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引言概述: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市场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匡助企业了解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营销计划。

然而,并非所有市场调研都能取得成功,有些调研反而会导致企业的失败。

本文将以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中的市场调研失败为例,分析其失败原因,以及给其他企业的启示。

一、产品定位错误1.1 未准确把握目标消费群体: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并没有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准确的定位,导致产品无法吸引到目标消费者。

1.2 忽视市场细分:宝洁公司并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细分,没有考虑到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差异,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无法立足。

1.3 定位不清晰: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定位不清晰,既不是高端产品,也不是低端产品,导致消费者无法准确定位该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

二、市场竞争分析不足2.1 缺乏对竞争对手的深入了解: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并没有对竞争对手进行充分的分析,没有考虑到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2.2 没有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宝洁公司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并没有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无法突围。

2.3 忽视市场趋势: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发展趋势,导致产品在市场上逐渐失去竞争力。

三、产品定价策略失误3.1 定价过高: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定价过高,导致消费者认为性价比不高,选择其他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3.2 定价过低: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定价过低,导致产品被认为质量不高,无法吸引高端消费者。

3.3 价格战失败:宝洁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进行价格战,导致产品利润率下降,最终无法维持产品的生产和推广。

四、营销策稍不当4.1 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没有制定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知名度。

4.2 忽视消费者反馈: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后,并没有及时关注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导致无法及时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

成功的宝洁失败的润妍案例分析

成功的宝洁失败的润妍案例分析

成功的宝洁失败的润妍案例分析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录⼀、宝洁简介 (3)⼆、中国洗发⽔市场的发展历程 (3)三、润妍推出背景 (4)四、波⼠顿矩阵图和SWOT分析润妍产品……………4-7(⼀)波⼠顿矩阵分析润妍 (4)(⼆)SWOT分析润妍…………………………………4-7 五、⼀家公司在产品的不同的⽣命周期过渡期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7-10(⼀) 导⼊期注意事项………………………………7-8(⼆) 增长期注意事项………………………………8-9(三) 成熟期注意事项……………………………9-10(四) 衰退期注意事项 (10)六、研发上市之前的调研为润研的品牌运作究竟起到什么作⽤?……………………………………………10-11(⼀)润妍调研的信息反馈作⽤…………………10-11(⼆)润妍调研的促进提⾼作⽤ (11)(三)润妍调研的检查监督作⽤ (11)(四)润妍调研对其的不良作⽤ (11)七、对于润妍的失败,你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请在此基础上,为伊卡璐提些建议…………………………12-15(⼀) 润妍失败的原因 (12)(⼆) 因何润妍不能成为宝洁的第五⼤品牌 (12)(三) 营销策略的失败……………………………………12-14(四) 对宝洁关于润洁的市场预测的误差进⾏分析 (14)(五) 从宝洁新产品运作实践中,可以借鉴的经验 (14)(六) 对伊卡璐的建议……………………………………14-15 ⼋、润研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新产品开发、上市的成功因素……………………………………………15-16⼀、宝洁简介:⼆、中国洗发⽔市场的发展历程:三、润妍推出背景:(⼀)宝洁全球增长放慢90年代末期,宝洁全球连续⼏年出现零增长。

在中国,宝洁中国⾃1996-1997财年达到顶峰,连续三年出现零增长甚⾄负增长,此时,宝洁急需⼀个新的增长点以改变中国的市场局⾯。

(⼆)中国洗发⽔市场刮起⿊⾊旋风:1998-2000年,在世界范围领域,天然、环保的潮流愈演愈烈,成为未来主导的流⾏趋势,⽽这很可能使得宝洁的洗发⽔⾛向穷途末路。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润妍”勺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调研背景润妍是宝洁旗下唯一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洗发水品牌,也是宝洁利用中国本土植物资源的唯一的系列产品。

润妍曾经被宝洁寄予厚望,无数业内、外人士对它的广告与形象赞不绝口;但2002年润妍已经全面停产,退出市场。

“润妍”上市前后两三年里,中国洗发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宝洁公司为了能照顾好到新的增长点,开始在市场中寻找机会,进行市场调查。

真正坚定调查员信心的是被访者不经意的话一一总是希望自己“有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一这不正是传统东方美女的模型吗?至此,宝洁公司的“让秀发更黑更亮,内在美丽尽释放”的润妍洗发水就此诞生。

下面是宝洁在润妍上市前做的市场调查工作。

调查过程1、蛔虫”调查一一零距离贴身观察消费者包括时任“润妍”品牌经理黄长青在内的十几个人分头到北京、大连、杭州、上海、广州等地选择符合条件的目标消费者,和他们48小时一起生活,进行“蛔虫”式调查。

