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肝癌因其高度侵袭性和迅速的转移特性而被称为“癌中之王”,世界上每年有超过70万人死于该病。

肝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改进,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备受关注,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

一、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的一个新兴领域。

具体来说,基因治疗主要通过改变肿瘤细胞内部的遗传物质,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近期,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利用基因治疗成功抑制了肝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式被认为是肝癌治疗的一种有希望的方案,但其在临床应用上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例如基因载体的稳定性等。

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肝癌细胞。

目前,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上。

这些抑制剂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从而使免疫细胞可以更有效地对抗肝癌细胞。

这种治疗方式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积极的反应,并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且可靠的治疗手段。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肝癌细胞分子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在其中,针对肝癌细胞表面上的特定分子进行干预,从而减缓或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目前,靶向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重要的信号通路上,例如VEGF信号通路和EGFR信号通路。

研究表明,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的干预可以使肝癌细胞更加敏感,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这种治疗方式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其治疗效果也令人鼓舞。

四、多模式治疗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多模式治疗已成为肝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结合多种治疗手段,例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从不同的角度对肝癌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目前,多模式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其治疗效果也比传统的治疗手段更为显著。

总之,肝癌的治疗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过程,而最新的研究进展使得肝癌治疗的效果不断得到改善。

消化内科研究进展与前沿技术

消化内科研究进展与前沿技术

消化内科研究进展与前沿技术消化内科是临床医学中涉及消化系统疾病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了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相关疾病。

本文将探讨消化内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沿技术,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手段的创新。

在文章中,将重点介绍胃癌和肝癌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胃癌的研究进展胃癌是一种高发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围绕胃癌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1. 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帮助识别患有胃癌风险的个体,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胃癌相关的遗传突变,如CDH1、PTEN、TP53等基因异常,这些异常不仅可以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还可以作为患者预后和治疗反应的预测指标。

2. 液体活检技术传统的组织活检对于胃癌的诊断是一种有创性操作,但是由于病灶的局部性和异质性,活检结果有时存在误差。

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液体活检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特定标志物,如胃液或血液中的游离DNA、miRNA等,可以非侵入性地诊断胃癌。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胃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刺激和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针对胃癌的免疫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分子的作用,激活患者的免疫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肝癌的研究进展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癌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肝癌的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1. 肿瘤标志物的筛查和监测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通过筛查患者体液中的特定肿瘤标志物,如AFP、AFP-L3、DSCP1等,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肝癌病变,从而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2. 肿瘤免疫治疗与胃癌一样,肝癌也可以采用免疫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可以有效地抑制肝癌的生长和扩散。

原发性肝癌新型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与应用

原发性肝癌新型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与应用

原发性肝癌新型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与应用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 占75%~85%、ICC 占10%~15%。

本文中的“肝癌”一般指HCC。

原发性肝癌诊断传统的血清标志物血清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

血清AFP≥400μg/L,在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癌;而血清AFP 轻度升高者,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或进行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

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DCP)、血浆游离微RNA(microRNA,miRNA)和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也可以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对于血清AFP 阴性人群(证据等级1,推荐A)。

基于性别、年龄、AFP、PIVKAⅡ和AFP-L3 构建的GALAD 模型在诊断早期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6%和93.3%,有助于AFP 阴性肝癌的早期诊断(证据等级2,推荐A)。

目前已有基于中国人群大样本数据的优化的类GALAD 模型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肝癌新型血清标志物miRNA近年来,“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包括循环游离微RNA(Circulating cell-free microRNA)、循环肿瘤细胞( CTC )、循环肿瘤DNA(ctDNA)等,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肝癌“液体活检”也取得较多进展,相比于血清AFP 等临床常用血清学分子标志物可能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CTC 检测可以成为一种肝癌预后预测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新工具。

有报道,外周血EpCAM+ CTC 具有干细胞样特性,是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检测CTC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及放射治疗后肝癌复发和进展具有预测作用;不同部位的CTC 能预测不同转移类型;动态检测CTC 可以用于监控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

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与应用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对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

本文将重点探讨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1. 肝癌相关基因的发现肝癌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其发病过程中涉及多个基因的异常表达和功能失调。

科学家们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全基因组测序等手段,发现了一系列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包括肿瘤抑制基因、促肿瘤基因、转录因子等,它们在肝癌的发生、转移和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肝癌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通过对肝癌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生机制,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例如,研究发现肝癌中常见的抑癌基因TP53的突变可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增强,从而促进肝癌的发展。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某些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肝癌的耐药性有关,这为开发新的靶向治疗手段提供了线索。

3. 肝癌相关基因的临床应用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生机制,还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通过检测肝癌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以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同时,针对不同基因的异常表达,可以开发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4. 肝癌相关基因的前景与挑战尽管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肝癌的异质性导致不同患者的基因表达差异较大,因此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需要大规模的样本和多中心的合作,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综上所述,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生机制、提高早期诊断率和个体化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将为肝癌的防治工作带来新的突破,为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带来福音。

