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及其连结 -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二四肢骨骼

实验二四肢骨骼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掌握四肢骨的组成,各骨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形态特征。
2、比较牛、猪、马、犬四肢各骨的形态差异。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制作好的牛、猪、马、犬四肢骨骼标本;2、公、母畜骨盆标本。
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㈠、牛的前肢骨1、前肢骨的组成前肢骨由肩胛骨、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前脚骨(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组成。
2、前肢骨的形态结构①肩胛骨:位于胸廓前部的两侧,属肩带部骨。
为三角形的扁骨,有2个面、3个缘和3个角。
外侧面有纵行的嵴叫肩胛冈,肩胛冈中部有较粗厚的冈结节,其下端的突起为肩峰,肩胛冈的前上方和后下方分别为冈上窝和冈下窝;内侧面的中部有大而浅的肩胛下窝,在窝的上方,前后各有一粗糙的锯肌面。
前缘薄,后缘厚,背侧缘附着肩胛软骨;腹侧角(远端)后部有圆形的浅窝称关节盂(肩臼),与臂骨头形成肩关节,关节盂前上方的突起叫盂上结节(肩胛结节),其内侧的突起称喙突。
②肱骨(臂骨):位于胸廓两侧的前下部。
呈略扭曲的管状长骨,分骨体和两端。
近端后方有臂骨头,其前部两侧有大(外侧)、小(内侧)结节,两结节之间的沟称臂二头肌沟。
骨体外侧面有从后上方经外侧转向前下方的螺旋状的臂肌沟,肌沟的前缘为臂骨嵴,其近端上方有三角肌粗隆;内侧中部有大圆肌粗隆。
远端为肱骨髁,由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组成,分别称内、外侧髁,其上方有内、外侧上髁;肱骨髁后面形成鹰嘴窝,前面有桡窝。
③前臂骨:为长骨,包括2块骨,桡骨位于前内侧,尺骨位于后外侧。
前臂骨近端与肱骨远端构成肘关节。
桡骨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稍向前弓,近端背内侧有桡骨粗隆。
尺骨近端向后上方突出形成鹰嘴,其顶端称鹰嘴结节,鹰嘴的前缘中部有钩状的肘突,其下方为滑车切迹;尺骨远端向下突出称茎突。
桡骨和尺骨之间有上、下两个间隙,分别称前臂近、远骨间隙。
④腕骨:为短骨,由两列六块组成,近列四块,由内向外依次为桡腕骨、中间腕骨、尺腕骨和副腕骨,副腕骨突向后方。
四肢骨及其连接

前臂骨骨折的固定?
4、 手的关节 joints of hand 包括:桡腕关节、 腕骨间关节、腕掌 关节、掌骨间关节、 掌指关节和指骨间 关节。
(1)桡腕关节 radiocarpal joint又称腕关节 wrist joint
A、构成:由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形成关节头。由 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作为关节窝。
骨盆的测量
髂前上棘间径正常值为23—26厘米 髂嵴间径正常值为25—28厘米 骶耻外径大于18.5厘米 大转子间径正常值为28—31厘米
坐骨结节间径值为8.5—10厘米
耻骨弓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
股骶弓
坐骶弓
Articulation of free lower limb
Hip joint 髋关节 Knee joint 膝关节 Articulations between tibia and fibula
肱尺关节 humeroulnar joint :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 肱桡关节 humeroradial joint: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凹构成 桡尺近侧关节 proximal radioulnar joint :由桡骨头环状关 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 肱骨
Hale Waihona Puke 桡 骨尺 骨右侧
(2)结构特点 A、是复关节,关节囊松弛,其内、外侧分别有尺、 桡侧副韧带加固,前后壁薄弱。 B、有桡骨环状韧带加固桡尺近侧关节。
上述两孔有肌、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结构出入骨盆
(3)耻骨联合 pubic symphysis(由两侧的耻骨联合面借 其间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耻骨联合上方有耻骨上韧带, 其下方有耻骨弓状韧带)
(4)闭孔膜
闭膜管
5、骨盆 pelvis
上、下肢骨及其连结-实验课

髁间隆起 内侧髁
前 面 观
胫骨粗隆 比目鱼肌线
后 面 观
外踝
内踝
足骨
远节趾骨
• 跗骨
近节趾骨
距骨、跟骨、
跖骨头
骰骨、舟骨、
跖骨体
内侧楔骨
跖骨底 内侧楔骨
中间楔骨、外侧楔骨 中间楔骨
• 跖骨
足舟骨
第1~5跖骨(内侧向外侧)
• 趾骨
距骨
中节趾骨 外侧楔骨 第五跖骨粗隆 骰骨
跟骨
上肢骨连结
Joints of upper limbs
髂结节
髋臼
月状面 髋臼窝
坐骨结节
髋臼切迹
右侧髋骨外侧面
髂嵴 髂前上棘
髂窝
髂前下棘
弓状线 耻骨梳 耻骨结节
耻骨联合面
耳状面
坐骨大切迹 坐骨棘 坐骨小切迹 闭孔
右侧髋骨内侧面
股骨
大转子 上 端
转子间线
体
股骨头
股骨颈 小转子
粗线
转子间嵴 臀肌粗隆
髌面 下 端
内侧髁
外侧髁
股骨前面观
股骨后面观
胫骨、腓骨
旋外;环转运动。
临床联系:①股骨头易向下方脱位
②股骨颈骨折分有囊内、囊外
2.膝关节 knee joint
