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如何计算

标准工时如何计算标准工时与宽放率的计算方法是:标准工时等于正常的工时乘以1加上宽放率的和。
宽放率又是等于标准工时与实测工时的差除以实测工时得到的值,或者宽放率等于管理宽放率加上生理宽放率再加上疲劳宽放率。
标准工时指的是,工作人员在标准的工作环境下,做着自己所需要做的工作的时间,一般是指该工作人员在进行一件产品的加工时候,耗费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在法律中其实有很多种制定方法:1、秒表测量法,这个方法是直接利用一个熟悉该工艺的工作人员来在标准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从而直接计算的时间。
但是因为只用一个熟悉该工艺的人来进行测量的话,会导致标准工时有着很大的误差,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多次的测量或者连续的测量,尽量将误差减小到微乎其微。
2、模特法,模特法是将加工这个产品的工艺需要人工负责的部分来划分21种动作,对这21种不同的动作分别测量它的标准工时。
3、简明工作因素法,这个方法也是将加工产品所需要的人工动作的划分成最基本的动作,并且让每个动作的时间划分成一样的,直接将这些动作的标准时间定制为一样的。
其实定制标准工时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只是最基本的几种,只要你设定的标准工时合理又合法就可以了。
标准工时最基本的计算方法是:标准作业时间加上辅助该工作的时间就等于标准工时。
在这之中标准作业时间是由加工该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是指为了增加这个产品的价值所消耗的人工或者机器的时间,标准工时的减少只能是因为加工该产品的时间减少或者辅助加工的时间减少了。
标准工时与宽放率的计算方法是:标准工时等于正常的工时乘以1加上宽放率的和。
宽放率又是等于标准工时与实测工时的差除以实测工时得到的值,或者宽放率等于管理宽放率加上生理宽放率再加上疲劳宽放率。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
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一、工时计算方法1、出勤工时:为实到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数(8小时)之乘积2、受援工时:为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3、加班工时:为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之乘积4、实勤工时:出勤工时+受援工时+加班工时5、除外工时:为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6、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除外工时7、异常工时:为当日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产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
8、总标准工时:为当日生产之各产品入库总数与各产品之单一标准工时之乘积之和。
9、异常工时:将影响当日生产所发生之状况分别填写实际时间10、除外工时:将当日发生于生产中无法抗拒之工时,分别填写实际发生之工时.11、生产工时:为当天生产此工令所发生的实际工时。
12、差异工时:为产出标准工时与生产工时之差※生产效率=总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100%※总标准工时=产出数×单一产品标准工时二、注意点1、由于作业不良问题较多,造成的不良应有专门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可返回前面工位重工,否则影响正常下拉速度,造成瓶颈现象,不可有此现象发生。
作业不良重工时应填写重工工时。
2、新员工试用期间,应在在职培训栏注明,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各领班应将新员工每段时间进行考核。
特别为焊接工艺问题.新员工作业时其产能不能达到标准产能,影响生产效率,应填写在职培训工时。
3、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领班应注意尽量减少转线,应将工令数少的工单(和KEY板)尽量安排在同一条生产线作业。
注意填写转线时间。
4、测试线注意不良品的区分(挡机不良的,不用测试功能,所以其总标准工时会相应减少,其总生产工时一样减少)为了准确记录工时,请测试线领班注意区分。
5、由于电脑和治具有维修需求,所以领班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知会相关人员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下拉.需填写故障等待时间.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以季为周期综合计算工时,若企业因生产任务需要,经商工会和劳动者同意,安排劳动者在该季的第1、2月份刚好完成了季总时的工作,第3个月整月休息.企业这样做应视为合法且没有延长工作时间.对于这种打破常规的工作时间安排,一定要取得工会和劳动者的同意,并且注意劳逸结合,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工时计算方法应为:(1)工作日的计算。
工时计算方法

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以季为周期综合计算工时,若企业因生产任务需要,经商工会和劳动者同意,安排劳动者在该季的第1、2月份刚好完成了季总时的工作,第3个月整月休息。
企业这样做应视为合法且没有延长工作时间。
对于这种打破常规的工作时间安排,一定要取得工会和劳动者的同意,并且注意劳逸结合,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工时计算方法应为:
(1)工作日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0天/年(法定休假日)=251天/年
季工作日:251天/年÷4季=天
月工作日:251天/年÷12月=天
(2)工作小时数的计算。
