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

合集下载

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制度

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制度

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制度一、总则1.1 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保障母婴安全,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工作。

1.3 定义高危孕产妇:指在孕期、分娩期和产后期存在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导致母婴死亡、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妊娠结局的孕产妇。

二、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分级2.1 风险筛查医疗机构应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早期识别高危孕产妇。

筛查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年龄、婚姻状况、生育史、家族史等;(2)健康状况:慢性疾病、传染病、免疫系统疾病等;(3)妊娠期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4)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接触等;(5)心理状态: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

2.2 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对筛查出的高风险孕产妇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孕产妇分为五个等级:(1)绿色(低风险):无明显风险因素,孕期顺利;(2)黄色(一般风险):存在个别风险因素,需关注;(3)橙色(较高风险):存在多个风险因素,需加强管理;(4)红色(高风险):存在严重风险因素,可能导致母婴死亡或严重并发症;(5)紫色(传染病):患有传染性疾病,可能对母婴造成危害。

2.3 风险分级报告医疗机构应将孕产妇的风险评估结果报告给辖区妇幼保健机构,并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管理。

三、高危孕产妇信息报告3.1 高危孕产妇信息报告内容应包括:孕产妇基本信息、风险评估结果、已采取的管理措施等。

3.2 高危孕产妇信息报告流程:(1)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高危孕产妇信息;(2)将信息填写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报告单》上;(3)将报告单上报给辖区妇幼保健机构;(4)辖区妇幼保健机构对报告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四、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管理4.1 对高危孕产妇实施全程管理、动态监管和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为规范对怀孕至产后42天的妇女妊娠相关风险的筛查、评估分级和管理,及时发现、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工作制度。

一、工作内容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包括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妊娠风险管理和产后风险评估。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流程图见附件1。

(一)妊娠风险筛查对首次建册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见附件2)。

孕产妇符合筛查表中1项及以上情形的即认为筛查阳性。

1.筛查内容。

筛查项目分为“必选”和“建议”两类项目。

必选项目为对所有孕妇应当询问、检查的基本项目,根据我院已有服务能力开展可行项目检查。

(1)必选项目:①确定孕周;②询问孕妇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生育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夫妇双方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③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进行常规体检及妇科检查等;④注意孕妇需要关注的表现特征及病史。

(2)建议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糖测定、心电图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等。

2.筛查结果处置(1)对于筛查未见异常的孕妇,应当在其《母子健康手册》(或孕产保健手册)上标注绿色标识,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2)对于筛查结果阳性的孕妇,应当在其《母子健康手册》(或孕产保健手册)上标注筛查阳性。

接受基层转诊的,应在完成风险评估并填写转诊单后,反馈筛查机构,由基层机构落实后续随访。

(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1.首次评估对妊娠风险筛查阳性的孕妇,应当对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附件4),进行首次妊娠风险评估。

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

(1)绿色标识:妊娠风险低。

孕妇基本情况良好,未发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2)黄色标识:妊娠风险一般。

孕妇基本情况存在一定危险因素,或患有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但病情较轻且稳定。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75543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75543

附件4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呼吸系统疾病:经呼吸内科诊治无需药物治疗、肺功能正常消化系统疾病:肝炎病毒携带(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目前病情稳定肾功能正常)内分泌系统疾病:无需药物治疗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泌乳素瘤等血液系统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150-100X109/L)但无出血倾向妊娠合并贫血(Hb60-110g/L)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等免疫系统疾病:无需药物治疗(如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等)尖锐湿疣、淋病等性传播疾病吸毒史其他3.妊娠并发症双胎妊娠;先兆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外红、橙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羊水过少;236周胎位不正;低置胎盘;妊娠剧吐1 .基本情况:年龄240岁BMI2282 .妊娠合并症较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功能11级,轻度左心功能障碍或者EF40%〜50%需药物治疗的心肌炎后遗症、心律失常等瓣膜性心脏病(轻度二尖瓣狭窄瓣口>cm2,主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V50mmHg,无合并症的轻度肺动脉狭窄,二尖瓣脱垂,二叶式主动脉瓣疾病,Marfan 综合征无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直径V45mm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经治疗后稳定的心肌病各种原因的轻度肺动脉高压(V50mmHg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哮喘脊柱侧弯胸廓畸形等伴轻度肺功能不全消化系统疾病: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仅需要药物治疗的肝硬化、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橙色(较高风险)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伴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内分泌系统疾病:需药物治疗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泌乳素瘤肾性尿崩症(尿量超过4000巾1/日)等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1130-50X109/L)重度贫血(Hb40-60g/L)凝血功能障碍无出血倾向易栓症(如抗凝血酶缺陷症、蛋白。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孕产期,妈妈和宝宝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和并发症,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羊水过少等。

为了确保孕妇和宝宝的健康,需要进行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

二、目标与目的1. 目标:减少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水平。

2. 目的:通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及时识别出高风险孕妇并进行干预和管理,降低不良后果的产生。

三、实施步骤1. 构建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妊娠风险评估模型,包括相关检查项目与指标,例如孕早期血糖、血压、超声检查等。

2. 风险筛查与评估:对孕妇进行定期筛查,根据评估模型,对每位孕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筛查出高风险孕妇。

3. 高风险孕妇管理:对高风险孕妇进行个体化管理,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营养咨询、心理疏导等。