构成: 股骨下端、胫骨上端、
髌骨
特点:
1.关节囊薄而松, 周围 有韧带加固。
腓侧副韧
A 囊外韧带 带 (1)髌韧带 (2)腓侧副韧带
(3)胫侧副韧带 (4)腘斜韧带
腘斜韧带
胫侧副 韧带 髌韧带
B 囊内韧带 (1)膝交叉韧带
临床联系
囊下壁最薄弱, 易向前下方脱位。
2.肘关节
躯干骨及其连结-浙江大学基础医学教学中心

6关节标本。
7躯干骨标本。
8椎骨连结的解剖标本。
9脊柱标本。
10胸廓前壁的解剖标本。
【实习内容】
一、骨的分类
在人体骨架上辨认长骨,短骨和不规则骨,观察形态特征,归纳分布部位。
二、骨的形态、构造和成分。
(一)骨的形态和构造:观察长骨和胫骨纵切标本,长骨两端膨大,有光滑关节面。中部较细称骨干。表面有1~2个滋养孔,内为空腔称髓腔。借细铁丝插入较大滋养孔可通入髓腔。
侧面观:四个生理弯曲的部位,方向,其形成因素和功能意义。
(二)胸廓:观察人体骨架标本
胸廓的构成,整体观。胸廊上、下口的构成。肋前、后端的连结。肋弓的形成。
1.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观察一较长肋骨(肋头、肋结节肋体、肋沟)。前端接肋软骨。第一肋骨短而宽扁,其内缘前份有前斜角肌结节。
2.胸骨
胸骨体:
胸骨柄:上缘,三个切迹;中部,颈静脉切迹;两侧,锁切迹。
2.熟悉正常;异常;变异;畸形。运动系组成及作用;骨膜的区分。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双语教学用*注明)
1.人体解剖学的概念、分类及方位术语。(15分钟)
2.骨的形态、分类及构造(30分钟)
3.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和关节的运动(30分钟)
4.躯干骨及其连结(30分钟)
5.看标本,模型(1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颈椎:横突有孔,棘突短而分叉,第七颈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而形成结节。在活体摸第7颈椎的棘突,低头时尤明显。第1颈椎又叫寰椎:前弓较短,后弓较长,侧块两个。第2颈椎又叫枢椎:椎体上方有齿突。
胸椎:有上、下肋凹及横突肋凹,棘突斜向后下。
③腰椎:椎体高大,棘突板状向后。④骶骨: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底中份前缘向前突出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有骶正中嵴,两侧各有四个骶后孔。两侧面各有耳状面。中部:骶管、骶管裂孔。
牛骨骼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牛骨骼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动物运动系统中的作用。
2. 观察牛骨骼的形态特征,包括骨骼的形状、大小、连接方式等。
3. 认识牛骨骼的命名规则,熟悉不同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二、实验用具1. 牛骨骼标本2. 解剖盘3. 解剖镊4. 研究记录本5. 骨骼图鉴三、实验内容1. 牛全身骨骼的观察2. 牛四肢骨及其连结的观察3. 牛骨骼系统功能的探讨四、实验步骤1. 牛全身骨骼的观察(1)观察牛的整体骨骼结构,记录其体型特点,如皮厚骨粗、肌肉强大、结实、富于线条等。
(2)观察牛的骨骼系统,包括头骨、躯干骨、四肢骨等,记录其组成和名称。
(3)观察牛骨骼的连接方式,包括关节、韧带等,了解其运动机制。
2. 牛四肢骨及其连结的观察(1)观察牛上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等,记录其组成和名称。
(2)观察牛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等,记录其组成和名称。
(3)观察牛四肢骨的连接方式,包括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了解其运动机制。
3. 牛骨骼系统功能的探讨(1)分析牛骨骼系统在运动、支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2)探讨牛骨骼系统与其他动物骨骼系统的异同。
五、实验结果1. 牛全身骨骼组成及名称:头骨、躯干骨、四肢骨。
2. 牛四肢骨及其连结: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
3. 牛骨骼系统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六、实验结论1. 牛骨骼系统由头骨、躯干骨、四肢骨组成,各部分骨骼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骨骼系统。
2. 牛四肢骨及其连结具有多种功能,如支持、运动、保护等。
3. 牛骨骼系统与其他动物骨骼系统具有相似之处,但在形态和功能上存在一定差异。
七、实验讨论1. 牛骨骼系统在运动、支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了解其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动物的运动机制。
2. 本实验通过观察牛骨骼标本,使我们掌握了牛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命名规则,为今后学习动物解剖学奠定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牛骨骼系统与其他动物骨骼系统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牛的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因素有关。
四肢骨及其连结

后面
外上髁 髁间窝
2.髌 骨
3.胫骨和腓骨
腓骨头 腓骨颈
外侧髁
腓骨体
髁间隆起 内侧髁 胫骨粗隆 比目鱼肌线
腓关节面
