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

检验科消毒隔离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
2.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操作时应戴口罩和乳胶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不得徒手拆卸采血针头。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子弹头采血管)。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操作前、后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5.无菌物品(如棉签、容器、检验用具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24h内有效。
6.保持室内清洁,有人时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无人时采用紫外线灯消毒,每日1次,有记录。
操作台面、地面及显微镜等物体表面,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如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7.可重复使用的检验用品使用后,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后,清洗、干燥备用。
8.废弃标本、菌种、毒种及一次性检验用品使用后,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置,有记录。
其他废弃物按规定分类收集,做好交接。
中西医结合医院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中西医结合医院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为确保患者、医务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化验室工作质量,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和《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化验室基本要求1. 化验室应保持整洁、通风,光线充足,室内温度适宜。
2. 化验室应设置清洁区和污染区,明确划分,并有明显标志。
3. 化验室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个人防护设备,如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4. 化验室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三、化验器具消毒隔离制度1. 化验器具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清洗,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
2. 一次性使用化验器具使用后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3. 重复使用的化验器具应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并定期进行监测。
4. 化验器具的存放应按照无菌物品与一般物品、用过物品与未用过物品的原则进行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四、化验室内消毒隔离制度1. 化验室内应保持清洁,每日工作结束后进行紫外线消毒,消毒时间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 化验室内应配备有效消毒剂,如75%酒精、84消毒液等,并定期更换。
3. 化验室内应设置洗手池,配备洗手液或手消毒剂,保证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洗手或手消毒需求。
4. 化验室内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五、化验室外消毒隔离制度1. 化验室外应设置预检分诊台,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初步筛选和隔离。
2. 化验室外应设置传染病房,对确诊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3. 化验室外应配备专用废物处理设施,对化验室废弃物进行分类、密封、标记,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化验室工作人员要求1. 化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 化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3. 化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模版(3篇)

检验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模版1. 概述1.1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检验科的消毒和隔离工作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传播。
1.2 检验科的消毒隔离工作包括:病房的消毒和隔离操作、实验室的消毒和隔离操作、仪器设备的消毒和隔离操作等。
1.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的人员。
2. 消毒和隔离管理责任2.1 检验科消毒和隔离工作由检验科科长负责,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和相关规定。
2.2 检验科科长应对检验科的消毒和隔离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 消毒和隔离操作规范3.1 病房的消毒和隔离操作3.1.1 所有病房必须定期进行消毒工作,包括地面、墙面、床铺等的消毒。
3.1.2 每次换床时,必须对床铺、枕套等进行消毒。
3.1.3 病房内的空气消毒必须定期进行,特别是对于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应采用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
3.1.4 病人的隔离操作必须按照隔离类型和标识进行,隔离期满后必须对病人进行消毒和转送。
3.2 实验室的消毒和隔离操作3.2.1 实验室必须定期进行消毒工作,包括地面、墙面、实验台等的消毒。
3.2.2 实验室中的试剂和样本必须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3.2.3 实验室中的仪器和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防止污染和故障。
3.2.4 实验室中的垃圾必须分类投放,特殊垃圾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
3.3 仪器设备的消毒和隔离操作3.3.1 所有的仪器设备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消毒和维护。
3.3.2 每次使用后必须进行清洗和消毒。
3.3.3 长期不用的仪器设备必须进行封存和隔离,避免污染。
4. 消毒和隔离物品的规范管理4.1 检验科必须建立完善的消毒和隔离物品管理台账,包括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存放地点等信息。
4.2 消毒和隔离物品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损坏或者过期的物品必须及时报废和更换。
4.3 每次使用消毒和隔离物品后,必须及时清洗、消毒和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医院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检验科工作环境的清洁与安全,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特制定本消毒隔离制度。
二、消毒管理1. 检验科每日定时对所有工作台面、器械和仪器进行消毒,保持清洁。
2. 固定人员负责检验科的消毒工作,确保每日消毒计划得以有效执行。
3. 使用消毒剂应遵循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4. 消毒后的器械和仪器应放置在专门的消毒装置中,并严格按照指示进行存放和管理。
三、隔离管理1. 对接受特殊检测的患者进行隔离,确保检验科内部环境的纯净。
2. 隔离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应着防护服,避免交叉感染。
3. 隔离区域内的餐具、床单和日常用品等应专门用具专门消毒,避免传播疾病。
4. 隔离区域内的垃圾应定期清理、消毒,并按要求进行处理。
四、应急处理1. 如发生传染病疫情,检验科应按照医院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
2. 应急情况下,确保医护人员有足够的防护用具,并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3. 应急情况下,检验科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疫情防控。
五、责任分工1. 检验科领导负责整个消毒隔离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 消毒人员负责日常的消毒工作,确保消毒效果。
3. 隔离人员负责隔离区域的管理与监督,确保隔离区域的安全性。
六、监督与评估1. 检验科领导每月定期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2. 检验科应建立消毒隔离记录档案,记录消毒隔离工作的相关情况,确保工作的透明化与可追溯性。
