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汉语语法大纲

合集下载

汉语基本知识 语法篇pdf

汉语基本知识 语法篇pdf

汉语基本知识语法篇:一、词类1.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词。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4.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程度、时间等的词。

5.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位置等的词。

6.连词:表示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转折、因果等。

7.助词:表示时态、语气、结构等辅助意义的词。

8.代词:代替名词或句子的词。

二、句子成分1.主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

2.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

3.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4.定语:修饰名词,限定名词的范围。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限定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6.补语: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的结果、程度等。

7.中心语:被修饰或补充的词,是句子的核心。

三、句型1.主谓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句子,是汉语中最基本的句型。

2.谓宾句:由谓语和宾语组成的句子,表示动作行为和对象的关系。

3.主谓定状补句:在主谓句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定语、状语和补语,进一步明确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4.并列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表示相关或相对的意思。

四、句式1.陈述句:表示陈述事实的句子,语调平缓。

2.疑问句:表示疑问或询问的句子,语调上扬。

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或禁止的句子,语调短促有力。

4.感叹句:表示感叹、赞叹或惊奇的句子,语调有抑扬顿挫。

五、复句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表示相关或相对的意思。

2.转折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表示一个意思,后一分句表示与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3.条件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表示条件,后一分句表示在该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4.递进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5.选择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表示选择关系,即只能选择其中之一的意思。

六、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深奥的事物,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Hànyǔ)语法基础知识词类(cílèi)和词性(一)知识(zhī shi)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suǒyǒu)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shící)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根底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展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教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开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读。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忧。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煽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汉语语法课教学大纲

汉语语法课教学大纲

汉语语法课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汉语语法课是针对非汉语母语学习者设计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汉语语法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地运用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表达准确、流利的汉语语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汉语基本词类的分类和特点;2.熟练掌握汉语基本句型的构成和使用方法;3.理解汉语句子的语序规律和修辞手法;4.学会运用常用的语法助词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运用正确汉语语法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单元一:名词1.名词的分类及特点2.名词的性质和功能3.名词的数的表示4.名词的格的表示单元二:代词1.人称代词2.指示代词3.疑问代词4.物主代词5.不定代词单元三:动词1.动词的分类及特点2.动词的时态和语态3.动词的否定和疑问4.动词的趋向性5.动词的补语单元四:形容词和副词1.形容词的基本用法2.形容词的比较3.形容词的修饰4.副词的基本用法5.副词的修饰单元五:量词和数词1.量词及其分类2.量词的使用方法3.数词的表示方法4.数词的使用规则单元六:介词和连词1.介词的基本用法2.介词的常见搭配3.连词的分类及用法4.连词的连接作用单元七:语序和修辞手法1.主谓宾语语序2.宾语前置和后置3.状语位置的灵活运用4.反问句和祈使句的使用单元八:语法助词和句型1.的、地、得的用法2.把字句的使用方法3.是…的句型4.一…就…句型5.有关趋向动作的句型四、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以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解决语法问题;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定期进行测试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

五、评估与考核1.课堂练习和作业:包括听力、口语和写作练习,用于检验学生的语法应用能力;2.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汉语语法的运用能力;4.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等。

现代汉语(语法 提纲)

现代汉语(语法 提纲)
现代汉语
语法 提纲
第一讲: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单音节语素
语素按音节分 类可以分成:
①自由的语素 ②半自由的语素 ③不自由的语素 ①联绵词 ②外来词 ③专用词
双音节语素
多音节语素
第二讲:词语
词从词性的角度分,可以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①并列复句
②承接复句 ③递进复句 ④转折复句
单句
句 子
结构看
复句(只能用一个句末标点)
一般主谓句
⑤选择复句
⑥条件复句 ⑦假设复句
1、主谓句
主谓谓语句 ①把字句 ②被动句 ③连动句
构成看
2、非主谓句 3、特殊句子(六种)
⑧因果复句 ⑨目的复句
④存现句
⑤双宾句
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⑥兼语句
第五讲:句群
句群和段的关系
句群的特点
①构成句群的是单句或复句。 ②几个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③一个句群,有一个中心语义。
并列句群 承接句群 选择句群 递进句群 转折句群 因果句群 条件句群 解说句群 ①句群是语法概念。 ②段是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讲的,是组 成文章的一部分; ③但是句群有时也和文章的段重合。
句 群
句群的类型