外踝 腓骨(前面)
内踝
胫骨 (前面、后面)
28
29
4.足 骨
趾骨
跖骨 跗骨
楔骨 舟骨
距骨 跟骨
30
上距下跟舟骰外 楔一楔二楔外三
骰骨
二、下肢骨的连结
(一)下肢带骨的连结
1、骶髂关节 2、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连结
(1)基本结构
关节面:股骨头和髋臼,头小臼深
关节腔:小,内有股骨头韧带 关节囊:厚而坚韧,周围有韧带、肌腱加强
股骨头韧带
34
(2)辅助结构
关节唇 韧带
髂股韧带 股骨头韧带 耻股韧带 坐股韧带
轮匝带
薄弱部位:后下部
(3)运 动:三轴运动,各运动受限
髂股韧带
轮匝带
股骨头韧带
坐股韧带
闭孔膜 耻股韧带
前面
19
3.前臂骨连结
桡尺近侧关节
前臂骨间膜
桡尺远侧关节
20
4.手关节
桡腕关节 (1)基本结构
关节面: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桡骨腕关节面
关节囊 :松 弛 (2)辅助结构
关节盘:尺骨头下方
手舟骨
韧 带:前后、两侧均有
(3)运 动
屈伸、收展、旋转、环转
桡骨
21
三角骨 尺骨
指骨间关节
掌指关节 掌骨间关节
前面观
肱骨滑车
11
鹰嘴窝 后面观
2. 尺骨及桡骨
滑车切迹
冠突
桡切迹
尺骨粗隆
鹰嘴
四肢骨及其连结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8.指骨:14块。 近→远:近节,中节,远节指骨,远节指骨掌侧面远端有粗糙的远节指骨粗糙。
在活体上摸辨骨性标志:
锁骨: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肱骨内、外上髁;鹰嘴;桡骨头;桡骨茎突;尺骨头;手舟骨;豌豆骨。
(二)上肢骨的连结
1.胸锁关节:上肢与躯干相连的唯一关节观察:
(4)骨盆:观察
①骨盆的组成。
②大、小骨盆的分界。
③小骨盆上口的围成。
④小骨盆下口的围成。
⑤耻骨弓的构成。
(5)在男、女性骨盆标本/模型上比较:
①小骨盆上口的形状。
②小骨盆下口的宽窄。
③骨盆腔的形状。
④耻骨下角的大小。
2.髋关节:观察
(1)髋关节组成。
(2)二骨关节面的形态、大小差别。
(3)关节丰厚、韧、附着处。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形态学实验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形态学实验Ⅱ
教师及职称
授课内容
四肢骨及其连结
学时数
2
授课方式
实验课
授课学期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系七年制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四肢骨的名称、位置排列
2.掌握肩带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结构
3.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关节、腕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2)体 :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
(3)下端:内上髁,外上髁
4.桡骨:桡骨头、桡骨粗隆、内侧缘、骨间缘、尺切迹、茎突。
5.尺骨: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切迹骨间缘,外侧缘,尺骨头,茎突
6.腕骨:8块。内→外:近侧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角;远侧列: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豌豆骨位于三角骨掌侧面
《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人体解剖学》部分理论教学大纲(适用于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本科专业使用)Ⅰ前言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阐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位置及其功能意义,使非医学类专业学生掌握人体结构的基本特征。
本大纲确定有关《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教师必须依据大纲的要求,安排各种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形态与功能相联系、局部与整体相统一,来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在教学中要始终强调按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的要求来培养学生。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医学信息专业(方向)。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划线)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重点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了解内容。
三本课程总教学参考学时为20学时,即理论20学时。
四教材:《基础医学概论》,科学出版社,倪衡建主編,第1版,2005年08月。
Ⅱ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科,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方位术语及轴和面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1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熟悉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划分,了解其分科。
