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口腔科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科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科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口腔科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一、患者接待1. 妥善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病史和主诉;2. 做好患者的个人信息登记;3. 为患者明确医疗费用;4. 安排患者进行口腔科检查和诊断。

二、口腔检查1. 患者坐姿正常,接受口腔检查;2. 使用口腔检查器械,进行患者口腔内部检查;3. 观察牙齿、牙龈、口腔粘膜等病变;4. 拍摄口腔X光片进行深度诊断。

三、口腔治疗1. 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2. 对于轻微口腔疾病,进行口腔保健指导;3. 对于疾病较重者,进行相应的口腔治疗,如洁牙、充填、拔牙等;4. 注意医疗操作的安全和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口腔修复1. 针对口腔缺损、不良牙列进行口腔修复;2. 选择适当的修复材料,确保修复效果;3. 检查修复效果,保证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

五、术后护理1. 对于口腔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指导;2. 建议患者进行口腔保健,预防口腔疾病的复发;3. 定期复诊,确保口腔健康。

六、医疗管理1. 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和贮存;2. 检查医疗设备的工作情况,保证医疗操作的顺利进行;3. 做好医疗记录的记录和保密工作。

七、医患沟通1. 尊重患者权利,倾听患者意见;2. 向患者讲解治疗过程和费用;3. 做好医患关系的沟通,增进患者对口腔治疗的信任。

总之,《口腔科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是口腔科医疗人员进行口腔治疗的指导性文件,它规范了口腔科医疗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确保口腔治疗的安全、有效和规范。

同时,它也提高了口腔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进了医患关系,保障了患者的口腔健康。

最新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最新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123456789101112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目录2829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1)30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范 (6)31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范 (7)32第四节口腔科四手操作范 (17)33第五节口腔修复操作规程--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20)343536373839404142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7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6869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701.1收集711.1.1 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

在收取72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73别。

741.1.2 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75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761.1.3 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77收取、发放登记表。

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781.2 分检、毁形791.2.1 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80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811.2.2 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 82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

如遇传染病(肝83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 84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851.2.3 传送86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污87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88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

口腔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
导言
本文档旨在规范口腔科常见技术操作,以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质量。

口腔科医生应严格按照以下规范进行操作,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

操作规范
1. 操作前准备
- 清洁工作区和操作器材;
- 确认操作器材完好无损;
- 检查患者的病历和诊断,了解其病情和过敏史;
- 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解释操作流程和可能的风险。

2. 个人卫生
- 手术前洗手并戴上手套;
- 佩戴口罩和护目镜;
- 如必要,佩戴防护服和帽子;
- 避免长时间操作导致疲劳。

3. 患者安全
- 确保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处于舒适和安全的姿势;
- 使用合适的麻醉和镇痛药物;
- 对患者进行观察,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 定期清理操作区,防止交叉感染。

4. 技术操作
- 确保使用器械和材料的消毒/灭菌符合标准;
- 操作过程中要细心、耐心,避免对口腔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根据需要使用局部麻醉,确保患者不感到疼痛或不适;
- 遵循腔拍的正确步骤进行口腔检查;
- 使用正确的手法和技术进行牙齿钻石冠修复、牙齿抛光、牙石清洁等常见技术操作。

5. 操作后处理
- 清理工作区和操作器材,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 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术后护理指导;
- 记录操作过程、治疗结果和患者反馈。

结论
对于口腔科医生来说,操作规范的遵循尤为重要。

本文档提供了口腔科常见技术操作的规范,医生应自觉遵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治疗的质量。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指南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指南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指南口腔护理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措施,对于预防口腔疾病、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口腔护理技术操作,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指南。

一、基本要求1.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遵循医疗法律法规。

2.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口腔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口腔解剖生理特点,熟悉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护理要点。

3.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4.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口腔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交叉感染。

二、操作前准备1. 环境准备:保持口腔护理操作区域整洁、明亮、安静,温湿度适宜。

2. 用物准备: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准备相应的口腔护理用物,包括一次性口腔护理包、镊子、无菌棉球、无菌石蜡油棉球、生理盐水、毛巾、纱布、开口器、舌钳等。