虚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叹词 助词 拟声词
第三讲:短语
名词性短语
性质、用途看
动词性短语 形容词性短语
பைடு நூலகம்
短语
结构看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介宾短语 补充短语 主谓短语
第四讲:句子
陈述句:“我们就要参加高考了。”
语气、用途、性质看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法大纲

纲目一、语法概要1.0词1.1语素1.2词的组成方式1.3词类2.0汉语的词组3.0汉语的句子3.1汉语的四种谓语句3.2汉语的四种功能句3.3汉语的复句二、语法大纲条目1.介绍与说明:“是”字句2.疑问句⑴:陈述句+吗?3.否定的表达(1):不+动词+宾/不+形容词4.限制与修饰:定语+中心语5.疑问句⑵:特指问句6.所有关系的表达:“有”字句7.汉语数字的读法8.怎么描写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点:形容词谓语句9.状语10.疑问句⑶(省略问句):……呢?11.动作行为的进行:(主语+)动词(宾语)……+呢?12.动词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到+处所词+动词13.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点词+动词14.动作行为发生的时刻、过程和状态15.“的”字词组16.陈述、给予与获取的表达:主语+动+宾语1+宾语217.表达数量18.代词19.程度的加深与喜爱感情的表达:形容词的重叠20.疑问句⑷:特指疑问句+呢/吗?21.疑问句⑸:句子+疑问语气22.疑问句⑹:“好吗?”、“行吗?”、“对吗?”、“可以吗?”等。

23.疑问句⑺:正反问句24.动作行为的目的:来/去+地方+动词+宾语25.动作行为的方式、目的:主语+状语+动词+宾语26.距离的表达:……离……+距离27.动作作定语:动词+的+名28.年、月、日、星期的表达(名词谓语句):名词1+名词229.年龄的询问和回答(名词谓语句):名词1+名词230.疑问句⑻:疑问副词“多”+形容词(大/高/长/重/宽/远)31.时点的表达32.征得他人同意:能/可以+动+宾语+吗?33.需要、愿望和可能的表达:主语+会/要/能/想+动词+宾语34.尝试、轻微和舒缓的语气35.否定的表达⑵没/没有+动;还没有……呢。

