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kla基本建模流程
Tekla钢结构BIM软件教程模块9-Tekla建模(梁梁节点及焊接)

点端板。再任意单击柱(主部件)一处,在菜单区点工具》应用》查询》构件对象,单击柱
上任意一点,橙红色为主部件,次部件为黄色。按Ctrl+R,按住鼠标左键旋转,再次任意单
击柱(主部件)一处,在菜单区点工具》应用》查询》构件对象,单击柱上任意一点,橙红
色为主部件,次部件为黄色,看有没有未焊接的次部件(见右图2);若某次部件不需焊接,
可点击焊接符号,右键单击》删除。又一次查询之,见右图1。
用工具栏“在零件间创建焊接”命令焊接柱、梁上各零件
仍然置1轴线视图于当前视图。单击工具条
中 “ ” (在零件
间创建焊接)。
按Ctrl+4,零部件显示渲染。先单击斜梁②,后用鼠标逐一点选。注意,按状态栏操作,
选取要焊的零件为斜梁(主部件),要被焊的零件是次部件(所有屋面檩托板及其加筋板,
左
移动12.5)(见中图),继续调整位置(点的斜梁③相连的端板 选“通用性”工具栏里“ ”(将工作平面设置为平行于视图平面),再
单击1轴线视图中任一点(见左图),视图中显示X、Y箭头直角符号。 选中与斜梁②相连的端板,鼠标右击,选择性复制》镜象,依次从上往下
用工具栏“ ” (对齐零件边缘)命令切割梁梁节点处多余部分
切换至1轴线视图。单击工具条
中“ ”
(对齐零件边缘),从右下至左上框选住要切割的部分,见左图;
按照下中图选起第一点(左端板左上角处),移动鼠标竖直往下拖单击
任意一点,显示如图右。右键单击视图,出现活动窗口,左键单击「中断」,
关闭对齐零件边缘命令。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局部模型 —梁梁节点
用工具栏“创建梁”命令创建板。
双击工具条
中 “ ” (创建梁),出现
tekla教程

tekla教程Tekla教程: 创建模型和导入结构1. 创建新的Tekla模型首先,打开Tekla Structures软件。
在软件的起始页面上,选择"新建模型"选项。
接下来,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存储位置,并为模型命名。
点击"确定"按钮。
2. 设置工作环境在模型创建成功后,Tekla Structures会自动打开"任务管理器"窗口。
在此窗口中,可以管理和跟踪所有与模型相关的任务。
为了简化界面,可以关闭窗口顶部的"任务栏"。
3. 导入现有结构如果有现有的结构需要导入到模型中,可以使用Tekla Structures的导入功能。
首先,选择菜单栏上的"文件"选项,然后选择"导入"。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导入的文件,并确认导入选项。
4. 创建结构元素在模型中创建结构元素十分简单。
选择工具栏上的相应工具,如"柱子"、"梁"或"板"。
然后,在模型中点击鼠标左键来放置该元素。
可根据需要,通过拖动鼠标来定义元素的尺寸和位置。
5. 编辑结构元素一旦创建了结构元素,可以随时对其进行编辑。
选择要编辑的元素,然后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
在属性窗口中,可以修改元素的尺寸、材料和其他属性。
6. 添加连接和固定支撑在模型中,可以添加连接和固定支撑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选择工具栏上的"连接"或"固定支撑"工具,然后在模型中点击鼠标左键来放置这些元素。
7. 创建装配和构件清单在Tekla Structures中,可以轻松创建装配和构件清单。
选择菜单栏上的"输出"选项,然后选择"装配"或"构件清单"。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包含在清单中的元素,并设置输出选项。
