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干部划分-行政级别-九品制
古今行政级别对照表

一品正国级
政治局常委
从一品副国级
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二品副国级
不是政治局委员的国务委员、军委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从二品正部级
国家部委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四套班子正职、
中纪委副书记、
正大军区职
三品正部级
副大军区职
从三品副部级
国家部委副职、
县、县级市、旗、地级市辖区四套班子副职、纪委书记,
副团职
【非领导职务:副调研员】
八品正科级
科长,
县、县级市、旗、地级市辖区的局的正职、乡镇(街道)正职
【非领导职务:主任科员】
从八品副科级
副科长,
县、县级市、旗、地级市辖区的局的副职、乡镇(街道)副职
【非领导职务:副主任科员】
九品正股级
县、县级市、旗、地级市辖区的局内设机构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下设正处职、
副省级市的局的下设正处职、
副省级市辖区的局、镇、街道正职,
县、县级市、旗、地级市辖区四套班子正职,
副旅职、
正团职
【非领导职务:调研员】
从七品副处级
国家部委及国家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内设司下设副处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下设副处职、
副省级市的局的下设副处职、
副省级市辖区的局、镇、街道副职,
正师职
五品副厅级
国家部委内设机构副司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厅职、
地级市(地区、州、盟)四套班子副职、
地级市(地区、州、盟)纪委书记、
副省级市局级正职及市辖区四套班子正职、
国家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内设机构正司职、
古今官职品级对照查看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 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
顶戴 蟒袍 补服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麒麟) 仙鹤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狮子) 锦鸡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豹子) 孔雀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虎) 雪雁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熊) 白鹇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彪) 鸬鹚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紫鸳鸯
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鹌鹑
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海马) 练雀
未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獬豸) 黄鹂
(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饰图案为獬豸)
从二品:政协主席、 省委副书记、
正三品:省委常委、中共中央副部长
中国官员级别

中国官员级别行政级别从上到下分为:国家级正职: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如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等。
省部级副职: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等。
厅局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有副部级企业的副职和正厅级企业正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副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副厅级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国有副厅级企业的正职和正厅级企业副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副职,大专正职。
古代九品十八级制度详解

古代九品十八级制度详解
古代九品十八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员等级制度的一种,它是根据人们的身份、地位和资历来区分官员职位和等级的体制。
九品:古代把官员分为数个等级,最高的是一品官员,最低的是九品官员。
九品分别是:正品、从一品、从二品、从三品、从四品、从五品、从六品、从七品、从八品。
十八级:每一个九品官员等级又可再细分为两个级别,通常称为上下两级,这样九品就可以细分为十八级。
上下两级通常被称为“品级”,上级为“正品”,下级为“副品”。
具体的九品十八级如下:
一品正品、一品副品;
二品正品、二品副品;
三品正品、三品副品;
四品正品、四品副品;
五品正品、五品副品;
六品正品、六品副品;
七品正品、七品副品;
八品正品、八品副品;
九品正品、九品副品。
官员的晋升是按照这个制度来进行的,官员在任职期间或者根据个人的能力和表现还可以有逐级晋升的机会。
此外,九品十八级制度也不仅仅适用于官员,还适用于其他社会阶层和职业(如军队将领、文人学士等)的分级。
九品十八级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体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维持官员等级秩序、管理和分配资源、控制权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权利和地位的差异。
古代的官阶等级制度

古代的官阶等级制度
古代的官阶等级制度,即指古代中国官员的等级和职务体系。
它起源于秦朝,发展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在明清时期达到了较为完备和复杂的状态。
一般来说,古代的官阶等级制度可以分为九品官人制、三品官人制以及文武官员制。
1. 九品官人制:在这个制度下,官员被分为九个品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公、侯、伯、子、男、荫、客、庸、吏。
这九个品级又可细分为品、秩等不同的具体官职。
2. 三品官人制:唐代改革官制,将九品制改为三品制,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为正一品,中品为从一品至正九品,下品为从九品至正二十七品。
这个制度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广泛推行。
3. 文武官员制:这是明清时期推行的官员制度,通过将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两个体系来规范官员的等级和职务。
文官制度按照九品制,武官制度则按照官阶进行划分。
同时,官员还有特殊的衔号和贵族头衔,如王、侯、伯、子等,这些是在官阶制度外的额外身份和尊贵地位。
官阶等级制度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规范了官员的等级和职务,还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对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现代官员等级划分

