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主题
概括主题的方法

概括主题的方法一、有感而悟法一篇文章,如果它的故事感动了你,那你在概括主题时,说“通过什么什么感人的故事,反映了一种什么什么感情或情操”,应该是不会错。
又如,我写的《心系乡村扶贫献爱心》一文(《院讯》2011年第二期),主人公的故事令我感动,由于感动,我就这样概括它的主题:主人公通过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练及院领导的教育,使其转变观念,一心扑在乡村忘我地开展扶贫工作,反映了主人公对农民兄弟的高尚爱心,同时向人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环境能锻炼人,也能塑造人。
二、标题分析法标题的拟定是作者思想内涵上、在文章形式上的精炼体现。
对标题的分析往往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握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种传统的概括主题的方法。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这篇文章的标题已经明确告诉读者,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的内容只不过是阐述那些人为什么可爱而已。
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从标题上去分析出主题,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如果不看内容,根本无法“猜出”主题。
三、文脉把握法“文脉”主要是指线索性的词语(表示时间、地点、逻辑关系的词语),这些词显示了文章情感与理性思维的推进。
在概括按“文脉”规律撰写的文章的主题时,要有整体性观念,关键是把握清楚文脉。
亚里斯多德的美学思想里有一个最基本的内容——有机整体观念,他说:“一个完善的整体之中各部分须紧密结合起来,如果任何一部分被删去,就会拆散整体。
”我们可以这样通俗地理解:如果一篇文章是以某一时间或地点、逻辑关系为线索进行叙述,那么在概括主题时,就可以这样把握:文章通过(时间或地点、逻辑关系)阐述,提示或反映了“什么”。
四、关键词把握法我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或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
(为了感悟文中的意景,我到北京旅游时,还专门跑到清华大学的那个荷塘实地体会。
)我们细读《荷塘月色》时,就会发现一个几乎在每一段都出现的词-----“月”,这个“月”就是关键词。
你围绕“月”字去概括主题肯定不会错。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范本模板】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六要素"综合方法:“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例如《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六要素”就是十分清楚的:时间——-———-假日里;地点—-----—天都峰;人物--—-—--老爷爷、爸爸、“我”;事情的起因-—————-一老一小在天都峰脚下相遇,相约一起爬天都峰;经过--—--——克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互相道谢。
把这“六要素”串联起来,就得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段法:一篇文章有若干个段落,其中有主要段落和次要段落之分。
主要段落就是对表达主题起关键作用的段落即重点段.例如《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第3、4自然段,抓住了这两个自然段,我们就能概括出主要内容。
三、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风筝》这篇课文第一段总写做风筝和放风筝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第二段写做风筝,第三段写放风筝,最后一段写找风筝。
把这几个意义段的段意合并,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重点内容。
例如《赵州桥》这篇课文,我们抓住“赵州桥非常雄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两个句子,就能概括出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集锦集锦一、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语文学习阅读概括文章主题的方法及练习

会走路的黑板安培是法国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有一天。
他走在街上,突然想起一道数学题。
他想把这道题写在纸上,可一掏口袋,没有带纸。
忽然,他看见前面有一块“黑板”。
安培高兴极了,急忙跑上去,挥笔在“黑板"上认真地写了起来。
这时候“黑板”突然移动了一下,他跟着走了几小步。
“黑板“又移动了一下,他又跟着走了几小步。
最后,“黑板”跑了起来,安培连忙去追,但已经追不上了。
安培仔细一看,原来那不是黑板,而是一辆黑色马车车厢的后背。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字字皆辛苦唐朝的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李绅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朗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其中《悯农》诗就是这样千锤百炼才写成的。
一年夏天,李绅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
那几天,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他把一切置之度外!想一想,写一写,写一写,又想一想,改啊,想啊……经过十几次的修改,诗终于写成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疲惫的他看到写好的诗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来。
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写作的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羊”咩咩叫丹丹会学小羊叫:“咩————咩————”逗得小朋友格格直笑。
珍珍说:“丹丹学得真像!”蓉蓉说:“丹丹,再学一下!”丹丹高兴地说:“你们喜欢听,我就学!上课了,小朋友们都在认真自习:()看书,()写字,()做算术题。
丹丹也翻开了课本,看见书上画着一只山羊,就轻声地叫了起来:“咩——咩——”小朋友们听到叫声,又都笑了起来……老师来了,看见教室里乱哄哄的,不禁起眉头来:“刚才,你们听见了什么叫呀?”“小羊叫!”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听了小羊叫,你们又都在做什么啊?”珍珍站起来说:“我光顾笑,忘记了看书!”蓉蓉说:“我把生字写错了!”文文说:“我也把题目做错了!”“是吗?”老师看了丹丹一眼,只见她低下了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阅读文章目录和标题:阅读文章目录和标题可以帮助确定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在阅读文章之前,可以先浏览目录和标题,以确定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2. 理解文章结构:文章通常由多个段落和句子组成,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文章可能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讨论一个特定的主题。
3. 提取关键词:在阅读文章时,需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捕捉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或关键词工具查找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并将其记录在笔记本或字典中。
4. 概括主要观点:在文章的结尾或结论部分,可以概括主要观点或结论。
可以使用简短的句子或段落来表达这些观点,并强调文章的主要贡献或结论。
5. 检查和修改: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之后,可以检查并修改文本,确保概括准确、清晰和简明。
拓展: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尝试以下技巧来更好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 使用图表和图片:图表和图片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从而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重点突出: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需要注意突出文章的重点。
可以使用粗体、斜体或下划线等格式来强调重要的部分。
3. 引用文献:引用文献可以帮助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使用引用来引用相关文献或数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结论。
4. 使用模板或大纲:可以使用模板或大纲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些模板可以包括主题、子主题、观点和结论等部分,帮助更好地组织和理解文章。
怎样概括文章主旨