以每周、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一、工时计算方法1、出勤工时:为实到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数8小时之乘积2、受援工时:为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3、加班工时:为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之乘积4、实勤工时:出勤工时+受援工时+加班工时5、除外工时:为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6、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除外工时7、异常工时:为当日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产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8、总标准工时:为当日生产之各产品入库总数与各产品之单一标准工时之乘积之和;9、异常工时:将影响当日生产所发生之状况分别填写实际时间10、除外工时:将当日发生于生产中无法抗拒之工时,分别填写实际发生之工时;11、生产工时:为当天生产此工令所发生的实际工时;12、差异工时:为产出标准工时与生产工时之差※生产效率=总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100%※总标准工时=产出数×单一产品标准工时二、注意点1、由于作业不良问题较多,造成的不良应有专门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可返回前面工位重工,否则影响正常下拉速度,造成瓶颈现象,不可有此现象发生;作业不良重工时应填写重工工时;2、新员工试用期间,应在在职培训栏注明,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各领班应将新员工每段时间进行考核;特别为焊接工艺问题;新员工作业时其产能不能达到标准产能,影响生产效率,应填写在职培训工时;3、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领班应注意尽量减少转线,应将工令数少的工单和KEY板尽量安排在同一条生产线作业;注意填写转线时间;4、测试线注意不良品的区分挡机不良的,不用测试功能,所以其总标准工时会相应减少,其总生产工时一样减少为了准确记录工时,请测试线领班注意区分;5、由于电脑和治具有维修需求,所以领班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知会相关人员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下拉;需填写故障等待时间;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以季为周期综合计算工时,若企业因生产任务需要,经商工会和劳动者同意,安排劳动者在该季的第1、2月份刚好完成了季总时的工作,第3个月整月休息;企业这样做应视为合法且没有延长工作时间;对于这种打破常规的工作时间安排,一定要取得工会和劳动者的同意,并且注意劳逸结合,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工时计算方法应为:1工作日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0天/年法定休假日=251天/年季工作日:251天/年÷4季=天月工作日:251天/年÷12月=天2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每周、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人工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人工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教科书上面的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是:标准工时 = 基本时间*(1+宽放率)其中:基本时间 = 观测时间 * (1+评比系数)我们从背景、观测时间、评比系数、宽放率一步步得出标准工时,let’s go!零、背景假设我们现在要测量组装一支自来水笔的标准工时。
笔有4个部分,如下:组装一支笔有三个操作,如下:1.从初始位置取笔筒和笔芯,并组装2.持住笔筒,并取笔头组装3.持住笔筒,并取笔帽组装,放置成品于初始位置一、观测时间观察时间有点像标准工时的原材料,是从观察时间开始加工的。
通过观测,最后得到这样的表格(T表示该操作结束时的累积时间,R代表该操作的测量时间,R是由两个相邻的T值相减得来的。
):最后获得这三个操作,4个循环的平均值就是观测时间了,如下:观测时间 = 2.7+2.5+2.1 = 7.3S,搞定!我们推荐西屋评估方法。
通过打分,可以更科学地确定评价系数,降低对经验的要求,缩小不同工程师的评价差距。
我们来评价一下刚才的演练(其实结合现场操作人员)熟练度:偶尔会有一些失误,还没有足够信心,不过长时间工作没有什么问题,给予尚可,-0.05努力度:建议能接受,但是自主改善有点问题。
给予平均,+0.00操作环境:公司内部差不多都是这样的环境,给予平均,+0.00一致性:没有发生故意拖延,使得每次测量时间不均,给予良好 +0.01综合评比系数为:1-0.05+0.00+0.00+0.01 = 0.96基本时间 =7.3 *0.96 = 7.0S,我们也得到了。
三、宽放率一般来说,我们有四种:生理宽大、疲劳宽大、作业延误宽大、管理宽大,分别以集中和非集中的方式给予。
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是休息和晨会。
非集中化的方式是在每个操作周期中留出较宽的释放时间。
宽放率和评比系数一样也有类似评价表格,不过还是需要IE 们在自己的工厂结合工作环境去修正完善这样的宽放率。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我们这里使用的是宽放率 = 3.5% + 0.30% + 0.70% + 3% + 3.5% = 11%最后的标准工时 = 7.0*1.11 = 7.8S。
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总工时是企业在一定单位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总工时数。
它是工时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时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一、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一般为:标准总工时 = 实际工时 / 完成情况实际工时是指某项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所需的总工时数,可以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观察、工序分析、工时调查等方式进行获取。
完成情况是指某项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实际完成的程度,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完成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或者通过对工作进度的监控来获取。
二、相关参考内容1. 工时管理相关知识了解工时管理的相关知识对于计算标准总工时非常重要。
包括工时的定义和分类、工时相关法律法规、工时的测量方法以及工时管理的原则等内容。
可以通过查阅工时管理相关的书籍、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来获取相关知识。