3. 检验科应接受上级监管部门对消毒隔离工作的定期检查与评估,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七、附则1. 本消毒隔离制度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查通过后生效,如遇特殊情况需修改时,由医院检验科领导提出并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批后生效。
2. 本消毒隔离制度解释权归医院检验科领导。
3. 本消毒隔离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一、目的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二、适用范围医学检验科三、依据[1]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2]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3]卫计委:《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17四、内容(一)实验室内空气消毒(1)加强开窗通风,自然通风换气,或采用排气扇通风。
(2)每天对空气。
物体表面采用紫外线消毒,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二)实验室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实验室、办公室等场所地面要湿式拖扫,消毒采用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拖地,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I∕m∖拖把应专用有标识,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得混用。
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水清洗干净,悬挂晾干。
(三)物体表面的消毒1.实验台面、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门把手、实验记录夹等可用0.2%--0.5%过氧乙酸喷酒或有机氯为OOOg/--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酒、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2、若实验台面等明显被传染性标本污染,如传染性标本和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容器打碎,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覆盖于污染表面,使消毒剂浸没污染物,保持30-60分钟。
(四)一般实验器材的消毒凡直接或间接接触临床标本或实验微生物的器材均应视为有传染性,均应作消毒处理。
1、金属器材.玻璃器皿可用压力蒸汽和干热灭菌的方法进行处理。
(1)压力蒸汽灭菌器:12ΓC z30分钟。
(2)干热灭菌: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待定的干烤箱内,灭菌条件为:160℃2小时,170。
CI小时、180o C30分钟。
2.坡璃器材使用过的玻璃吸管、试管、离心管、玻片、玻璃棒、三角瓶和平皿等应立即浸入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1小时以上,消毒后备用。
3.贵重仪器(1)如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酶标仪、PCR扩增仪、气象色谱仪、冰箱、培养箱等可用75%酒精擦拭,污染严重或传染性强的,半小时后重复擦拭2次。
医院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班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各室要经常通风换气,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做好记录。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微量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一次性使用的器材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放入医疗垃圾袋内无害化处理。
4、操作前后及操作不同类标本之间要认真、正确的进行手卫生。
5、工作台面操作前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一次,如有污染即刻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覆盖污染处30分钟后再进行处理。
6、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7、使用一次性容器留取标本,使用后及时分类处理。
9、检后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保存液用高压灭菌后作为感染性废物处理。
其他血液标本、玻璃器皿废弃标本按医疗垃圾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10、地面每天用消毒液湿拖,桌、椅每天用消毒液湿抹。
11、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台、地面湿扫,每日消毒一次,发生污染时要及时消毒,无菌室应保持清洁,应设有空气消毒灭菌设备。
二、使用灭菌的采血针、血红蛋白微量吸管,一次性注射器消毒后毁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吸管、一筒、一巾,使用后应与洗涤污水分别煮沸20分钟或药物浸泡适时后再洗涤。
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等不随地乱扔,设污物蒌。
三、使用后的玻璃器材、试管、吸管等器具必须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
然后再用清水洗净烘干备用。
盛器尿的试管必须煮沸20分钟或消毒药物浸泡后再洗净。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四、剩余标本如血液、脓、痰尿等应消毒后倒去,粪便标本必须灭菌无害化处理、焚毁。
甲、乙肝阳性标本应用高效消毒剂灭菌处理后弃去。
五、除门(急)诊必须当即发出化验单外,其它均应消毒后发出。
六、肝功能、乙肝检测应有专用台或室,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或专用衣(应有明确标记),并放在固定地点。
金属仪器设备每天用毕均应消毒处理。
七、化验室的每一个部门应设有洗手设备和消毒液。
甲、乙肝检测部门严格使用高效消毒剂。
八、肝炎或疑似肝炎病人,应与一般病人抽血严格分开。
九、一次性医疗器具,用后必须消毒毁型并焚烧。
图木舒克市维吾尔医综合医院
2013年9月12日。
检验科及实验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检验科及实验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随时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
二、采集血标本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
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三、非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严格清洗消毒处理,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四、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消毒,如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被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
五、各种传染性标本、污染物、一次性注射器等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六、放射性废物由专业人员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
七、各种检验报告单放消毒柜内消毒处理后方能发送。
八、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九、分离出的甲类或乙类传染病株,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上班时衣帽穿戴整洁,必要时戴口罩、手套。
二、每日工作前后按清洁区、污染区分别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湿式擦拭,抹布拖布分开(先清洁区后污染区)。
三、每日开窗通风换气数次,并进行紫外线消毒两次。
四、工作前后,台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250—500mg/L)各擦拭一次。
五、废弃标本及容器分类装入污物袋内(黄色),防刺破,无渗漏,封口贴标签,送至指定“医疗废物”暂存点,集中焚烧处理。
六、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检验标本的器材,均应进行消毒处理。
七、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污染的采集用具,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1000mg/L)浸泡4小时或肥皂液煮沸15—30分钟,反复清洗、沥干、烘干。
八、显微镜等贵重仪器可用2%碱性戊二醛溶液或乙醇溶液擦拭消毒。
九、工作人员下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1—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