4. 风险监测与反馈:高风险孕妇需定期监测指标和健康状况,定期评估疗效,并及时反馈给孕妇和相关医疗人员,以调整干预措施。

5. 多学科合作: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包括妇产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等,为高风险孕妇提供全方位的管理与支持。

四、质量控制与评估1.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制定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标准操作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2. 定期评估与改进:定期对评估与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包括筛查率、诊断率、干预效果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五、人员培训与科普教育1. 培训医护人员:对参与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风险评估与管理的能力。

2. 设置科普教育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增加孕妇和家属的风险意识。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预期可以及时发现和干预高风险孕妇,减少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孕妇和宝宝的健康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妊娠风险管理能力,推动了孕产妇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及管理规范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及管理规范

工作内容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包括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妊娠风险管理和产后风险评 估。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流程图见附件1
(一)妊娠风险筛查。
首诊医疗机构应当对首次建册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 见附件2)。孕产妇符合筛查表中1项及以上情形的即认为筛查阳性1.筛查内容。 筛查项目分为“必选”和“建议”两类项目。必选项目为对所有孕妇应当询问、检 查的基本项目,建议项目由筛查机构根据自身服务水平提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 制定实施方案时可根据当地实际适当调整必选和建议检查项目。
01 工作职责 02 工作内容 03 质量控制
目录/
工作职责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1.负责在现有孕产期管理制度中强化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制订实施方案。 2.负责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状况,明确重点人群、关键环节,及时采取干预措
施。 3.负责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评价和监督。
1.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以及 相关诊疗指南、技术规范,规范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 健和住院分娩。如有异常,应当尽快转诊到三级医疗机构。
工作内容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医疗机构应当将其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 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合理调配资源,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 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 产妇,要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相关信息,并尽快与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共同研究制订个 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及管理规范ppt课件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及管理规范ppt课件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
1
目 录 / contents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规范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 法实施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范。
(四)各级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本规范,建立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自 查制度,定期进行自查,接受相关部门的质量控制,并落实整改措施。
16
质量控制
附件: 1、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流程图 2、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 3、妊娠风险筛查阳性孕产妇转诊单 4、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 5、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报告单
6
工作内容
(1)必选项目:①确定孕周;②询问孕妇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生 育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夫妇双方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③体格检查: 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进行常规体检及妇科检查等;④注意孕妇需要关注 的表现特征及病史。 (2)建议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糖测定、心电图检查、肝功能、 肾功能;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等。
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1.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以及
相关诊疗指南、技术规范,规范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
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如有异常,应当尽快转诊到三级医疗机构。
13
工作内容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医疗机构应当将其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 合理调配资源,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 例、救治一例”。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产妇,要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相关信息,并尽快 与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共同研究制订个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管理和服务。

第三条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便捷的原则,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作用,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第四条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主要包括孕产妇健康状况评估、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分类、妊娠风险干预和孕产妇保健服务等。

第二章孕产妇健康状况评估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孕产妇的年龄、体质、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因素,全面评估孕产妇的健康状况。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孕产妇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了解孕产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发育情况。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关注孕产妇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第三章妊娠风险筛查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及时发现可能影响孕产妇和胎儿健康的风险因素。

第九条妊娠风险筛查主要包括孕产妇基本情况调查、疾病史查询、家族病史了解、生活习惯评估等。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筛查结果,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分类,并根据风险分类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四章妊娠风险分类与管理第十一条妊娠风险分为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四类。

第十二条低风险孕产妇应当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加强孕期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十三条一般风险孕产妇应当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第十四条较高风险孕产妇应当接受专业的孕期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保健方案。

第十五条高风险孕产妇应当接受专业的孕期管理,及时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接受高危孕产妇救治。

第五章妊娠风险干预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干预,及时消除或减轻风险因素,保障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第十七条妊娠风险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辅导、营养指导等。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制度一、引言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制度旨在提高孕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本制度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临床实践,明确了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管理的具体措施,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指导。

二、妊娠风险筛查评估1. 筛查对象所有孕妇均应纳入妊娠风险筛查评估范围,包括初诊和复诊孕妇。

2. 筛查时间(1)初诊筛查:孕妇首次就诊时,进行全面的风险筛查评估。

(2)孕期随访筛查:孕期定期进行风险筛查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因素。

3. 筛查内容(1)基本信息: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等。

(2)病史:询问孕妇有无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3)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

(4)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

(5)风险评估:根据孕妇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

4. 风险评估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孕妇分为以下等级:(1)低风险:无任何风险因素。

(2)一般风险:存在12个风险因素。

(3)较高风险:存在34个风险因素。

(4)高风险:存在5个及以上风险因素。

三、妊娠风险管理1. 低风险孕妇管理(1)定期产检:按照国家推荐的产检时间表进行产检。

(2)健康教育:开展孕期保健、营养、运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3)家庭访视:孕期至少进行两次家庭访视,了解孕妇生活状况,提供针对性的保健指导。

2. 一般风险孕妇管理(1)定期产检:按照国家推荐的产检时间表进行产检。

(2)专病管理:针对风险因素,进行专病管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3)健康教育: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孕妇自我管理能力。

(4)家庭访视:孕期至少进行三次家庭访视。

3. 较高风险孕妇管理(1)定期产检:按照国家推荐的产检时间表进行产检。

(2)专病管理:针对风险因素,进行专病管理。

(3)高危孕产妇管理:纳入高危孕产妇管理范围,加强监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