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原理与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评估
危害程度评估的目的
• 了解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的性质 和范围 • 为制定风定性评估:通过经验判断、类比法等方 法对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描述 • 定量评估:通过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 方法对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量化
危害程度评估的结果
• 危害等级:根据评估结果,对危险源的 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 风险控制优先级:根据危害等级,确定 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
• 观察生产过程: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操 作、设备运行、物料处理等情况 • 收集相关资料:如操作规程、设备说 明书、安全管理制度等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 理、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
• 数据对比:对比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数 据与设定值,发现异常情况 • 数据挖掘: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 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关联性
其后果
02
应急原则:建 立应急预案, 确保在危险源 引发事故时能 迅速有效地进
行救援
03
制定危险源防范措施
01 工程技术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设备更新、安全防护装置等 02 管理措施: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定期安全检查等 03 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执行操作规程等
危险源监控与维护
运用风险评估工具与技术
风险评估工具: 如风险矩阵、 风险评估表等, 用于定量或定 性评估危险源 的危害程度
01
风险评估技术: 如故障树分析 (FTA)、事
件树分析 (ETA)等, 用于分析危险 源的发生机制 和可能后果
02
03
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风险评估的定义与目的
• 风险评估是指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的过程 • 风险评估的目的
风险评估的结果
风险等级评估方法(lec法和ls法)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点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 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 1。
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 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 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
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时,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 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 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
关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规定其分数值为 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损伤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 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 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 1 与100 之间。
风险值(D)求出之后,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下表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的参考。
风险矩阵法(L·S )一、 事件发生可能性L 判定准则二、事件后果严重性 S 判定准则三、风险等级判定及控制措施事故类型分类标准:a 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风险点事故按以下 20 类进行辨识。
类别: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5、触电; 6、淹溺;7、灼烫; 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b 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进行辨识类别:噪声、振动、粉尘、高温、低温、辐射等。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1.1.1 目的本附录阐明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规作法,以及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用人单位应考虑其工作性质及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复杂性,使本附录中描述的方法与用人单位的需要相适应。
1.1.2 关键术语a)危害(见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 2.4 的定义);b)风险(见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 2.19 的定义)。
1.1.3 何时使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所实用人单位和员工对其作业活动中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负有法律义务。
本附录所述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拟用于:a)危害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后果的场合,或者不清晰现有或者拟定的控制措施是否恰当的场合;b)用人单位超过法律最低要求,寻求持续改进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达到更高水平。
当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以下几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可以忽略:——风险明显是轻微的,受损失者彻底可以容许;——控制措施的结果彻底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控制措施丝毫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实施;——危(wei)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一个员工充分理解。