肝癌的研究进展

肝癌的研究进展

肝癌的研究进展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死亡的首要肿瘤。

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肝癌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肝癌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癌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肝癌的病因研究肝癌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滥用、非酒精性脂肪肝、遗传基因变异等。

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原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机制已逐渐明确。

此外,长期酒精滥用也是肝癌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癌之间发现了密切的关联,这为肝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对肝癌家族病例进行基因测序,已鉴定出一些与肝癌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研究,有望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二、肝癌的诊断研究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期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肝癌诊断手段包括肝功能检测、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测、肝脏影像学检查等。

然而,由于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这些常规检查方法在早期诊断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一定的限制。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技术。

例如,研究人员成功筛选出一些血液中的分子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激活肽(PIVKA-II)等,用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此外,近年来,肝癌影像学检查的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如磁共振成像(MRI)和肝动脉造影(DSA)等技术的应用,使肝癌的诊断更加准确可靠。

三、肝癌的治疗研究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肝脏移植、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然而,肝癌的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晚期或复发难治的肝癌患者。

因此,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肝癌治疗的热点研究领域。

其中,口服多吉美(Sorafenib)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晚期肝癌的靶向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

211111092_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211111092_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截至2018年,中国肝癌患者数量占全球的46.71%,中国肝癌粗发病率为27.6/10万,位居世界首位,且粗病死率高达25.66/10万[1]。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是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占肝癌的90%以上[2]。

导致HCC 预后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HCC 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丧失根治性手术机会,HCC 的早期诊断成为临床医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我国HCC 的筛查主要依据超声检查及检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 )水平。

AFP 在HCC 中阳性是指AFP ≥400μg/L ,AFP<400μg/L 的轻度升高需要动态观察,且约30%的HCC 患者AFP 水平正常[3]。

而在以酒精和脂肪致HCC 为主的欧美国家,AFP 水平仅在40%~60%的HCC 患者和10%~20%的早期HCC 患者出现升高。

由于缺乏特异性,AFP 在很多国家不作为HCC 的筛查指标[4-5]。

AFP 在胎儿时期由卵黄囊产生,出生后被抑制,称为AFP 沉默。

AFP 沉默机制尚未完全知晓,但现有研究认为AFP 沉默与甲胎蛋白调节因子2(alpha-fetoprotein regulator 2,Afr2)及P53[6]等相关,而Afr2同时受到锌指结构和同源框2(Zinc-fingers and homeoboxes 2,Zhx2)[7]及锌指和BTB 结构域蛋白20(Zinc finger and BTB domain containing 20,Zbtb20)[8]等因子靶向调控,上述调控因子的激活可能与HCC 的肿瘤生物学特征如大小、基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王雅宁,盛基尧,王赈霄,张学文*(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吉林长春 130041)摘要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 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目前主要用于肝细胞癌的补充诊断。

肝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肝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肝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肝癌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中国也是肝癌高发国家之一。

长期以来,科学家和医学界人士一直在研究肝癌的发生机制,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式和预防方法。

本文将根据目前已经发布的许多最新研究成果,来介绍肝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基因突变与肝癌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基因突变有密切的关系。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多个重要的信号通路中,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DNA修复等通路中。

基因突变导致了部分肝细胞的DNA损伤,使得它们失去了正常的生长控制机制并逐渐演化为恶性,最终发生肝癌。

在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与肝癌相关的基因。

例如,TP53基因通常能够保护人体的DNA不受到突变的影响,但是当这个基因发生突变时,它的受损形式就会促进肝癌的发生。

此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和肝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其他基因突变,例如KRAS、BRAF和PTEN等。

二、DNA甲基化与肝癌除了基因突变之外,DNA甲基化也是致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DNA甲基化是一种在DNA上修饰基团的过程,其功能是通过给DNA添加一些甲基标记,来对生物调节进行控制。

不过,当肝细胞中的一些基因区域的DNA甲基化出现了异常,就可能使得这些区域失去功能,促进肝癌的发生。

因此,近年来,科学家们也在研究如何干预DNA甲基化,以及如何阻止异常DNA甲基化导致肝癌的发生。

相关领域的研究表明,一些糖皮质激素、顺铂以及某些维生素等,都可能对这个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微环境因素与肝癌肝癌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不只是细胞本身内部的变化,还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微环境因素。

微环境包括肝细胞周围的环境、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因子、炎症反应等。

这些因素可以共同促进肝癌的发生。

在相关的研究领域中,有一些已经证实的环境因素可以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例如慢性肝炎、酗酒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和DNA修复机制,从而促进肝癌的发生。

