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和应急反应

合集下载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范本(5篇)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范本(5篇)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范本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

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医务科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医院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1洛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

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公共安全、生产、生活和环境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需要迅速处置和采取应急措施的事件。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以便对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和应急处置。

一、特大型突发公共事件。

特大型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全国性应急处置和国际合作的突发公共事件。

特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一旦发生特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应立即启动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力量进行综合处置。

二、重大型突发公共事件。

重大型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地区性、行业性或群体性利益造成严重影响,需要跨部门、跨地区协同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重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引发严重社会动荡、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对当地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一旦发生重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应当及时启动地方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地方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三、较大型突发公共事件。

较大型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个别单位或区域内的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需要专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较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导致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当地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一旦发生较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应当立即启动单位或地方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地方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四、一般型突发公共事件。

一般型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个别单位或区域内的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需要专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一般型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引起局部范围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当地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一旦发生一般型突发公共事件,应当及时启动单位或地方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地方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制度范本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制度范本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公共卫生事务涉及全社会的利益,对于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一个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将极大地提高应对危机的效率和效果。

本文将提出一个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制度的范本,以期对设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二、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1.制定一个具体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构,由政府主导,参与者包括卫生、应急、交通、安全、外交等部门,构成多部门合作体系。

2.应急管理机构设有办公室和多个专业分工的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负责不同阶段或不同方面的任务,保证应急响应迅速有效。

三、公共卫生事件等级分类1.划分公共卫生事件的等级,如一级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便统一管理和响应。

2.每个等级应明确定义、响应措施、责任部门等内容,保证在应对不同级别事件时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措施。

四、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1.制订包括常态化和应急情况下的危机管理预案,对常见的公共卫生事件及突发事件进行充分预案设计和演练。

2.预案内容包括生产总责人、信息报送渠道、预警信号发布、资源协调与调度、信息沟通等,确保各方协同作战、信息畅通。

五、资源保障和管理1.制定资源保障的需求清单和储备计划,包括医疗器械、药品、防护用具等,确保在应急时能够快速得到补充和运用。

2.设立资源管理机制,建立资源信息库和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协同配合度。

六、定期演练和评估1.每年定期组织公共卫生应急演练,包括模拟不同类型的公共卫生事件,检验应急预案和机构的响应能力。

2.对每次演练的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完善机制和预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结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的范本可能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但始终保持着全局性、便捷性和协同性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控和处置能力。

三基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应急处理-2022年学习资料

三基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应急处理-2022年学习资料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病例 未超过10例。-2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 未出现死亡病例。-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7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 病,扩-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 上的县(市)。-8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9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 出-性禽流感疑似病例。-现人员死亡。-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 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 上市(地)-亡病例。-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周内发病3 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上,或死亡5人以上。-地,有扩散趋势。-12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5乙类、 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染或死亡。-平2倍以上。-1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门认定的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未造成扩散。
突发谷共卫生事件的监测-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种类-1传染病监测-2不明原因疾病和可能引起暴发流行的疾 及其相关症状等的监测-3卫生监测:-食品卫生(如食品、食源性疾病)-环境卫生(如水源污染、公共场所环境、环 中有毒有害物质)-职业卫生(如职业病、工作场所)-放射卫生(如放射源)-学校卫生(如饮水系统、食堂、运动场 等)-社会因素、行为因素等的监测-4境外传染病、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和染疫食品等的监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

一、应急预案启动制度(1)医院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公众健康的程度、受事件影响的范围等,遵循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响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预警级别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权限、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

(4)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等。

二、现场医疗救援制度(1)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公共事件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技术研究,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应急现场检伤分类工作,到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首先对伤病者进行及时有效有检查、处置,根据现场检伤结果将伤病者分为四类,标示不同的醒目颜色,分别为:危重患者,标红色,优先处置;重症患者,标黄色,次优先处置;轻症患者,标绿色,延期处置;濒死或死亡者,标黑色,可暂缓处置。

(3)现场医疗救援,包括抢险救护(将伤员从危险的环境中解救出来)、现场急救(对危重伤病员立即进行现场救治)、伤病员转动(及时、安全、合理地疏散到有条件的医院)等。

(4)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求援知识普及工作,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

在广泛普及医疗求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枣阳市鹿头镇吉河中学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等级确认与划分根据〈国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教育行政部门空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1、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等达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2、学校实验室保存的烈性病菌株、毒株、毒种等丢失;3、发生在学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及报告管理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及报告管理要求
❖ 报告要求:
– 体现快速 – 项目简单 – 描述事件概况 – 附件可以没有
➢ 进程报告
❖ 报告内容: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
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 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
❖ 报告要求:
• 报告次数不限 • 附件信息必不可少 • 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 • 反应疫情的动态(新) • 特别重大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 ➢多元化 ➢群体性或公共性 ➢综合性和系统性
➢意外性 ➢频发性 ➢危害性 ➢国际性
主要内容-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判定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条 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 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 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
报告程序
发现 突发 公共 卫生 事件





所在

地的

专业


机构



网络 直报
同级 卫生 行政 部门
本级 人民政府
达到 标准
上一级卫生 行政部门
调 查
未达到 标准
采取措施
作为一般 事件报告
报告内容-1
✓ 事件基本信息
– 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 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 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 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全球首次发现,短期内不断出现病例或出现死亡; ?我国首次发生具有较强传染性和较高死亡率的传染 病,病例数不断增加或范围不断扩大; ?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天花、脊灰野毒株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应急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应急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应急处置一、工作目标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预防工作。

(2)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3)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各级应急处置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责任主体、程序和措施。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3)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工作机制,确保各级职责明确、协同配合。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

