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导论教案资料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教学设计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教学设计以下是一份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普通教育环境。
教学设计:认识水果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水果,能够说出水果的名称和颜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多种感官体验,帮助学生认识水果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水果的喜爱,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常见的水果,说出水果的名称和颜色。
2. 难点:理解不同水果的特征和区别。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认识水果。
2.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水果的特征。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展示一些水果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叫什么名字吗?2. 认识水果- 展示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 让学生触摸水果,感受它们的质地和表面特征。
- 教师介绍水果的名称和颜色,让学生跟着重复。
3. 游戏:水果猜猜猜- 将水果放在一个袋子里,让学生通过触摸猜出是什么水果。
- 让学生闭上眼睛,闻一闻水果的气味,猜出是什么水果。
4. 品尝水果- 将水果切好,让学生品尝不同的水果。
- 让学生说出水果的味道,如甜、酸等。
5. 总结- 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水果名称和颜色。
- 强调水果对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吃水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说出水果的名称和颜色。
3. 观察学生在游戏和品尝环节中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在家里观察并品尝其他水果,与家人分享水果的知识。
2. 在学校的食堂或水果店,让学生辨认不同的水果。
融合教育教案

融合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融合教育的概念与分类,并认识融合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2.了解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相互融合的情况,认识协同教育带来的优势;
3.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融合教育方式进行教学;
4.培养学生尊重特殊学生、关心弱势群体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融合教育的概念与分类。
(1)小组活动:请同学们自行融合教育的概念与分类,汇总方式自定,20分钟;
(2)讲解:教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概念与分类的讲解。
2.融合教育的重要性。
(1)小组活动:以"融合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为主题,小组分工,进行思考和讨论,20分钟;
(2)讲解:各小组代表阐述各自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几点正确看法。
3.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1)讲解:教师简要介绍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融合情况;
(2)小组活动:以"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为主题,每个小组讨论它们之间的优势和劣势;
(3)讲解: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与学生一起对结论进行讨论和修正。
4.协同教育的教学方法。
(1)讲解:教师讲解协同教育的概念和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2)活动:教师指定学生配对,分别进行"分享式"和"CIRC"方式的教学;
(3)讲解:教师总结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和普及范围。
三、教学总结。
1.融合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2.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协同教育的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尊重特殊学生、关心弱势群体的意识。
最新最全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资料

最新最全特殊需要学⽣的融合教育资料特殊需要学⽣的融合教育——特殊需要学⽣盛永进教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筹)第⼀讲:特殊需要学⽣⼀、特殊需要学⽣的概念⼀切⾝体的、智⼒的、社会的、情感的、语⾔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童和天才⼉童、流浪⼉童和童⼯、偏远地区或游牧⼈⼝的⼉童、语⾔或种族或⽂化⽅⾯属少数民族的⼉童,以及来⾃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童。
——联合国家教科⽂组织.特殊需要教育⾏动纲领相关概念—特殊需要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持性需要。
讨论: 个别差异⼀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吗?1.个体之间有⾼瘦胖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要?2.视⼒有1.2与1.5之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要?⼩结特殊需要学⽣⼜称特殊教育需要学⽣,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持的学⽣。
⼆、特殊需要学⽣的分类⼴义:⼀切由个体⾝⼼特征和社会⽂化背景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
狭义:个体⾝⼼条特征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
术语说明: 障碍——残疾“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表达中经常替代互⽤,实际上有区别。
我们这⾥不做严格区别。
考虑到障碍⼀词在感情⾊彩上更具中性的,教育领域⼀般⽤“障碍”。
中国⼤陆:视⼒残疾、听⼒残疾、智⼒残疾、肢体残疾、⾔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中国台湾: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法”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包括⾝⼼障碍和资赋优异(即超常或天才)等两类⼈群,其中⾝⼼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障碍、肢体障碍、⾝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美国:美国2004年《残疾⼈教育促进法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简称IDEA 2004)把特殊需要学⽣分为13类,并对每⼀类都作了定义(见下表),国际上⼤多数国家引⽤“IDEA”的界定。
融合教育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融合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适应融合教育的良好习惯和心态。
3. 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内容1. 融合教育的概念和意义2. 学生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3. 社交技能训练4. 沟通能力训练5. 团队合作能力训练6. 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融合教育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2.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融合教育的实际案例。