此外,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也是肝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肝癌早期诊断技术相关研究

肝癌早期诊断技术相关研究

肝癌早期诊断技术相关研究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世界各地的中老年人群体中,尤其在亚洲地区更为常见。

肝癌早期诊断技术是肝癌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之一,临床上已经出现了多种早期诊断技术。

本文将从各种角度介绍肝癌早期诊断技术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成像学诊断肝癌成像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早期肝癌检查方法,通过CT、MRI等成像技术对肝脏进行扫描,检测肝组织的异常改变和肿块等,从而实现早期肝癌的诊断。

目前,肝癌CT检查已经进入了多层和超高清CT时代,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能够发现更小的肝癌病灶。

MRI技术也不断升级,如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早期肝癌。

此外,PET-CT也成为了诊治肝癌的一种重要手段。

PET-CT的核素注射能够与葡萄糖结合并散发出放射性信号,通过扫描仪还原成三维图像,可以检测到葡萄糖代谢异常的部位,从而实现肝癌的早期诊断。

放射性药物注射需要谨慎操作,因此PET-CT检查不是常规筛查手段,通常是对已知肝癌患者进行的辅助诊断。

二、生物标志物检测肝癌生物标志物检测是重要的肝癌筛查手段,在肝癌高风险人群中被广泛应用。

目前,常规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包括血清α-胎蛋白(AFP)、载脂蛋白A1和甲胎蛋白等。

AFP是肝癌生物标志物中最常用的一种,但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可能会引起误诊。

此外,儿茶酚胺-O-甲转移酶、糖类抗原242和C反应蛋白等肝癌生物标志物在研究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诊断价值。

新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已经出现,如利用肝癌血清中蛋白质亚群的一个谱图检测系统来检测肝癌等,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需要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三、基因检测肝癌基因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领域。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肝癌相关的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包括P53、BRCA1和BRCA2等,这些异常的基因可以在早期提供肝癌的预警信号,帮助肝癌早期诊断。