从被访者早上穿着睡衣睡眼朦胧地走到洗手间,开始洗脸梳头,到晚上洗发卸妆,女士们生活起居、饮食、化妆、洗护发习惯尽收眼底。

黄长青甚至会细心揣摩被访者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调查结果表明,使用专门的润发露可以减小头发断裂指数,而国内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认识到专门润发步骤的必要性。

宝洁推出润妍一方面是借黑发概念打造属于自己的一个新品牌,另外就是把润发概念迅速普及。

2、使用测试根据消费者意见改进产品根据消费者的普遍需求,宝洁的日本技术中心随即研制出了冲洗型和免洗型两款“润妍”润发产品。

产品研制出来后并没有马上投放市场,而是继续请消费者做使用测试,并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再进行产品改进。

最终推向市场的“润妍”是加入了独特的水润草药精华、特别适合东方人发质和发色的倍黑中草药润发露。

3、包装调查一一设立模拟货架进行商店试销宝洁公司专门设立了模拟货架,将自己的产品不同品牌特别是竞争品牌的洗发水和润发露放在一起,反复请消费者观看,然后调查消费者究竟记住和喜欢什么包装,忘记和讨厌什么包装,并据此做进一步的调查与改进。

宝洁公司润妍洗发产品案例分析

宝洁公司润妍洗发产品案例分析

润妍包装效果调查方案
❖ 调查方法:
本调查为了明确消费者对包装效果的客观反映, 拟采用实验法中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的对比试验方 法。 第一组(颜色):
1、控制组:图案—本草、规格—挤压瓶口、颜色—
黑色为主 2、实验组:图案—本草、规格—挤压瓶口、颜色—
亮色为主
润妍包装效果调查方案
❖ 调查方法: 第二组(图案):
市场调研课后作业
第四小组
2010.11.19
案例:宝洁润妍洗发水
❖ 润妍的市场调查成功与失败之处分别在是什 么地方?
❖ 这个案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 用实验调查法给宝洁润妍的包装调查与广告 效果调查个设计一个调查方案 .
失败之处
❖ 一、市场调查时间历时三年,丧失了时效性。 ❖ 二、业务员只到了一线城市作消费者进行试验, 进行广告观看:
1.旧广告与新广告的对比观看。 2.新广告与其他竞争广告的对比观看。 然后对消费者进行问卷统计。
广告效果调查
❖ 调查时间安排:
方案的设计时间2~3天 问卷设计与测试2~3天 印刷2天 访员培训1天 试验场地的布置1~2天 开展调查1天 整理并制作2~4天 提交2天
精美礼品
100份:1000元
广告效果调查方案
❖ 调研背景
润妍是宝洁旗下唯一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洗发 水品牌,为了有针对性开展润妍的产品宣传推广工 作,促进产品品牌的形象宣传与销售量的进一步提 高,以便在竞争激烈的洗发水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公司拟进行一次广告效果调查。
广告效果调研
❖ 调研的目标
分膝现有的广告媒介的宣传效果,了解现行广 告作品的知晓度和顾客的认同度,了解沿海地区市 场的消费特征和消费习惯,为润妍洗发水的广告作 业计划提供客观的事实依据,并据此提供相应的建 议性意见。

润妍案例分析

润妍案例分析

润妍案例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润妍”的失败—宝洁公司的中国之痛——关于润妍洗发水退出市场的案例分析背景:润妍洗发水是宝洁旗下唯一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化妆品品牌。

曾几何时,润妍被宝洁寄予厚望,在九十年代宝洁全球增长停滞的背景下,它被认为是宝洁全新的增长点,是公司冲破迷雾,重新君临市场的制胜奇军。

但是推出后仅两年时间,润妍洗发水就全面停产,退出了日用品市场,润妍怎么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宝洁在针对中国市场实施的这一次战略却惨淡地遭遇了滑铁卢,这,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润妍品牌的坎坷之路。

1、宝洁公司及润妍品牌的基本情况成立于1837年的美国宝洁公司(P&G)是目前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和经销商,全球雇员超过100000人,年销售额达370亿美元,在全球最大的500家工业公司中利润名列前茅。

P&G公司在世界7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是1988年P&G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润妍倍黑中草药洗润发系列产品是宝洁公司在全球的第一个针对东方人发质发色设计的中草药配方洗润发产品。

