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 热力学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与热效应练习题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与热效应练习题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与热效应练习题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规律以及能量转化过程中所伴随的其他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的学科。

在化学反应中,热力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的方向、速率以及能量转化的方式。

本文为大家提供几道关于化学反应热力学与热效应的练习题,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1. 根据下面的反应方程式写出反应的反热。

2. 计算下面反应的焓变值:2H2(g) + O2(g) → 2H2O(l)3. 结合下面的数据计算反应的焓变值:反应1: C(graphite) + 2H2(g) → CH4(g) ΔH1 = ?反应2: C(graphite) + 2H2(g) + O2(g) → CH3OH(l) ΔH2 = -726 kJ反应3: CO(g) + 2H2(g) → CH3OH(l) ΔH3 = -91 kJ反应4: CO2(g) + 2H2(g) → CH3OH(l) ΔH4 = -195 kJ反应5: CO2(g) + 4H2(g) → CH4(g) + 2H2O(l) ΔH5 = ?反应6: CH3OH(l) → CH4(g) + 1/2O2(g) ΔH6 = ?4. 结合下面的反应焓变值计算反应的焓变值:反应1: 2H2(g) + O2(g) → 2H2O(g) ΔH1 = -572 kJ反应2: H2(g) → H2(g) + 1/2O2(g) ΔH2 = -286 kJ反应3: 2H2(g) → 2H2(g) + O2(g) ΔH3 = ?5. 如下为反应方程式和各反应物和产物的焓变值,请根据热力学定律判断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

反应:2H2(g) + O2(g) → 2H2O(g) ΔH = -484 kJ答案与解析:1. 例如:2H2(g) + O2(g) → 2H2O(l) 反热为 -483.6 kJ2. 反应的焓变值为ΔH = -484 kJ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的摩尔数系数为2,产物的摩尔数系数为2,所以焓变值也是反应方程式右边各物质的摩尔数系数与它们的焓变之和。

化学反应动力学考试总复习

化学反应动力学考试总复习

六、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一总包反应所包含的各个基元反 应的集合 七、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 (一)反应级数 反应级数——在一个化学反应中,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 (1)反应物反应级数 )反应物反应级数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 其反应速率与体系中的某一组元的浓度的某一 方次成正比时, 方次成正比时,这个方次即为该组元对该反应 的反应级数。 的反应级数。
(2)浓度反应级数与时间反应级数 浓度反应级数与 反应级数是一个实验值,由于实验方法、 反应级数是一个实验值,由于实验方法、实 实验方法 验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 验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对同一反应会得 的不同 出不同的反应级数。 出不同的反应级数。 (3)准反应级数 如果在反应体系中,使某些反应物质明显过量, 如果在反应体系中, 某些反应物质明显过量, 在反应中其量的变化由于微小而视为无变化,则该 在反应中其量的变化由于微小而视为无变化, 物质在体系中的浓度为恒定值, 物质在体系中的浓度为恒定值,可与反应速度常数 合并,此时便可得到简单的速率方程, 合并,此时便可得到简单的速率方程,此时求得的 准反应级数, 假反应级数。 反应级数称为准反应级数 反应级数称为准反应级数,或假反应级数。
标准生成焓的规定 任何单质在 1atm下的焓为零 任何单质在25oC,1atm下的焓为零
h
0 f
= 0
由有关单质在标准状态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1mol化合物所吸收的热量 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 化合物所吸收的热量, 1mol化合物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 生成焓
燃烧过程放热量的计算
实际燃烧,加入空气,燃烧过程, 实际燃烧,加入空气,燃烧过程,氮气虽 不参与燃烧,但氮气被加热,总燃温度下降, 不参与燃烧,但氮气被加热,总燃烧温度下降, 对外放热量变化 理论空气量 完全燃烧所需氧气对应的空气量 过量空气系数(余气系数) 过量空气系数(余气系数)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单选题 对于反应级数⏹> 的不可逆气相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体积,应选用♉♉♉♉♉♉♉。

