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题.pptx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专题复习ppt课件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专题复习ppt课件
9
典例精选 A选择题
虽然用选择题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语 文水平已经渐渐显得落后和呆板,但在 文化常识这一块却发挥它独有的优势, 那就是:灵活方便、包容广泛。
10
Hale Waihona Puke 这种考题,其知识容量同样可以包含得 非常广泛,一个选择项可以看作是一个小题, 可以考查许多方面,体现出极高的效率。在 一些例子中,它既可涉及到了中国诗歌和小 说,也能考查到外国名家名著;在时间上, 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除了考查除作家 作品的对应关系外,还会注意到作品的文体 分类,时间的先后顺序等。
13
B填充题
在形式上比较传统,但在内容上已 经有了较大的变化,新的趋向是不再简 简单单地就一般记忆性常识来考查学生, 而是深入到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灵活 理解的方面,侧重考查对作品的阅读与 分析。
14

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 是: 鲁智深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 要人物是: 刘备、曹操 。 3、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所写长篇 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的主人公,他的精 神鼓励了千千万的读者。
5
6、完成下列题目。 ①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
②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句①是根据《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 (战
役)“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句②出处中的“左迁”是贬指官或降职

6
考点破译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 学和文化常识的基本要求是:中学生能“了 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 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松我们就会想起“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八 文学文化常识 课件(共76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八 文学文化常识 课件(共76张PPT)

导析:D 何大学问是小说《蒲柳人家》中的一位人物,是虚构的,不 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运用写实的笔法来表现的人物。
4.(2023滨州)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我们在初中 课本上学过他的《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卜算子·咏梅》 《水调歌头》《定风波》。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 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和韩 愈的《马说》。 C.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 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 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 联、颔联、颈联、尾联。
导析:C “古稀”指“70岁”,“知天命”或“半百”指的才是“50 岁”。
(时间:25分钟 满分:40分)
1.(2023齐齐哈尔)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其主要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 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蛾眉”指女子。 C.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 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 支。 D.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吉檀迦利》《致大海》等。
专题八 文学文化常识
课标导航
考查角度 命题方向 字积累
与梳理

中考必考文学常识汇总(2020年整理).pptx

中考必考文学常识汇总(2020年整理).pptx

3. 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 是一 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4. 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 为他 和其弟子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一、中国文学
中考文学常识汇总
㈠先秦 1. 孔子(名丘,字仲尼。)《论语》十则孔子是我国历史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
名《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 8.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骚体
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孟浩然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有“诗仙”之称。
艺术上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4.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诗圣 杜甫代表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被称为“诗史”。"三吏"."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岑参 边塞诗人:以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为代表,题材多反映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风格悲壮宏伟,笔势豪健。
王维 字摩诘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湾 李贺 字长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阿房宫赋》《泊秦淮》等。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唐代诗人。《夜雨寄北》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以清丽精炼的语言,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使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学常识课件 (共30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学常识课件 (共30张PPT)
17年: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其长 篇小说代表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 馆》等
18年: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其作品大多以话动剧物 为主角,借动物嘲讽人性的缺点,影射社会现实,代表
作有《丑小鸭》《农夫和蛇》《小美人《鱼伊》等索。寓言》
19年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
(2)10-14年: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文学常 识(07年),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15年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
(4) 16年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17-19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三)内容分析
• 我省近些年的考题涉及内容: 1、 (考作家)
李清照,唐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的代表人 物之 一,她的词大多收在《漱玉词》中。(2011) 2、(考人物形象)
节日
时间
主要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贴春联、挂年画、拜年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赏花灯、吃汤圆
寒食节
清明前一二日
禁烟、冷食、念介子推
清明节 端午节
农历三月上半月 农历五月初五
扫墓、踏青郊游 赛龙舟、吃粽子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穿针乞巧、拜织女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腊八节
农历九月九 农历腊月初八
• 8(考文化常识)
• 古人把山的北面、水的南岸叫作“阴”, 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如“阴 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本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河阳”指黄 河北岸。(2018)
•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 ”,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 称为“重阳”(2019)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 课件(共71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   课件(共71张PPT)
2.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 怀古》。 3.《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 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 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我们学过的《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3.《孟子》,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 公四孙书丑:等《人论共语同》编《著大的学。》孟《子中,庸名》轲《,战孟国子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 称为“亚圣”。教材篇目涉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
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1 数据透视 知识梳理
一、教材重点文学常识梳理 二目导航
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返回知识梳理 返回栏目导航
一、教材重点文学常识梳理
(一)重要作家作品梳理
(二)古代重要的文体知识
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返回知识梳理一 返回知识梳理 返回栏目导航
1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夜雨寄北》《贾生》《无题》。 15.范仲淹,字希文, 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我们学过他的 《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 16.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7.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我们学过他的《卖油翁》《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醉翁亭记》。 18.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我们学过他的《爱莲说》。 19.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 的《登飞来峰》。