(二)融合教育概念与意义1. 教师详细讲解融合教育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融合教育对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的益处。
(三)学生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如:学习伙伴、帮助者、榜样等。
2. 讨论学生在融合教育中的责任,如: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等。
(四)社交技能训练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交技能的重要性。
2.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习社交技能,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3. 教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社交技能。
(五)沟通能力训练1. 教师讲解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沟通能力。
3. 教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沟通技巧。
(六)团队合作能力训练1. 教师讲解团队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进行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团队合作技巧。
(七)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信心和自尊心的重要性。
2. 进行自信心和自尊心训练,如:自我激励、自我肯定等。
3. 教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八)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融合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教师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融合教育的认识程度。
特殊儿童集体融合课教案

特殊儿童集体融合课教案教案标题:特殊儿童集体融合课教案教案目标:1. 促进特殊儿童与一般教育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理解。
2. 培养特殊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3. 提供特殊儿童在一般教育环境中最大程度上的融入和发展机会。
课程内容:这节集体融合课程的主题是“友谊与团队合作”。
通过活动和游戏,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以特殊儿童为中心的团队精神。
课程内容将包括以下方面:1. 介绍特殊儿童:- 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例如:视觉障碍、听力损失、自闭症等。
- 引导学生尝试换位思考,体会特殊儿童在一般教育学生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求。
2. 合作游戏:- 设计一系列的合作游戏,可以包括目标球赛、拔河比赛等,确保特殊儿童也能参与其中。
- 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分享意见和提供帮助,以达到团队目标。
3. 制定规则:- 引导学生共同制定适合全体参与学生的游戏规则,鼓励特殊儿童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 指导学生从游戏中学习公平、尊重和包容的价值观。
4. 情境模拟:- 将学生分为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特殊儿童。
- 模拟各种情境,例如假装是研究小组、旅行伙伴等,让特殊儿童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能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参与活动时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沟通和互动等方面。
2.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特殊儿童需求以及集体融合的理解和认识。
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促进特殊儿童与一般教育学生的融合,可以考虑以下扩展活动:1. 学生们一起策划和组织一个表演、比赛或其他社交活动。
2. 邀请特殊儿童的家长或特殊教育专家来进行座谈和分享经验。
教案注意事项:1. 在设计活动时,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感。
2. 考虑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适应措施。
3. 创造一个包容和尊重的环境,鼓励学生互相关心和帮助。
4.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教案结束语:通过集体融合课程,特殊儿童将有机会得到包容和支持,一般教育学生也将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能力的人。
小学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融合教育的概念,认识到融合教育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关爱特殊儿童,增进相互理解和包容。
3. 提高学生沟通、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融合教育的定义、意义和目标。
2. 特殊儿童的特点及需求。
3. 如何与特殊儿童相处、沟通和合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融合教育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特殊儿童的了解和看法。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融合教育的定义、意义和目标,让学生明确融合教育的价值。
2. 分析特殊儿童的特点及需求,让学生了解如何关爱特殊儿童。
3. 介绍与特殊儿童相处、沟通和合作的方法,如倾听、鼓励、帮助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融合教育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融合教育的实际效果。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融合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成果。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模拟与特殊儿童相处、沟通和合作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改进沟通方式,提高合作能力。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融合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特殊儿童的关爱之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
2. 学习成果:检查学生掌握融合教育知识、沟通技巧的情况。
3. 行为表现:关注学生在与特殊儿童相处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融合教育概念、特殊儿童特点、沟通技巧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材料:收集融合教育成功案例,供学生分析学习。
3. 角色扮演道具:如特殊儿童玩具、模拟场景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特殊教育融合课教案

特殊教育融合课教案特殊教育融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特殊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特殊教育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尊重、关心和帮助特殊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关爱和包容心态。
二、教学重点:了解特殊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理解特殊教育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关爱和包容心态。