36.疑问句⑼(选择问句)(是)A还是B?37.说明对象(主谓谓语句):主语+谓语(主语+谓语)38.指出不满意的地方:有(一)点儿+形容词;形容词+了+(一)点儿39.比较⑴:形容词+(一)点儿40.比较⑵:A跟B一样/不一样41.表达在一定时间内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出现:语气助词“了”的用法⑴42.变化的表达:语气助词“了”的用法⑵43.动作的完成:动态助词“了”的用法⑴44.意念上的实现:动态助词“了”的用法⑵45.动作的方向:介词(往、向)+方位词+动词(看/走/跑/拐)46.方位的表达47.存在的表达:有、是、在48.动作行为将要发生:(主语+)快要/快/就要/就/要+动词+了49.时段的表达50.一种情况或状态的延续时间51.做某事客观上所需的时间52.时间、地点、方式的表达顺序:时间+地点+方式+行为动作53.动作持续的时间:主语+动词+了+时量补语+(的)+宾语54.动作经历的时间:动词+时量补语55.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56.概数57.感叹的表达58.对事物性质程度的描述59.询问经历60.时空的起点到终点61.动作的结果⑴:动词+结果补语(动词/形容词)(+宾语)+(了)62.被动意义的表达⑴:名词1(受事)+名词2(施事)+动词+补语63.一定时间发生的动作行为64.两个动作行为发生的顺序:动词1+完(了)+名+再+动词265.动作行为的重复发生:“再+动词”和“又+动词”66.劝告和禁止67.提醒别人不要做某事68.比较⑶:最+形容词(比较的方面)69.比较⑷:更+形容词/动词70.比较⑸:“比”字句71.比较⑹:A不如B(+形容词)72.数量、程度等差别73.比较⑺:A有/没有B(这么/那么)+形容词74.指使意义的表达(兼语句):动词1+名词1+动词2+名词275.动作的持续:主语+动词+着+宾语76.动作进行的方式:动词1+着+动词177.两种动作同时进行:一边+动词1+宾语,一边+动词2+宾语78.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或两种状态同时存在79.询问发生的情况:主语+怎么了?80.对象的描述(主谓谓语句):主语+谓语(主语+谓语)81.对过去经历、经验的叙述和说明:动词+过82.动作行为的实现:动词+过+了83.动作进行次数的表达:动词+下/次/回/遍84.评论或说明:程度补语85.强调已经发生的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目的、对象等信息86.表述动作行为的趋向⑴:简单趋向补语87.表述动作行为的趋向⑵:复合趋向补语88.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89.动作的结果或趋向能否实现:可能补语90.动作行为不能发生或达不到某种结果:动词+/不+了(liǎo)91.使某事物发生位移或改变状态:“把”字句⑴92.表达请求、命令和愿望:“把”字句⑵93.表达动作行为的目的:“把”字句⑶94.询问原因:怎么/为什么+不/没(有)+动词+(宾语)95.说明意愿:主语+得(děi)+动词96.评价与判断:动词+起来+副词+形容词97.被动意义的表达⑵:“被”字句98.强调否定:一+量词+名词+都/也+没有+动词99.决心和命令:必须/一定要+动词;非……不可100.强调肯定:二次否定101.动作结果获得不易:好容易/好不容易+才+动词102.无主句的用法103.动作行为的方式⑶:数量词重叠104.反问句105.变化的表达:越来越……+形;越……越……106.疑问代词的活用107.连续动作发生的顺序:先+动词1,再/又+动词2,然后+动词3最后+动词4108.假设与让步关系的表述109.说明事情的原因与结果:因为……所以……110.“一……就……”的意义与用法111.排除意义的表达:除了A(以)外,也/还B112.转折意义的表达:虽然……但是/却……113.说明条件:“只要……就”和“只有……才……”114.无选择条件的表述:无论……还是,都……115.说明事物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另一方面……116.评述和估价:无论……还是……都117.说明进一层的情况:不但……而且……118.“连……都/也……”的用法119.说明主观判断和推论120.汉语的意合法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杨寄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程度补语(P100)⑴基本句式主语+动词+得+形容词主语+动词+得+不得了/得很/极了主语+形容词+极了⑵基本语义a.主语+宾语+动词+得+形容词:“动词”为已然的动作。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概括(一)词类汉语的词能够分为 12 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沓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 "专用名词 ",如 " 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 "抽象名词 " ,如 " 范围、思想、质量、道德、友情、方法 " 。

表示方向的叫做 " 方向名词 " ,如 "上""下 "" 左"" 右"" 前"" 后"" 中"" 东"" 西"" 南""北"" 前方 ""后边 ""东边 "" 南面 "" 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腾飞、审察、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 "想、重视、着重、敬爱、认识、相信、钦佩、挂念 " 等,这样的动词前方常常能够加上 "很、十分 "。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 "能愿动词 ",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 dei)、能够、应当、应当、愿意、能够、可能、一定 ",这些能愿动词经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方,如 " 得去、能够做、能够考虑、愿意学习、应当说明、可能发展 "。

现代汉语复习大纲(语法、语用部分)

现代汉语复习大纲(语法、语用部分)

现代汉语复习大纲(语法、语用部分)1. 引言1.1 汉语语法与语用的定义汉语语法是研究汉语词法和句法的学科,主要探讨词语如何组合成句子,句子如何表达意义,以及汉语的构词、词类、词序等基本规则。

