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优秀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七课第二节服务社会教学设计第2课时 服务社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
探讨为什么要服务社会以及如何服务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一)服务社会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曹师傅热心公益并带动周围人一起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使学生关注公益活动,增强公益意识。
1.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2.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提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曹师傅服务社会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能影响周围的人。
3.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讲述: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1.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2.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提示: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活动一:支教日记(多媒体展示材料)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
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
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学生不能耐心地听课,也就在这时,第一次发现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被人所珍惜是多么的不开心和难过。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质课教案_3

《7.2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极参加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活动,培养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延伸生命价值,提升我们的道德境界;2、养成亲社会行为,提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3、理解服务和奉献社会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掌握中学生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
【教学重难点】1、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意义?2、在服务和奉献社会中,我们应如何践行?【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流程】一:导入新闻播评(两位小主播进行新闻播报)过渡语:感谢两位小主播的精彩播报。
无论是看望抗战老兵、还是麓谷清理垃圾、义务植树,都汇聚了同学们满满的爱心,向我们传递了义智少年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学生质疑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前,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三:主问题导学1、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意义?2、在服务和奉献社会中,我们应如何践行?四、自能展示1、老师讲述自身支教的经历,拓展延伸至八年内的自身服务社会的活动2、学生献青丝带:青丝带传递活动青丝带代表的是奉献、是付出、是真爱青丝带到达的地方将充满付出,充满奉献;青丝带走过的地方,花香满地,真爱长存。
同学们手捧青丝带,闭上眼睛,回忆,在咱们班,最乐于奉献的同学是谁。
同学们静静地走到他的身边,诚挚地为最乐于奉献的同学系上青丝带。
同学们看谁系得最多,评出“奉献之星”。
3、采访第一类:献丝带的同学你把青丝带献给他,是因为他做了哪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事情呢?第二类:丝带最多的同学请你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付出给你自己带来的收获。
4、小结: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意义五、合作探究1、展示校长理念:“办一所现代化社区学校”“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青丝带”微公益活动策划书3、活动规则: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时间为5分钟;②每组确定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策划成果4、学生逐一展示本小组的“青丝带”微公益活动策划书5、希望大家有计划,也要有行动,讲求实际效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参与过一些社会服务活动,但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掌握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培养亲社会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服务社会的意义。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实践教学法: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
2.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社会服务活动的视频、图片等素材。
4.提前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社会服务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服务社会的话题。
提问:“你们参加过社会服务活动吗?感受如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教材中关于服务社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说课稿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本章通过引入责任的产生,让学生理解责任是一个人分内的事,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同时,通过服务社会,我们可以体验到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他们开始从自身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社会。
但是,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社会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意义,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服务社会的快乐和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责任的产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责任的产生,引导学生理解责任的意义,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服务社会的快乐和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责任的产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社会责任,并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社会责任。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引发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2.讲授新课:介绍责任的产生,让学生理解责任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互相启发,深化认识。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体验到服务社会的快乐和意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二框 服务社会 教学案

《第七课二框服务社会》学业纸
备课教师:主备人:教研组:使用时间:
问题一:奉献助我成长
根据导入,我们阅读课文,回答:为什么说奉献助我成长?
活动一:p80、p81探究与分享,探讨我们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是如何实
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的。
问题二:奉献社会我践行
活动一:志愿者(Volunteer)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
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
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
行动的人。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1994年12月5日,志愿者精神:奉献、
友爱、互助、进步。
下面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标识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做到哪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快乐和成长的过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社会服务,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以及服务社会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部分学生对社会服务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概念,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参与社会服务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社会的概念、意义和参与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服务社会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真实的社会服务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内容,分析服务社会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服务社会的理解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社会服务角色的志愿者,亲身体验服务过程,感受服务乐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社会服务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角色。
3.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社会服务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现象,激发学生对服务社会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关于社会服务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多样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明白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快乐。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通过服务社会,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
他们对社会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同时也渴望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同时,帮助他们提升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是每个人的责任。
2.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服务社会,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是每个人的责任。
2.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服务社会,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实践法: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服务社会的乐趣,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准备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服务社会的乐趣。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服务社会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是每个人的责任。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练习题