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特殊教育学生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学生的存在。
第二步:输入(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特殊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特殊教育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困难。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特殊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特殊教育很重要?b. 你了解或见过特殊教育学生吗?他们有什么特点和需求?第三步:整合(20分钟)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特殊教育学生的类型(如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自闭症等),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了解选择的特殊教育学生类型的特点和需求,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展示。
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讨论和提问。
第四步:拓展(15分钟)学生观看一段特殊教育学校的视频或访谈,了解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环境和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你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印象是什么?b. 你觉得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有什么不同?c. 你愿意和特殊教育学生一起学习吗?为什么?第五步:巩固(15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名学生扮演特殊教育学生的角色,其他学生扮演普通学生的角色。
进行一些常见的学习任务,观察学生的反应和互动情况。
第六步: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对特殊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吗?你觉得特殊教育学生有什么特点和需求?你愿意和特殊教育学生一起学习吗?为什么?五、教学评价: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情况。
特殊教育融合课教案

特殊教育融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特殊教育,有基本的特殊教育知识。
2. 学生能够基本理解特殊教育学生的需求和差异,能够配合教师实施融合教育。
3. 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真实地体验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情况,感受到特殊教育学生的差异。
4. 学生能够在课堂使用多种辅助设备,并能够理解如何使用这些设备。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特殊教育?2. 特殊教育学生的需求和差异。
3. 融合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4. 给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支持的辅助设备。
5. 特殊教育学生的体验感受。
三、教学流程1. 介绍特殊教育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特殊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知识,让学生明白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的区别以及为什么需要特殊教育。
所有学生都需要有平等的机会和空间来学习和成长。
2. 特殊教育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向学生介绍特殊教育学生的各种需求和差异,包括智力残疾、情感行为障碍、语言和学习障碍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需求和差异,为实现融合教育奠定基础。
3. 融合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对学生解释融合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让他们知道融合教育不仅是为了让特殊教育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也是为了帮助普通教育学生更好地理解特殊教育学生,建立更加包容的社会。
4. 给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支持的辅助设备向学生介绍多种辅助设备,包括电子学习器材、行动辅助器材、注意力和专注力辅助器材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设备如何使用和它们的作用。
5. 特殊教育学生的体验感受给学生提供一个特殊教育学生的表现机会,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这里,老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来做示范,并使用一些辅助设备。
其他学生可以给予反馈和建议,并从中得到启示。
四、教学方法1. PPT呈现通过PPT呈现,将基本知识和示范情况呈现给学生。
2. 辅助器材演示对于辅助设备,老师可以逐一演示它们的作用和用法,并让学生实际操作。
3. 互动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互动和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ecial children with needs 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LOGO
什麼是融合教育?
信
念
Inclusion
特殊生進入 一般學校的 一般班級就讀
(回歸主流)
有系統有計畫的將特 殊生與一般生安置在 同一班級內,並且經 由團隊一起合作努力 ;調整課程讓學生屬 於班級中的一份子
融合教育
特殊教育導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1.9.27-9.29 張素貞助理教授
重點摘要
❖ 融合教育 -名詞解釋 -八項具體做法
❖ 課程與教學 特殊教育法19條:特殊教育之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 ,應保持彈性,適合特殊教育學 生身心特性及需求 -多層次課程/替代課程/重疊課程 -發展性課程/功能性課程 -社區本位課程 -直接教學/結構化教學/工作分析法 -資優生的課程充實制/加速制
例如:過動兒
調整教材/簡化活動/使用學生有興趣的/環境支持/特殊器材/成人支持/同儕支持L/O隱G性O支持
特殊器材
❖ 助行器 ❖ 輪椅 ❖ 無障礙 ❖ 放大 ❖ 溝通輔具 ❖ 熱塑型餐具(影片)
高透光玻璃項鍊放大鏡
雙鍵滑鼠
溝通輔具 : 點字圖形列表機
調整教材/簡化活動/使用學生有興趣的/環境支持/特殊器材/成人支持/同儕支持L/O隱G性O支持
LOGO
工作分析法 -1
❖ 將達成該項工作的各種行為或活動加以列舉 ,分析其順序及需要性,便於決定教學的輕 重緩急;運用時必須考慮學生個別差異,同 時分析工作程序之結構,以設計出有效之工 作程序。
❖ 舉例:教孩子學會洗臉 1. 工作分析:拿毛巾、開水龍頭、弄濕毛巾、擰乾、 擦臉、弄濕毛巾、擰乾、關水龍頭 2. 每天都可練習兩次以上 3. 學會一個步驟後再進行下一個步驟 4. 學會一個步驟後給予增強 5. 除了在家練習也可在學校練習 6. 做成圖卡提示幼兒洗臉步驟
❖ 融合教育(inclusion) 學習環境必須能夠尊重、包容特殊生的個別差 異性;當中的平等與尊重,才是教育統合的 精神與目標。
LOGO
❖影片: 國中&高中融合教育實施影片
LOGO
八大支持
同儕支持
隱性支持
環境支持
成人支持
融合 教育
改變教材
特殊器材
將活動簡化
使用學生有興趣的
LOGO
調整教材 -1
成人支持
❖ 老師在學生身邊成為示範者 ❖ 老師參與學生的活動 ❖ 多鼓勵、讚美學生
=================== ❖ 良師典範
調整教材/簡化活動/使用學生有興趣的/環境支持/特殊器材/成人支持/同儕支持L/O隱G性O支持
同儕支持
❖ 同儕示範 ❖ 鼓勵同儕間的團體互助行為 ❖ 提供可互相學習合作的活動
多層次課程
❖ 在相同的科目和領域之下,學習不同層次的 目標和內容,又分為二:
1. 修改(Adaptation)
在相同的科目下學習與其他同學部份相同的 目標及內容,如:國文課其他同學討論課文 的題材及文章結構,SEN學生僅學習說出大意.
