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游泳馆池安全措施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游泳馆池的安全,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广大游泳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游泳馆池安全管理实行责任制,由游泳馆池管理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
2. 游泳馆池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安全措施1. 游泳馆池设施安全(1)游泳馆池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游泳馆池设施应配备安全警示标志,明确警示内容。
(3)游泳馆池周边应设置防护栏,防止人员跌落。
2. 游泳安全(1)游泳者须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入游泳馆池,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下水。
(2)游泳者应穿着游泳衣、裤,佩戴泳帽、泳镜,确保安全。
(3)游泳者应遵守游泳馆池的规定,不得在馆池内嬉戏、打闹,不得在池边攀爬、跳跃。
(4)游泳馆池应配备救生员,救生员应24小时值班,随时应对紧急情况。
3. 消防安全(1)游泳馆池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更换。
(2)游泳馆池内不得吸烟、使用明火,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3)游泳馆池应设置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4. 人员安全(1)游泳馆池工作人员应掌握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预案,确保人员安全。
(2)游泳馆池应设立医疗室,配备常用药品,以应对紧急医疗情况。
(3)游泳馆池应设立急救设备,如急救箱、救生圈等,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救援。
四、安全培训1. 游泳馆池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游泳馆池应定期组织游泳者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游泳者的安全意识。
五、安全检查1. 游泳馆池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游泳馆池设施、消防设施、安全通道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游泳馆池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应安全知识和技能。
六、奖惩措施1. 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游泳池安全保证措施

游泳池安全保证措施引言:随着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加,游泳池作为一种常见的公共场所也越来越受到欢迎。
然而,游泳池的使用潜藏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游泳者的安全,游泳池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游泳池的水质管理、泳池设施的安全、救生员的聘用、游泳者的安全教育和紧急事故处理措施。
一、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游泳池安全保证的基础。
游泳池水质应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首先,游泳池应加入足量的消毒剂,如氯或臭氧,以灭杀病毒和细菌。
其次,游泳池水需要定期清洁和更换,以防止挂毛、沉淀物和杂质对游泳者健康的影响。
此外,游泳池周边的排水系统也应保持畅通,以防止水体滞留和滋生病菌。
二、泳池设施的安全泳池设施的安全也是保证游泳池安全的重要环节。
首先,泳池边缘应设有防滑处理,以防止游泳者在湿滑的地面上滑倒。
其次,泳池周边应设有防护栏杆或护栏,以确保游泳者不会意外坠入水中。
此外,泳池内应标示深浅区域,避免游泳者因为误判而跳入深水区造成溺水危险。
最后,泳池设施在安全性能上需要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三、救生员的聘用游泳池应雇佣有资质的救生员,并保持其持证上岗。
救生员应具备专业的救生技能和良好的判断力。
他们应熟悉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
救生员的数量应根据游泳池的规模和使用量合理配置,以确保能够及时救助溺水者。
四、游泳者的安全教育游泳者的安全教育是预防事故的重要环节。
游泳池管理者应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向游泳者传授基本的游泳技能和自救方法,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事项。
游泳者应遵守游泳池的规章制度,如禁止潜水、禁止奔跑等,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外,游泳者还需了解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求救方法,以便在危险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五、紧急事故处理措施即使在严格的安全措施下,也无法完全避免游泳池发生紧急事故。
因此,游泳池管理者和救生员需要制定紧急事故处理措施。
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文章精彩3篇

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文章精彩3篇泳池管理制度篇一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的有关文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规定如下:一、场地设施,设施要完备,符合安全要求。
1、场区围墙和大门应不易于攀爬、翻越并有照明设施。
2、池面要有明显水深标志,浅水区不得超过米,米以上为深水区。
同一池具备深浅水区的,除池面应有标志外,水面应有水线隔离,在两个区的分界处上方必须挂有深浅水区标志牌,深浅池分开的应设隔离护栏,并派专人负责。
3、泳池扶梯:泳池出入扶梯与池壁间距不得大于10公分,400平米以上的泳池不得小于四个扶梯,平米以上的。
天然水域游泳场最少设六个扶梯。
4、池面,更衣室、冲凉房、洗手间及泳客需经过的所有通道应防滑并挂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二、安全设施,游泳场馆的各项安全措施要完善、齐备、符合安全要求1、救护设施,要配备完善的急救器材及水上急救设备。
如救生圈、救生椅、应急救护药品并摆放在明显位置。
2、应急照明设施,要配备应急照明设备和一定数量的手提应急灯,晚间开放的泳池水面照明亮度不得低于80勒克斯。
3、广播宣传设施,开放场馆要具备广播宣传设施,开放期间应不间断地宣传游泳常识和泳客须知,提醒泳客注意安全,场内外应设置醒目的游泳宣传栏及各种警示牌。
4、疏散通道及出入口,游泳池应有明显标志的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宽度不得少于2米,普通出入口宽度不得少于3米,如设双门,每扇门宽不得少于米。
三、专职人员,游泳场馆必须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和救生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具体要求:1、安全保卫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政治素质好,具备一定的法规知识和应变能力,责任心强,有专人负责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2、救生人员,须经当地主管体育部门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要求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游泳技术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救生、急救知识和技能,有专人负责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救生员与游泳人员比例不低于四、有关规定1、池容量规定,根据游泳池大小,保证人均游泳面积不少于平方米,避免人员过密,发生危险。
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范文