2 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
3 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1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及发展。
2 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及主要分科。
3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4 方位术语:上、下、前、后、内侧、外侧、内、外。
5 人体的轴和面:垂直轴、冠状轴、矢状轴、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及骨连结一教学目的学习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分类、构造,躯干骨、颅骨、四肢骨的组成及连结二教学要求(一)概述1 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髌骨:略呈三角形,前面粗糙,后面光滑,失向下。
4.胫骨:内、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内踝。
5.腓骨:腓骨头;外踝。
6.跗骨:7块:距骨、跟骨、足舟骨;远侧列内→外:内侧、中间、外侧楔骨、骰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膝关节
难点
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膝关节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多媒体
专业词汇要求
见详细教案
教具准备
挂图、模型、标本、课件
复习思考题
1.试述肩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
2.试述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
3.简述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
要求自学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
陈季强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科学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
教学网站网址
备注
授课详细教案(具体教学过程)
注解
【实习要点】
1.上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上肢各骨连结的构造。
3.下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4.下肢各骨连结的构造。
【实习材料】
1.上肢带骨,各自由上肢骨标本。完整手骨标本
2.肩关节,腕关节,前臂骨间膜解剖标本。
3.下肢带骨、男女骨性骨盆、各自由下肢骨标本、完整足骨标本。
4.髋关节、男女骨盆、膝关节,小腿骨间膜、踝关节
【实习内容】
四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在人体骨架上辨明各骨名称,位置,取上肢各骨观察。
1.肩胛骨:呈三角形
(1)两面:前面:肩胛下窝后面:肩胛冈、冈上窝、肩峰、冈下窝。
(2)关节囊在各骨的附着部位
(3)两侧壁有韧带,前、后壁薄而松驰
(4)导认桡骨环状韧带,验证其功能
(5)验证肘关节功能
5.前臂骨的连结:
(1)前臂骨间膜
(2)桡尺远侧关节
【实习观察】
(1)组成
(2)关节腔的远侧有一片三角形关节盘
6.手关节:观察
桡腕关节
腕骨间关节
(3)腕掌关节
(4)掌指关节
(5)手指间关节
(三)下肢骨:在人体骨架上辨明下肢各骨名称和邻接关系。
1.髋臼、髋臼切迹。髂骨:上部。耻骨:前下部。坐骨:后下部(闭孔)
(1)髂骨体:髂窝,弓状线;翼: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髂前下棘,耳状面。
(2)坐骨:坐骨体: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节迹;坐骨支。
(3)耻骨体:髂耻隆起;耻骨上支:耻骨梳,耻骨联合面;耻骨下支。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形态学实验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形态学实验Ⅱ
教师及职称
授课内容
四肢骨及其连结
学时数
2
授课方式
实验课
授课学期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系七年制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四肢骨的名称、位置排列
2.掌握肩带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结构
3.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关节、腕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2.肩锁关节
3.肩关节观察
(1)肩关节组成
(2)二骨关节面形态和大小差别
(3)关节束松驰,其前,上,后面有肌和肌腱增强
(4)寻认关节束薄弱部
(5)在关节束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穿入验证肩关节的运动
回答:
(1)肩关节运动灵活的形态学因素有哪些?
