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概论医学PPT

合集下载

藏象概论PPT课件

藏象概论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5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脏腑
形态结构
五 脏 实体性脏器
六 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奇恒之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功能特点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藏精气而不泻
2020年9月28日
16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 “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 “六腑宜泻”。
2020年9月28日
3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2020年9月28日
4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近年来又写作“脏象”,是指 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 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 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 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 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2020年9月28日
9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2020年9月28日
2020年9月28日
17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是研究人体五脏 精气阴阳的概念内涵、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及相互关系的系统理论,是中医学藏象 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脏生理 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解释性模型。
人体各脏的生理功能,虽部分可从观察其 形态结构来获得,但主要的是以各脏精气 阴阳的运动变化来认识的。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说PPT课件

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
定了藏象学说的形态学
1. 早期的解剖实践
基础。
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宰杀猎物及解剖 战后的尸体,即对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 进行了早期的观察。随着医药活动的开 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 部位与形态,因此,人们对人体器官的 观察成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并力求和医 疗实践结合起来。
比如:
血的运行如同河中之水,要借助一定的风力、河水 要充足且清纯、河道要通畅,这样水才能畅流不息。同理, 心主血脉也必须赖心气的充沛、血液的充盈和脉道的通 利.所以
心气充沛
(阴阳协调)
血液充盈 脉道通利
是保持血液正常运行的最基本条件 ( 其中心气起主导 作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推动血液在脉管内按一定方向 流动,从而运行周身,不仅自身得养,保障主血脉、神志、舌等 功能正常进行, 同时, 对维持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 动起着关键的作用。
后天之精
一身 之精
精 先天之精

五脏 之精

精气互化
精 互化 气
重在滋养、 闭藏
偏于在内
重在运 行有序
偏于在外
功能形态随之转化
根据精气学说,精气互化,所以人 体的精、 气作为人体的维持生命活 动的物质(生命物质)没有多大差 别,差别只是形态(有形无形)和 功能(兴奋抑制等)。
气分阴阳:
可参阴阳学说内容
故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 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
故曰藏象。”
基本概念
所谓藏象,即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 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与自然界相
通的事物和现象。
五脏为中心 的生理病理
系统
现象
比象
藏,是指 藏于躯体内 的脏腑组织 器官 ;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ppt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ppt
形态:相对实体的器官 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特点: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六腑:胆、胃、小肠、大 肠、膀胱、三焦。
形态:官腔性器官 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特点: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三)奇恒之腑: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形态: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 功能: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 特点:藏而不泻
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 者,生之本,神之变(处)也,其华在面,其 充在血脉”。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内脏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象的概念的引入,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大跃迁
2、“藏”与脏器的区别:
藏 藏于内 藏精气——精气至贵,藏而不泻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 内外的器官而言。如心、肝、胃、肠、耳、 鼻等
“藏”与脏器的名称虽然大致相同,但其内涵 却大不一样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人
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联系起来
脏腑内脏,包括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五脏:心、肺、脾、肝、肾(心包亦作为脏, 故又称“六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藏象,又写作“脏象”,关于脏腑的学说。 “藏象”概念的形成要晚于脏腑,它指人体 内脏机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首载《素问·六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 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PPT课件

五、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部,上通于肾,下连 尿道与外界相通。
《医宗必读》:“膀胱当十九椎,居 肾之下,大肠之前”。
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生理功能,与 肾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生理功能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
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水液经过肺、脾、 肾、三焦等脏腑的作用,敷布全身,濡养人 体,其浊者则经气化下输膀胱而成尿液,并 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而排出体外,维持着 全身水液代谢的平衡。
《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1、受盛化物
受盛,是接受、以器盛物的意思。化 物,具有变化、消化、化生的意思。
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主要体现于两个 方面:
①小肠是接受经胃初步消化之饮食物 的盛器。
②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必须在小 肠内停留一定时间,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小肠的化物功能,是将经胃初步消化的饮 食物,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 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脑“满”,则人的视觉、听觉和精神
活动正常。脑“不满”,则可导致耳鸣, 目眩以及精神萎顿。
(二)脑的功能与五脏的关系 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统归于心
《类经·藏象类》称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 诸脏,一腔之大府也”。
(一)三焦的生理功能
1、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机和气化
诸气,指全身所有的气;气机,指气 的运动;气化,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 种变化。
三焦是气的通道,是升降气机和气化的功能。
由于《内经》对三焦的具体部位描述不够 明确,而《难经》又提出三焦“有名而无形”, 因而引起了后世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三焦的有形和无形,但对三 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却比较一致,认为三焦的主 要生理功能是主持诸气和通行水液。