语用学则关注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研究说话人和听话人如何利用语境和语言外的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1.2 研究语法与语用的意义研究汉语语法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内在规律,为语言教学、翻译实践、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语用研究则有助于提高交际效率,增进跨文化理解,对促进人际沟通、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3 本复习大纲的结构与目标本复习大纲分为八个章节,涵盖了汉语语法和语用的基本概念、关系、现象分析及实际应用等方面。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巩固汉语语法和语用知识,提高汉语运用能力,为深入研究汉语语言学奠定基础。

2. 汉语语法概述2.1 词法2.1.1 词类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量词和数词等。

各类词在句中承担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了解各类词的特点对于掌握汉语语法至关重要。

2.1.2 词的构成与变化汉语词的构成主要有复合、派生、重叠等方式。

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词尾、词缀等方面,如动词的时态、体态、语气等变化。

2.2 句法2.2.1 简单句简单句是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汉语的简单句具有灵活的语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句子成分的位置。

2.2.2 复合句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通过一定的关联词或关联手段组合而成的句子。

常见的复合句类型有并列句、主从句、递进句、选择句等。

2.3 语法范畴汉语的语法范畴主要包括数量、时态、体态、语气、情态等。

这些范畴在句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表达句子的意义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汉语语法概述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类词的特点、词的构成与变化、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结构以及语法范畴等方面的知识。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科基础汉语语法大纲草案一、词类1.1名词1.1.1一般名词:妈妈、教室、词典、出租车、水平、精神1.1.2 时间名词:年、月、日、星期、小时、今天、去年1.1.3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里、外、中~边、~面、中间、旁边、对面★名词重叠:年年、月月、天天、人人、家家★时间的表达: 2012年1月1日星期日(时点)一年、一个月、两个星期(时段)1.2 代词1.2.1人称代词:我、你、您、他、她、它、咱、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大家、自己、别人、★辨析:我们、咱们1.2.2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么、那么、这些、那些、这样、那样、每、各、其他、别的、有的、有些、其次、任何、一切、1.2.3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多少、几、怎么、怎么样、怎样、为什么★辨析:几、多少★疑问代词的用法1.3动词1.3.1一般动词:看、写、打、参观、爱、想、喜欢、希望、像、姓、在、进行★动词重叠:看看、看一看、看了看;学习学习1.3.2助动词:会、想、要、能、可以、应该、愿意、可能、必须、敢★辨析:想、要;会、能、可以1.3.3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1.3.4离合词:跑步、游泳、见面、结婚、离婚、睡觉、考试、唱歌、跳舞、洗澡★离合词的用法1.4形容词1.4.1 一般形容词:大、高、难、安静、漂亮、干净、高兴★形容词重叠:大大、高高、干干净净、高高兴兴1.5数词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两、半、俩、许多第~、★辨析:二、两★序数、概数的表达1.6量词1.6.1名量词:个、把、杯、本、层、封、件、句、口、辆、门、篇、条、位、页、张、支、只、种、双、些、点、斤、公斤、里、公里、米/公尺、段、分角、刻、块、岁、元、场、顿、朵、份、棵、群、台、座1.6.2动量词:次、回、下、遍、趟★量词重叠:个个、本本、句句、次次★数量短语的用法:一本书、一封信去了一趟北京、读一遍课文1.7副词1.7.1否定副词:不、没、别、不用1.7.2程度副词:很、太、非常、最、更、特别、多么(多)、极其、几乎、真、十分、好、稍微、比较、挺、尤其、有点儿1.7.3范围副词:都、一起、一共、只、一块儿、到处、至少、1.7.4时间副词:正在、在、刚、刚刚、经常、常常、已经、就、才、马上、先、然后、一直、总是、终于、曾经、往往、从来、偶尔、忽然、按时、首先、永远1.7.5语气副词:当然、一定、必须、到底、究竟、果然、竟然、难道、千万、还是、最好、也许、差点儿、恐怕、大约、其实、只好1.7.6频率副词:再、又、还、也、重新★副词的用法:不喜欢、正在学习、很漂亮、特别干净★“正在”、“正”的用法:我们正在学习汉语。