2000年,润妍正式诞生,针对18-35岁女性,定位为“东方女性的黑发美”。

润妍的上市给整个洗发水行业以极大的震撼,其包装、广告形象无不代表着当时乃至今天中国洗发水市场的极高水平。

刚刚上市的润妍销售似乎不错。

但是2002年,经历上市刚刚两年,润妍因其市场表现的失败而开始被打入冷宫,直至完全退出市场。

2、润妍诞生的市场背景1997—2000年,中国洗发水市场刮起了黑色旋风,天然、环保的潮流愈演愈烈,成为了未来主导的流行趋势。

1997年,奥妮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仅次于飘柔,居第二位。

重庆奥妮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宝洁的警惕。

市场调研案例失败分析ppt课件

市场调研案例失败分析ppt课件
.
失败的原因
目标人群有误,失去需求基础 未突出新功能和配方 ,购买诱因不足 样本太单一,没有对比性和代表性 没有考虑到信息的时滞性
.
1、 目标人群有误, 失去需求基础
•润妍将目标人群定位为18-35岁的城市高知女性, 属于社会阶层当中的潮流引导者。 •她们的行为特点就是改变与创新,随着染发事业 的不断发展,其发型与颜色都在不断变换,多种 颜色当中也许黑色是最守旧的一种。 •将目标人群锁定位为这样的人群,仅仅提供黑头 发的利益,也许是润妍最大的败笔!
.
4、广告调查 ——让消费者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创意
• 电视广告——宝洁公司先请专业的广告公司拍摄一组长达6 分钟的系列广告,再组织消费者来观看,请消费者选择他们认为 最好的3组画面。 •最后,概括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意思,将神秘女性、头发芭蕾等 画面进行再组合,成“润妍”的宣传广告。 •广告创意采用一个具有东方风韵的黑发少女来演泽东方黑发的 魅力。飘扬的黑发和少女明眸将“尽洗铅华,崇尚自然真我的东 方纯美”表现得淋漓致。
.
结果: 业绩平平——悄然退市
2001年5月,宝洁收购伊卡璐,表明宝洁在植物 领域已经看不到润 妍的踪迹了。
一个经历3年酝酿、上市2年多还不到3年的产品
.
成功之处
宝洁在上市前的市场调查过程中几乎把能用的 调查方法全用上了。从产品概念测试的调查、包 装调查、广告创意调查一直到区域试销调查。正 是通过这样详细的市场调查,得到了大量准确的 资料,帮助润姸上市初期非常成功。
.
1、“蛔虫”调查 ——零距离贴身观察消费者
• •包括时任“润妍”品牌经理黄长青在内的十几个人分头到北 京、大连、杭州、上海、广州等地选择符合条件的目标消费者, 和他们48小时一起生活,进行“蛔虫”式调查。 •从被访者早上穿着睡衣睡眼朦胧地走到洗手间,开始洗脸梳 头,到晚上洗发卸妆,女士们生活起居、饮食、化妆、洗护发 习惯尽收眼底。 •调查结果表明,使用专门的润发露可以减小头发断裂指数, 而国内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认识到专门润发步骤的必要性。 •宝洁推出润妍一方面是借黑发概念打造属于自己的一个新品 牌,另外就是把润发概念迅速普及。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引言概述: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市场策略和推出新产品的重要环节。

然而,即使是大型跨国企业也可能在市场调研中遭遇失败。

本文将以宝洁公司的市场调研失败案例——“润妍”的没落为例,分析其失败原因,并总结教训。

一、产品定位不准确1.1 目标市场选择错误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准确把握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特点。

对于“润妍”这一护肤品系列,宝洁公司选择了年轻女性作为目标市场。

然而,他们未能充分了解这一市场的需求和偏好,导致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1.2 产品定位不清晰“润妍”在市场调研中未能明确其产品定位。

宝洁公司未能清楚地定义“润妍”的特点和优势,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消费者对于护肤品的需求非常多样化,如果产品定位不明确,很难吸引到目标消费者。

1.3 未考虑竞争对手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存在和影响。

他们没有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充分的对比和分析,导致“润妍”在市场上无法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市场需求不足2.1 市场规模估计错误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对于目标市场的规模估计错误。

他们未能准确预测到目标市场的需求量和增长潜力,导致产品在推出后销售不佳。

2.2 产品功能不符合市场需求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准确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导致产品的功能设计与消费者的期望不符。

这使得消费者对于“润妍”的兴趣不高,进而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2.3 未考虑消费者反馈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

他们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的设计和功能,导致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最终导致产品的失败。