现代官员等级划分:国家级、副国家级、省部级、副省部级、地厅级、副地厅级、县处级、副县处级、科级、副科级、股级、副股级、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国家级正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ﻫ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ﻫ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 ﻫ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与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得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得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得副职), ﻫ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省部级副职: ﻫ中共中央纪委常委, ﻫ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与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与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ﻫ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得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 ﻫ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得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得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ﻫ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与事业单位得下属司局室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得直属机关与事业单位得正职, ﻫ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得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得正职,国有副部级企业得副职与正厅级企业正职领导, ﻫ省署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副职:ﻫ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与事业单位得下属司局室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得直属机关与事业单位得副职,副厅级正职。
24级干部级别排序(完整版)

24级干部级别排序(完整版)
24级干部级别排序
1)行政1--3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大元帅(国家级正职)。
2)行政4级是十大将,国家副职。
3)行政5--7级涵盖大军区,部,省,兵团,司级的正副职,对应上将,中将军衔。
4)行政8--10级为少将正,副军级,正厅,正地级。
5)行政11--13级为正,副师级,副厅,副地,正处,正县级,对应军衔为大校,上校。
6)行政14--16级为正,副团级,副处,副县级,对应军衔中校,少校。
7)行政17,18级为正,副营级,正科级,对应大尉军衔。
8)行政19,20级为正,副连级,副科级,对应上尉军衔。
9)行政21--24级为正,副排级,科员,办事员,对应中尉,少尉,准尉军衔。
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当时正部长级为行政4级,与大军区正职平级。
正省级是行政5级,与正兵团级平级。
正军级定为行政7级。
中国官员行政级别