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范文游泳池是人们夏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然而,游泳池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游泳池的安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本文将从游泳池的设施安全、人员管理、应急准备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为游泳池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一、游泳池设施安全1.设施检查和维护:游泳池设施的安全关键在于检查和维护。
建议游泳池管理方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设施检查,包括泳池水质、滑水道、跳水台、泳圈等设施。
检查时要对设施进行维修并及时更换老化的设施,确保游泳池设施的正常运行。
2.防滑措施:游泳池周边地面容易滑倒,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滑措施,如在池边铺设防滑地砖或采用抗滑涂料,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安全警示标识:在游泳池的周边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包括水深标志、禁止喧哗标志、禁止携带食物标志等,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4.温度控制:游泳池水温过高易导致中暑,过低又容易导致感冒等问题。
因此,在游泳池设置温度控制装置,确保水温适宜。
二、人员管理1.专业人员培训:游泳池管理方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救生员、工作人员等,提高其救生和应急救援能力,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
2.进出管理:游泳池设置专门的出入口,并配备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严格控制游客的进出,防止不必要的聚集和拥堵。
3.游客人数控制:根据游泳池的实际情况,制定游客人数上限,以确保游泳池的安全和舒适度。
4.非游泳者禁止入内:为了减少游泳池的混乱和安全隐患,应明确规定非游泳者禁止入内,比如不得穿着普通衣物进入游泳池区域。
三、应急准备1.应急设施配备:游泳池周边应设置应急设施,包括急救箱、浮潜器材、救生圈等,以应对紧急情况和救援工作。
2.紧急通道畅通:游泳池周边应设置紧急通道,并保持通道畅通,以便在紧急情况下疏散人员和进行救援工作。
3.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不同情况下的紧急情况,培养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增加他们的救援经验。
4.与医疗机构合作:与附近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及时处理游泳池意外事故,为游客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
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工作人员负责游泳池的日常管理,包括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确保游泳池安全管理的落实。
2.安全设施:游泳池应设立防护栏、警示标志、应急救援设备等安全设施,以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3.人员安全:设立专业的救生人员和安全人员,协助游客进行安全教育和指导,提供救援服务和应急处理。
4.安全教育:游泳池应开展定期的安全教育活动,包括救生技能培训、游泳安全知识普及、事故预防等,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安全监控:设置监控系统,对游泳池的水质、水位、水温、游泳人数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6.安全检查:定期进行游泳池的安全检查,包括设备设施的检查、水质检测、防护栏的完好程度等,确保游泳池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7.应急预案:制定不同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包括灭火、救援、疏散等应急处理方案,提供应急设备和人员,以保障游泳池事故发生时的及时响应和处置。
通过以上制度和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游泳池的安全保障水平,对游泳者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同时,游泳池管理方也应定期评估和优化安全制度和措施,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模版

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模版1. 前言本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模版旨在确保游泳池的安全运营和使用,保护游泳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游泳池,所有使用游泳池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2. 游泳池安全管理人员2.1 游泳池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资格和经验,包括但不限于游泳救生员证书等。
2.2 游泳池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技能。
2.3 游泳池安全管理人员应按规定轮班,保证24小时不间断监控游泳池运行情况。
3. 游泳池设施和设备3.1 游泳池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确保结构安全和水质合格。
3.2 游泳池应配备合适的设施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救生圈、救生衣、急救箱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3 游泳池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牌,包括但不限于禁止溺水、禁止潜水、禁止游泳时玩耍等。
4. 游泳池使用规定4.1 游泳池仅限会员或持有效入场证明的人员使用,未经授权禁止他人入内。
4.2 游泳池使用人员应按照规定佩戴泳衣或泳裤,禁止穿着衣物或鞋袜进入游泳池。
4.3 游泳池使用人员应遵守游泳纪律,禁止在游泳池内潜水、玩耍和踢水。
4.4 游泳池使用人员应听从游泳池安全管理人员的指导和安排,遵守安全规定。
5. 游泳池安全应急预案5.1 游泳池应制定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5.2 游泳池安全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能力。
5.3 游泳池安全应急预案应包含以下内容:突发事故报警程序、营救溺水者的流程、急救措施和紧急疏散方法等。
6. 游泳池安全教育和宣传6.1 游泳池应加强对游泳安全的教育宣传,增强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2 游泳池可以组织举办安全知识培训和急救技能学习活动,提升使用人员的安全素质。
6.3 游泳池应定期发布安全提示和警示信息,提醒使用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7. 游泳池安全检查和评估7.1 游泳池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游泳池安全措施及管理制度

