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指导课《我要做个好孩子》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课《我要做个好孩子》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课《我要做个好孩子》教学设计我和XXX有约课外阅读指导课《我要做个好孩子》教学设计阅读目标:1.激发阅读兴趣,深层次理解好孩子的涵义。

2.指导阅读方法,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3.寻找教室原型,拓宽好孩子的内涵,明白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好孩子,好孩子就在我们身边。

阅读准备:书籍《我要做个好孩子》教学过程:一、走进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脉络。

1.同学们,我们曾经一起阅读过一本书——《我要做个好孩子》,你们喜欢这本书吗?2.有哪些感受想和大家分享?小结:《我要做个好孩子》是一部适合孩子、家长和老师共同阅读的长篇小说。

故事情节生动、真切,让人读来兴致勃勃。

3.从书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老师、学生、家长三类人简单概括人物形象。

指名交流。

人物关系记得清楚,这是读好一本书最基本的条件。

3.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

出示题目,让学生分别说说含义。

二、走进XXX,触摸主人公心灵。

1.这本书中有好几个人物,其中最熟悉、最喜欢的就是主人公XXX了,(板书:XXX)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聊聊她,说说她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必须用具体情节来证明观点。

3.学生交流,教师做好相应的板书。

4.大家刚才说出的阅读感受,XXX是不是一个好孩子?5.小结:在XXX心中,好孩子也许不漂亮,但因为可爱而讨人喜欢;也许不能考第一,但却从没放弃努力;也许有些马虎,却正直、善良、机敏。

作者通过这本书,把她心目中的好孩子的形象告诉了所有人。

三、读入中读出,获得情感体验。

1.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学生交流。

2.让学生谈感受。

①我妈妈认为好孩子是:研究好,孝顺父母,听话、乖巧。

但在我心中好孩子的标准是:不仅研究好,孝顺家长,还要有好的心态,讲诚信。

②我妈妈认为不跟大人回嘴,每天必须努力研究,是好孩子。

我认为不是这样,我们每天快乐的生活,快乐的研究就可以了。

)在每个人的心中,好孩子的标准可能不尽相同。

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们呢?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去改正,那么他就是一个好孩子。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引言: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方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并提高其阅读效果和水平。

一、教学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让他们主动愿意进行课外阅读,提升阅读的积极性。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写作活动,培养其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1. 阅读材料的选择。

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包括小说、散文、报刊杂志等。

2. 阅读策略的指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概括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3. 阅读活动的设计。

设计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如阅读小组讨论、读后感写作、展示分享等,帮助学生巩固阅读理解能力,并提高写作和表达水平。

4. 阅读评价和反馈。

适时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并对其进行正面激励,增加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讲述有趣的阅读故事、推荐优秀的作品和分享阅读心得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其中。

2.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

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和阅读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避免盲目跟风和选择过于难易的读物。

3. 学会有效阅读。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和策略,如速读、略读、精读等,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教学中的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书评、读书笔记等写作活动,提高其写作和表达能力。

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4篇)

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4篇)

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4篇)阅读指导课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水浒传》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

2、读《水浒传》,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清书中脉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课前准备:1、《水浒传》的阅读指导课件。

2、《水浒传》电视剧的主题歌《好汉歌》。

3、准备好《水浒传》。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了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侠之士。

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豪侠之士?要点提示:取材于《水浒传》;可能想到的豪侠之士:逼上梁山的林冲、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行侠仗义的鲁智深等。

师:众多的。

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景阳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吧。

二、简介作者施耐庵和写作背景1、要读好一本名著,首先要了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多少呢?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的创作者。

祖籍苏州。

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2、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

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黑暗,在位皇帝徽宗只知吃喝玩乐,终日不理朝政。

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起来进行武装反抗。

因此,整个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等起义,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我要做好孩子--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2篇

我要做好孩子--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2篇

我要做好孩子--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2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

以下是本站我为大家带来的我要做好孩子--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2篇,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我要做好孩子--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1《我要做好孩子》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导读目的:1、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激发同学阅读的爱好和对儿童小说的宠爱。