2. 平行(Parallel)
SEN學生與其他同學一起上相同的科目,但學 習目標與活動卻有所不同,如:數學課同學上 分數, SEN學生學數數.
=================== ❖ 濃縮課程 ❖ 同心圓式 ❖ 螺旋漸進式
調整教材/簡化活動/使用學生有興趣的/環境支持/特殊器材/成人支持/同儕支持L/O隱G性O支持
將活動簡化 / 加深加廣
以 上
❖ 工作分析
適
用 身
❖ 減少需要的步驟
編序教學
心 障
❖ 幫助學生完成幾項步驟,最後讓學生獲得
LOGO
使用學生有興趣的
❖ 使用學生喜愛的人、活動、主題等來引 起學習動機
=================== ❖ 獨立研究
調整教材/簡化活動/使用學生有興趣的/環境支持/特殊器材/成人支持/同儕支持L/O隱G性O支持
環境支持
❖利用視覺標示幫助學生了解不同 區域的功能.
❖無障礙環境 ❖調整位置
礙 學
成功經驗 (完成最後一個步驟)
生
以 ===================
下 適
❖ 提供相關類化活動
用
資 賦
❖ 提高挑戰度
優
異
學
生
調整教材/簡化活動/使用學生有興趣的/環境支持/特殊器材/成人支持/同儕支持L/O隱G性O支持
教學重點
❖ 簡單到困難、具體到抽象 ❖ 多感官經驗 ❖ 教學多元化 ❖ 考量教學功能性 ❖ 善用學生優勢能力 ❖ 了解學生興趣 ❖ 學習內容要類化遷移(融合教育/社區義 -1
❖ 統合(integration) 一個廣泛的專業術語,意指任何有障礙 和無障礙學生在相同的教育方案中註冊 入學。
❖ 回歸主流(mainstreaming) 特殊學生必須適應普通教育的教學方式 與情境,但忽略了特殊學生的教育權益 與學習效率。
LOGO
相關專有名詞釋義 -2
=================== ❖ 科展
調整教材/簡化活動/使用學生有興趣的/環境支持/特殊器材/成人支持/同儕支持L/O隱G性O支持
隱性支持 注意學生自尊心無需被標籤
❖ 讓學生安排在善於發表的同學後發表 ❖ 交錯靜態與動態的活動
=================== ❖假日充實課程 國高中「資優充實」方案
調整教材/簡化活動/使用學生有興趣的/環境支持/特殊器材/成人支持/同儕支持/LO隱G性O支持
❖ 普通班特殊需求學生之課程調整
a.課程不做任何修正; b.提供學生物理協助,使其能和同學做相同的活動; c.提供改編的材料讓學生使用,使其參與和同學一樣 的活動;
d.提供多層次課程; e.課程重疊;
f.提供替代課程,將替代課程視為「最後手段」,
因為此時障礙學生將會從事與同學不同的活動。
調整教材/簡化活動/使用學生有興趣的/環境支持/特殊器材/成人支持/同儕支持L/O隱G性O支持
LOGO
e. 課程重疊
❖ 是指SEN學生雖然和其他同學參與相同的 科目和學習活動,但他的學習內容和目標 是不同於其他同學的.
例如:在語文課老師讓同學錄廣播劇,同學負責演 出各種角色演出, SEN學生則負責操作錄音機.
LOGO
調整教材 -2
❖ 將教材調整到最適合學生的程度 --內容 --大小 --吸引學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