(✌)(✌)平推流反应器 ( )全混流反应器( )平推流串接全混流反应器 (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加料时间 ( )反应时间 ( )物料冷却时间 ( )清洗釜所用时间 下列单位不属于反应速率的是♉♉♉♉♉♉♉。

( )(✌)❍☐●☎♑﹒♦✆ ( )❍ ♦ ( )❍☐●☎❍ ﹒♦✆ ( )❍☐●☎❍ ﹒♦✆.反应 A B C →+,12.50 k s -=,则反应级数为♉♉♉♉♉♉♉。

( )✌.  ( ) ( ) ( ) 反应NaOH + HClNaCl + H 2O ,已知mol s l k /1.0⋅=,则反应级数⏹♉♉♉♉♉♉♉。

( )(✌) ( ) ( ) ( ) 气相基元反应 B A →2,进料时反应物✌和稀释剂 以等摩尔比加入,则膨胀率为♉♉♉♉♉♉♉。

( )(✌)  ( )  ( )  ( )  下面反应器中不属于理想反应器的是♉♉♉♉♉♉♉。

( )(✌)间歇反应器 ( )全混流反应器 ( )平推流反应器 ( )膜反应器 下面哪种反应器组合形式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反应器体积♉♉♉♉♉♉♉。

( ) (✌)平推流反应器串联 ( )全混流反应器串联( )平推流反应器并联 ( )全混流反应器并联 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反应✌ ❼ ,0.01 /A A r C mol L s -=⋅,当 ✌  ❍☐●☹时,求反应至 ✌  ❍☐●☹所需时间♦♉♉♉♉♉♉♉秒。

( )(✌)  ( )  ( )  ( )  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二级反应✌ ❼ ,20.01 /A A r C mol L s -=⋅,当 ✌  ❍☐●☹时,求反应至 ✌  ❍☐●☹所需时间♦♉♉♉♉♉♉♉秒。

化学热力学考试试题

化学热力学考试试题

化学热力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量在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改变?A. 分子振动B. 分子旋转C. 分子间距D. 分子排列方式2. 当一个化学反应进行至平衡时,下列哪个量不会发生变化?A. 反应速率B. 物质浓度C. 反应物质摩尔比D. 平衡常数3. 完全燃烧1 mol甲烷生成CO2和H2O的焓变是-802.3 kJ/mol,那么生成1 mol CO2需要吸收多少热量?A. -400.2 kJB. -401.15 kJC. -802.3 kJD. 802.3 kJ二、填空题1. 标准状态下,1 mol反应物在298 K时的标准摩尔焓变称为______。

答:标准反应焓变2. 爱因斯坦提出的爱因斯坦关系式将______定量地和______联系在一起。

答:能量、物质三、计算题1. 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c为0.05,如果初始反应物摩尔浓度分别为1 mol/L和2 mol/L,则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浓度分别为多少?答:设平衡时反应物A的摩尔浓度为x mol/L,则反应物B和生成物C 的摩尔浓度也为x mol/L。

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得:Kc = [C]^n/[A]^m[B]^n代入已知的值可得:0.05 = x^1/x^1*x^2化简得 0.05 = 1/x解得x ≈ 20 mol/L所以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浓度均为20 mol/L。

2. 给定以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为0.05:2CO(g) + O2(g) ⇌ 2CO2(g)已知在某实验温度下CO的分压为0.3 atm,O2的分压为0.4 atm,求CO2的分压。

答: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得:Kp = P(CO2)^2/[P(CO)]^2[P(O2)]代入已知的值可得:0.05 = [P(CO2)]^2/[0.3]^2[0.4]化简得 [P(CO2)]^2 = (0.05)(0.3)^2(0.4)解得P(CO2) ≈ 0.13 atm所以CO2的分压约为0.13 atm。

化工热力学考试题目三

化工热力学考试题目三

化工热力学考试题目3一、选择题1、关于化工热力学用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以判断新工艺、新方法的可行性; B.优化工艺过程; C.预测反应的速率; D.通过热力学模型,用易测得数据推算难测数据,用少量实验数据推算大量有用数据; E.相平衡数据是分离技术及分离设备开发、设计的理论基础。