三、市场竞争激烈3.1 产品同质化竞争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充分考虑到市场上已有的同类产品。

他们未能找到“润妍”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无法脱颖而出。

3.2 缺乏市场营销策略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他们未能准确把握目标市场的消费行为和购买决策过程,导致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效果不佳。

宝洁“润妍”——成功企业失败案例分析

宝洁“润妍”——成功企业失败案例分析
今天,润妍已经全面停产,推出市场,润妍怎么了?
H
4
宝洁“润妍”开发
误一
迷恋调研 误失时机
1997年,宝洁公司就提出中草药洗发水的概念,提出 了研制中草药洗发水的要求然而,由于中草药洗发水只针对 中国市场,在全球来说属于优先级比较低的项目,这件事就 一拖再拖。
1998年,重庆奥妮和奥美合作投入巨资推广当时表现 不佳的奥妮皂角,因为广告投入过大,而销售效果远不如预 期,致使重庆奥妮现金流动紧张,被迫停止。此时,“植物”、 “黑头发”概念市场出现了空白,但重视流程、作业严谨的宝 洁仍然在做市场调查,它的老对手联合利华先推出了夏士莲 黑芝麻洗发露。
H
6
宝洁“润妍”开发
误三
就现有的成功运作的品牌而言,消费者真正的购买诱因 更多的集中在植物、天然或品牌形象上,而黑头发的作用并不 明显。润研刚刚上市之初的策略还是较为有效地,突出中草药 的概念而不是简单的黑头发。
宝洁公司在中草药的概念尚未深入人心之际就开始转变 策略,于是以黑头发为特征的广告,富社会效应的赞助活动等 不断上演,直至将润研的品牌完全形象化而忽视了产品的成分, 更谈不上了解它的功能了。
试想,宝洁能在奥妮退出的一年内退出黑头发概念 产品,还会有夏士莲的存在吗?
H
5
宝洁“润妍”开发
误二
宝洁将目标人群定位为18到35岁的白领女性,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润研具有唯美的广告形象和视觉冲击, 其包装也是素雅和高贵的。但问题在于谁是真正的购买 者?
从九十年代末开始,随着潮流的发展,染发成 为时尚的代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喜爱,而润研针 对的消费群体又属于社会阶层当中的潮流引导者,她们 的行为特点就是改变与创新,多种颜色当中也许黑色才 是最守旧的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调研背景
润妍是宝洁旗下唯一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洗发水品牌,也是宝洁利用中国本土植物资源的唯一的系列产品。

润妍曾经被宝洁寄予厚望,无数业内、外人士对它的广告与形象赞不绝口;但2002年润妍已经全面停产,退出市场。

“润妍”上市前后两三年里,中国洗发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宝洁公司为了能照顾好到新的增长点,开始在市场中寻找机会,进行市场调查。

真正坚定调查员信心的是被访者不经意的话——总是希望自己“有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这不正是传统东方美女的模型吗?至此,宝洁公司的“让秀发更黑更亮,内在美丽尽释放”的润妍洗发水就此诞生。

下面是宝洁在润妍上市前做的市场调查工作。

调查过程
1、“蛔虫”调查——零距离贴身观察消费者
包括时任“润妍”品牌经理黄长青在内的十几个人分头到北京、大连、杭州、上海、广州等地选择符合条件的目标消费者,和他们48小时一起生活,进行“蛔虫”式调查。

从被访者早上穿着睡衣睡眼朦胧地走到洗手间,开始洗脸梳头,到晚上洗发卸妆,女士们生活起居、饮食、化妆、洗护发习惯尽收眼底。

黄长青甚至会细心揣摩被访者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调查结果表明,使用专门的润发露可以减小头发断裂指数,而国内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认识到专门润发步骤的必要性。

宝洁推出润妍一方面是借黑发概念打造属于自己的一个新品牌,另外就是把润发概念迅速普及。

2、使用测试——根据消费者意见改进产品
根据消费者的普遍需求,宝洁的日本技术中心随即研制出了冲洗型和免洗型两款“润妍”润发产品。

产品研制出来后并没有马上投放市场,而是继续请消费者做使用测试,并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再进行产品改进。

最终推向市场的“润妍”是加入了独特的水润草药精华、特别适合东方人发质和发色的倍黑中草药润发露。

3、包装调查——设立模拟货架进行商店试销
宝洁公司专门设立了模拟货架,将自己的产品不同品牌特别是竞争品牌的洗发水和润发露放在一起,反复请消费者观看,然后调查消费者究竟记住和喜欢什么包装,忘记和讨厌什么包装,并据此做进一步的调查与改进。