(表进行)★辨析:刚/刚刚、刚才;又、再、还;就、才;没、不★辨析:有点儿、一点儿1.8介词1.8.1引出时间、处所、方向:当、在、从、往、离、向、以、由1.8.2引出对象:对、比、给、跟、和、对于、关于1.8.3引出工具、手段:通过、以1.8.4引出目的、原因:为、为了、由于、由1.8.5引出施事、受事:把、被、让、叫1.8.6引出依据:根据、按照、随着1.8.7表示排除和加合:除了★介词的用法:我们在教室学习汉语。

我们从这儿出发。

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别的看法。

1.9连词1.9.1连接词或短语:和、跟、或者、还是、与★辨析:或者、还是1.9.2连接分句或句子:虽然、但是、可是、不过、如果、要是、那么、因为、所以、不但、不仅、而且、因此、不管、不论、即使、只要、既然、并且、而、否则、尽管、然而、甚至、无论、于是★连词与副词的区别:他个子不高,但是他长得很帅。

(连词“但是”在句子中间)我们都喜欢吃中国菜,他却不喜欢吃。

(副词“却”在动词前)1.10助词1.10.1结构助词:的、得、地、★“的”的用法:标志前边是定语。

老师的书、我的本子、漂亮的衣服我买的词典、穿红衣服的学生这本书是我的。

★“得”的用法:标志后边是补语。

他汉语说得很流利。

同学们兴奋得跳了起来。

这个教室坐得下30人。

★“地”的用法:标志前边是状语。

妈妈高兴地说:“周末我们去旅游”。

1.10.2动态助词:了、着、过★“了”的用法:表完成或实现暑假我回国了。

我吃了两个包子。

我下了课就回家。

★“着”的用法:表进行、表持续、表状态或方式外边下着雨。

门关着,灯开着。

躺着看书★“过”的用法:表经验我去过北京。

1.10.3语气助词:了、呢、吧、吗、啊、★“了”的用法:表示变化我会骑自行车了。

冬天来了。

★“呢”的用法:(1)表示进行我在吃饭呢。

(2)表示询问他是美国人,小王呢?我的帽子呢?你去不去呢?★“吧”的用法: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猜测、同意等语气。

★“吗”的用法:用在是非问句末尾表示疑问。

你是中国人吗?★“啊”及其变体的用法1.10.4其他助词:等二、句类2.1陈述句我是留学生。

汉语比较难。

2.2疑问句2.2.1是非疑问句你会说汉语吗?2.2.2正反疑问句你有没有词典?你去不去上海?2.2.3选择疑问句你喝茶还是喝咖啡?2.2.4特指疑问句你是哪国人?你去哪儿?这是什么?2.2.5反问句今天没有课,你不知道吗?我怎么知道?2.3祈使句请坐!快点儿走!2.4感叹句太漂亮了!多么高啊!这件衣服真好看!三、句子成分及句型3.1句子成分3.1.1主语和谓语我//吃米饭。