2、纯流体在一定温度下,如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则此物质的状态为( )。

A .饱和蒸汽 B.饱和液体 C .过冷液体 D.过热蒸汽3、超临界流体是下列( )条件下存在的物质。

A.高于T c 和高于P c B.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 C.低于T c 和高于P c D.高于T c 和低于P c4、对单原子气体和甲烷,其偏心因子ω,近似等于( )。

A. 0 B. 1 C. 2 D. 35、关于化工热力学研究特点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研究体系为实际状态。

B 、解释微观本质及其产生某种现象的内部原因。

C 、处理方法为以理想态为标准态加上校正。

D 、获取数据的方法为少量实验数据加半经验模型。

E 、应用领域是解决工厂中的能量利用和平衡问题。

6、关于化工热力学研究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判断新工艺的可行性。

B.化工过程能量分析。

C.反应速率预测。

D.相平衡研究 7、(1.5分)0.1Mpa ,400K 的2N 1kmol 体积约为( )A 3326LB 332.6LC 3.326LD 33.263m 8、下列气体通用常数R 的数值和单位,正确的是( )A K kmol m Pa ⋅⋅⨯/10314.833 B 1.987cal/kmol K C 82.05 K atm cm /3⋅ D 8.314K kmol J ⋅/9、纯物质 PV 图临界等温线在临界点处的斜率和曲率都等于( )。

A. -1 B. 0 C.1 D. 不能确定 10、对理想气体有( )。

0)/.(<∂∂T P H A 0)/.(>∂∂T P H B 0)/.(=∂∂T P H C 0)/.(=∂∂P T H D11、对单位质量,定组成的均相流体体系,在非流动条件下有( )。

化工热力学-总复习1

化工热力学-总复习1

总复习
16
第7章 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
总复习
气体的膨胀
对外不做功的绝热节流膨胀
H2 H1
J
T p
h
1 Cp
T
V T
p
对外做功的绝热可逆膨胀
V
JJ
0, 0,
冷 零
J 0, 热
S2 S1
效应
效 应TH 效应
p2
p1
J dp
s
T p
s
1 Cp
T V T
p
总 有 s 0, 冷效 应



气相区
汽液共存区
恒温线
A 饱和液相线AC
B 饱和气相线BC
3
第2章 流体的p-V-T关系
总复习
p-V-T关系及计算
R-K方程:已知V、T和质量,求压力。
公式:
p
RT V b
a
T 0.5V V
b
注意:(1)p、V、T单位,V为mol体积。
a b
0.42748R 2Tc 2.5 pc
0.08664RTc
功源有效能 ExW W 与功源总能量相等;
热量有效能 有效能损失
ExQ
Q 1 - T0 T
典型题:作业6-9、6-11,习题课 第六、七章第6题。
El Ex WS WL T0St
有效能效率
(等价于t )
EX
Ex Ex
获 得 提 供
1-
El
Ex