2. 工序分析与工时调查工序分析是通过对工作的流程进行分解,确定每个工序的操作步骤和所需时间,从而确定标准总工时的一种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实际操作、访谈工作人员、分析工序流程图等方式进行工序分析。
工时调查是通过对工人实际操作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记录,获取实际工时的一种方法。
可以选择代表性的样本工人进行调查,利用观察、工时表、计时器等工具进行工时记录。
3. 生产数据与工时管理系统生产数据是计算标准总工时的重要参考内容。
通过分析生产数据,可以了解生产数量、生产周期、工作效率等信息,进而确定标准总工时。
工时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记录和分析工时数据的信息系统。
通过使用工时管理系统,可以自动统计、分析和计算工时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和高效地进行标准总工时的计算。
4. 标准总工时的标准制定标准总工时的计算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工作环境等方面。
制定标准总工时的过程需要考虑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员工素质等因素,可以参考相关行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以及市场竞争情况。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一、工时计算方法1、出勤工时:为实到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数8小时之乘积2、受援工时:为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3、加班工时:为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之乘积4、实勤工时:出勤工时+受援工时+加班工时5、除外工时:为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6、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除外工时7、异常工时:为当日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产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8、总标准工时:为当日生产之各产品入库总数与各产品之单一标准工时之乘积之和;9、异常工时:将影响当日生产所发生之状况分别填写实际时间10、除外工时:将当日发生于生产中无法抗拒之工时,分别填写实际发生之工时;11、生产工时:为当天生产此工令所发生的实际工时;12、差异工时:为产出标准工时与生产工时之差※生产效率=总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100%※总标准工时=产出数×单一产品标准工时二、注意点1、由于作业不良问题较多,造成的不良应有专门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可返回前面工位重工,否则影响正常下拉速度,造成瓶颈现象,不可有此现象发生;作业不良重工时应填写重工工时;2、新员工试用期间,应在在职培训栏注明,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各领班应将新员工每段时间进行考核;特别为焊接工艺问题;新员工作业时其产能不能达到标准产能,影响生产效率,应填写在职培训工时;3、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领班应注意尽量减少转线,应将工令数少的工单和KEY板尽量安排在同一条生产线作业;注意填写转线时间;4、测试线注意不良品的区分挡机不良的,不用测试功能,所以其总标准工时会相应减少,其总生产工时一样减少为了准确记录工时,请测试线领班注意区分;5、由于电脑和治具有维修需求,所以领班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知会相关人员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下拉;需填写故障等待时间;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以季为周期综合计算工时,若企业因生产任务需要,经商工会和劳动者同意,安排劳动者在该季的第1、2月份刚好完成了季总时的工作,第3个月整月休息;企业这样做应视为合法且没有延长工作时间;对于这种打破常规的工作时间安排,一定要取得工会和劳动者的同意,并且注意劳逸结合,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工时计算方法应为:1工作日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0天/年法定休假日=251天/年季工作日:251天/年÷4季=天月工作日:251天/年÷12月=天2工作小时数的计算; 以每周、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标准工时标准节拍怎么算

标准工时标准节拍怎么算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是生产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们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那么,如何来计算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呢?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为,标准工时 = 总生产时间 / 总产量。
其中,总生产时间指的是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总时间,包括生产准备时间、生产加工时间和生产等待时间等;总产量指的是在总生产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在标准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标准工时。
其次,我们来看看标准节拍的计算方法。
标准节拍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标准节拍的计算公式为,标准节拍 = 工序总时间 / 工序总产量。
其中,工序总时间指的是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准备时间、加工时间和等待时间等;工序总产量指的是在工序总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在标准条件下,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标准节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机器故障、人为因素、材料损耗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产生影响。