课题
服务社会单元第三单元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上)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 会责任感。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经验说明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提高搜集、运用和整理的 能力;增强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知道中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
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 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材料三:安徽阜阳
“我没结婚,今年刚入职95后男护士杨红星,
以未婚之身做上了临时奶爸,在上班时看护着父母 因疑似病例而被隔离后,失去照顾的8个月大的孩 子。“睡吧,睡吧,我的小宝贝呀。”医护人员们在 忙于工作时,也不忘照顾那些因疫情而暂时无法得 到抚养的孩子。给了他们爱心、温暖、家的感受。
思考:我们应该向敖忠芳学习什么呢?
3.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归纳:2、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怎么办)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 动。
(从实际出发,讲究实际效果)
3.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请支招:我们应该如何寻我服务社会与学习、生活之间的平衡?
Tips:志愿服务不在于轰轰烈烈,在于自愿参加,量力而行.可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学习为服务社会做准备.
我的疑虑2:有时候服务社会不是身体素,而是心素?
「点百二;而讶i痴云京涪云曲禄前入茯话二童①虱买玉裁d;-厂
:原因二:总度担心有时申情不会做成做不好,感挝好像籍不上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学生常有的惯性思维进行引导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们中学生怎样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针对社会热点现象提出拟定活动方案,并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服务社会
课堂小结
学生分小组比赛,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
3.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播放视频《志愿者——时间篇》
思考:
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感想?
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
引导学生感知服务社会,初步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
从“环保”、“义务植树”、“免费写春联”,“指挥交通”引出服务社会无处不在。
阅读80页探究与分享,思考:
曹师傅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重点
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难点
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视频《中国青年志愿者之歌》,引导学生感悟服务社会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服务社会”
讲授新课
展示自主学习要求:
1.了解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增强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我们中学生怎样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归纳知识: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怎样做?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合作
初步感知本课重要知识点
通过视频播放,教师情感引导,让学生加深对服务社会的理解
感知服务社会
引导学生理解“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理解“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课题
服务社会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服务社会的意义;公益活动的内涵;微公益活动的内涵;奉献社会我们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青少年能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服务社会的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问题提示,看课本,标疑难点
学生看书思考问题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列举身边的服务社会现象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观看材料并且思考问题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且分享答案
学生观看材料并且思考问题
学生根据前面已学知识进行自主归纳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且分享答案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且分享答案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根据前面已学知识进行自主归纳
归纳知识:
服务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展示图片,思考:
问题:(1)上述图片中学生的行为是什么的表现?
(2)这三幅图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流于形式,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出发,注重实际效果,同时要看情况,量力而行。因此,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展示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志愿者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志愿者参加该活动后,他们收获了什么?
展示8带来怎样的感受?
(2)结合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谈谈你的收获?
引导学生明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展示成龙、李连杰、韩红等当红明星从事公益活动的照片,引导学生意识到,我们身边就有无数从事公益活动的个人。
得出结论: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从三个方面理解“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思考:人生价值在于什么?为什么?怎样实现?
归纳知识点:服务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公益活动的要求
拓展志愿者协会小知识
播放视频《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思考:
你有什么感悟?大国工匠精神对我们服务和奉献社会有什么启示?
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够和谐稳定,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
拓展知识:拟定一份微公益活动方案——积小善成大德
1.微公益:微小公益;
2.确定本组的微公益主题,制定本组微公益活动策划方案。包括理念、实施过程、预达成的目标等。
3.形式多样,例如“互联网+微公益”;
4.参与方式灵活、操作便捷、不受时空限制、绿色环保等。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交流3分钟后,由每组推荐一名观察员展示分享交流。
结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受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展示“微尘”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1)“微尘”为什么“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
(2)“微尘”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得出结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