中考语文专题五 : 文学、文化常识 课件(133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五 :  文学、文化常识 课件(133张PPT)
6
【楚辞】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后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 等人所创作的新诗体。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 的楚辞注本,共17篇。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后 世称此种文体为“骚体”“楚辞体”。
(2)儒家经典。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属浪 漫主义豪放派。
18
【杜甫】[202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 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名作 有“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等。
4
名师考点精讲 考点一 重要文学常识 类型一 古代重要作家及作品 1.上古时期 中国上古时期神话名篇有:盘古开天辟地、燧人取火、伏羲 画卦、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 填海、嫦娥奔月、大禹治水、仓颉造字、黄帝战蚩尤等。
5
2.先秦 (1)先秦诗歌。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中国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 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民歌;雅为乐歌 ,又分《小雅》和《大雅》;颂为祭歌。《诗经》开创了我国 现实主义的传统,被尊为“五经”之一。《诗经》的表现手法 是赋、比、兴。
13
【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负责收集编纂各 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 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 的一种新诗体,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是中国诗史五言诗 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 乐府双璧”。

2023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 文学、文体、文化常识 课件(共15张PPT)

2023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 文学、文体、文化常识  课件(共15张PPT)

》《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全篇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 骈文 ,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又称“四六文”。如:吴均
的《与朱元思书》。
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 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 辞赋 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 散文形式写赋,称“文赋”。辞赋这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注重 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
楚辞体
、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以屈原作品 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
“骚体”。
乐府
“乐府”,诗体名。本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称 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 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宋代郭茂倩编有《乐府 诗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2 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பைடு நூலகம்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 都是帝王的年 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 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 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 之。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 的。

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另一类属于文学范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 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如: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积累 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共48张PPT)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积累 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共48张PPT)

【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祭 灶节,民间又称“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均 举行“祭灶神”的仪式,送灶王升天。祭灶神原 为商周时代的五祀之一,汉代祭灶日在夏初, 即为夏祭;至晋代定于腊月二十四日,即为腊 祭,此后则普遍于二十三或二十四日送灶。古 时人们认为,灶神于此日上天,向天帝禀报一 家善恶之事,故民间有请灶神、吃饺子、供灶
【冬至】在阳历12月21、22或23日。冬至既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 十分重视这一节日,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太阳渐渐地从南回归线 向北移动,天地间的阳气逐渐增强,代表着季 节交替的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在 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南方有吃长线
5.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 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 于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 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 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于不义。
6.善终。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 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 时辰的变化,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个小时叫作初,把第 二个小时叫作正,例如子时两个小时就叫子初、 子正。
(五)古代计时单位 1. 【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 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 更。” 2. 【鼓】
【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 午”本名“端五”,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 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五”与“午” 互为谐音而通用,改为“端午”。由于午时艳 阳高照,阳光灿烂,故又名“端阳”;端午节 这天,月、日皆为五,故又称“重五”;端午 节用菖蒲避邪,故又称“蒲节”,有小孩佩香 囊的习俗。端午节的来源与屈原有关。公元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书山有 路
5. (山东淄博 20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卖油翁》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 事 。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 手 法,《关雎》为其首篇。 C. 古汉语中,山之北、江河之南为“阴”,山之南、江河之北为“阳”。《愚公移山》中的“汉阴”和 “ 河阳”,就指汉水南岸和黄河北岸,我省的蒙阴县则位于蒙山之北。 D. 凡尔纳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书中 很 多独具特色的幻想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答案】.C(道家应为墨家)
4. (山东泰安 2018)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 B.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的活动和精神面 貌 。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 18 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答案】A 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
8. (山东聊城 2018)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

【答案】 (1). ①√ (2). ②× 【解析】《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
手法。
9. (山东德州 20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
赐教、寒舍、见谅等。
C.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 D.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既望”,农历十五。 【答案】C 【解析】A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 酒。“六艺”中的“射”是指射箭。B“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D 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
D. 《海燕》的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 应该是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各类诗歌 305 首。 C 诗集《春水》在作者是 冰心。D《海燕》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2. (山东枣庄 2018)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 “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 《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 国 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 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书山有路
2018 年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题
1. (山东临沂 201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 305 首,这些诗歌按内容分风、 雅、颂三部分。 B.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C.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春水》,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 游杂 记》等。
B. 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 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C.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兄弟情深;黄盖上演“苦肉计”,忠义无双。 D. 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名人传》。 【答案】A 《再塑生命的人》是表现师生之间的真情。
【答案】B 说、记、铭、序、表是古代常用五种文体,不包括“书”。
3. (山东潍坊 2018)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历 十六日。 B. 《陈涉世家》中“足下事皆成”的“足下”和《惠子相梁》中“子知之乎”的“子”,都是古人称呼 对方的敬辞。 C. 《公输》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的思 想。 D. “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 品格。
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C.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其宗旨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为目的。——这句话有语病。
D.这篇文章,语言艰湿难懂,内容空洞无物,读起来味同嚼蜡。——加点成语运用准确。
【答案】A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7. (山东聊城 2018)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读过许多描写人间至情的文章《背影》《再塑生命的人》《爸爸的花落了》《秋天的怀念》。都主 要表 达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真情。
【答案】A 《卖油翁》一则生动、包含着丰富的耐人寻味的道理的故事,但它不是寓言。
6.(山东烟台 2018)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 甲
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
B.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