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计时工资的四种计算方法

计时工资的四种计算方法

计时工资的四种计算方法计时工资是指根据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的一种薪酬方式,适用于弹性工作制下的员工,如小时工、临时工等。

计时工资的计算方法有四种:工时计算法、日工计算法、月工计算法、年工计算法。

1.工时计算法:工时计算法是最常见的计时工资计算方法。

根据员工实际工作的小时数来计算工资,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此方法灵活适用于小时工、临时工等工作岗位,根据工作时长计算工资。

例如,一名小时工每小时的工资为10元,他每周工作20小时,那么他的周工资为200元(10元/小时×20小时)。

2.日工计算法:日工计算法是按照每天工作的时间来计算工资。

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一些灵活的工作制度,比如独立职业者、自由职业者等。

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根据实际工作的天数计算工资。

例如,一名自由职业者一个月中有20天工作,每天的工资为200元,那么他的月工资为4000元(200元/天×20天)。

3.月工计算法:月工计算法是以每月固定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

适用于一些有固定工作时间的岗位,如全职员工。

将每月的预估工作时间乘以小时工资来计算工资。

例如,一名全职员工每月工作40小时,每小时的工资为100元,那么他的月工资为4000元(100元/小时×40小时)。

4.年工计算法:年工计算法是以每年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

通常适用于年薪制的员工,包括一些高级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

根据合同约定的年度工作小时数来计算工资。

例如,一名年薪制员工每年工作2000小时,年薪为20万元,那么他的年工资为10万元(20万元/2000小时)。

综上所述,计时工资的计算方法有工时计算法、日工计算法、月工计算法、年工计算法。

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可以保证员工的工资合理、公平地计算,并为企业和员工建立一个良好的薪酬激励体系。

综合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综合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综合工时工资计算方法目前,加班工资在劳动者的工资构成中的比重日益加大,企业依法选择实施不同的工时制度以降低加班工资的支出,是其必然的合法选择。

一、加班种类及工资待遇加班分为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加班、休息日加班和法定节假日加班。

劳动者根据用人单位的命令和要求从事劳动的,才视为加点。

劳动者在休息日或者法定节假日,根据用人单位的命令或要求从事劳动的,视为加班。

二、加班工资的正确计算方法1、休息日加班工资=月工资÷月计薪天数×200%×加班天数2、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月工资÷〔月计薪天数×8小时〕×150%×延长工作小时时间3、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月计薪天数×300%×加班天数4、计件工资在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计件单价×300%×件数〔满足条件B〕5、计件工资在休息日加班工资=计件单价×200%×件数〔满足条件B〕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依据2022年1月3日《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年休息日〔星期六和星期天〕为104天,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月计薪天数21.75天。

三、工时制度种类及内容1、标准工时工作制:是由立法确立一昼夜中工作时间长度,一周中工作日天数,并要求个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根本工时制度。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个小时的标准工时制。

所以在标准工时制下,存在延长工作时间加班、休息日加班和法定节假日加班。

有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最长不超过3小时〕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最长不超过36小时〕的限制。

2、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用人单位以标准工作时间为根底,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可分别以周、月、季、年为周期计算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正常工时X(1+宽放率);宽放率=(标准工时-实测工时)/实测工时*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经过速度评比)+机器自动作业工时(不可作速度评比)的总和;宽放率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总和:1.生理宽放一般取2%~5%。

2.疲劳宽放一般取5%~20%;3.管理宽放一般取3%~10%4.特殊宽放电子制造业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取10%21.75天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月计薪天数,无论某个月您的实际上班天数大于21.75天(如7月份、8月份)还是小于21.75天(如10月份、春节所在的那个月),月计薪天数都是按照21.75天计算的。

这个21.75天只是为计算加班工资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并不是平时计算月工资用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评比系数: 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目的是将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

加班工资计算公式

加班工资计算公式

加班工资计算公式不同情况下的加班工资计算方法如下:1、工作日加班:小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150%;2、休息日加班:小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200%;3、法定休假日:小时加班工资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21.75×8小时)×300%。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二、加班工资中所指的工资到底包含哪些呢?1、有约定从约定:对于计算的基数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里协商约定,只要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

所以,下次与公司是签合同的时候,别忘了谈谈加班工资计算基数喔。

2、集体合同来约定:如果你怕自己和老板谈加班工资开不了口,那签订集体合同最好了,大家一起和老板“谈价”。

只要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标准执行。

3、没有约定看法定:如果你没有和老板讲清楚,可以适用法律的规定。

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当然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否则按最低工资计算。