否则就需要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特殊对于以下的情况,更需进行:——危害已构成重大威胁,而人们不能肯定存在或者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在已满足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情况下,要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持续改进。
1.2 如何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1.2.1 基本步骤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包括以下三个步骤:a)危害辨识;b)风险评价;c)风险控制。
1.2.2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a)体现了风险管理的思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至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

初始状态评审
是组织明确职业健康安全现状的一种重要手段, 是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职业健康安全行为及有关管理活动进行的初始综合 分析。是组织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系的坚实基础。
初始状态评审—内容
识别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 划
明确适用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评价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评价过去的事故经验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评价、
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
风险评价的方法:LEC法
D =LEC
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意点:
风险评估标准要固定,定义清楚,不因人、时而异
不同类的风险的重要性评分要有区别
已存在的安全控制措施在评估时应假设没有
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L ):
危险源辩识—危险源分类(续)
按危险源性质(较多采用)
物理性(如工作场所噪音) 化学性(如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 生物性(如工作场所蚊虫滋生造成叮咬) 心理、生理性(如长期负重作业、夜班生产) 行为性(如违反操作规范造成的机械碰伤) 其他(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
危险源辩识—危险源分类举例(化学性)
形式
昆虫 细菌 病毒等
影响
感染 传染疾病
中毒
危险源辩识—危险源分类举例(行为性)
形式 搬物举重 体位不当 长期加班 工作紧张等
影响
扭伤 骨骼、肌肉劳损
生物钟破坏 精神损害
危 险 源 辩 识—危险源辩识过程
收集识别所需资料 化学物理资料(MSDS) 生产过程资料(流程图、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生产安全参数等) 设备设施资料(用电线路及区域、管路结构及安全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在生产、储存、运输等各个领域,危险源无处不在。
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需要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识别危险源、如何运用LEC评价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估,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预防事故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类型及辨识要点:(1)化学危险品:涉及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性等物质。
应关注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
(2)机械设备:包括旋转机械、压力容器、电梯等。
应检查设备的维护状况、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3)电气设施:涉及电源、电线、变压器等。
应关注设备的绝缘性能、接地措施以及安全距离。
(4)作业环境:如高温、低温、噪音、振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危险。
应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关注以下要素:物质特性、能量等级、作业环境、操作过程等。
同时,为了确保辨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应组织专业的安全人员进行评估。
2.LEC评价法定义LEC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通过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或接触有害物质的频率(E)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对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价。
LEC评价法的原理是:对于每个危险源,根据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其后果严重程度,赋予相应的分值,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风险值。
3.LEC评价法应用运用LEC评价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的步骤如下:(1)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严重程度(C)。
(2)根据危险源类型和具体情况,确定相关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或接触有害物质的频率(E)。
(3)将L、E、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风险值D。
根据风险值大小,将危险源分为可接受风险、合理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三个等级。
(4)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改造设备、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安全管理等。
石墨化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措施培训PPT

6.触电
(1)不办理操作票或不执行监护制度,不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绝缘工具和电气工具。 (2)检修电气设备工作完毕,未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就对检修设备恢复送电。 (3)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作业,不符合安全距离的规定要求或无监护措施。 (4)跨越安全围栏或超越安全警戒线;工作人员走错间隔误碰带电设备;在带电设备 附近使用钢卷尺等进行测量或携带金属超高物体在带电设备下行走。 (5)装设地线不验电。 (6)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 (7)使用的电动工具金属外壳不接地,操作时不戴绝缘手套。 (8)在电缆沟、隧道、夹层或金属容器内工作时不使用安全电压行灯照明。 (9)在潮湿地区、金属容器内工作时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无监护人。 (10)电气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石墨化危险源辨识 及风险控制措施