不可可逆逆过过程程EEXX
100% 100%
f p
ˆi
fˆi xi p
f与fˆi、与ˆi的 关 系
ln f

化学热力学测试题

化学热力学测试题

化学热力学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1. 在热力学中,物质的热力学性质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 质量B. 温度C. 压力D. 体积2. 下列哪个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热力学性质?A. 质量B. 温度C. 频率D. 速度3. 下列哪个过程是放热的?A. 融化冰块B. 沸腾水C. 蒸发乙醚D. 油变为固体4. 下列哪个过程是吸热的?A. 水从液态变为固态B. 水从液态变为气态C. 气态乙醚变为液态D. 固态碘变为气态5. 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哪个物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大?A. 2mol H2 + O2 → 2mol H2OB. 2mol CO + O2 → 2mol CO2C. 2mol NH3 + 3mol O2 → 2mol NO + 3mol H2OD. 2mol CO2 + H2O → 2mol C2H5OH + O26. 下列反应中,反应热ΔH为负值的是:A. 2mol H2O2 → 2mol H2O + O2B. 2mol H2 + O2 → 2mol H2OC. 2mol H2 + Cl2 → 2mol HClD. 2mol H2 + S → 2mol H2S7. 系统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之间的关系是:A. ΔH = ΔE + PΔVB. ΔH = ΔE + VΔPC. ΔH = ΔE + nRTD. ΔH = ΔE - PΔV8.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哪个公式表示了能量守恒定律?A. ΔH = ΔE + PΔVB. ΔH = ΔE + VΔPC. ΔH = ΔE + nRTD. ΔH = ΔE - PΔV9. 在恒压下,焓变化等于:A. 系统的内能变化B. 系统对外界做的功C. 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D. 系统的体积变化1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A. 传热与做功的总和B. 系统的焓变化C. 系统对外界做的功D. 系统释放的热量11. 下列哪个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系统对外界做的功?B. 速度C. 电势D. 物态函数12.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A. 传热与做功的总和B. 系统的焓变化C. 系统对外界做的功D. 系统释放的热量13. 吸热反应的焓变为:A. 正值B. 负值C. 零值D. 不确定14. 燃烧反应的焓变为:A. 正值B. 负值D. 不确定15. 物质的标准生成焓是指:A. 1mol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生成时释放的热量B. 1mol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生成时吸收的热量C. 1g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生成时释放的热量D. 1g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生成时吸收的热量16. 标准生成焓通常以下列什么状态为标准?A. 1atmB. 1PaC. 1molD. 1g17. 下列哪个过程的ΔH值可以直接用来表示反应的焓变?A. ΔH = q / nB. ΔH = qpC. ΔH = -qpD. ΔH = -q / n18. 下列哪个条件是热力学计算中的标准条件?A. 25℃、1mol/LB. 0℃、1mol/LC. 27℃、1atmD. 0℃、1atm19. 标准生成焓与反应热相等的反应是:A. 立即满足平衡常数K = 1B. 不能满足平衡常数K = 1C. 不受温度和压力影响D. 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改变平衡常数K20. 在标准状态下,下列哪个反应焓变可以直接等于其平衡常数K 的值?A. ΔH < 0B. ΔH > 0C. ΔH = 0D. ΔH不等于平衡常数K的值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题)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是什么?并解释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化学热力学与热化学的练习题

化学热力学与热化学的练习题

化学热力学与热化学的练习题1. 下列化学反应的ΔH为负值,表示为放热反应:a) 2H2(g) + O2(g) -> 2H2O(l)b) NH4Cl(s) -> NH3(g) + HCl(g)c) C6H12O6(aq) -> 2C2H5OH(l) + 2CO2(g)d) 2Na(s) + Cl2(g) -> 2NaCl(s)解析:放热反应表示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使化学体系的温度升高。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H为负值表示反应物释放出热量。

2. 当硫酸铵(NH4HSO4)在水中溶解时,溶解过程吸收热量。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反应物的气态分子减少,溶解过程为放热反应b) 反应物的气态分子增加,溶解过程为放热反应c) 反应物的气态分子减少,溶解过程为吸热反应d) 反应物的气态分子增加,溶解过程为吸热反应解析:溶解过程吸收热量,表示为吸热反应。

硫酸铵在水中溶解时,反应物的气态分子减少,所以溶解过程为吸热反应。

3. 已知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

该反应过程的ΔH为-10 kJ/mol。

若有5 mol硝酸银和3 mol氯化钠参与反应,释放的热量为多少?解析: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和热反应的ΔH值,可以计算释放的热量。