2、通过对《我要做好孩子》的课外阅读,指导同学正确理解"好孩子'的含义,同时潜移默化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促进同学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重点难点: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促进同学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课前预备:1、每人预备好《我要做好孩子》2、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做一个"书名接龙'的嬉戏。

听清要求:1、说出你最宠爱的一本书的书名,知道姓名的可以告知大家;2、用自己最洪亮的声音发言,别人说过的不许重复。

二、走近1、在刚才的嬉戏中,我听到了很多熟识的名字。

其中有很多儿童文学作家,特殊愿意为孩子们创作,所以,才有了一本又一本的好书,陪伴我们走过金色的童年,今日,我们就要和其中的一位来一次心灵的亲热接触,猜猜她是谁?板书:黄蓓佳2、想不想见见黄蓓佳?请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黄蓓佳。

老师带来了一张她的近影(课件出示照片),瞧,这就是黄蓓佳。

3、咱们接着看看对黄蓓佳的简要介绍(课件出示简介,像打字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消失,同学好跟着读。

)黄蓓佳,生于江苏如皋,十八岁发表第一篇作品,三十三年来,她不停地创作,给孩子们写的书,每一本都精彩纷呈。

黄蓓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有一个胖乎乎的女儿。

她看着女儿慢慢长大上学,听到很多校内趣事,感受到成长中的欢乐与苦恼。

在哺育女儿的同时,她又用文字塑造了另一个有血有肉的女儿,那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

(板书书名)对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部儿童小说!三、走近文本1、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时,最想干什么?板书:扫瞄(同学沟通,出示封面、封底、名目)2、我们先来读读封面中的内容,(板书:了解提要)阅读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一本书的也许内容最快的方法。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走进寓言故事》指导阅读教学设计指导目标:1.通过学生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从活动中认识更多的寓言课外书。

2.调动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寓言的阅读习惯。

3.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指导重点:调动学生阅读寓言兴趣,并形成寓言阅读习惯。

指导难点: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1.寓言故事课件。

2.学生各自准备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记熟。

3.课外阅读小册子。

指导过程。

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上课外阅读课,主要是交流我们所阅读过的寓言,开展一次寓言故事交流会。

(师板书课题:寓言故事交流会)二、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1.复习《寓言两则》寓意,介绍出处。

什么是寓言呢?我们学过了几篇寓言,它们都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名篇。

其实,我们的世界还拥有很多的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看过不少。

2.班内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交流活动。

课前,同学们都已经把你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收集到了,今天我们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吧。

(1)提出小组交流要求。

(出示要求)小组交流要求:A小推荐,讲一讲:把你想说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自己说出故事中的道理,或者考考同组同学你的故事说明的道理。

B.演一演,评一评:同组同学可以帮帮忙,演一演故事,提一提意见,为全班汇报表演做好准备。

(2)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让孩子更完整地发言。

(指导方向:推荐的时候还要具体说明书的来源、作者等资料,而评论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一点。

)(3)提出班内交流要求,激发求知欲望。

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

发现同学们口才越来越棒了,课外书帮了你不少的忙;而且大家都作了很充分的准备,所以都把故事讲得十分生动。

接下来,我们全班交流分享吧。

先看看我们的分享目标吧:全班分享目标:A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寓言故事说清楚,有准备的小组,同组同学还可以帮忙演一演;B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他同学来评一评;C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立刻阅读那本书。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朴素、真挚的语言。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认识作者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2.品味文章精警句段。

教学方法:自读——点拨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示《二泉映月》的画面及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

)教师语: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中听出的是……(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板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二、整体感知1.从文题来看,这是作者设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快速跳读课文,这三天光明带给海伦一种怎样的感受?2.眼睛是心灵的门窗。

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

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提问: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天美妙的时光,(自读课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画出来。

)第一天白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忆这一天。

(亲人,友人)第二天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艺术)第三天白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剧。

(平常生活)小结:三天的活动,虽是想象的,却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是作者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写照。

三、透视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对比阅读)课前印发阅读材料,引发学生比较思维,激发阅读兴趣。

