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钱学森》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钱学森》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钱学森》,提问:“标题中的‘钱学森’是谁?他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爱国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教师举例说明钱学森的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学导入:以钱学森的成就和贡献为背景,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钱学森的兴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钱学森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学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力量,激发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设立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课堂活力。
4.实践环节:结合课文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科学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力量,激发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哪些启示?”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钱学森的精神品质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3.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钱学森的精神风貌,培养情感共鸣。
4.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 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 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富裕
贫穷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 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 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富裕 优越 贫穷 简陋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 民多做点事。” 富裕 贫穷
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
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
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 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 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 做点事。”
时刻不忘祖国 爱国精神
(虽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但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 祖国。 用“虽然· · · · · · 但是· · · · · · ”结合第 二小节的内容再说一句这样 的话
1、钱学森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两段话的? 2、从这两段话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 冯· 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 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
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 冯· 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
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 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 们的国家。”


•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 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 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 的。” • “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 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 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 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 •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 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PPT课件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PPT课件1

。(填“无机物” 或“
7、维生素 B2(核黄素)主要存在于牛奶、鸡蛋、肝等物品中,它的化学
象也不会自发地发生,即手和竹竿可可能自发地降低温度, 而使人的位置升高,竟着一过程也不违反能量转化和守恒定 律。 【学生举例】 自然界中有大量的现象表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 你能举出哪些例子? 【板书】 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定的方向性。 【课时小结】 1、本节课的收获? 2、你还想知道:
经过5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 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 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 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 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要求:自己选择一个题目,寻找合作伙伴, 结成学习小组,一起完成练习。
1、钱学森回国后,为祖国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请 登陆钱学森网,收集相关资料,制成读书 卡片。
), )。他
)。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 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 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 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 1 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 2 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 3 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 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 终于来到了。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 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 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 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 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 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钱学森宁愿放弃( 也不愿放弃( 现在所做的一切,(
A、淀粉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9钱学森》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9钱学森》课件

当堂训练
19 钱学森
“中国导弹之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钱学森身上的高尚品质。
(看清楚的同学请举手,有信心达到目标的请 放心。)
自学指导(一): 默读课文2—4段,找出钱学森 说的话,好好地读一读并谈谈你的 感受。
(3分钟思考,比谁完成得棒!)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 力学教授冯· 卡门,成为冯· 卡门教授最 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 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 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 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 为人民多做点事。”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 脉络,学习第一部分。

认字关: 超额 赶赴
贡献 劈波斩浪 屈指一算 袒露
富裕 卓越
诚恳 航程 广阔无垠
魂牵梦绕 水天一色
比读书:
读的同学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不读错字。
听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倾听,学 习优点,指出不足。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 “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 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 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 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
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 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 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 祖 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 当回去的。”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
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 能让他离开美国!”
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在归国 的航程中,钱学森的心情是怎样的?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画出相关 的词句,多读几遍。 (2分钟时间,比谁的收获更多!)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教案一、教材分析《钱学森》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钱学森的成长过程、求学经历以及为祖国做出的江山力作。

钱学森作为中国著名科学家,以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勤奋努力、创新精神和卓越成就,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篇课文以情节丰富和生动的方式,讲述了钱学森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历程和突出成果,让学生们了解到一个科学家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对祖国的爱。

二、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主要科研成就;•了解钱学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爱国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钱学森的生平和主要科研成就;•了解钱学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精神。

难点•理解钱学森在科研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理解钱学森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贡献。

四、教学准备•课文原文;•教师课件;•学生练习册以及阅读笔记。

五、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让学生们看一下PPT幻灯片,图片展示了钱学森的一些重要成就,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成就有初步的认识。

2. 阅读理解教师把课文分成几个段落来讲,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讲解。

在讲解时,教师借助练习册的内容加以辅助,让学生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记忆。

同时,让学生读下课文的关键句子,要求学生注意这些句子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等的运用,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识字学习在讲解每个段落后,教师安排学生听音辨词。

以此来巩固学生对每个段落所学的知识点,并且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词汇。

4. 语法学习教师在讲解每个段落的过程中,特别强调语法知识,比如时态、语态、主谓一致、从句等,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要注意语法知识点的掌握。

5. 课文表达教师让学生跟着课文,朗读每个段落中的重要句子,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模仿朗读。

教师通过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探讨钱学森的科学精神、生活方式、人生信念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

六上19《钱学森》(5篇范例)

六上19《钱学森》(5篇范例)