怎样概括文章主旨【篇一:怎样概括文章主旨】所谓主旨,就是作者思路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
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率和支配全文的作用。
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意思,就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因此写文章要中心明确、集中、深刻;阅读文章要整体感知文章,提炼文章主旨。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炼文章的主旨,实际上就是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提炼主旨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一)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大意。
(二)提炼和概括主旨。
例如: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可以从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中,读出当年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通读《为你自己高兴》,可以懂得“为自己那平凡而充实、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二、提炼文章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把握记叙文的主旨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或事件的发展、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概括说明文的主旨应抓住那些最能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本质内容;议论文在概括主旨时要紧扣最能表现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字。
(二)仔细研读全文和寻找关键语句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通过材料取舍、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来表现的。
它统摄全篇,渗透在全文材料中,又往往体现在某些关键语句中。
因此,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离不开在熟悉全文内容、剖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寻找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语句。
(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状况文章是社会客观现实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产物。
任何作品都难免留有时代的烙印,渗透着作者的主观认识。
因此,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思想状况,也是概括文章中心的重要途径。
(四)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高把握文章主旨的准确性“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把同一题材不同主旨或主旨相近而题材、文体、手法不同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不同点,探究其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和提炼文章的主旨。
提炼文章的主旨,是整体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需要我们在语文学习的长期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
往事依依概括文章主题

往事依依概括文章主题“往事依依,那些曾经的点滴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点缀在我记忆的天空。
”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思绪就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个充满欢笑和温暖的夏日。
那是我小学五年级的暑假,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回乡下的奶奶家。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因为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奶奶啦,也想念乡下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到了奶奶家,我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到处撒欢。
奶奶家的院子很大,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鲜花。
红的西红柿、绿的黄瓜、紫的茄子,还有五颜六色的小花,真是好看极了!那天午后,太阳火辣辣的,我热得受不了,就缠着奶奶给我做冰棒吃。
奶奶笑着说:“小馋猫,等着,奶奶这就给你做。
”只见奶奶从厨房里拿出一个大盆,把牛奶、白糖和水果丁倒进去,搅拌均匀,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混合液倒进模具里,最后放进冰箱里冷冻。
我眼巴巴地等着,每隔几分钟就跑过去问奶奶:“冰棒好了没?”奶奶总是笑着说:“别着急,小馋猫,还得等一会儿。
”终于,冰棒做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来,咬了一口,哇,那冰凉香甜的味道瞬间在嘴里散开,真是太好吃了!我一边吃着冰棒,一边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开心极了。
这时,隔壁的小伙伴们来找我玩,看到我在吃冰棒,都馋得不行。
我大方地把冰棒分给他们,大家一起坐在树荫下,一边吃着冰棒,一边嘻嘻哈哈地聊天。
“这冰棒真好吃!”“就是就是,比外面卖的还好吃!”“奶奶真厉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傍晚,爸爸妈妈来接我回家,我却舍不得走。
奶奶拉着我的手说:“乖孩子,下次再来,奶奶还给你做冰棒。
”我点点头,带着满满的回忆和不舍离开了奶奶家。
如今,每当我想起那个夏日,想起奶奶做的冰棒,心里就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那些美好的往事,就像一束束阳光,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
“往事依依,岁月如歌。
那些温暖的瞬间,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
”---希望这篇作文能符合您的需求,如果您还有其他想法或需要修改的地方,随时跟我说哦。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主题。
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首先要对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主题有清晰的认识。
通过仔细阅读
和分析文章,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确定文章的主题。
在概括时,要突出主题,避免过多的细节,确保概括的准确性和简
洁性。
其次,要抓住文章的要点和关键信息。
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需要抓住文章的要点和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是支撑文章主题的
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句子或段落的方式来帮助理清文
章的结构和重点内容,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概括。
另外,要避免遗漏重要内容。
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需要
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可以通过多次阅读和分析,确保对文章的内容有全面的把握,从而做到全面、准确地概括
文章的主要内容。
最后,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
在进行文章主要内容
的概括时,要尽量用简洁、准确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修饰和废话,
突出文章的核心内容,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文章的主要信息。
总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项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的工作。
通过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主题,抓住要点和关键信息,避免遗漏
重要内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
解文章的核心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概括文章主旨的答题格式