除基因突变外,肝癌自发的DNA启动子超甲基化也可以用于早期肝癌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怨择员猿援 员 源择猿员援 猿 源责员缘援 圆
愿园援 愿 耀 愿愿 缘怨援 缘 耀 远猿 愿猿援 猿 缘缘 苑愿 缘圆
[ 员源 ,员缘 , 员猿 , 员员 ] [ 员员 ,员远 ] [ 员苑 ,员愿 ] [ 员怨 ] [ 圆园 ] [ 员员 ,员苑 ] [ 员员 ,圆员 ] [ 员员 ,员苑 ] [ 圆圆 原 圆猿 ] [ 圆源 ] [ 圆圆 ] [ 圆缘 ] [ 圆远 ] [ 员源 ] [ 员苑 ,员缘 ] [ 员员 ] [ 圆园 ]
[ 员猿 , 员园 ,员源 ]
[ 员员 ,怨 ,员圆 ]
运蕴运员园 粤孕悦
韵载郧砸员 悦悦晕阅圆 悦云栽砸 图 员摇 阅晕粤 甲基化过程摇 摇 图 圆摇 转录调控区 悦责郧 甲基化抑制基因表达 砸哉晕载猿 杂韵悦杂员 云匀陨栽 栽蚤责猿园
员怨择员猿援 源 缘择圆圆援 圆
员猿择猿圆援 员
苑择猿员援 圆 员责猿远
阅晕粤 甲 基 化 是 指 生 物 体 在 阅晕粤 甲 基 转 移 酶 ( 阅晕粤
常甲 基 化 将 会 不 断 被 发 现。 以 下 简 要 介 绍 新 近 发 现 的 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杂悦粤砸粤缘 、 杂蕴陨栽圆 及 运蕴运员园 猿 个抑癌基因 悦责郧 岛异常甲基化
表 员摇 肝癌组织中异常甲基化频率超过 缘园豫 的基因 基因 砸粤杂杂云员粤 责员远 郧杂栽孕员 位置 猿责圆员援 猿 员员择员猿 怨择圆员 功能 诱导细胞凋亡 悦阅运 抑制因子 解毒 肝细胞生长因子 激活剂抑制因子 宰灶贼 信号途径的 胞外拮抗物 抑癌基因 丝氨酸蛋白酶 郧 蛋白耦联受体 宰灶贼 通路抑制剂 离子通道蛋白 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 细胞黏附作用 郧栽孕 原 结合蛋白 诱导细胞凋亡 参与 宰灶贼 通路 发生的频率 (豫 ) 远远援 苑 耀 怨缘 远苑 耀 苑远 缘猿 耀 愿源 甲基化在在组织 参考文献
广东医学摇 圆园员员 年 圆 月 第 猿圆 卷第造 允燥怎则灶葬造摇 云藻遭援 圆园员员 ,灾燥造援 猿圆 ,晕燥援 源
· 缘员怨·
抑癌基因甲基化异常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及 临床应用
孙静哲,杨学习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抗体工程研究所 ( 广州 缘员园缘员缘 ) 摇 摇 肝癌 ( 造蚤增藻则 糟葬灶糟藻则) 通常指原发性肝癌, 发病率居癌症中
阅晕粤 唯一天然存在的修饰碱基, 是研究的重点。 阅晕粤 甲基 种是位于基因的转录调控区附近 ( 启动子或第 员 外显子中)
[远]
的一段 悦责郧 位点高度密集的区域, 即 悦责郧 岛。基因组中约 化的 有 苑园豫 基因的启动子区含有 悦责郧 岛, 正常情况下是低甲基 。
匀粤陨 原 圆 杂云砸孕圆 杂蕴陨栽圆
员摇 阅晕粤 甲基化及 悦责郧 岛
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抑癌基因转录调控区 悦责郧 岛甲基 化模式的研究可能从全新的角度阐明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 机制 ( 表 员) 。随着深入研究, 越来越多新的肝癌相关基因异
[ 怨 原 员园 ] 砸粤杂杂云员粤、 责员远 , 它们在肝癌细胞 辕 组织的甲基化异常与
组织中 相 继 发 现 了 很 多 受 甲 基 化 调 控 的 抑 癌 基 因, 如
[员, 猿] 断 , 因此找到肝癌早期诊断的靶分子极其重要。近年来
猿摇 肝癌中抑癌基因的异常甲基化
饰方式 之 一, 已 经 成 为 肿 瘤 研 究 的 热 点。 本 文 就 近 年 来 甲基化在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临床价值。
组蛋白修饰。阅晕粤 甲基化作为最常见的复制后及转录前修
了可遗传变化, 包括 阅晕粤 的甲基化、 砸晕粤 相关沉默的诱导和
员圆责员猿 人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愿源 耀 怨园援 缘 苑苑 耀 员园园
员远责员猿援 员猿 细胞因子抑制剂 员员责员缘援 员 员源择圆猿援 员 怨择猿源援 员 员责猿员 员远择圆员 猿责员源援 圆
缘源援 愿 耀 愿圆援 远 苑缘 耀 苑员援 员 远苑援 愿 源苑援 员 远愿 缘员 源苑
源苑援 远 耀 苑远
调控区 悦责郧 岛的高甲基化被认为是除了遗传突变外, 造成 近年来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普及和创新, 在肝癌的细胞系及
[苑] 能够修复 阅晕粤 损伤, 从而抑制细胞癌变 。抑癌基因转录
抑癌基因在细胞的生长和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愿] 抑癌基因在肿瘤中失活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 ( 图 圆) 。
阅晕粤 甲基化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并探讨 阅晕粤
[圆] 触、 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肝病、 饮食及环境等因素相关 。肝
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 进而导致细胞的增殖失控,
癌的病情进展快、 生存率低, 在肿瘤最大径 约 员 糟皂 时难以诊 表观遗传的研究为找到肝癌早期 诊 断 的 靶 分 子 提 供 了 可
[源] 能 。表观遗传学是 阅晕粤 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发生
圆摇 阅晕粤 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
肿瘤发生往往伴随着甲基化模式的改变, 包括散在的
耘 原 糟葬凿澡藻则蚤灶 匀阅孕砸员 粤砸匀陨
悦责郧 位点及原癌基因 悦责郧 岛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 悦责郧 岛高
摇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愿远猿 ) 资助项目 (编号: 圆园园远粤粤园圆粤猿员员 )
阅粤孕 原 运
愿责圆员援 员 , 编码一种清道夫受体, 可以抑制酪氨酸磷酸化而抑
[员] 病死率居第 猿 位 。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明 第 缘 位,
甲基化。以上 猿 种甲基化异常可以导致染色体的不稳定、 原 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肿瘤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是细胞 癌变过程中的一个早期、 频发事件, 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
[源] 起重要作用 。
显的地域差异, 仅中国就占世界肝癌病例总数 缘园豫 以上。 目前认为肝癌的发生除与遗传因素相关外, 还与黄曲霉素接
[缘] ( 杂粤酝) 的甲基转移到特定的碱基上 ( 图 员) 。其中 缘 原 甲
皂藻贼澡赠造贼则葬灶泽枣藻则葬泽藻,阅晕酝栽) 的 催 化 下, 将 杂 原 腺苷甲硫氨酸 基胞嘧啶 ( 即将胞嘧啶第 缘 位碳原子甲基化) 作为真核细胞 化 怨园豫 发生在 悦郧 序列。悦郧 序列在人类基因组有两种分布 形式: 一种分散于基因组中, 正常情况下是高甲基化的; 另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