3. 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必要时使用开口器、舌钳等工具。

4. 洗手:护理人员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三、操作流程齿等情况,了解患者口腔异味、疼痛等症状。

2. 清洁口腔: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患者口腔,从牙龈到牙冠,从内侧到外侧,依次清洁牙齿表面、牙缝和牙龈。

3. 去除牙垢:使用无菌石蜡油棉球涂抹在牙齿表面,用牙刷轻轻刷洗,去除牙垢。

4. 湿润口腔:用无菌棉球湿润患者口腔,保持口腔湿润。

5. 观察口腔变化:观察口腔黏膜、舌苔等变化,评估口腔护理效果。

6. 整理用物:用物使用完毕后,及时整理,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四、操作后评估齿等情况,了解患者口腔异味、疼痛等症状是否有所改善。

2. 患者满意度:了解患者对口腔护理操作的感受,评估患者满意度。

3. 护理效果:观察口腔护理后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评估护理效果。

五、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交叉感染。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在口腔科诊疗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指南。

它涉及到口腔科医护人员在诊断、治疗、手术操作等各个环节中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以下是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1. 诊断规范:1.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1.2. 口腔检查:全面检查口腔组织和牙齿的健康情况,包括牙齿、牙龈、颌骨、颞下关节等,并进行必要的X光检查。

1.3. 辅助检查:包括口腔拍片、口腔CT、口腔超声等,以获取更全面的口腔情况。

2. 治疗规范:2.1.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需求,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2.2. 麻醉操作:根据不同治疗手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在操作中严格遵守麻醉操作规范。

2.3. 手术操作: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医护人员应穿戴符合卫生要求的手术服、手套等防护用品,并遵守消毒、无菌操作规范。

2.4. 医疗废物处理:对于使用过的医疗废物,如针头、棉球等,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范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3. 术后护理规范:3.1. 给予患者术后口腔护理指导:对于进行口腔手术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和口腔护理方法。

3.2. 定期随访:对于需要长期治疗或复诊的患者,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保持联系,进行定期随访和观察治疗效果。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口腔科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性。

遵守规范能够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在口腔科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所有相关人员需严格遵守本规范,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评估。

2. 操作准备2.1 环境准备- 所有操作都应在干净、整洁、无菌的环境中进行。

- 医疗设备和器具应经过有效消毒和清洁。

2.2 设备准备- 确保所需设备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

-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作。

2.3 患者准备- 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 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口腔健康情况和病史。

3. 操作步骤3.1 操作前准备- 医护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 准备所需的器具、药物和消毒液。

3.2 操作过程- 根据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

- 操作前与患者详细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 在操作中,注意手法正确、动作轻柔、稳定。

- 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的顺序和步骤进行操作。

3.3 操作后处理- 操作完成后,妥善处理使用过的器具和材料。

- 给予患者合适的护理和指导。

- 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及时汇报相关信息。

4. 安全措施4.1 预防交叉感染- 严格遵守卫生手消毒和器具消毒的操作规范。

- 在操作过程中使用一次性器具和防护用品。

4.2 急救措施- 所有医护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 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生突发状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3 防止误操作- 严禁医护人员在未经培训和许可的情况下进行不熟悉的操作。

- 确保医护人员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 培训和评估5.1 新员工培训-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培训。

- 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实操训练。

5.2 定期培训和评估- 就医护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

- 定期组织相关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6. 总结本文档规范了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步骤和安全措施。

通过严格遵守本规范,可以提高口腔科医疗护理的质量和效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规范,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的操作与管理。

第三条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人文关怀原则,确保患者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医疗机构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口腔科医疗设备、器械和药品,保证设备、器械的正常运行和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口腔科医疗护理人员应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熟练掌握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明确操作流程、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环节。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第八条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应遵循医疗伦理原则,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意愿。

第三章操作流程第九条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分为: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四个阶段。

第十条诊断阶段:1. 收集患者口腔健康信息,进行口腔检查,了解患者口腔健康状况。

2. 根据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制定护理诊断和治疗计划。

第十一条计划阶段:1. 根据护理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具体的护理操作步骤和方案。

2. 选择合适的器械、设备和药品,准备护理操作所需物品。

第十二条实施阶段:1. 按照护理操作方案,进行口腔护理操作。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3.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和意外情况。