最终推向市场的“润妍”倍黑中草药润发露的包装强调专门为东方人设计,在包装中加入了能呈现独特的水润中草药精华的图案,包装中也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4、广告调查——让消费者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创意电视广告——宝洁公司先请专业的广告公司拍摄一组长达6 分钟的系列广告,再组织消费者来观看,请消费者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3组画面,最后,概括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意思,将神秘女性、头发芭蕾等画面进行再组合,成“润妍”的宣传广告。

广告创意采用一个具有东方风韵的黑发少女来演泽东方黑发的魅力。

飘扬的黑发和少女明眸将“尽洗铅华,崇尚自然真我的东方纯美”表现得淋漓致。

广告片的音乐组合也颇具匠心,现代的旋律配以中国传统的乐器如古筝,琵琶等,进一步呼应“润妍”产品现代东方美的定位。

5、网络调查——及时反馈消费者心理
6、区域试销——谨慎迈出第一步
润妍的第一款新产品是在杭州面市,是在这个商家必争之地开始进行区域范围内的试销调查。

其实,润妍在选择第一个试销的地区时费尽心思。

杭州是著名的国际旅游风景城市,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富含传统的韵味,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气息,受此熏陶兼具两种气息的杭州女性,与润妍要着力塑造的现代与传统结合的东方美女形象一拍既合。

7、委托调查——全方位收集信息
上市后,宝洁还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做市场占有率调查,透过问卷调查、消费者座谈会、消费者一对一访问或者经常到商店里看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全方位搜集顾客及经销商的反馈。

8、市场推广——不遗余力
市场调查开展了三年之后,意指“滋润”与“美丽”的“润妍”正式诞生,针对18—35岁女性,定位为“东方女性的黑发美”。

润妍的上市给整个洗发水行业以极大的震撼,其品牌诉求、公关宣传等市场推广方式无不代表着当时乃至今天中国洗发水市场的极高水平。

结果:业绩平平——悄然退市
2001年5月,宝洁收购伊卡璐,表明宝洁在植物领域已经对润妍失去了信心,也由此宣告了润妍的消亡的开始,到2002年年底,市场上已经看不到润妍的踪迹了。

成功之处
宝洁在上市前的市场调查过程中几乎把能用的调查方法全用上了。

从产品概念测试的调查、包装调查、广告创意调查一直到区域试销调查。

正是通过这样详细的市场调查,得到了大量准确的资料,帮助润姸上市初期非常成功。

失败的原因
1.目标人群有误,失去需求基础
润妍将目标人群定位为18-35岁的城市高知女性,属于社会阶层当中的潮流引导者,她们的行为特点就是改变与创新,随着染发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发型与颜色都在不断变换,多种颜色当中也许黑色才是最守旧的一种。

当然她们也需要“黑头发”,但却是本身健康的发质颜色,而且是希望能快速见效的那种。

于是,问题出现了,将目标人群锁定位为这样的人群,仅仅提供黑头发的利益,也许是润妍最大的败笔!
2.未突出新功能和配方,购买诱因不足
就现有成功运做的品牌而言,消费者真正的购买诱因更多的集中在植物、天然或品牌形象上,而黑头发的作用并不明显。

事实上,黑头发我们都喜欢,也都
认同,就象东方美一样,但是单纯东方美已经是我们所具有的特质,也是无法去感受到改变的,因此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有多少人去尝试购买,即使买了,也会因为效果不明显而放弃。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黑头发仅仅是符合现有消费者的认同和情感联想,而其它的支撑或利益才是购买诱因。

3.样本太单一,没有对比性和代表性
区域试销只选一个城市,只选一个城市——杭州,未免样本太单一,起码应该多一个城市可以做对比,最好是选内地的如华中的武汉或者华西的重庆。

4.没有考虑到信息的时滞性
花三年时间做太多、太久的市场调查,时间上拖得太长了,会造成很多资料过时而不准确。

三年的时间,消费者的很多想法都会发生变化。

启发
市场调查是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第一步,做好市场调查,为后面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包括能准确判断出产品的目标对象,从而找到一个好的定位。

整个市场推广活动也就有了具体的针对性。

市场调查不只是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第一步,也不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它应该贯穿于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

市场调查研究是经营决策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对市场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决策才具有针对性,从而拓展市场,使企业兴旺发达。

市场调查研究是经营决策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对市场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决策才具有针对性,从而拓展市场,使企业兴旺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