2024年1月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火灾
(1)高温石墨化过程会产生一氧化碳,如设备密封不良、除尘 装置损坏或作业现场通风不良,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 极限,遇明火引发燃烧爆炸事故事故。 (2)生产装置及设备若没有避雷设施或避雷设施不健全、接地 线短路或接地电阻超标,会引发雷击点燃装置中的易燃易爆物 料,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生产、储存装置和设备等如果没有静电接地,在进料、出 料及混合过程中,会产生静电集聚、存在引发物料发生火灾爆 炸的危险。 (4)无防静电设施或防静电设施未起作用和不按规定穿着防静 电劳动防护用品等都极易产生静电,并积聚形成引火源,或因 可燃物不能迅速泄放,其静电火花将导致火灾爆炸。另外,静 电也能给人以电击。造成操作人员紧张,妨碍操作,引发二次 伤害事故。 (5)清洗作业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动火、检维修严格按 照正确的操作规程执行,否则有火灾发生的可能。
9.起重伤害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原理和技术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原理和技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一种用于识别和量化潜在风险的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导致的损害,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原理和常用的技术。
一、危险源辨识原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操作过程等进行观察和分析,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和条件。
它基于以下原理:1.因果关系原理: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导致事故的具体因素。
通过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和后果,可以找到潜在的危险源。
2.统计原理:根据历史数据和统计信息,可以推断出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和条件。
例如,某个特定的作业环节在历次事故中频繁发生,则可以认为该环节存在较高的风险。
3.专家经验原理:通过请教专业人士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可以获得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辨识潜在的危险源。
二、危险源辨识技术1.头脑风暴法:在一个小组中,成员集思广益,共同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从不同角度发掘隐藏的风险。
2.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该方法通过对系统、设备或过程的分析,确定可能发生故障的模式和影响,以评估其严重性。
FMEA可以帮助确定关键的风险点,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任务分析法: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和条件。
该方法可以帮助识别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4.风险矩阵法:将风险按照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估,以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该方法将风险以矩阵的形式呈现,使得风险评估更加直观和明了。
5.检查表法:通过使用特定的检查表或清单,逐项审查工作环境、设备和操作过程,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检查表法通常适用于相对简单、标准化的工作环境。
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应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特别是在高危行业和关键设施的安全管理中。
以下是应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几个典型场景:1.工业安全: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识别,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一、引言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预防事故和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危险源的辨识、分类以及风险评价和分级的方法和原则。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发现、识别和记录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危险源种类。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机械危险源等。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所涉及的危险源种类。
2. 辨识危险源。
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和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如高温、高压、有害气体、毒性物质等。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可能的危险源组合作用。
3. 记录危险源信息。
对于每一个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危险源信息记录表,详细记录危险源的名称、特性、危险程度等信息。
三、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定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危险源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机械性质等进行分类。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威胁程度。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估方法和定量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对危险源进行主观评估,如利用风险矩阵、事件树等方法。
而定量评估方法则是基于数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借助风险模型和风险计算公式进行风险评估。