(2)肩关节运动脱位时易从下方脱出的原因?
4.肘关节观察
(1)肘关节组成
4.掌握骶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掌握足弓的构成及功能。了解临床常用的骨盆测量点。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双语教学用*注明)
1.上肢骨(15分钟)
2.上肢骨的连结(30分钟)
3.观察上肢骨标本(15分钟)
4.下肢骨(15分钟)
5.下肢骨的连结(30分钟)
6.观察下肢骨标本(15分钟)
8.指骨:14块。近→远:近节,中节,远节指骨,远节指骨掌侧面远端有粗糙的远节指骨粗糙。
在活体上摸辨骨性标志:
锁骨: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肱骨内、外上髁;鹰嘴;桡骨头;桡骨茎突;尺骨头;手舟骨;豌豆骨。
(二)上肢骨的连结
1.胸锁关节:上肢与躯干相连的唯一关节观察:
(1)胸锁关节的组成
(2)关节腔内关节盘
(4)骨盆:观察
①骨盆的组成。
②大、小骨盆的分界。
③小骨盆上口的围成。
④小骨盆下口的围成。
⑤耻骨弓的构成。
(5)在男、女性骨盆标本/模型上比较:
①小骨盆上口的形状。
②小骨盆下口的宽窄。
③骨盆腔的形状。
④耻骨下角的大小。
2.髋关节:观察
(1)髋关节组成。
(2)二骨关节面的形态、大小差别。
(3)关节丰厚、韧、附着处。
4.小腿骨的连接:观察
(1)胫腓关节的组成。
(2)小腿骨间膜的附着部位。
(3)胫腓下端的纤维连结。检查小腿骨连结的运动。
5.距小腿关节:观察
(1)组成。
(2)关节囊前,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和足趾间关节,韧带都比较发达,连结牢固。检查各足关节运动。
教案撰写教师
撰写日期
教研室主任意见
(3)下端:内上髁,外上髁
4.桡骨:桡骨头、桡骨粗隆、内侧缘、骨迹,桡切迹骨间缘,外侧缘,尺骨头,茎突
6.腕骨:8块。内→外:近侧列: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角;远侧列: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豌豆骨位于三角骨掌侧面
7.掌骨:共5块。外→内:第1、2、3、4、5掌骨(底、体、头)
(4)髂股韧带的位置。
(5)股骨头韧带。
验证髋关节运动:髋关节的运动类型与肩关节相同,为何运动辐度不如肩关节?
3.膝关节:观察
(1)组成。
(2)关节囊宽阔,周围有韧带加强。
(3)髌骨、髌韧带的位置。
(4)向下翻开关节丰前壁,观察髌骨下方两侧的滑膜襞和上方的髌上丰。
(5)前、后交叉韧带。
(6)内、外半月板。验证膝关节的运动。
7.跖骨:5块,内→外:第1、2、3、4、5跖骨分底、体、头。第5跖骨粗隆。
8.趾骨:14块,母趾两节,其它各趾3节。
(四)下肢骨的连结
1.髋骨的连结:观察骨盆标本。
(1)骶髂关节:髋骨与骶骨耳状面构成,丰厚而紧张。
(2)韧带:
①骶结节韧带:骶骨外侧缘坐骨结节。
②骶棘韧带:骶骨外侧缘坐骨棘。
(3)耻骨联合:连两侧髋骨的耻骨联合面。检查(1)、(3)的运动功能。
(2)三缘上缘:近外侧角,喙突内侧缘:脊柱缘外侧缘:腋缘。
(3)三角外侧角:关节盂。内侧角:与肋的对应关系。下角:
2.锁骨:呈倒“S”形,内三分之一凸向前,外三分之二凸向后。粗大的一端:胸骨端,近此端有肋锁韧带压迹;扁平的一端:肩峰端;上面:光滑;下面:粗糙。
3.肱骨
(1)上端:大结节、小结节;
(2)体: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