Tekla基本建模流程

Tekla基本建模流程一、作业流程1、设置轴线;2、设置或建立工作视图;3、3a产生初步布置图;建立主构件、次构件;4、建立节点或细部;5、执行编号;6、修改布置图,产生构件图及零件图;7、产生报表;8、输出CAD图档或PDF档。
二、注意事项1、设置轴线:a、依据设计图详细正确判读每一相邻轴线距离并遵照XSTEEL 软件轴线设置,键入正确数据建立之。
b、检查动作:输出一初步之轴线平面布置图并标注轴线距离或高程,打印图面并检查数据及轴线名是否正确。
c、事前准备:详细阅读设计图,对于较不明确处要仔细推敲演算。
2、设置或建立工作视图:a、选用适当之视图属性设置,运用XSTEEL格子线视图功能产生所有相关之主要工作视图,或自行设置条件,产生无法自动生成之工作视图。
b、检查动作:①检查视图属性设置是否合适。
(含过滤条件是否设置合理)②查看工作视图命名是否正确。
③查看视深是否正确。
④查看平面与立体设置是否恰当等。
c、事前准备:①详细阅读设计图各平立面之最大纵深以利选用适合之视深数据。
②判断平立面欲表达之构件内容以利布置图之调用。
3、建立主构件:a、详细阅读设计图所有构件规格、材质、位置、高程、工作点表面处理等重要信息,按规格大小、类别等因素排序,再设定素材代号以利模型之输入;输入时一般要须遵守构件与零件编号原则且接由左而右、由下而上之方向要求绘制。
b、检查动作:有混凝土楼板梁工作点须依T.O.C.条件设置T.O.C—T.O.S距离为其深度方向之数据(一般采后部设置),工作点如在T.O.C.高程,则工作视图上点勿关闭可随时检查该梁是否位于工作面上,其深度方向距离查阅深度方向设置即可得知。
对于同一平面参数相同时更易于控制与修改,如该平面上有特殊不之深度时操作者须特别于相阅数据予以注明并熟记以利后续修改时更能熟记差异性,避免过多的返工。
构件输入完毕后产生布置图检查,并配合各式报表抓取数据排序快速校核。
c、事前准备:详细判读设计图中各相关数据差异性,并针对差异性思考合适对策,利于日后变更修改等操作。
tekla的使用流程

Tekla的使用流程1. Tekla简介Tekla是一种三维建模软件,用于建筑和工程设计领域。
它提供了一整套功能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
本文将介绍Tekla的使用流程,帮助用户了解如何使用这个强大的软件。
2. Tekla的安装与配置在开始使用Tekla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软件的安装和基本配置。
下面是Tekla的安装与配置步骤:•下载Tekla软件安装包•运行安装程序,并按照提示进行安装•配置Tekla的基本设置,包括单位、语言等•完成安装和配置后,打开Tekla软件,进入主界面3. Tekla的模型创建在Tekla中,用户可以创建三维模型,以便进行建筑和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分析。
下面是Tekla的模型创建步骤:•在主界面上,选择“模型”选项卡•选择“新建模型”命令,创建一个新的模型文件•在模型文件中,可以添加建筑元素,如柱子、梁、楼板等。
可以选择预设的元素,也可以使用自定义元素•进行建筑元素的定位和调整,以适应具体的设计要求•添加附属信息和属性,如材料、尺寸等•保存模型文件,并进行必要的备份和版本管理4. Tekla的模型编辑与修改一旦创建了模型,用户可以对其进行编辑和修改,以便满足具体的设计和构建要求。
下面是Tekla的模型编辑与修改方法:•选择“编辑”选项卡,进入模型编辑模式•使用编辑工具,如移动、旋转、缩放等,对模型元素进行修改•添加或删除模型元素,以满足设计要求•修改模型元素的属性,如材料、尺寸等•保存修改后的模型,并进行必要的备份和版本管理5. Tekla的模型分析与优化除了模型的创建和编辑,Tekla还可以进行模型的分析和优化,以确保设计的可靠和高效。