因此,在计算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以确保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总的来说,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
只有在充分了解生产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并且对各种因素有充分的考虑和把握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从而为生产制造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持。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的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不断完善和优化计算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
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
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
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
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注:宽放种类很多,但在实际计算标准工时时,不能将所有宽放都考虑在内,因宽放越多说明作业效率越低,一般宽放效率10%-20%之间均为正常尺度,根据本公司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10%-20% 总宽放率=Σ+各宽放率=15%
四、评比
4.1定义:作业观测者(时间研究者)把头脑中的正规作业状态(速度、动作等) 和观测对象(操作者)的作业状态相比较,使之定量化。
4.2评比技术:标准作业状态(作业速度)并对之有感性化的认知。
评价结果定量化。
4.3平准化法(平准化法又称西屋法)
4.3.1、熟练程度(表现工人的工作能力,在完成工序连续性,动作有没有犹豫不诀情况)
4.3.2、努力程度(表现在动作的速度上,工作的重要会影响速度,而工作时集中注意力亦影响速度)
4.2.2标准工时具体的设定方法:(本公司标准工时是由秒表法设定)
a、准备秒表,笔和记录窗体《现场观测工时统计表》。
B、选择运作顺畅生产线,记录每道工序的工序名称和观测后用秒表测试的操作时间。
其中,每道工序观测后的操作时间最少记录5组数据;可便于计算出标准工时,并能够挑选出更合
理的数据。
C、在观测的同时必须对每道工序进行宽放和评估努力,熟练程度;并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作记录。
对人员的配置同样做记录。
D、产品加工的流程图务必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便于清楚知道产品加工的顺序和正确性。
E、在加工过程中,影响作业时间的工治具,辅具必须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
F、计算出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找出瓶径工时,并计算出产线时产和人均时产以及线平衡率。
五、标准工时变更
5.1、新增机型投入生产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标准时间。
5.2、工程变动、工艺变更等引起作业情况变化,必须对相应的标准间做相应更新。
5.3、工治具的增加引起的工序操作的变动,必须对相应的标准时间做相应更新。
5.4、新产品和更新过的产品标准工时由IE工程师建立。
由于作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新进员工操作生疏,厂房内温度过高,通风设施不够好;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少料,缺料和混料现象,作业方法不当,工作顺序的复杂化,引起异常工时增加.
采用时间标准将计算的方式most;
让率=(作业时间是+附加时间)/(作业时间是+附加功能+小时时间。
你率标准时间*生产数量/让时间* 100 %;
1 .有效计算方法:
效率=实值/标准时值×100%
工作效率=产量×标准工厂时÷投入工时×100%
产量÷标准时实=产量×100%
为标准作业时间÷实时工作时间×100%
转净运=转率运气可转运÷时间上的时间×100%
故障率(mlb . com)报道,下面数除以运转总时间×100%
衡效拉平序工业率总时间最长的比率和工业上到序时间×人员数)×100%
不合格率为不良个数除以生产个数×100% =(1 -拉平亏损衡效率)×100%
2 .计算方法:时工业标准
标准周期时间(c / t)*(数平均预测实)=()相比评价1 +
“现场”<>﹐「现货”﹐「感想”11 of 13 c
标准产能= 投入时间*投入人数
标准时间*标准人数
标准周期时间(c / t)正常工作时间
瓶子颈工时(l / t)=(c /吨)max
标准时间:c / t *(1 +宽放率)
标准时间:正常工作时间+宽放时间×100%
价系评价×时间观测=宽放+(1×数比率)×100%
标准总工厂时(s / t)=(c /吨)后,*(数名标准“1 +宽放率)
B3工时定额的组成
C 1 单件时间(用Tp表示)
单件时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 作业时间(用TB 表示):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或零、部件所消耗的时间。
它又分为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两部分,其中基本时间(用Tb 表示)是直接用于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
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而辅助时间(用Ta 表示)是为实现上述工艺过程必须进行
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b) 布置工作地时间(用Ts表示):为使加工正常进行,工人照管工作地(如润滑机床、清理切屑、收拾工具等)所需消耗的时间,一般按作业时间的2%~7%计算。
c)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用Tr 表示):工人在工作班内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一般按作业时间的2%~4%计算。
若用公式表示,则Tp=TB+Ts+Tr=Tb+Ta+T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