(2)优化应急处置流程,简化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3)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确保各级部门、单位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设立应急处置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协调、信息收集、报告汇总、预案制定等工作。

3、成立专家咨询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4、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和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5、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包括值班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物资保障制度等。

6、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各级应急处置工作人员到位、职责明确、工作有序。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和完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标准和规范,定期开展卫生检查和监测。

(2)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的卫生监管,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3)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供水安全。

《预防医学》第二十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预防医学》第二十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专家组的组成和职责
1.专家组的组成 2.专家组的主要职责 3.专家会商
三、应急处置的组织及职责
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的职责和分工
1.医疗机构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卫生监督机构
四、现场调查与病因分析
核实与判断
1. 核实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出专业人员。 2. 判断 根据核实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群 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否存在。若确认疫情存在, 应对其进行初步判断,并制定初步的调查方案 和控制措施。
对电离辐射事故评价
二、工作人员应急照射的剂量控制
应急照射(emergency exposure) 异常照射的一种,指在发生事故 之时或之后,为了抢救遇险人员,防 止事态扩大,或其他应急情况而有计
划的接受的过量照射。
二、工作人员应急照射的剂量控制
1. 应急照射必须事先经过周密计划,由本 单位领导及防护负责人批准。参加应急 的人员是受过专门培训或熟悉情况的专 职人员,一生中只限于一次。 2. 应急人员在一次应急事件中的受照剂量 不得超过一定剂量当量水平。 3. 为了抢救生命或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 有必要接受高于上述剂量时,应由上级 主管部门根据本标准所列电离辐射的生 物学效应,权衡利弊做出决定。
一、电离辐射事故的放射防护
对电离辐射事故进行干预所遵循的防 护原则
1 . 为避免发生非随机效应,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限 制个人的受照剂量,使之低于可引起非随机效应 的剂量阈值。 2 .应限制随机效应的总发生率,使其达到可合理做 到的尽可能低值。 3 .采取任何一种防护对策时,应进行最优化的判断 和权衡。
七、防护措施
防护服的分类
A级防护:能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
B级防护:适用于环境中的有毒气体(或蒸汽)或其他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期,陕西省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 名新生儿沙门菌感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003年我国霍乱疫情分布
病例数 6000 5000 400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全 国 HIV/AIDS报 告 流 行 趋 势 (1985-2000年 )
AIDS HIV
3000
2000
1993年3月,某市医院14名新生儿柯萨 奇B型病毒感染,10名死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柯 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
1998年,某市妇儿医院发生166名产妇 手术切口的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18例 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液感染。
在美国,医源性感染已 经成为第四位死因 (Wentzel,1993),导 致每年88000病人死亡 (MMWR,200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 寒沙门菌暴发流行,55人发病,23名 死亡;
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志贺痢疾杆菌 暴发,26人感染,10名死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高桥乡井喷事件
2003年12月23日,22:35,中国石 油四川石油管理局所属的罗家16# 井突然喷出含有大量硫化氢气体 的天然气;
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从井 口喷出30余高;
16#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乡晓阳 村;开县距重庆市337公里,公路 条件差;高桥镇距开县县城约60 公里;高桥镇距晓阳村直线距离 约500米;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和特征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的确定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管理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处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特征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主要是指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 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 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 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矿井周围有2个村落,最近的住户 距井口不到100米;
村民听到了井喷发出的声音,多 数村民不以为然;
就诊的患者表现为眼烧灼、疼 痛,皮肤化学性烧伤,呼吸系统 刺激症状以及神经系统兴奋、抑 制的表现;
现场救援工作共持续了近4天。事 件造成65000人撤离疏散、10000 人到医院就诊、 2142人住院治 疗、243人死亡;
2003年11月,武汉东风造纸厂氯气泄漏,48人中毒; 2004年3月,福建建甄市130人氯气中毒; 2004年4月16日重庆市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造成7人死
亡,15万人疏散; 2004年4月20日南昌氯气泄漏,造成22人中毒; 2004年4月20日北京怀柔氰化钠泄漏,造成18人中毒,3人
1000
0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AIDS 1 0 2 0 0 2 3 5 23 29 52 38 126 136 230 224

HIV 4 1 7 7 171 297 213 256 251 502 1515 2611 3217 3170 4447 4910
其中,仅2名为钻台上的工作人 员;死亡在送往医院途中和医院 中的患者为10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毒气泄漏、环境污染
内蒙古乌海市钠厂2002年10月氯气泄漏造成3000余人中 毒,1人死亡;
内蒙古乌海市钠厂2003年11月再次氯气泄漏,造成5000余 人中毒;
卫生部
传 入 期 Entry Phase 扩 散 期 Expansion Phase
增 长 期 Rapid Spread Phas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逐年扩大
1985年
1995年
1989年
1998年
卫生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分 级管理及应急反应(处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1.突发性和意外性:突发事件虽然存在着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从公共卫生角度考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直接影响到 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需要紧急应对的公 共卫生事件,包括生物、化学、核和辐射 恐怖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 因疾病、严重的中毒事件、影响公共安全 的毒物泄露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影响 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 公众健康事件等。
前言
照请 片大 !家
首 先 观 看 几 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002年底到2003 年上半年,我国 24个省、自治区 和直辖市暴发了传 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严重急 性呼吸道综合征)。
死亡。 2004年5月14日,太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急性食物中毒发病情况
频次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事件数 中毒人数 死亡数
1998 55
5836 88
1999 97
4999 103
2000 150 6273 150
2001 185 15715 146
2002 454 11572 68
2003 379 12876 323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医院内感染(NI)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 个国家55所医院的NI现 患率调查,平均8.7%的 住院病人发生NI,NI发 生率最高的是东地中海 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分别 为11.8%和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