下面是Tekla的模型分析与优化步骤:•选择“分析”选项卡•使用分析工具,如强度分析、位移分析等,对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模型的优化和改进。
可以增加材料、增加支撑等•保存分析和优化后的模型,并进行必要的备份和版本管理6. Tekla的输出与分享完成了模型的创建、编辑和分析后,用户可以将模型输出为多种格式,并与其他人员进行分享和沟通。
Tekla钢结构BIM软件教程-Tekla建模(柱底板上螺栓、垫片、加筋板等)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局部模型 —梁柱节点
用工具栏“创建梁”命令创建板。
双击工具条
中 “ ” (创建梁),出现
“梁的属性”对话框,修改如下,在“截面型材”里用键盘输入
PL200*25,在“梁的属性”对话框里,点「修改」、「应用」。
按照下左图选起第一点(柱右翼缘板左前角点),移动鼠标竖直往下拖,
画梁柱节点的与斜梁相连的端板 选“通用性”工具栏里“ ”(将工作平面设置为平行于视图平面),再
单击1轴线视图中任一点(见左图),视图中显示X、Y箭头直角符号。 选中与柱相连的端板,鼠标右击,选择性复制》镜象,依次从上往下竖直
地单击与柱相连的端板右边两点,在“复制-镜像”对话框点「复制」、 「确认」 (见右图)。
滚动鼠标中键放大视图。
用
(创建多边形板)命令画柱筋板。
双击工具条
中 “ ” (创建多边形板),出现
“多边形板的属性”对话框,修改如下,在“截面型材”里用键盘输入
PL8,在“多边形板的属性”对话框里,点「修改」、「标水平
地往左或右拖至柱腹板一侧与柱翼缘板相交的另一点处单击之,再垂直向
「确认」。
在 打开情况下,先选中与柱相连的端板,后选中与斜梁相连的端板,再按鼠标中键, 选取与斜梁相连的端板左端中点作为第一点(此点必须选正确),第二点为鼠标水平移动 的任意一点(最后出现垂足时单击之)(注意,此方向为绘图人自己设定的螺栓X向),见 左图; 双击任意一螺栓,出现 “螺栓属性”对话框,修改位置里的“旋转”为“顶面” (见中 图),修改完毕后,在“螺栓属性”对话框里,点「修改」、 「应用」、「确认」,视图
下移动鼠标,在键盘上输入“97”,按“Enter” ,再水平往右或左拖,
在键盘上输入“284”,按“Enter”,并按鼠标中键封闭,且分别双击两
Tekla钢结构BIM软件教程-Tekla建模(基础操作)

轴线设置 轴线磁性开关的使用 当建模后,总体布置需要改变时,使用轴
线磁性开关,可使轴线产生磁性,轴线移动时 将带动其上的柱子一起移动,这将大大地提高 建模速度。
1. 双击轴线,弹出轴线属性对话框; 2. 在“磁性轴线面”后的选框内打“√”号 ; 3. 假设修改坐标Y的12000为18000; 4. 点击“修改”按钮,可看到柱子随轴线 一起移动了,见下图。
注意:模型名中不要使用特殊的字符 ( / \ ; :| )。
新建文件夹
2、视图类型选择方面的更改
默认情况下渲染所有模型视图。 如果您要使用线框,请通过工具 > 选项 > 高级选项 >
模型视图,将高级选项 XS_ENABLE_WIRE_FRAME 设 置为 TRUE。 渲染的视图: 自动杆件选项在显示对话框中不可用。 线框视图: 视图类型选项可在视图属性对话框中找到,您可以将视图 类型设置为渲染或线框。 自动杆件选项可在显示对话框中找到。 渲染视图和线框视图: 已从视图菜单中删除命令创建缩放窗口。 您可以使用缩 放命令放大和缩小替代创建缩放窗口。
默认切割部件中短的部 分
切割线两端选中的部件 使用多边形切割部件 部件切割
点 捕捉到点和栅格线交点。 端点 捕捉到线、多义线线段和圆弧的端点。 中心 捕捉到圆和圆弧的中心。 中点 捕捉到线、多义线线段和圆弧的中点。 交点 捕捉到线、多义线线段和圆弧的交点。 垂直 捕捉到与另一个对象形成垂直关系的对象中的点。 最近点 捕捉到对象中最近的点,如部件边缘或线上的任何点。 延长线 捕捉到对象的延伸线 捕捉到任何位置。 参考点 您可以选取对象参考点,即具有控柄的点。 几何点 您可以选取对象中的任何点。 三维 Tekla Structures 在三维空间选取位置。 视图平面 Tekla Structures 将所选取的位置投影到视图平面。 自动 在透视视图中,此选项的作用与三维选项相同。在非透视 视图中,此选项的作用与视图平面选项相同。