5 mol硝酸银和3 mol氯化钠中,硝酸银的摩尔数为5,氯化钠的摩尔数为3,根据摩尔比例,硝酸银与氯化钠的物质摩尔比为5:3。

ΔH为-10 kJ/mol,表示每摩尔反应释放10 kJ热量。

所以,5 mol硝酸银参与反应释放热量为5 mol * (-10 kJ/mol) = -50 kJ。

4. 已知某化学反应的ΔH为+120 kJ,当该反应进行时,周围的温度增加了40℃。

根据这些信息,可得出以下结论中的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 该反应的放热效应为+160 kJd) 该反应的吸热效应为-160 kJ解析:ΔH为+120 kJ表示该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的科学。

(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2.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既以_______作为研究对象,又以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化学反应、工程问题)3. _______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

( 三传一反)4. 化学反应过程按操作方法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

(分批式操作、连续式操作、半分批式)5. 化学反应工程中的“三传一反”中的三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质、传热、动量传递)6. 不论是设计、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_______。

(数学模型)7.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根据基础资料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式的一般式为_______。

(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8.“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其中所谓的一反是指_______。

(D )A .化学反应 B. 反应工程 C. 反应热力学 D. 反应动力学 9.“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下列不属于三传的是_______。

(A )A. 能量传递B. 质量传递C. 热量传递D. 动量传递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1. aA + bB pP + sS 对于反应,则=P r _______)(A r -。

(a p )2.着眼反应组分K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______。

(00K KK K n n n -=χ)3.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αB A C A C C K r =-,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P K ,则C K =_______P K 。

()()(βα+RT ) 4.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______________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反应速率)5. 一个可逆的均相化学反应,如果正、逆两向反应级数为未知时,采用______________法来求反应级数。

(初始速率法)6. 平行反应AP(主)S(副)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选择性S p 与_______无关,仅是_______的函数。

(浓度、温度)7. 如果平行反应AP(主)S(副)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提高选择性P S 应_______。

(提高温度)8. 一级连串反应AS P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为提高目的产物P 的收率,应______12/k k 。

(降低)9.化学反应O H CH H CO 2423+⇔+,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1的是哪种物质______。

(A )A. COB. 2HC. 4CHD. O H 210.对于一非恒容均相化学反应αA A αB B,反应组分A 的化学反应速率=-A r _______。

(A ) A.Vdt dn r A A -=- B. Vdt dn r BA -=- C.dt dCr A A -=- D. dt dC r B A -=-11.对于反应aA + bB pP + sS ,则=P r _______)(A r -。

(A )A. ||a pB. a pC. p aD. p a ||12.气相反应4A + B → 3R + S 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 与B 以3∶1的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A δ=_______。

(C )A. 1/4B. 2/3C. –1/4D. –2/3 13.气相反应N 2 + 3H 22NH 3进料时无惰性气体,2N 与2H 以2∶3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2H δ=_______。

(B )A. –1B. –2/3C. 2/3D. 114.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αB A C A C C K r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为P K ,则C K =_______P K 。

(B )A. )()(βα+-RTB. )()(βα+RTC. )()(βα-RTD. βα+-)(RT1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αB A C A C C K r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为P K ,则P K =_______C K 。

(D )A. βα+-)(RT B. )()(βα+RT C. )()(βα-RT D. )()(βα+-RT 16.反应C 4H 2C 2H 4 + H 2,10.2-=s k ,则反应级数n=_______。

(B )A. 0B. 1C. 2D. 317.反应A + B → C ,已知115.0-=s k ,则反应级数n=_______。

(B )A. 0B. 1C. 2D. 3 18.反应3A → P ,已知s l mol k ⋅=/15.0,则反应级数n=_______。

(A ) A. 0 B. 1 C. 2 D. 3 19.下列属于平行反应的是_______。

(C )A. A + B → PB.⎩⎨⎧→+→+R B P PB A C.AP(主)S(副) D.A + B → P = R + S20.串联反应A → P (目的)→R + S ,目的产物P 的得率P X =_______。

(B )A. A A P P n n n n --00B.00A P P n n n - C. 00S S P P n n n n -- D. 00R R P P n n n n --21.串联反应A → P (目的)→R + S ,目的产物P 与副产物S 的选择性P S =_______。