游泳池安全措施及管理制度游泳池安全措施及管理制度(通用6篇)游泳池安全措施及管理制度1游泳池是我会所会员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
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顺利地开展健身运动,满足广大会员健身的需求,保障游泳爱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管理处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3、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会所有权禁止此会员的游泳活动。
4、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5、进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规定:1)听从教练和救生员的指挥。
2)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
3)初学者及幼童在无家长的看护下禁止下水。
4)泳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禁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
5)爱护游泳池的一切设施。
游泳池安全措施及管理制度2为贯彻落实《海口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市旅游安全检查方案》的精神,履行公共场所安全管理职责,维护游泳场所的治安秩序,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结合本场所的实际,特制定游泳池安全管理制度。
1、由本度假村安全负责人、保安员、救生员组成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贯彻有关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法规,规定,承担游泳池的日常安全管理,维护游泳池的日常秩序。
2、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实施水上救护制度,定期培训合格的水上救护人员,准确地判断和发现情况,积极救护游泳人员。
3、游泳馆的救护人员兼管安全,上岗时要切实履行安全管理的职责,劝阻和制止游泳场所内不安全的行为,防止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4、深、浅水区有明显的标志,游泳池周边设有宣传牌、警告牌和管理工作的告示牌,并设有监控系统及救护观察台,救护器材齐备,并有效使用。
5、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和和管制刀具进入游泳池。
6、禁止向游泳人员出售含酒精的饮料,禁止酗酒、醉酒者进入游泳场所。
有关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制度参考(精选10篇)

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制度参考有关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制度参考(精选10篇)在当下社会,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参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制度参考篇11、每位泳客必须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游泳人身安全。
2、游泳池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参观和泳游。
3、本服务中心有深水区泳池一个,水深为1.6米;浅水区泳池二个,水深分别为0.8米和1.2米,请泳客选择适合自己水性的泳池游泳,保证安全;1.4米以下儿童不得进入深水区泳池。
4、饭后、空腹及剧烈运动后一小时内不宜游泳,入水前应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如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避免抽筋等,禁止在池中做任何危险和可能产生伤害的动作。
5、儿童无成人携带,初学者无人看护的,不得下水游泳。
6、酗酒、吸毒者严禁下水游泳。
7、凡患有皮肤病、高血压、心脏病、低血糖、精神病、癫痫病、传染病等病症,以及不适宜水上运动者禁止游泳,如有隐瞒病史者发生事故由本人负责。
8、泳客在泳池场所必须听从教练和安全员的管理和指挥。
9、安全第一,禁止在泳池内跳水、潜水、击水、追逐打闹;10、泳池时,如遇雷雨、闪电,应立即停止游泳,上岸防避。
11、水中活动时,如感有寒意或将有抽筋现象等不适时,应立即登岸休息。
12、场内严禁无理取闹,打架斗殴,流氓滋事。
13、禁止在池内抽烟、便溺、吐痰、搓洗污垢。
14、玻璃器皿和金属铁物等危险品和有碍卫生的物品一律不得带入游泳场内。
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制度参考篇2一、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游泳池是我市市民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
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顺利地开展健身运动,满足广大市民健身的需求,保障游泳爱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1.安全管理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XX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
参考-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为提高场所内紧急救援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建立险自查、隐患自除的自我管理与约束机制,达到降低风险、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本管理规范用以指导和规范本泳池内的紧急救援管理工作。
一:资源
公司为紧急救援管理提供必要的资讯,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紧急救护的培训。
适量和适用的急救、救生设备设施、逃生出口及其醒目的标识;急救药品箱和防毒用品等。
二:应急救援知识:
1、常用电话:火警119医疗救护120
公安治安110交通事故122
注:如何正确拨打120a:拨打120电话后,简要说明患者的大致病情(如神智、受伤部份、伤伤势情况等),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以便医护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b、详细的地说患者所在的位置,最好提供附近比较醒目的标志物,避免走错路浪费抢救时间c、提供联系方法或患者身边的固定电话等,及时保护联络。
2、溺水现场急救法a、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
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b、如果溺水者心跳
呼吸停止,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尤其在心跳后4分钟内实施最为关键具体方法是:a:溺水者仰卧在平实的地面上,救护者的右手掌放在溺水者两乳头与胸骨连线的正中,另一手掌重叠放于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平稳而有规律地按压,深度为4~5厘米。
b:按压至最低点时应稍有停顿,按压频率为l00次/分。
婴幼儿用食、中两指或两拇指重叠下压,儿童可用一手掌根按压,深度为胸腔的1/3~1/2,频率为100次/分。
下压时用力要恰当,以防骨折,以能摸到大动脉的搏动为有效。
一般以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单人按30:2,双人按15:2比例进行。
c、当溺水者心跳、呼吸恢复后,可用干毛巾摩擦全身,自四肢、躯干向心脏方向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120就近送医院救治。
3、外伤止血法皮肤出现伤口后,要严格消毒,消毒后包上消毒纱布,防止伤口感染,消毒时,可用双氧水清洁伤口,冲洗后应涂上红药水或其它外用药。
4、急救注意事项a、不要惊慌失措,操持冷静,迅速判明需要给予救护的人员,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救护措施;b、在周围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不要搬动伤员,避免继续加重患者所受的伤害;c、当发生意外而周围而现场无人,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人来帮助,同时要争取通知有关部门。
d、在救护过程中救护者要保护自己免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