Tekla基本建模流程

Tekla基本建模流程一、作业流程1、设置轴线;2、设置或建立工作视图;3、3a产生初步布置图;建立主构件、次构件;4、建立节点或细部;5、执行编号;6、修改布置图,产生构件图及零件图;7、产生报表;8、输出CAD图档或PDF档。
二、注意事项1、设置轴线:a、依据设计图详细正确判读每一相邻轴线距离并遵照XSTEEL 软件轴线设置,键入正确数据建立之。
b、检查动作:输出一初步之轴线平面布置图并标注轴线距离或高程,打印图面并检查数据及轴线名是否正确。
c、事前准备:详细阅读设计图,对于较不明确处要仔细推敲演算。
2、设置或建立工作视图:a、选用适当之视图属性设置,运用XSTEEL格子线视图功能产生所有相关之主要工作视图,或自行设置条件,产生无法自动生成之工作视图。
b、检查动作:①检查视图属性设置是否合适。
(含过滤条件是否设置合理)②查看工作视图命名是否正确。
③查看视深是否正确。
④查看平面与立体设置是否恰当等。
c、事前准备:①详细阅读设计图各平立面之最大纵深以利选用适合之视深数据。
②判断平立面欲表达之构件内容以利布置图之调用。
3、建立主构件:a、详细阅读设计图所有构件规格、材质、位置、高程、工作点表面处理等重要信息,按规格大小、类别等因素排序,再设定素材代号以利模型之输入;输入时一般要须遵守构件与零件编号原则且接由左而右、由下而上之方向要求绘制。
b、检查动作:有混凝土楼板梁工作点须依T.O.C.条件设置T.O.C—T.O.S距离为其深度方向之数据(一般采后部设置),工作点如在T.O.C.高程,则工作视图上点勿关闭可随时检查该梁是否位于工作面上,其深度方向距离查阅深度方向设置即可得知。
对于同一平面参数相同时更易于控制与修改,如该平面上有特殊不之深度时操作者须特别于相阅数据予以注明并熟记以利后续修改时更能熟记差异性,避免过多的返工。
构件输入完毕后产生布置图检查,并配合各式报表抓取数据排序快速校核。
c、事前准备:详细判读设计图中各相关数据差异性,并针对差异性思考合适对策,利于日后变更修改等操作。
tekla入门篇第一章新建和打开模型

tekla入门篇第一章新建和打开模型想要学好tekla这个软件,单靠学习软件本身是无法办到的。
必须对钢结构深化这个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个软件。
钢结构深化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说白了,就是如何将钢厂出来的原料通过合理的管理加工运送到现场,并且组装成建筑物就可以了。
那么如何通过tekla来管理这个流程,这才是tekla软件本身的优势。
听哥一句话,软件只是一个工具,而你才是使用工具的人。
好啦,闲话少说,图解tekla第一步,如何生成一个新项目。
首先当然是打开软件啦然后弹出这个对话框注意哈,环境要选China,配置要选完全。
等你有一定的基础后再研究其他的选项。
当然后面哥会一点儿点儿的告诉你们的。
然后,进入软件。
会弹出一个欢迎对话框。
新建模型就选 1 打开模型就选 2如果你打开的时候没有这个对话框,那么就是有人点击了“启动时不要显示”的这个选项啦。
没关系,点击左上角的这个工具栏上的按钮左边第一个的是新建一个项目,第二个是打开一个项目先说新建一个项目。
点击后就出现下面这个对话框“1”是项目文件保存的地方。
“2”是这个项目的名称我一般工作的时候习惯在名称后面加上日期和作业者的姓名简写。
“3”选择单用户。
tekla的优势是在于多用户操作,这是其他好多钢结构软件做不到的地方。
以后我们会讲解如何进行多用户的管理。
现在还请初学者选择单用户哦。
然后“确认”你就会发现原先软件灰色的按钮都变成彩色的喽。
这样一个新的项目就创建完成了。
一定要记得保存哦。