概括文章主旨的答题格式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需要更高效的方式来获取正确的答案,准确表达及更高效地传达信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答题格式一直受到大量研究和改进,其中之一就是概括文章主旨的答题格式。
该答题格式的主要特点是,旨在帮助受试者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便给出准确而简明的答案。
概括文章主旨的答题格式包括归纳式结构和概括式结构两种格式,它们都有助于受试者更快、更有效地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首先,归纳式结构借助归纳性答案将文章的主要点概括出来,以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有助于读者进行快速的记忆和印象。
其次,概括式结构会把文章的主要结论用几句话概括出来,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及其核心观点,从而更好地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应用概括文章主旨的答题格式时,受试者应该首先全面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
接着,读者应该精确定位文章的每一个细节,总结其中的主要论点。
继而,受试者可以归纳性的将文章的主要点概括出来,或是用最简明的语言把文章的主题及其核心观点概括出来,从而帮助他们取得令人满意的答题结果。
总之,概括文章主旨的答题格式能够帮助受试者更快、更有效地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从而取得更好的反馈。
它不但有助于提高受试者的认知能力,还能帮助使用者在短时间内完成答题,取得令人满意的答题结果。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 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 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 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 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 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
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 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 的,那时他还是个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 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 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了决心 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 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 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 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 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 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毕淑敏
1952年10月生于新疆伊宁,祖 籍山东文登,1987年开始发表 作品,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 是国家一级作家。她的作品很 多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 1989年,毕淑敏加入中国作家 协会,其代表作品为《红处方》 等。随后,她发表了中篇小说 《预约死亡》,被誉为是“新 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对面 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 内心进行了探索,受到了许多 读者的喜爱。2007年,毕淑敏 以364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 “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
林清玄
台湾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 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 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 外版记者、《工商时报》 经济记者、《时报杂志》 主编等职。他17岁开始发 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 书《莲花开落》,之后一 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文学 之路。他是台湾作家中最 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 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4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2分),形象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 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 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 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 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 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 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 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 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也染上了一种强悍 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 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 是推平,是推成小山堆一般,一条棱线接着 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 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都是这样晒 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 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
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⑴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 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 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 在都市里退化;⑵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 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本文记述了城里人与“知识农夫”一起翻晒稻 谷的故事。围绕着“阳光的香气”,依“绘—嗅— 忆—议—盼”的顺序行文,表达了人类对远离自然 的忧虑和回归自然的渴盼。本题考查点是:分析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而概括出中心思想。操作 上要抓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即农夫和我翻晒稻谷的 议论、发现阳光的香味、阳光香味与别的香味比较; 作者对农夫这种生活的肯定等。
⑴“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 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⑵“农夫……铜色”一句, 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⑶与下文晒稻谷、 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是一种阴香, 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 这句话的含意。(6分)
⑴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 无关,所以称阴香;⑵“没有壮怀”是拟人的 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 ⑶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翻浆的心 毕淑敏
• 8.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3 分) 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 人的人。(每个要点计1分,意思相近即可)
• 9.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 (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2分) (1)(2分)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
•九年级秋季第七讲
• 对于同一部作品的解读,如果脱 离了对主题的正确解读,就无法 正确去解读作品中涉及到的方方 面面。比如:评价作品的表现手 法、描写手法等。
一.理解 1、概括文章的主题; 2、结合主题解读划线词句的含义; 3、标题的作用和含义; 4、怎样解读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 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 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 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 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 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 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
希望能细细地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 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 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子 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 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我深深地吸了 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 我说。
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 味,是阳光的香味。”
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 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⑴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 “想”比“听”更合适;⑵这样写有一种品味 大自然的意思,更有表现力。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 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 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