第十三条评价阶段:1. 评估护理操作的效果,了解患者满意度。

2.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护理操作方案,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第四章操作要点第十四条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要点包括:口腔卫生护理、口腔器械操作、口腔药物治疗、口腔紧急情况处理等。

第十五条口腔卫生护理:1. 指导患者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液等,保持口腔卫生。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指南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指南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指南1. 前言本指南旨在提供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的操作指导,以确保口腔科护理人员能够正确并有效地执行相关技术。

2. 操作准备在进行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清洁。

- 准备所需的医疗用品和材料,确保数量充足。

- 确认患者的身份,并核对相关医疗记录。

3. 技术操作步骤3.1 口腔清洁技术口腔清洁是口腔科医疗护理的基本操作之一,以下是口腔清洁的步骤:1. 给患者提供一盆温水和牙刷。

2. 鼓励患者使用牙刷刷洗口腔,包括牙齿、舌头和牙龈。

3. 在患者清洗完毕后,将盆中的水倒掉,并彻底清洗和消毒牙刷。

3.2 牙科临床操作技术牙科临床操作技术主要包括牙齿填充、拔牙、牙齿矫正等,以下是填充牙齿的步骤:1. 检查患者的牙齿,确认需要填充的部位。

2. 清洁患者的牙齿,并准备所需的填充材料。

3. 使用牙科手术器械将填充材料填入患者的牙齿中。

4. 确认填充材料的牙齿表面光滑,调整填充材料的形状和颜色,使其与周围牙齿保持一致。

5. 最后,告知患者有关牙齿填充后的注意事项和口腔卫生的建议。

3.3 牙科影像学技术牙科影像学技术主要用于口腔内部结构的检查和诊断,在使用牙科X光机进行拍摄时,应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患者的身份,并向患者解释X光拍摄的目的和过程。

2. 让患者戴上放射性防护衣物,并确保患者留在安全的区域。

3. 调整X光机的位置和参数,确保能够清晰拍摄到需要的口腔结构。

4. 在拍摄期间,告知患者保持不动,以避免影响图像质量。

5. 拍摄完毕后,将X光片进行必要的处理和解读,并记录相关信息。

4. 操作注意事项在执行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遵守医疗设备的操作规范和消毒流程,确保操作安全和患者的卫生。

-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解释,获得患者的同意。

-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xxx口腔诊所目录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 (1)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 (6)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 (7)第四节口腔科四手操作 (17)第五节口腔修复操作规程--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20)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1.1收集1.1.1 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

在收取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别。

1.1.2 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1.1.3 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收取、发放登记表。

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1.2 分检、毁形1.2.1 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1.2.2 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

如遇传染病(肝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1.2.3 传送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污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

)由清洁区进入无菌区需摘取、更换手套并换鞋,以确保预防交叉感染。

b、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

第二步:清洗消毒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前,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2.1去污:污物除不净不仅影响去除热原效果,对于仪器也有损坏作用,因此须高度重视。

2.1.1玻璃板、调刀洗涤:玻璃板上的粘固剂很难去除,清洗要求高,清洗时用竖刀将玻璃板及调刀上残留的水门汀粘固剂去除,并用竖刷蘸适量的洗涤剂(去污粉、消毒液等)初步处理。

2.1.2拔牙钳洗涤:首先将带血器械上的血污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再用竖刷将血迹冲洗刷掉。

2.1.3牙科车针的洗涤:牙科车针(特别是外科手术车针)由于操作中软组织卷覆表面,刷洗时用小牙刷或钢丝刷清洗车针工作端,必要时用镊子去除覆盖软组织,使工作端没有任何异物。

2.2摆放:按要求将污染手机/器械分别码放入清洗/消毒机的手机插座、插入架、网盒及下层蓝筐。

2.2.1摆放要求: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装载框码放器械。

例如:玻璃板摆放需要成排、直立、有空档,并充分固定;车针放在密闭小盒,牙钳、挺子、口腔器械直立码放,戴关节的器械要打开。

2.2.2标记:为使手机在清洗过程中不致混淆,在清洗前预先在手机基底粘贴上3M胶带,并标记上科别、诊椅位号,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失误。