保存了这个项目后我们到它的保存路径下看一下,看看tekla都干了写什么这个对以后的工作很重要哦。
看到没这个就是刚才我们新建的项目。
然后打开看看里面竟然有这么多东西。
这个文件夹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的用到,记住这个叫“工程文件夹”所以以后我们打开一个项目,其实是打开了一整个“工程文件夹”。
从而通过tekla这个软件来对这个文件夹进行管理哦。
然后我们关掉软件。
记得保存重新打开软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kla基本建模流程
一、作业流程
1、设置轴线;
2、设置或建立工作视图;
3、3a产生初步布置图;建立主构件、次构件;
4、建立节点或细部;
5、执行编号;
6、修改布置图,产生构件图及零件图;
7、产生报表;
8、输出CAD图档或PDF档。
二、注意事项
1、设置轴线:
a、依据设计图详细正确判读每一相邻轴线距离并遵照XSTEEL 软件轴线设置,键入正确数据建立之。
b、检查动作:
输出一初步之轴线平面布置图并标注轴线距离或高程,打印图面并检查数据及轴线名是否正确。
c、事前准备:详细阅读设计图,对于较不明确处要仔细推敲演算。
2、设置或建立工作视图:
a、选用适当之视图属性设置,运用XSTEEL格子线视图功能产生所有相关之主要工作视图,或自行设置条件,产生无法自动生成之工作视图。
b、检查动作:
①检查视图属性设置是否合适。
(含过滤条件是否设置合理)
②查看工作视图命名是否正确。
③查看视深是否正确。
④查看平面与立体设置是否恰当等。
c、事前准备:
①详细阅读设计图各平立面之最大纵深以利选用适合之视深数据。
②判断平立面欲表达之构件内容以利布置图之调用。
3、建立主构件:
a、详细阅读设计图所有构件规格、材质、位置、高程、工作点表面处理等重要信息,按规格大小、类别等因素排序,再设定素材代号以利模型之输入;输入时一般要须遵守构件与零件编号原则且接由左而右、由下而上之方向要求绘制。
b、检查动作:
有混凝土楼板梁工作点须依T.O.C.条件设置T.O.C—T.O.S距离为其深度方向之数据(一般采后部设置),工作点如在T.O.C.高程,则工作视图上点勿关闭可随时检查该梁是否位于工作面上,其深度方向距离查阅深度方向设置即可得知。
对于同一平面参数相同时更易于控制与修改,如该平面上有特殊不之深度时操作者须特别于相阅数据予以注明并熟记以利后续修改时更能熟记差异性,避免过多的返工。
构件输入完毕后产生布置图检查,并配合各式报表抓取数据排序快速校
核。
c、事前准备:
详细判读设计图中各相关数据差异性,并针对差异性思考合适对策,利于日后变更修改等操作。
3a产生初步布置图:
a、依据项目特性设置相应条件之图纸属性及图纸视图属性,产生布置图;布置图产生须考虑视深之控制、图面比例、图面布局、字体大小、线条颜色、图签、注解、规格表、图标签、方位符号等细节之设置是否搭配合理适当。
b、检查动作:
须确实与设计图相应数据仔细核对,并依据正确校核方法将正确、不正确及须修正数据标示于图面中,如有不明确之部位须要求再产生更多的剖视图,利于视图。
c、事前准备:
详阅设计图并以各别颜色予以区分,方便日后视图,对于较细微处应自行将其放大打印作为自己的工作数据保证工作能较有效率的完成。
4、建立节点或细部:
a、使用XSTEEL各节点程序将已归类之节点数据设置成节点应用参数并储存,方便点选应用;如不能一次性由程序直接完成之节点或细部,则选用较接近之节点式样处理再进一步修改或设定成自定义节点再行点选应用。
操作时须保证相同的接头能运用同一节点参数,
提高正确性,并利于变更修改。
b、检查动作:
①产生节点布置图校对主结构之节点编号是否设置正确;另须保证相应之节点编号之设定与设计图一致,所有同编号之节点参数全部一致。
②执行碰撞校核。
③零件图面检查。
④报表检查。
c、事前准备:
①对于各式节点设定代码并结合素材编号设定节点号。
②节点号之参数须建档并校核保证内容百分百正确才可使用。