六上19《钱学森》(5篇范例)第一篇:六上19《钱学森》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使学生受到爱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情导入,渲染情感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关心祖国的航天发展。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的航天王国。

2.课件播放,新中国的航天发展。

3.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骄傲、自豪} 4.是啊,这种骄傲,这种自豪和一位老人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板书:钱学森} 钱学森师: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

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

今天,让我们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二)检查预习1.出示新词指名读 2.指名读课文(正音)思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品读课文1.找找钱学森说得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了什么?现在,就请同学们细心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第七单元的课程。

该单元共包括五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2.掌握语文阅读中的重要思维技能:推理、归纳和比较;3.学习如何写一篇简单的科普文。

(三)教学重点1.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掌握钱学森的科学成就;2.掌握推理、归纳和比较的阅读思维技能;3.学会如何写一篇简单的科普文。

(四)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推理、归纳和比较的阅读思维技能;2.如何写一篇简单的科普文。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简单介绍他的科学成就;2.让学生讨论:什么是科普文?科普文有哪些形式?3.让学生回答,如何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解释给非专业人士?如何降低科普文的难度?(二)阅读(30分钟)1.让学生阅读《钱学森》这篇文章,并用推理、归纳和比较的阅读技巧解读文章;2.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观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3.引导学生了解缩略语和核心概念。

(三)分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主讨论:如何向非专业人士科学普及?2.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讲解一些科学现象,同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让学生评价其他组的讨论,评选出最佳表现的组,并进行展示。

(四)总结(1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2.强调推理、归纳和比较的阅读技巧的重要性;3.提醒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信息、做好笔记;4.引导学生总结科普文写作的要点。

三、作业布置1.根据上课内容,写一篇科普文,让使用者能够简单地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是如何发现新知的、科学家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等内容。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现象或实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3.下载科学动态app并从中收集一篇科普文,在课后分享。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钱学森》课件

“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 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 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 多做点事。”
1951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 学博士学位的邹承鲁毅然告别妻子,回 到新中国。可是, 1970年其师兄史密 斯教授带美国科学家代表团来访时,看 到的是根本没有实验室,瓶里装的全都 是水。其师兄说:“我进了你的实验室 就看出你什么都没干成。”就是在如 此困境下,邹承鲁却和同事们创造了人 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辉煌奇迹。
心灵对话: 面对美国政府的阻挠和迫害,钱学 森暗暗对自己说 ( )!
国森 总 的一 理 一 轮家 的 九 船终 关 五 。于 心 五 踏下年 上,, 了钱在 回学周
钱学森真希望脚下不 是 ,而是 !
倒叙
用倒叙的方法,可以引起读者 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 效果。
当年在加州理工学院的中国学生
李四光( 1889-1971),卓越的科学家、地质学家、 邓稼先,全国劳动模范。西南联大物理系、美 郭永怀,著名力学家 应用数学家 空气动力学家, 吴文俊,世界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 中国数学机械化 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他为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 国普渡大学物理系博士、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 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 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 找到大庆油田作出了伟大贡献。赢得了毛主席、周 人。 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元勋、两弹之父 奖特等奖。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 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 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总理的热烈称赞,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毛主席和钱学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 系 科 学 殷 殷 十 载 航 天 情
心 存 华 夏 耿 耿 五 年 归 国 路
基础达标
按原文填空
1
2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 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 ), 已经在海上航行十五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 ( 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 (不是)轮船的甲板,( 而是 )火箭的舱壁呀! 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学习目标
1.抓住人物的语言等描写,感受钱学 1 森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 2.体会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培养自 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设问导读
1. 默读课文,用“ ” 画出钱学森说的话, 从他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提示:想想他是在什么 情况下说的,心情如何等等) 2.品读美国军官的话:从美国将领的话中,你读 懂了什么?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
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导弹之父
地质学家
国际数学大师
钱学森
李四光
华罗庚
空气动力学家
世界著名数学家
著名核物理学家
郭永怀
吴文俊
邓稼先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 民多做点事。”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 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 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 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 的。”
1
2
钱学森提出回国申请后,美国当局千方百计加 以பைடு நூலகம்挠和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 并诬陷他为间谍,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15天。被 营救出来后,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他的自由,要他
每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不准他离开洛杉矶。特务
一直监视他,时常闯入他的研究室和住宅捣乱。他 的信件和电话也都受到了检查。这种变相软禁的生 活整整过了五年。
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清静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清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