(C ) A. A A P P n n n n --00 B. 00A P P n n n - C. 00S S P P n n n n -- D. 00R R P P n n n n -- 22.串联反应A → P (目的)→R + S ,目的产物P 的总收率P φ=_______。

(A ) A. A A P P n n n n --00 B. 00A P P n n n - C. 00S S P P n n n n -- D. 00R R P P n n n n --23.如果平行反应AP(主)S(副)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提高选择性P S 应_______。

(B )A. 提高浓度B. 提高温度C. 降低浓度D. 降低温度24.如果平行反应AP(主)S(副)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提高收率P φ应_______。

(C )A. 提高浓度B. 降低浓度C. 提高温度D. 降低温度25.反应A → B 为n 级不可逆反应。

已知在300K 时要使A 的转化率达到20%需12.6分钟,而在340K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3.20分钟,求该反应的活化能E 。

解: nAA A kC dt dC r =-=-⎰⎰=-AA C C t n A A t dt C dC 00 即ktC C n n A n A =⎥⎦⎤⎢⎣⎡----1011111达20%时,08.0A A C C =t M t C n k n n A 11)125.1()1(111⨯=⨯--=-- 式中M 为常数∴6.121300⨯=M k 2.31340⨯=M k )34013001(314.86.12/2.3/ln ln300340-==E M M k kE=29.06(kJ/mol )第三章 理想反应器1.具有良好搅拌装置的釜式反应器按_______反应器处理,而管径小,管子较长和流速较大的管式反应器按_______反应器处理。

(全混流、平推流) 2.全混流反应器的空时τ是_______与_______之比。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进料流体的体积流速)3.对同一简单反应,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为达到相同的转化率,平推流所需的反应器体积_______全混釜所需的体积(小于)4.全混流反应器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_______。

(r G Q Q =)5.全混流反应器的返混_______。

(最大)6.平推流反应器的返混为_______。

(零)7.对于恒容的_______管式反应器平均停留时间、反应时间、空时一致。

(平推流)8.如果将平推流反应器出口的产物部分的返回到入口处与原始物料混合,这类反应器为_______的平推流反应器。

(循环操作)9.对于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当循环比β→0时为_______反应器,而当β→∞时则相当于_______反应器。

(平推流、全混流) 10.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0t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______。

(B ) A. 加料时间 B. 反应时间 C. 物料冷却时间 D. 清洗釜所用时间 11.全混流釜式反应器最多可能有_______个定常态操作点。

(C )A. 1B. 2C. 3D. 4 12.全混流反应器中有_______个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

(B )A. 1B. 2C. 3D. 413.对于单一反应组分的平行反应AP(主)S(副),其瞬间收率P ϕ随A C 增大而单调增大,则最适合的反应器为_______。

(A )A. 平推流反应器B. 全混流反应器C. 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14.对于单一反应组分的平行反应AP(主)S(副),其瞬间收率P ϕ随A C 增大而单调下降,则最适合的反应器为_______。

(B )A. 平推流反应器B. 全混流反应器C. 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1.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E (θ)=_______E (t )。

(t )2.表示停留时间分布的分散程度的量=2θσ_______2tσ。

(21t ) 3.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 t =时,E (t )=_______。

(∞) 4.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 t ≠时,E (t )=_______。

(0) 5.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 t ≥时,F (t )=_______。

(1) 6.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 <t 时,F (t )=_______。

(0)7.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其E (θ)曲线的方差=2θσ_______。

(0) 8.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其E (t )曲线的方差=2t σ_______。

(0) 9.全混流反应器其E (θ)曲线的方差=2θσ_______。

(1) 10.全混流反应器其E (t )曲线的方差=2t σ_______。

(2t )11.偏离全混流、平推流这两种理想流动的非理想流动,E (θ)曲线的方差2θσ为_______。

(0~1)12.当流体在半径为R 的管内作层流流动时,管壁处的流速=R u _______。

(0)13.脉冲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0C C A对应曲线为_______。

(E (t )曲线) 14.阶跃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0C C A 对应曲线为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