍存在着很大的危害。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性危害因素(一)、炼铁生产中最主要的有害因素是高温、热辐射、一氧化碳等,若矿石中含有氟化物,则冶炼时还可有氟的污染。
在旧式炼铁厂中,体力劳动强度较大,工伤事故较多(以烧伤为主)。
现代化远距离操纵的大型炼铁厂,劳动条件较好,只有出铁、出渣、铸锭及管道漏气时才有可能受到上述有害因素的影响。
通过出渣工艺和代替铁钎手工操作的技术改造降低了职业危害的影响,改善了作业环境。
(二)、炼钢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高温及热辐射、噪声,其次是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氟化物、氟化氢、锰及其化合物、红外线等。
炼钢厂产生烟尘是炼钢生产过程中危害最大因素之一,大型企业中接尘工人占职工总数的39~43%,有的平炉炼钢厂高达70%左右。
主要尘源是吹氧烟尘,其次是出钢、出渣、浇注、整脱模和混铁炉倾倒铁水作业,修炉、拆炉和修罐作业,使用压缩空气吹扫技术,会所引起二次扬尘。
炼钢厂烟尘是含大量氧化铁粉和约20%游离二氧化硅,粒度绝大部分小于10微米的混合粉尘。
其特点是量大,使用吹氧的电炉、平炉炼钢比不吹氧的烟尘量约大10~15倍。
目前,治理较好的炼钢厂岗位粉尘浓度或降到10毫克/立方米左右,粉尘合格率可达70%以上。
二、职业危害在钢铁生产系统中的分类钢铁企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系统:冶炼系统、轧钢系统、热电系统、煤化工系统、物流输送系统、能源解质系统、检修及废弃物回收利用等生产辅助等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其各系统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一)、冶炼系统:岗位粉尘――矽尘、煤尘、石墨粉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碳化硅粉尘、耐材尘(耐火纤维粉尘、粘土粉尘、氧化铝粉尘、陶土粉尘、硅藻土粉尘等)及其他粉尘(铁矿石、蛇纹石、氧化铁尘)等;化学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焦炉逸散气(苯可溶物、3,4-苯并芘)、氟化氢、焦油、沥青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放射性同位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钢铁工艺主要危害因素正
式版
钢铁工艺主要危害因素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灼烫伤害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本项目单位包含轧钢和炼钢两个车间,电炉等熔炼设备在工作时容易引发灼烫事故。
(2)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事故主要集中在建筑、冶金、机械、交通运输四大行业.
根据大量事故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起重
伤害事故的主要类型是:吊物坠落、挤压碰撞、触电和机体倾翻。
起重伤害在指在生产用材料、设备的吊装、搬运,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存在着发生吊物挤、撞、坠落以及碎块飞出伤人等事故。
本项目单位中包含天车和一些简易的起重设备,其存在起重伤害的可能性.
(3)高、低温危害
现行国家标准《高温作业分级》中规定,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即为高温作业。
本项目单位在炼钢过程中存在高温和热辐射危害。
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感觉运动协调功能都明显下降。
35℃时则仅为
一般情况下的70%左右;极重体力劳动作业能力,30℃时只有一般情况下的50%~70%,35℃时则仅有30%左右。
高温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
主要体现在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等。
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内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工伤事故。
炼钢炉车间熔炼时温度较高,对操作工人容易造成高温危害。
由于本项目中需要使用液氧,因而当大量液氧泄露时也存在冻伤事故的可能。
所以,也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4)噪声危害
本项目在炼钢、轧钢过程中和自制氧
机空压站两台空气压缩机,产生较大的噪声。
噪声能引起人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噪声干扰影响信息交流,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
(5)机械伤害及高处坠落危险
机械伤害的实质,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非正常做功、流动或转化,导致对人员的接触性伤害。
其形式因生产设备的差异有以下几种:
①咬人和挤压;
②碰撞和撞击;
③接触:包括夹断、剪切、割伤和擦伤、卡住或缠住等。
本项目机械设备较多,操作人员易于
接近的各种可动零、部件和裸露的转动部分都是的危险部位。
如果这些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外露或防护措施和必要的安全装置不完善,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储罐的维修检查容易发生高处坠落危险。
(6)电气伤害
本项目涉及的电气设备较多,容易导致电气伤害。
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和电气系统火灾事故等几种。
(Ⅰ)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的伤害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
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
①电击: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引
起的可感知的物理效应。
电击对人体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强度、种类、持续、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电流破坏人的心脏、呼吸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而造成伤害,会使人出现痉挛、窒息、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骤停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触电事故绝大多数是由电击造成的。
电解还原槽是以低电压高电流串联运转的,因此,电击事件通常并不严重。
但是,在电力车间高压电源与电解车间联网路的连接点可能发生严重的电击事故,部分原因是交流高压电流。
②电伤:如果车间内电缆若没有采取有效的阻燃和其他预防电缆层损坏的措
施;电气设备接地接零措施不完善;临时性及移动设备(含手持电动工具及插座)的供电没有采用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性能不完善等都会造成生产设备及电动设备,厂房电器设备漏电而引发触电伤亡事故。
(Ⅱ)静电危害事故
在爆炸、火灾危险环境内,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设备、除尘管路等如无防静电接地,静电荷将聚集,一旦有放电条件,静电荷通过放电点瞬间放电形成火花,而引起火灾事故。
(Ⅲ)雷电伤害事故
本项目部分厂房高度超过10m,在雷雨天存在着被雷击的危险。
因此,雷电伤害
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Ⅳ)电气系统火灾事故
变配电系统有大量变电、配电、用电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配电装置、高低压开关柜、照明装置等,在严重过热和故障情况下,容易引起火灾、爆炸。
一般来说,导致火灾的危险因素如下:
①变压器超负荷运行、外部短路及绝缘绕组短路,引起温度升高,烧毁变压器。
②变压器线圈受机械损伤或变压器受潮、绝缘老化,引起层间对地短路;或硅钢片之间绝缘老化,铁芯局部过热严重或者紧夹铁芯的螺栓套管绝缘损坏,引起发
热而温度升高,引发火灾。
③过电压或过电流引起变配电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④电缆过负荷,电缆隔热、散热不良引发火灾。
⑤电缆中间接头制作质量不良、压接头不紧、接触电阻过大,造成的电缆过热而引发火灾。
⑥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其焊渣、火星和高温金属碎末极易引燃现场的电缆、油渍、绝缘材料和设备或管道上的保温层等可燃物质,引发火灾事故,甚至会引起乙炔或氧气瓶着火或爆炸。
(7)火灾和爆炸危害
本项目中涉及的压力容器较多形如:
氧气储罐、煤气发生器等,容易导致爆炸事故。
车间内点火源较多,而氧气为助燃气体,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煤气发生系统中发生意外泄露或煤气积聚,很容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8)生产性粉尘
本技改项目中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主要来自:原料运输粉尘,电炉冶炼产生的烟气,轧钢加热炉粉尘。
粉尘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引起以下不同病变:
①职业性呼吸系统疾患,如尘肺、粉尘沉着症,职业性过敏性肺炎,呼吸系统肿瘤等;
②由于粉尘对呼吸道粘膜、皮肤、眼、耳等部位的刺激作用所引起的相应疾病;
③中毒作用。
(9)窒息、中毒
氩气具有高密度性、窒息性。
正常空气中氩气沉积在底层容易使人窒息。
由于炼钢过程中需要加入氩气精炼,当氩气储罐发生泄露而气流流通不畅时,容易导致局部地域发生缺氧窒息。
在煤气发生系统中,当煤气发生意外泄露,同样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事故。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