注意加点工资和加班工资是分别按小时和天计算的,以下小时工资和日工资的计算方法。

小时工资:日工资除以8小时。

日工资:月基本工资/20.92×加班天数×1.5或2或3计件工资:计件单价×1.5或2或3。

综合工时工资: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一律按150%执行。

[Word]工时计算公式

[Word]工时计算公式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概念及条件不定时工作制概念综合工时制是指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以下行业的职工可以实行综合工时制:(1)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2)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职工;(3)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1、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及工时计算方法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

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A、工作日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1天/年(法定休假日)=250天/年季工作日:250天/年÷4季=62.5天月工作日:250天/年÷12月=20.83天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B、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2、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所谓延长工作时间是指在企业执行的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加班加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可根据《劳动法》第41条的规定,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协商是企业决定延长工作时间的程序)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工时管理与工资计算方法与技巧

工时管理与工资计算方法与技巧

工时管理与工资计算方法与技巧武汉普天洲际宜通电源有限公司朱艳2016-10-14一、应劳动时间与计薪时间1、应劳动时间一年按365天、52周计,一天按8小时计,按标准工时制,劳动者一年内应向单位提供的劳动时间如下:365-52*2-11=250(天)(365-52*2-11)*8=2000(小时)其中:11天表示7个节日。

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1天,五一1天,端午1天,中秋1天,国庆3天。

平均月应工作小时数:2000/12=166.67平均月应工作天数:250/12=20.832、计薪时间11天7个节日为带薪假日,休假也照发工资。

一年按365天、52周计,一天按8小时计,按标准工时制,劳动者计薪时间如下:劳动者一年内应向单位提供250天劳动,但应按261天计薪。

365-52*2=261(天)劳动者一年内应向单位提供2000小时劳动,但应按2088小时计薪。

(365-52*2)*8=2088(小时)归纳如下:二、工时管理工时制有三种:标准工时制、综合计时制、不定时工作制。

值班工时制属于标准工时制的变体。

标准工时制是一切工时制的基础和衡量标准。

1、标准工时制注:延长的工时要给加班费,按日计算,一月至少发放一次。

例1:上午班:9:00-12:00(3小时)下午班:13:30-16:30(3小时)晚班:18:00-20:00(2小时)周一至周五上班,周六、周日休息。

或周三至周日上班,周一、周二休息。

例2:上午班:8:00-12:00(3.5小时)下午班:13:00-17:30(4.5小时)周六、周日上班,周一至周五轮休2天。

(公司可实现不间断生产)例3:上午班:8:00-12:00(3.5小时)下午班:13:00-17:30(4.5小时)周一至周六上班,周日休息。

周六按2倍工资算加班费。

例4:上午班:8:00-12:00(3.5小时)下午班:13:00-17:30(4.5小时)周二至周日上班,周一休息。

劳动法规定工资的算法.doc

劳动法规定工资的算法.doc

劳动法规定工资的算法劳动法规定工资的算法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 12月=21.75天法定假日:元旦、清明节、五一、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春节、国庆节各3天。

劳动法工资的大陆情况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发布)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运动员体育津贴。

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奖金。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津贴。

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关于劳动法十个计算公式

关于劳动法十个计算公式

关于劳动法十个计算公式1、日工资、小时工资计算公式日工资及小时工资折算主要是在企业制定产品加工工艺、核算工时,劳动强度、加班工资时使用。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2、加班工资计算公式在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小时工资基数×1.5在休息日工作的:加班工资>=日或小时工资基数×2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加班工资>=日或小时工资基数×33、经济补偿计算公式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4、年休假天数计算公式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5、员工入职、离职年休假天数计算公式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符合上述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工资计算依据及方法
一、法律定义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月工作日:250天÷12月=天/月
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计薪天数
月平均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天
适应加班工资的核算及补偿
加班工资=月薪÷×加班天数×所对应的倍数
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月计薪天数=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出勤天数比例=(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法定休假日休息,否则另算加班费。

4、计薪日
计薪日是指出勤天数及法定假日,平时休息、周末休息不计工资,不属于计薪日二、计算方法
1、标准工时制的工资计算
工资=月薪÷×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
或 =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
例:某员工月工资2100元,6月份出勤19天,法定假1天休息,则工资为:月薪=2100/(20+1)*(19+1)=2000
2、加班条件下的工资计算
A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8天,月休2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2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10*+1250/*12*2=元
B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0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5*+1250/**2=元
C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8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0*+1250/*6*2=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