(医学课件)藏象学说课件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藏象学说课件PPT演示课件

奇恒之腑
阴阳
表里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 3五藏别论》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
五脏
“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脏病多

六腑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六腑以通为用”
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4
一、心系统
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
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
中部为中脘,即胃体
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
13
肝系统
一、肝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肝的生理特性
14
肝系统
肝为将军之官
肝的主体功能
一、肝主疏泄 二、肝藏血
肝的联属功能
①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② 在志为怒 ③ 开窍于目 ④ 在液为泪 肝五行属木,外与春气、青色、酸味相应 肝与胆相表里
司呼吸,肺气清肃下降
传导糟粕 主燥化
20
主行水,通调水道
肾系统
一、肾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肾的生理特性
21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
肾病常见症 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发白早脱 齿牙动摇,阳萎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 以及水肿,二便异常 1. 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阳萎,妇女宫寒 不孕,或五更泄泻,或浮肿尿少 2. 腰膝酸痛,失眠多梦,阳强易举,遗精早泄,潮热 盗汗,咽干颧红,溲黄便干 3. 痿软,成人精少,经闭,发脱齿摇,健忘耳聋,动 作迟缓,足痿无力,精神呆钝,性功能下降。小儿 生长发育迟缓 4. 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余沥不尽, 遗尿失禁,滑精早泄,胎动易滑。 5. 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 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 6. 舌淡或胖苔白,或舌红少津 7. 脉沉弱或沉细或细数

中医学-藏象学说-PPT课件

中医学-藏象学说-PPT课件

(3)心在窍为舌:即心开窍于舌,是指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 解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 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司味觉和表达语言,故(《灵枢·忧恚无言 》)说:“舌者,音声之机也”。“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 五味矣”(《灵枢·脉度》)。 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运动灵活,语言流利, 味觉灵敏。 若心有病变,如心阳不足,可见舌质淡白胖嫩;心阴不足,则可 见舌质红绛;心血不足,可见舌体瘦薄,舌质淡白;心火上炎, 可见舌质红赤,甚则生疮;心血瘀阻,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可出现舌卷、舌强、失语等现象。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即是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的色 泽变化显露出来。由于头部血脉极其丰富,全身气血皆上注于面,故心 的气血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故《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 走空窍”。所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若心气血不足 ,则可见面色晄白、无华、晦滞;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
的作用。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心在志为
喜,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手少阴 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 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 流全身的作用。心、脉、血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系 统。这个系统的生理功能,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为基本条件,其中心气起着主导作用。《素问·痿论》说:“ 心主身之血脉”。 主血:是指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 体官窍。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 通利,血流通畅。
肝系统
脾系统 肺系统

胃 大肠

藏象学说课件PPT课件

藏象学说课件PPT课件
要内容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 研究对象
精、气、血、津液、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 脾、肺、肾。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 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 脉、脑、髓、骨、女子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肺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
上,肺分为左、右肺,左肺有二 叶,右肺有三叶,在人体脏腑中 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 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清· 唐容川《血证论》说:“肺为水之上源,肺 气行则水行。”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5)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 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 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 功能:助心行血。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外邪袭肺,肺失宣发,可致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失常, 出现无汗、全身水肿等症。
内伤及肺,肺失肃降,可致水液不能下输其他脏腑, 浊液不能正常布散,泵而为痰饮水湿; 水饮蕴积胸中,阻塞气道,则影响气体交换,一般 都有咳喘痰多的表现,甚则不能平卧。 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全身水肿,并能影响他脏的 功能。
(2)主宣发 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 外布散的作用 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 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 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藏象(图表) PPT课件

藏象(图表)  PPT课件
影响生育能力——不孕 或不育等
筋骨强健 身体 幼年 肾中精气 → 真牙生, ↓ 主生长 盛壮 发生极 逐渐充盛 发 育 青年
肾 中 精 气 的 生 理 作 用
壮年 肾中精气 面憔筋软 → 身体 ↓ 自然衰减 发脱齿摇 衰老 老年
儿童——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病理:肾精亏损 成人——未老先衰,神疲健忘
肾 中 精 肾阴 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推动激 气 的 发作用 生 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发 肾 阴 、 肾 阳 为 各 脏 阴 理 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 作 阳的根本 用 二者关系:互根互制 相互协调促进 维持全身阴阳 互相承制约束 的和谐与平衡
二、脏腑的分类方法 分类依据:依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 六腑和奇恒之府。
脏 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藏精气而不泻 , 腑 五脏 形态特点:中满、实质性脏器 满而不能实。 的 即指:心、肝、脾、肺、肾 分 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类 传化物而不藏 , 六腑 形态特点:中空、管腔性器官 方 实而不能满。 即指:胆、胃、大肠、小肠、 法 三焦和膀胱
4. 肾封藏之性的体现:
生理:以肾中精气为基础,对呼吸生殖及 二便具有摄纳封藏作用。 肾 精关不固 —— 遗精、滑精、 封 早泄等 藏 病理:肾气虚 之 失于固摄 —— 冲任失固——带下绵绵、经 性 漏不止、滑 肾气不固 的 胎、漏胎等 体 遗尿、尿失禁、 现 二便失控 小便清长。 夜尿频繁、大便 失禁等
(2)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肾阴及肾阳: 肾阳 具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 生理 和化气作用
肾 中 精 气 的 生 理 作 用
肾阳虚 病理
阳虚内寒 形寒肢冷、腰膝冷痛、 疲惫乏力
温化失职 水肿尿少或小便清长、 阳痿等
阴不制阳 潮热心烦、腰膝酸软、 口干咽燥 肾阴虚 阴虚内热 耳鸣眩晕、遗精早泄、 舌红少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水谷之精的充养而生成。
编辑版ppt
19
先天 之精
后天 之精
心精、心血
肺精、肺津