3.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危险源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有使用颜色、数字等符号来表示不同等级的风险,如红色表示高风险、黄色表示中风险、绿色表示低风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辨识评价及控制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实 施程序应包括: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是由组织还是由外部所提供的设施。 组织应确保在确立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时,对这些危险评价的结果及控制的 效果进行考虑,并将此文件化并保持最新。 组织所采用的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的方法应该: -依据其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进行确定,以保证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 可操作性; -确定危险级别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危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和开展运行控制,提供适宜信息; -提供必要的监测活动,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及时性。”
(1)体系策化 1 学习与培训 • 法律和规章的要求 2 制定计划 • 职业安全卫生危险危害因素的辩识 3 初始评审 • 现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惯例、过程和程序的检查 • 对已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资料进行评估 4 体系设计 (2)体系文件编写 (3)体系的运行 (4)体系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5)体系的外部审核与认证
´ ò Ë É Ë É Ë É
» ÷ ¦ º ¦ º ¦ º
¹ Â × ä ¬ ° Æ ï
¬ Õ ± ¨
风险评价的内容
风险评价的时机
规划 设计 施工
制造
运行
新、改、扩建系统
以及新工艺的预先评价
建设项目(工程)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在役设备及运行系统
风险评价
K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 K 可能出现的事故、事件
MSDS 示 例
危 险
易燃易爆,有害,避免 接触明火、高热、氧化剂 储运要求 阴凉、通风、防爆 泄漏处理 切断火源、穿消防防护服 用砂土吸收、收集处理 大量泄漏,围堤收容处理 急救 用清水和肥皂水冲净 到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输氧
易燃 有毒
灭火方法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防护措施 通风、穿防护服、戴防护镜、 带防腐手套、禁止吸烟
拉斯姆逊报告
英国各种产业的死亡事故频率
产业 化学工业 全部工业 钢铁业 渔业 FAFR 3.5 4 8 35 产业 矿业 建设业 飞机乘务员 拳击运动员 FAFR 40 67 250 7000
每10工作小时死亡人数
英国各种原因的死亡率
死因 交通事故 坠落 个人危险性 (死亡人.年) -4 2*10 1*10
相关术语和定义
危害 hazard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 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危险 risk
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R= f ( P, C )
危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4
死因 雷击 有害动物、 昆虫
个人危险性 -7 (死亡人.年) 5*10 2*10
-7
-4
-7
溺死
触电
3*10
5*10
-5
白血病
甲状腺癌
6*10
2*10
-5
-6
-5
1 10 -1 10 -3 10 -5 10
-7
不可接受风险
10 -9 10
-11
可接受风险
瑞 典 社 会 风 险 值
1
10
100 1000 10000
系统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安全机构 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 设备设施 作业环境
评价准则
加权平均
确定对象、方法 事件类型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不良的环境影响
危害辨识
危害因素
事故可能性 事故的严重度
管理方面的缺陷
风险评价
暴露时间 确定风险 制定计划
监 视 监 控
风险控制
落实措施
如何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死亡人数
1991年我国国有企业职工死亡图表
1200 1000 800 µ Á ³ ¾ É Ë º ¦ 600 ¥ µ ´ ç » Ð ú µ É Ë º ¦ Î å ï Ì ò ´ » ÷ 400 200 0 ï å Î Ì ´ ò » ÷ ð Ö Æ Ø É Ë º ¦ Í ç Ñ ÄÆ ×Ì ð Ô » Ö ¥ µ ´ ç ß ´ ¸ ¦ × ¹ Â ä ® Ë Ì ú ß ´ ¸ ¦ × ¹  ä ß Ë Í ¹ ± ¬ Õ ¨ Ð ¶ Ö ¾ Ï Ö Ï ¢ ä Ë Æ û ·Å Å Ú ä Ë Æ û ± ¬ Õ ¨ ð » © Ò ± ¬ ¨ Õ Í Ë ¸ ® Å Å · Ú Ý ÷ È Æ ± ¬ Õ ¨ °¶ à ¥ Æ ¬ ° ï
K 危害程度
K 可能受伤害的人数 K 控制措施(技术、管理) K 应急(失效措施)
退役设备设施的风险评价
遗留问题 环境(生态影响) 社区
固废的类型 尾矿问题 废弃的化工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
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 安全评价导则(试行)
MSDS
丙酮
UN NO 1090 CN NO 3100
4
10
5
10
6
利益与风险的关系
利益(单位任意)
10
超 过 1 全部人为灾害
-1 的 10 频 率 10 -2 ( 件 10 -3 年 ) 10 -4
飞机降落引起
氯气泄漏
10 -5 10
-6
原子能发电站
人 为 灾 害 频 率 和 损 失
拉斯姆逊报告
N /
10
10 2
10 3
事故可能性
A (高频率) B(很可能) C(有时) D(极少) E(不可能)
H不可接受
M不希望
S有条件的可接受
L可接受
风险
损失程度
单位时间
=频率
损失程度 事件
事故 单位时间
大小
个 10 人 危 险 性 10 ( 人
10
-2
病死率 不允许范围
过度 高
-4
中
允许范围
-6
低
.
年 ) 10
-8
由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率
1%2% 17%
9%
1% 0% 0% 2%
5%
4% 7% 11%
4% 10% 1% 2% 2% 10% 4%
8%
Î Ì ï å µ Á ³ ¾ ú Ð » µ ð Ö Æ Ø ¥ µ ´ ç Í Ä Ñ ç Æ Ì × ð Ô » Ö ß ´ ¸ ¦ ® Ë Ì ú °¶ Ã ¥ ¸ Ë Í ® Å Å · Ú ß Ë Í ¹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的原理与方法
安全(风险)标准
定性评价: 专家赋值 可能性 严重性 矩阵
事故 严重度
风 险 大 小
Ⅴ(可忽 略的) M S L L L Ⅳ(轻度 的一个 M M S L L Ⅲ(中度 的) H M M S S Ⅱ(严重 的) H H H M M Ⅰ(灾难 的) H H H H M
10 4
10 5
10 6
N(死亡数)/人
10
超 过 1 全部自然灾害 地震
-1 的 10 频 率 10 -2 ( 件 10 -3 年 ) 10 -4
陨石降落 原子能 发电站
10 -5 10 -6 10 10 2 10 3
自 然 灾 害 频 率 和 损 失
10 6
N /
10 4
10 5
N(死亡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