中国官员⾏政级别中国官员⾏政级别中国⾏政级别采⽤⾏政五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
中央部委的等级即平常⼤家所说的“国、部(省)、司、处、科”五级。
⽬前分为11级。
1⾄5级,即正厅级及以上⼲部为国家⾼级⼲部。
1、国家级正职(⼀级⼲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所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除总书记外,其他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宰相,殿阁⼤学⼠,为正⼀品。
2、副国级(国家级副职,⼆级⼲部):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民法院院长,最⾼⼈民检察院检察长。
约略相当于正⼆品。
3、省部级正职(三级⼲部):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省⼈⼤⼀把⼿,特别⾏政区⾏政长官,以及国家各部部长,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部队正军职⼲部。
省部级正职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品。
4、省部级副职(四级⼲部):省⾥副职,包括副省级城市四⼤家⼀把⼿,部属⾼校正职,如武汉⼤学校长、华中科技⼤学校长都是副省级⼲部。
副省级⼲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5、厅局(地)正职(五级⼲部):各省厅长、国家部委司长、各地市州⼀把⼿、副省级城市的副职、副省级城市各局局长、⾮领导职务的巡视员,部队正师职⼲部。
副省级城市副职是厅局(地)级,但各单位⼀把⼿、各区⼀把⼿也列为厅局级。
如:武汉市副市长、襄阳市长、武汉市财政局局长、汉阳区区长、长江⽇报社社长等为正厅(局)⼲部。
正厅级⼲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品。
6、厅局(地)副职(六级⼲部):副司长、副厅长、副局长,助理巡视员。
副厅级⼲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同知,为正五品。
7、县处级正职(七级⼲部):处长、县长、县委书记,调研员。
副省级城市的街道办事处⼀把⼿、部队正团职⼲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正职(一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二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三品)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省部级副职:(四品)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正职:(五品)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有副部级企业的副职和正厅级企业正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副职:(六品)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副厅级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国有副厅级企业的正职和正厅级企业副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副职,大专正职。
县处级正职:(七品芝麻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正职。
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副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有正县级企业的正职,省署高校院系处室领导,重点中学正职。
县处级副职:(八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和副处级单位正职。
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国有正县级企业的副职,副县级企业正职。
市属中学正职。
乡科级正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正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各乡镇党委,政府正职,国有正科级企业的正职县属重点中学正职。
乡科级副职:(九品)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副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各乡镇党委,政府正副职,国有正科级企业的副职。
以上可以看出,跟清朝九品制一样。
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注:以上为高级干部副厅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副处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
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正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二品副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正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品副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同知,为正五品正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县,为正七品副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县丞,为正八品总理、副总理及国务委员、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地厅级正职、地厅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直辖市的局长是正厅,副省级城市的局长是副厅,地级市的局长是正处,县级市的局长是正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详细方案一、调整北京直辖市(首都)——将天津市、廊坊市区、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并入北京市。
同时调整周边行政区:1、设立兴安省————由齐齐哈尔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大庆市、安达市、明水县、青冈县、海伦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扎鲁特旗、白城市合并组成。
省会齐齐哈尔市。
2、调小黑龙江省———以现辖区为主(不含齐齐哈尔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大庆市、安达市、明水县、青冈县、海伦市)。
省会哈尔滨市。
3、调小吉林省————以现辖区为主(不含白城市)。
省会长春市。
4、调整辽宁省————由沈阳市、铁岭市、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阜新市、鞍山市区、丹东市区、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黑山县。
北宁市、通辽市(不含扎鲁特旗)合并组成。
省会沈阳市。
5、设立辽东省————由大连市、盘锦市、营口市、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东港市合并组成。
省会大连市。
6、设立燕山省————由秦皇岛市、唐山市、承德市、朝阳市、葫芦岛市、锦州市区、凌海市、义县和赤峰市合并组成;省会是秦皇岛市。
7、调小河北省————由石家庄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霸州市、固安县、永清县、大城县、文安县、宁晋县、新河县合并组成;省会是石家庄市。
8、调小山东省————由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莱芜市、德州市、滨州市(不含沾化县和无棣县)、聊城市、台前县、范县、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鄄城县、郓城县合并组成;省会是济南市。
9、设立胶东省————由青岛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东营市、沾化县、无棣县合并组成。
省会是青岛市。
10、设立平原省———由邯郸市、邢台市(不含宁晋县和新河县)、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区、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合并组成;省会是邯郸市。
11、设立阴山省———由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盟、鄂尔多斯市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张家口市、天镇县、阳高县合并组成;省会呼和浩特市。
12、调小山西省———以现辖区为主(不含天镇县、阳高县)。
省会太原市。
二、调整上海直辖市————将嵊泗并入上海。
同时调整周边行政区:1、设立沂淮省————由连云港市、宿迁市、临沂市、日照市、新沂市合并组成;省会是连云港市。
2、设立江北省————由南通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高邮市、宝应县、天长市合并组成;省会是海安县。
3、调小江苏省————由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滁州市区、来安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合并组成;省会是南京市4、调小浙江省————由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区、岱山县合并组成;省会是杭州市。
5、设立浙南省————由温州市、台州市、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合并组成;省会是温州市。
三、设立广州直辖市——将佛山市(不含高明区)、清远市区、清新县、英德市、佛冈县并入广州。
同时调整周边行政区:1、设立岭南省————由惠州市、深圳市、东莞市、汕尾市、河源市、梅州市、揭西县、新丰县和翁源县合并组成;省会是惠州市。
2、设立闽南省————由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不含德化县)、漳平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区、普宁市、揭东县、惠来县合并组成;省会是厦门市。
3、调小福建省————由福州市、莆田市、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不含宁化县和清流县)、德化县合并组成;省会是福州市。
4、设立五岭省————由赣州市、吉安市(不含新干县和峡江县)、广昌县、龙岩市(不含漳平市)、宁化县、清流县、郴州市、炎陵县、茶陵县、韶关市(不含新丰县和翁源县)合并组成;省会是赣州市。
5、调小广东省————由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阳江市、肇庆市、云浮市、高明区合并组成;省会是珠海市。
6、设立广南省————由湛江市、茂名市、玉林市、北海市、浦北县、岑溪市合并组成;省会是湛江市。
7、调小广西区————由南宁市、防城港市、钦州市区、灵山县、贵港市区、百色市(不含西林县和隆林各族自治县)、河池市、来宾市区、合山市、忻城县、崇左市、富宁县合并组成;省会是南宁市。
8、设立广北省————由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梧州市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桂平市、平南县、象州县、武宣县、金秀瑶族自治县、永州市、祁东县、连州市、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合并组成;省会是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