2.3选择程序目前,我院采用的是德国Miele牌(G7781TD)型加热清洗/消毒机,其特点如下:2.3.1具有全自动器械清洁/消毒过程,免去人工消毒过程。

2.3.2降低感染机会,减轻工作强度,实行标准化清洁消毒过程一次完成。

2.3.3能直接冲刷洗净器械表面及腔,确保彻底、安全、有效地消毒中空器械。

2.3.4标准化消毒能对各类真菌、细菌和病毒进行彻底消毒。

2.3.5具有系统化的器械清洗;换水系统确保每个清洗及漂净阶段更换新水,以保证卫生、清洁的处理。

2.3.6有4个清洗/消毒工作程序其中DESIN vario TD 程序是手机专用清洗程序,适用于牙科手机和精密器械。

避免人工操作消毒的种种缺陷,达到了以往的卫生要求并可预防疾病传播。

经使用93℃/10min清洗消毒后,器械外表面细菌减少率达到10-7。

这里所指的消毒并不是灭菌而是仅能减少微生物数量的技术手段。

2.3.7工作中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程序。

2.3.8软化系统:加热清洗消毒机所用的软化水由美国ECOWATER:2100S/S-PF10全自动砂滤器、EOOED-518全自动离子交换器及美国KARO牌215全自动反渗透装置等配套设施提供。

能自动去除源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源水的硬度,降低源水的总盐量。

对于软化水,我们做到定期检验,符合使用要求,同时需用洗涤剂、清洗剂及不定期的更换过滤片。

第三步:养护经清洗、消毒后的手机全部进入全自动注油养护系统保护,使用的注油养护机除手机ISO接口可直接连接外,其它接口选择相应配件,更换相应配套的工作端,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喷注罐。

操作极为简便,只需按下和放开启动键即可。

由于其设置了过滤系统,排气清洁卫生,有益环境保护,并提供了标准化的部清洗,喷气管路以及部运动机件注油养护程序,能够有效的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第四步:包装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的无菌状态的重要手段。

4.1 包装材料4.1.1 有良好的蒸气穿透性,能阻挡微生物侵入;4.1.2对灭菌物品不粘着,不发生反应,无菌,无其它有害作用;4.1.3价格便宜,经济实惠;4.1.4不仅能承受其消毒条件,还要确保所包装物的灭菌消毒;4.1.5有效、快速、方便包装,可进行密封处理。

包装材料不能重复使用,以免吸水性差,灭菌后水珠多,不宜干燥,影响灭菌效果。

作为一次性应用,不仅可以防止交叉感染,还杜绝了塑封不严造成的器械坏损。

另一方面,有油污、坏的包装袋易使病人产生质疑。

4.2分类包装:塑封消毒能保证被包装物品在无菌状态下使用,半年有效,因此除手机外,对于口腔器械,如:牙挺、牙钳、剪都可分类包装,便于使用。

4.3包装要求:包装好的物品应在袋外标记,包装日期及经手人签名。

4.4塑封:手机清洁注油后装入纸塑复合包装袋,用意大利产EVRONDA牌SEAL2001多功能塑料薄膜封口塑封,压塑封装袋需有一定长度(表3)。

经临床验证,纸塑包装袋与纺织物包装相比,灭菌性能更强。

第五步:灭菌由于手机是空心,回吸残留各种细菌,再加上纸袋封包,封包时纸袋存有冷空气,如不排净手机空腔及纸袋的空气,高温蒸汽是无法进到纸袋的,达不到灭菌目的。

故应选用带3次预真空的高温高压灭菌器。

(本次卫生部招标也是要求投标产品必须是3次预真空的高温高压灭菌器)5.1 灭菌前装载:5.1.1包装灭菌时注意确保包装袋之间有良好的间隙,且灭菌袋纸面向上,有利于蒸气流通及空气排出。