今天//星期三。

汉语//很难。

3.1.2宾语我//买了一本书。

3.1.3定语老师的书便宜的衣服姐姐买的书3.1.4状语我们//明天..去。

我//在北京...学习。

她//高兴地...说“谢谢”。

3.1.5补语3.1.5.1程度补语冷得很大得多深极了容易多了他的汉语//说得非常好。

他//忙得连自己的生日都忘了。

3.1.5.2结果补语吃完学会听懂拿出来放在桌子上送到门口寄给我洗得很干净考得不好3.1.5.3 可能补语听不懂看不见去不了我//吃不完这些菜。

3.1.5.4 数量补语写了三个小时去过两次大一岁3.1.5.5趋向补语买回跑下带过来提进去站起来前边//走来了一个人。

他//拿出来一本书。

3.2句型3.2.1动词谓语句我们//学习汉语。

我//看书看了三个小时。

3.2.2形容词谓语句我//很忙。

我是很忙。

×3.2.3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天。

他//18岁了。

3.2.4主谓谓语句他//身体/不太好。

烟//我/不抽了。

四、特殊句式4.1 “是”字句我是学生,我不是老师。

4.2 “有”字句我有一个哥哥,我没有姐姐。

4.3 连动句我去超市买点儿东西。

我们坐火车去。

4.4 兼语句老师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爱好。

我请同学们去我家。

4.5 比较句我比你高。

我哥哥比我大两岁/一点儿/得多。

我没有/不如他高。

我跟你一样高。

他写汉字比我写得好。

4.6 “把”字句我把钥匙放在桌子上了。

我把自行车借给大卫了。

请把书翻到第3页。

请把汉语翻译成英语。

请把黑板擦干净。

我把礼物从书包里拿出来。

大卫把房间打扫得很干净。

4.7 “被”字句我的手机被小偷偷走了。

4.8 “是……的”句我是坐飞机来的。

我爸爸是昨天来的中国。

4.9 双宾语句他送我一本书。

老师教我们口语课。

4.10存现句学校外边有两家银行。

银行在超市西边。

超市西边就是银行。

墙上挂着一张地图。

五、固定格式1.越…越…我的汉语越来越好。

雨越下越大。

2.一…就…我一到北京就给你打电话。

3.一…也/都…刚来中国的时候,我一个朋友也没有。

4.连…也/都…这个问题连老师也不会。

5.又…又…坐火车又方便又便宜。

6.当…时/的时候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热情地帮助我。

当我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热情地帮助我。

7.对…来说对我来说,汉字不太难。

8.要……了要下雨了。

9.一边……一边……他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

10.最好不要/别……你最好别喝酒后开车。

11.从来没有/不…我从来没有去过美国。

12.祝/感谢+你……祝你生日快乐!13.挺…的她今天穿的衣服挺漂亮的。

14.…极了今天天气好极了。

15.对…感兴趣我对京剧很感兴趣。

16.对…熟悉我对这个城市不熟悉。

17.对…有好处抽烟对身体没有好处。

18.对…满意老师对我们的考试成绩很满意。

19.…受到了…的欢迎/表扬/批评/影响玛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六、复句1.不但/不仅…,而且…她不但聪明,而且漂亮。

不仅他会说汉语,而且玛丽也会说汉语。

2.虽然/尽管…,但是/可是/然而/不过…虽然我今天不舒服,但是我还是来上课。

3.因为…,所以…因为我头疼,所以昨天我没来上课。

之所以…,是因为…之所以昨天我没来上课,是因为我头疼。

…,于是/因此…大卫想买一些水果,于是/因此下课后我们去了水果店。

由于…,…由于头疼,昨天我没来上课。

为(了)…,…为了通过HSK考试,我每天都做很多练习。

4.除了…,都…除了大卫考试没及格,别的同学都及格了。

除了…,也/还…除了买了香蕉,我还/也买了苹果。

5.无论/不论/不管…,都/也……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准时上课。

6.即使…,也…即使你不说,我也知道你的口袋里有什么。

7.既然…,就…既然你喜欢她,就应该告诉她。

8.…,其实/实际上…大卫长得像中国人,其实/实际上他是日本人。

9.…,可惜的是…昨天的电影很好看,可惜的是你没有去看。

10.只有…,才…只有多读多练,才能学好汉语。

11.只要…,就…只要多读多练,就能学好汉语。

11.如果/要是…(的话),就…如果明天下雨(的话),我们就不去动物园了。

12.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生词,然后学习语法,最后学习课文。

13.…,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我讨厌吃香蕉,也就是说,我不喜欢吃香蕉。

14.…,否则…我们每天都要来上课,否则老师会很生气。

15.不是…,而是…这不是我的词典,而是大卫的词典。

不是…,就是…他不是中国人,就是日本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