布置学生对《盲人看》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仔细阅读,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的感受较深的地方勾画出来,供上课讨论研读用。

初中阅读指导课教案

初中阅读指导课教案

初中阅读指导课教案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的重要性2. 阅读技巧和方法3. 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阅读重要吗?为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阅读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2. 举例说明: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三、阅读技巧和方法(10分钟)1. 快速阅读:目的在于获取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 精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质量和理解能力。

3. 猜读:通过标题、目录、摘要等信息,猜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4. 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对重要信息进行标记和批注,方便复习和总结。

四、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理解文章主旨:阅读时要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作者观点,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五、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一篇篇文章,尝试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篇文章进行阅读,并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2. 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课外阅读优秀教案初中

课外阅读优秀教案初中

课外阅读优秀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2. 阅读方法指导。

3. 优秀课外阅读推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作品,谈谈阅读的心得体会。

二、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如丰富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思维品质等。

2. 学生讨论课外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

三、阅读方法指导(10分钟)1. 教师介绍常用的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批注等。

2. 学生演示阅读方法的应用,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3. 学生练习阅读一篇短文,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四、优秀课外阅读推荐(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课外阅读作品。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作品,互相推荐、交流。

3. 教师给予阅读建议,如阅读顺序、阅读笔记等。

五、阅读计划制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时间安排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计划,互相鼓励、监督。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课后按照阅读计划进行阅读,并撰写阅读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

2. 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4. 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三步阅读法”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意图:课外阅读是个广阔的天地,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升入三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范围的扩大,许多学生还没有良好的读书方法,读书效果不理想,因此,适时地、有计划地对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地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读书习惯有很大的好处。

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总结出了“三步阅读法”,即:略读、精读、赏读。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第五册第一单元写景的文章后,进行的补充拓展。

在学生大量搜集描写美丽风光的文章后教师进行阅读方法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了解“三步阅读法”,并能针对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名家名篇中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及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风光,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读书的兴趣,并为写作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1.了解略读、精读、赏读“三步阅读法”并会运用。

2.使学生在名家名作阅读欣赏中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3.通过这节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的写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中去。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先略读再精读最后赏读的方法阅读优美的写景文章。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及《小学生语文报》等报纸。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已有生活感受入手,谈话激发兴趣。

师: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读哪类的书?都是怎么读的?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1.喜欢读科普读物。

《我们爱科学》《十万个为什么》边看图边读文字,能记住大概内容。

2.喜欢读漫画类的书。

这类书图画多,主要通过看图想象书中的故事情节。

3.喜欢童话类的书。

我拿来就看,遇到不认识的字猜着读,能大概明白故事的内容,有时陶醉其中连饭都顾不上吃,有时一晚上看很多页。

同学们谈得真好,有的同学读书方法还是很不错,你想让自己读书收获更大吗?老师为同学们查找了一些读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经验谈话,学生乐于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

师:(一)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往往先粗略地读,大体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我们把这种方法就叫“略读”。

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交流:1.略读往往是不出声读,读的速度快,内容多,但对内容了解不深。

2.读书时如果只需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3.一般翻阅报刊、读各类故事、浏览新书时,为迅速了解作品大意,获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等,一般使用这种阅读方法,会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怎样略读呢?教师出示课件:1.“略读”就是粗略地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字词要通过查字典、问一问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等方式,大体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师:请同学们将你课前准备的《小学生语文报》或《小年智力开发报》,拿出来用这种方法读一读。

学生读报纸。

谁能说一说你的阅读体会呢?学生交流:1.我读的是《语文报》上《石榴树》一文。

我知道文章按时间的变化写了石榴四季的样子。

2.我读的是《噩梦与王子》我读懂了一个国王因梦见儿子会被猛兽吃掉,就不让儿子出去,并把猛兽的样子放在镜框里,儿子要把可恶的猛兽图撕碎,却被玻璃割伤了手。

最后不治身亡。

(二)如果一篇文章在你略读一遍后,觉得它写得很美,特别吸引你,那你就可以细细地读,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精读”,也叫“细读”。