③另对于节点交互影响者,须更加分析其变化将产生的各种变化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节点调整之可行性。
5、执行编号:
a、编号方式于建模准备前已先定案,但在编号之前仍可调整,但所有作法须配套否则图纸会体系混乱,须慎重执行。
①以XSTEEL内定编号方式执行编号,多物可同一号,一物数量可不只一件,但编号位置较无次序性,其控制流程较为单纯。
②以名称字段设定为构件编号者,编号执行时名称参数不作判断与编号比对,可一物一号,相应使用之图纸模板;报表模板须配合使用,其余条件与ASSEMBLY POISION字段设定为构件编号方法相同。
③对于设置并修改时之编号较为复杂,须整体考虑。
有时编号须
先部份取消编号重编,构件图会随此作法相应变更,故不可草率处理。
b、检查动作:
随时有备份观念及良好档案管理之能力,对于前后版本变化要全面掌握;变化后亦要对变化之部份加以整理,作成数据或提供给业主控管相对应之工作。
c、事前准备:
①严谨了解编号体系及其相应作法。
②对于设计变更须有正确了解后方可修正。
③对于修改后之结果要具备预判之能力,如结果差距甚大须检讨是否方法错误,宁可重改也不应冒然进行下一步骤。
6、修改布置图,产生构件图及零件图:
a、使用XSTEEL软件,2D处理之图面须充分运用其属性设置功能,将需要使用之属性规划保存或有效运用克隆功能产生构件图。
处理调整编号尺寸、线型、颜色、记号等须有整体性;对于个别内容须在满足基本条件下尽快设定完成,切忌于单一向上打转,造成时程延误。
b、检查动作:
①个人部份仍须按校核要求落实自校的动作,自校须掌握要领及进度;对于复杂构件须百分百校核。
②CHECK组人员作二次校核,期能检查出图者不易发现之问题。
③主管重点局部检查及个别抽检,零件图须全面检查可保证显而易见之问题不会发生,确保项目达到百分百质量。
c、事前准备:
①运用报表统计相似构件或掌握各项信息严谨理解工作内容。
②作好各项图纸设定,事前工作会议对于作业事项统一要求。
③作成首份样本图面供他人参考。
7、产生报表:
a、①报表之产生须运用正确之模板及精确之过滤选择,各式报表相互有关联性者须校核,可进一步确保提出数据之正确性。
②依据业主要求产生相应报表文件,并妥善保管。
b、检查动作:
①模型选择之内容数量须清楚了解莫过于自信依赖软件而忽略该注意的事项,如构件总数、总重量、分段、分区与总合抓取之数须一致。
②不同之过滤方式得出之结果相互比较保证万无一失。
c、事前准备:
①将先前步骤所得数据准备好与之比对。
②对已知之条件重复校核。
③充分了解各式报表之产生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8、输出DWG、DXF及PDF文档:
a、设定或运用适合的驱动程序产生相应数据。
b、检查动作:各式图样至少抽样检查一次。
c、事前准备:对于相应转换方法能事先演练至熟练程度,对于不同程序转换充分了解作业流程及操作动作,以期能迅速成功转换或修
正。
结构图纸基本构成:
2、结构图。
1、封皮
2、目录
3、技术说明
4、基础平面图
5、基础详图(含防撞墙大样图、防撞墙门柱、地梁配筋图。
配筋图也可以用平面表示法放在基础平面图中)
6、结构平面图(可用对称表示法一面表示梁、柱等主结构,一面表示檩条、拉条、支撑、隅撑)
7、吊车梁平面图
8、结构立面图(不赞成单做垂直支撑立面图)
9、钢结构组合大样图(也有叫立面图、也可以将节点放于此图)
10、柱详图、梁详图、吊车梁详图、檩条详图及量表、支撑详图、吊车及屋面爬梯详图。
图纸是技术语言,是把设计者意图完整的传达给图纸使用者。
小说是文学语言,讲话是口头语言... ...,语言要求简单易懂、雅俗共赏。
图纸是否能让使用者完全看懂,画图人要站在用图人角度去设计,画好图标准之一是用图人不找设计者。
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决非几年时
间就能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