5.1.2混合灭菌时织物包装袋和器械由下到上的放置顺序是器械包装袋和织物,且物品之间尽量不要接触,也不要触及灭菌器壁。

5.1.3由于各类物品的材料性能不同,所需灭菌温度压力和时间及排气方式各异,最好同类物品装在一起灭菌。

5.1.4物品,尤其是纤维织物,放置灭菌室中要避免与灭菌器门、盖和侧壁接触,防止增加灭菌后干燥的困难。

5.1.5装载量适度,以利消毒干燥彻底。

5.2 选择程序:根据待灭菌物的物理属性(尤其是耐热性)和包装类型来选择程序。

目前,临床应用的是德国MELAG 24B,B 级3次预真空真空高温、高压蒸气灭菌器和MELAG 23V-S,S级1次预真空真空高温、高压蒸气灭菌器。

B级分别有6个供选程序,有4种灭菌程序和BD检测程序、真空检测程序。

非打包器械、打包器械可选用快速裸消或普通干燥程序,对于一些纺织物及耐高温物品选用高级程序。

5.3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5.3.1先检查供水、供电是否正常,打开电源开关,显示“Please wait Door release”字样,提示等待5秒钟后,设备进入预备状态。

5.3.2将需要消毒灭菌的物品均匀地放在托盘上,装入灭菌室,关上仓门。

关门时向灭菌器容器方向轻推门,同时按下滑动门把手。

如警告信息显示Error 9 door open提示门未关严。

5.3.3按程序键“Program selection”浏览可选程序后按启动钮(Start/Stop键),灭菌炉开始工作。

5.3.4 灭菌循环开始后,如有必要中途停止,5分钟可按Start/Stop中止程序。

5.3.5灭菌过程中,必须注意报警信息,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

5.3.6灭菌结束打开门后,不要用手触及金属表面,容易烫伤,应使用取盘器取出消毒物品。

5.4灭菌后处理:5.4.1物品取出时应保持干燥,下排式灭菌包裹水份含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则为湿包,应视为未灭菌,不能作为无菌使用,B级灭菌器灭菌结束时,剩余湿度不能高于0.2%。

5.4.2进行质控的化学胶带或指示卡未达到灭菌标志的,应视为未灭菌,不得使用。

5.4.3无菌物品,掉在地上或放置在不洁之处,应视为污染,不得作为无菌使用。

5.4.4检查灭菌后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操作者姓名或编号,并在记录本上记录灭菌湿度、压力及时间。

5.4.5运送灭菌物品或发放时,最好使用无菌密闭车,以免再污染。

5.4.6灭菌物品超过贮存期后应停止发放,重新灭菌。

5.4.7做好管理工作,下班前关闭无菌柜,手机上锁存放。

5.5 预真空高温蒸气灭菌干燥:从2000年8月-2001年1月开始,对现有的两台预真空灭菌器灭菌手机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每盘固定码放10支手机,采用不同装载量对比结果:5.5.1在消毒同等数量手机情况下,三次预真空高压蒸气灭菌器与一次预真空高压蒸气灭菌器相比,所需时间短(表6)。

5.5.2在选用同样程序,同样装载量情况下,三级预真空高压蒸气灭菌器与一级预真空高压蒸气灭菌器相比,干燥性能好。

5.5.3在快速程序与普通程序之间比较,普通程序均好于快速程序,干燥更彻底。

5.5.4两台预真空高压蒸气灭菌器比较,由于三级预真空高压蒸气灭菌器多次高度前真空及高压蒸气渗透性,灭菌性能更好。

5.5.5灭菌时间长短,取决于装载量的多少,据2000年8月-2001年1月,统计平均每天消毒灭菌手机337支,以一锅不同的装载量选用不同程序计算,根据门诊用量,每天上下午各消毒手机3-4锅,能够充分满足一线临床应用(表7),且所有灭菌手机经微生物检测仪检测均无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存活。

第六步:保洁存放高温高压蒸气灭菌工作完毕,按设备屏幕显示打开门,用持物器将托盘取出,按照科室摆放手机,同时查看手机袋上的指示剂是否变为黑色,如变为黑色为彻底灭菌。

然后将手机放入无菌容器按照登记表准确无误的送到各科室,保证临床使用。

下班前,做好管理工作,以免手机遗失,将手机上锁存放。

对于灭菌好的物品,需用打号机标明使用期限。

第七步:灭菌效果的监测7.1 常规检测:7.1.1 3M灭菌指示胶带监测132.C压力蒸气灭菌化学指示卡监测7.1.2 B&D 检测定期用3M B&D检测包,对灭菌器的蒸汽穿透力进行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