这种阅读方法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交流:1.“精读”一般都是全身心地读,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比较深,比较透。

2.因为边读边想所以阅读的速度慢,读的内容少。

3.我觉得读优美的文章或让人感受很深的文章是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怎么精读呢?出示课件:“精读”也叫“细读”。

就是一字一句地精细地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圈点批注,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出文章的妙词佳句、优美片段。

请同学们把报纸上你认为写得美的文章或印象深刻的文章用这种方法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报。

交流读报感悟。

生:我略读《语文报》上《雪》一文,我觉得文章写得很美,我就划出了文章中的我最喜欢的句子,我想给大家读一段与大家分享雪的美丽。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它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成群的蚊蚋,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他忙碌地飞翔着,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静默无声,我们似乎听见了千军万马地呼唤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似乎又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教堂里平静的晚祷声,欢乐的鸟叫声……”作者想象力丰富,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写出了雪的声音,语言很美。

生:(略)(三)划出妙词佳句、优美片段后怎么办呢?我们就要欣赏着读,也就是“赏读”。

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交流:1.赏读记得牢固,可以终生受用。

2.像一些优美的散文,短小的诗歌或名言警句等很适合这种方法。

怎样赏读呢?出示课件:“赏读”就是把划出的部分反复欣赏着读一读,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背一背。

请同学们把你刚才画出的部分进行赏读。

谁愿意把你画出的部分为大家美美地赏读呢?学生配乐赏读。

生:我读的是一篇小短文,《奶奶的手》其中一段语言很美,通过我反复读一个慈祥的奶奶形象仿佛浮现在了我眼前。

我都背过了。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种读书方法。

这三种读书方法,可根据不同的文章单独使用,很多时候可联系在一起使用。

对于自己很喜欢的好文章,我们往往将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我们把它叫做“三步阅读法”。

(这节课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清楚地认识了三种读书法可以独立运用,又是相辅相成的,读书时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读书方法,能学以致用。

对于优美的文章或印象深刻的文章,往往结合使用,进行“三步阅读”。

下节课我们运用“三步阅读法”阅读。

)第二课时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三步阅读法”,还记得吗?生: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要先略读,再精读,最后赏读背诵。

师: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读一读课下同学们搜集的名家名作。

二、阅读、感悟、交流。

请同学们把自己带来的文章,运用“三步阅读法”进行阅读。

学生自由读书。

谁愿意向大家汇报展示一下自己的读书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

1.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我读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通过第一遍读,知道了文章写得作者一人出去散步,观赏了月光下的荷塘,一个普通的荷塘,然而经过作者的渲染、着色,却非常美,富有诗意。

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我又接着读,划出了我喜欢的段落——第四段。

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我感受到了作者写了荷塘月色、荷叶、荷花和荷花的形、色、香十分巧密;还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拟人句。

我都快背过了,我想给大家读一读,请老师给我配上音乐。

学生配乐读《荷塘月色》中的一段。

内容如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朱自清的《绿》《春》3.老舍的《济南的春天》4.杨全武的散文《星夜》5.何其芳《秋天》6.宋璞《紫藤萝瀑布》学生配乐读,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文中的美。

三、赏读,并用语言描绘听到的画面。

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真是太美了,耗时也被其中的美景所感染,所陶醉,也想为大家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读,把你眼前浮现的画面给大家用语言描绘出来。

学生交流听后眼前所浮现的画面。

(这一环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与说相结合,注重了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并通过配乐读,使学生真正地感悟到了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并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拓展。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吗?我们要想写出好文章应该怎么办呢?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谈一谈。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三步阅读法”读书,希望同学们喜欢阅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头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累语言,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五、作业:1.请同学们把你感触最深的优美片段抄在积累本上。

2.搜集其他名家作品,用同样的方法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学生学会运用三步阅读法进行阅读,欣赏了大量的名家名作的美文,领略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了语言,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成功的阅读指导,不仅培养了学生自觉地阅读,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迁移的能力,使学生会把从“读书”中获取的知识、能力运用于学习、生活实际,学生不断产生读书有益的快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