肝精、肝血
脾精
肾精
编辑版ppt
20
2.五脏之气
五脏之气,是指分布于五脏之中的无形而 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机能的极 细微物质。
一身之气分布于五脏,则为五脏之气。故 脏气,既可以说是由五脏之精所化生的比 精更细微的运动不息的物质,也可以说是 由一身之气按其不同的成分构成分布到五 脏而形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气。
情志心理活动及生殖机能;
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 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 获得的比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 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 方法。
编辑版ppt
7
┌ 五藏
┌ 藏──具有不同活动规律的内脏─┤ 六府

└ 奇恒之府藏象─┤ Nhomakorabea│
┌内脏的生理病理征象
编辑版ppt
9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编辑版ppt
10
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 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 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察外知内、 取象比类、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在 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抽 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
5
藏象的概念涵有“藏”和“象”: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 (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 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由于 五脏是所有内脏的中心,故“藏”之所指, 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 统。
编辑版ppt
6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 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
编辑版ppt
12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参见“整体观念”)
(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参见“整体观念”)
编辑版ppt
13
由于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辩等思维方法的应用, 以及古代哲学“重道轻器”、“重无轻有” 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藏象学说还有从宏 观、功能、外象来把握脏腑的特点。
└ 象──内脏的外现表象─┤
└ 内脏与自然界相通应的
事物和现象
编辑版ppt
8
“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
“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 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 “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 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 功能合一性结构。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 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 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 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编辑版ppt
3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编辑版ppt
4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近年来又写作“脏象”,是指 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 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编辑版ppt
1 重宏观思维 2 重功能联系 3 重外象推测 4 重整体联系
编辑版ppt
14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1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 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2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 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3 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宣 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 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等 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
编辑版ppt
21
先天 之精
元气
后天

之精

宗气
自然界
清气
一身 之气
心气 肺气 肝气 脾气 肾气
编辑版ppt
22
五脏之气,推动和调控着各脏的功能活动。
心气推动和调控着心脏的搏动、血脉的舒缩 及精神的化生;
肺气推动和调控着肺的宣发与肃降运动以行 呼吸和输布水液;
肝气推动和调控着肝的疏泄功能,以调节血 液和津液的输布运行、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编辑版ppt
17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是研究人体五脏 精气阴阳的概念内涵、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及相互关系的系统理论,是中医学藏象 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脏生理 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解释性模型。
人体各脏的生理功能,虽部分可从观察其 形态结构来获得,但主要的是以各脏精气 阴阳的运动变化来认识的。
编辑版ppt
15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脏腑
形态结构
五 脏 实体性脏器
六 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奇恒之腑 中空有腔性脏器
功能特点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藏精气而不泻
编辑版ppt
16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 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 “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 “六腑宜泻”。
编辑版ppt
18
(一)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
1.五脏之精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为一身之精,一身之精 分藏于五脏,则为五脏之精。
五脏之精的存在形式不同:
心精、肝精可以与心血、肝血相融合的形式贮存 于心、肝之内。
肺精主要由脾转输至肺的水谷之精的轻清部分组 成。
脾精实为水谷之精。
肾精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加之部分输于肾
藏象
藏象学说概论
编辑版ppt
1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编辑版ppt
2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 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 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 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 体系的核心部分。
藏象理论正是古人将客观所见的形态与主 观推理所得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而构筑的理 论体系。
编辑版ppt
11
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
┌ 藏象的概念源于古代的解剖观察 │ 内脏的部分功能源于其形态学的认识 藏象学说─┤ 内脏的复杂功能通过整体观察而赋予 的形成 │ 藏象概念的确立得益于哲学思想的渗透 └ 藏象概念由临床验证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